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计划生育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关注的焦点。计划生育政策于1973年在全国城乡全面开展,实行晚、稀、少,还算比较宽松。而到1980年开始实行比较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早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口问题凸显,早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却迟迟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相反,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与独生子女政策同时起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准日益提高,于是部分专家学者就大力鼓吹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但其理由却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他们的理由都是中国减少了多少人以至于才有今天的成就,但是毕竟减少的人不能在增加,所以无法验证其真伪,但是这个基于推测而出的结论其可靠性有多少?我想没人能给出保证。而我们所知道的是,许多世界知名学者预测世界人口达到60亿时,地球将不堪重负,人类走向灭绝,而今60亿人口日早已成为过去,人类社会却越加繁荣昌盛。基于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剖析,以此来谈谈计划生育的是是非非。

人口与政治

从古至今,政治都把对人口的关注视为重点的重点,无论施政理念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如何治理好人口问题。但人类繁衍生息本是自然运行的过程,而今,却掺入过多政治因素横加干涉,以至于生育子女需要取得政府认可。人们建立政府,拥护政府是保障其权益的,现在到

好,连生育子女的权利都被干涉,试问,还有什么权利能不被政府干涉呢?这是与中国宪法相违背的事实,却仍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行其道,不能不说是我国特色了。人为压制人口增长是危害甚大的,中华民族的在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都与其密切相关。

在古代,中国繁荣富庶的中原大地始终受到北方游牧草原的威胁,而清朝时期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政策是什么呢?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个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减少蒙古人口,但保持一定的规模,以达到压制蒙古并利用蒙古压制其他种族反抗的目的。震惊世界的蒙古帝国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彻底衰落下去。中华文明为什么会绵延不绝,不是我们的文明有多先进,而是我们的人口数量优势,中国想实现其对未来世界的主导权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是不可能的,首先,在文化上比别的大国要落后,其次,人数优势亦会丧失,对于一个文明落后,而文明的载体人又不在优势的国家,就算其实现世界主导权,亦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因为中华民族必被他族所同化,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还少吗?

在国内,我们的民主化进程始终迈不开步子,民主化程度不尽人意,社会上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部分特权阶层,国家日益显得腐化堕落,国家日益富而民日益穷,国家日益怯弱而宵小日益猖獗,凭借现今之开放社会,却几无人要求民主、平等,不能不说是二十一世纪一大怪现状,为何?无非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大家族式家庭日益消亡,而现代民主精神尚未深入人心,许多人不知民主为何物。所以,传统消亡,现代未立,也就导致几无人去争取民主、平等的实现。再则说要求实现民主就必然与既得利益者产生碰撞,毫无

疑问这将是一个艰难长久的过程,所以就算争取到了民主、平等,我们所能享受的时日也只怕不多了吧。倒不如得过且过,政不扰我,我且安乐,政若扰我,我自退让便是,何苦置气而争呢?既然下层人不主动要求民主,那么,我国民主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呢?也许只能等特权阶层烦了腻了无趣了,然后放手,然后中国民主得到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但这假设是建立在放手后不会有新的特权阶层出现,那么,会不会产生新的特权阶层呢?肯定会,特权是个好东西,特权人肯定要紧紧抓住,因此特权阶层也一定是薪火相继、绵绵不绝的。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推迟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人口与经济

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说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子女少,负担少,能很快实现富裕,再者把家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独生子女,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不是更有利于其成人成才吗?话是好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却未必正确,甚至于可以说是大谬。经济学上有个概念:“边际费用递减规律。”在生育子女上,也是十分符合的,随着养育子女人数的增加,其边际负担是递减的(先把费用改成负担,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费用投入,还有其他的各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养育第一个子女的费用是最高的,以后的子女一个比一个的负担要少,当然,一对夫妇养育子女的人数是有限的,但是,又有几对夫妇能达到其最大限度呢?虽然,总费用相比,无疑子女越多,其费用越高,但是算其平均值的话却恰恰相反。有限资源投入到独生子女的身上,更有利于其成人成才这句话虽有其道理,但却过于狭隘。首先,独生子女

成才所需资源与既有资源的正好相等是不存在的,过多的投入是巨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成长也是不利的,那么,既然所需资源与既有资源不相等,就必然存在结余与不足两个结果,既如此,结余的话,为什么不把剩余资源投入到其他子女身上呢?而不足的最好办法是不要子女,因为子女让你需要去借贷资源,使你产生压力,如果说子女成才对你有利的话,既然第一个子女你愿意去借贷,那其他的你也愿意去借贷,因为同样,借贷的压力随着子女的增多是递减的,而其成才后的收益却不是,其次,培养一个子女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培养几个子女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超过百万,这些人的各方面问题如何解决,只能由国家怎么说了,而且培养一个子女成才后的收益要远远低于几个子女的收益,因此,如果作为一个理性人的话,你要生育子女,绝对不会仅仅生育一个,那么中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呢?第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二,有关部门的信息优势、强大的宣传机器误导了民众。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似乎不可理喻,但却有其不得不实行的理由,计划生育中独生子女政策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当时经济发展极其滞后,社会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了近30年的积累,过多的人口只会束缚当时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更何况还有许多遗留的历史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当时的国家,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减少国家供应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只能人为地减少需求,因此计划生育就有了其实行的必要。但是这只是考虑了短期的社会状况,没有考虑长久的将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是因

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人口红利却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所带来的,相反计划生育导致中国享受的人口红利终止,更可能导致中国发展后续动力不足。为什么如此说呢?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家庭工业产品极少,因此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欲望,正是这些需求欲望,才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如今,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在城市逐渐消减,所以这些年来开发农村市场,又刺激了经济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问,当农村需求狂热趋于稳定时,中国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无疑是持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城市——农村的循环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许以前可以,但现在或不入的将来,绝对不行,国为物流、交通、网络等的发展绝对能使城市与农村对工业新产品的需求基本一致,到时工业新产品的销售没有缓冲时间,工业的发展使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有效需求就能达到满足,就要求有更新的产品以替代,如果替代不了,那工业发展将不可想象。按着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尚且需要考虑经济如何持续发展问题,而计划生育使中国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来了个急刹车,人为地终结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在80年代后,人口出生猛然减步,导致需求量呈阶段性骤减,当然由于中国压抑近30年的需求,这一重大现象被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好地隐蔽,而由于计划生育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经济社会上的成就被某些人宣传为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好处。但是,近年来中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能不说是对上述论点很好的注解。中国现如今扩大内需在短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就只能实行很短的时间,因为人们需求将趋于平稳,,你再扩大,也不会有很好的消费。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人口,因为其20年左右的成长期,必定促使工业需求旺盛,这才是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

最好选择。若不然,强行推进扩大需求政策的结果,无非是虚假繁荣,进入滞胀而已,也就是工业产品源源而来,却销售不出,而货币却要持续贬值,这不能不值得深思。美日等国战后婴儿潮以及战后重建极大刺激经济发展,等到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直到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才使美国重新发展,但技术革命在工业发展几百年才三次而已,难道中国经济下一轮的高速发展要等到下一次技术革命呼!如果没有强劲的需求推动,引领不了技术革命,赶超大国只是一场空梦罢了,因此计划生育实施了几十年,对经济发展压抑良久,现在采取鼓励生育措施,中国大多数人还有强烈的生育意愿(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是逐渐减退的,而中国现代化发展程度还不高,因此生育意愿还是比较强烈。),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热点,人口的压力也定推动中国的技术与社会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国也将自然而然地引领下一轮的科技革命。

在农村,由于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人口将实现爆炸性的增长,人地矛盾会很突出。然而这种考虑一定是把思维局限在小农发展模式上了。难道出生在农村就一定生活在农村,发展在农村,终老在农村吗?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腾飞正是一批批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参与建设的结果。而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三农问题,决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力开发出来,但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试想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就能有如此大的用工需求量,那比它更加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如果经济实现腾飞,那用工量的需求有多大呢?因此计划生育在农村也无多大实行的必要,农村户口并一定非要占有农村的土地,那人地矛盾也就不会算是

多突出的一个矛盾了。因此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的借口人口压力巨大是站不脚的,只要国家高瞻远瞩对农村地区从全局性进行规划考虑,那么农村的巨大经济潜力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那么中国在保持几十年的高速稳定发展定是事实。现今的情况却是,对农村的投资建设急功近利、浪费重建现象很是严重。其根源是部分地区对农村建设缺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没有考虑未来新型农村发展路子,还是沿着小农社会的步伐建设。假如有一天,国家对农村地区进行整合,发展大农业生产时,现在的建设将有多少需要摧毁,现在的投资加上以后摧毁时的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更让人无奈的是农业机械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村庄之间集群极差,基本无经济往来,假使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村庄实现了集聚,那不仅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还将繁荣农村商业,众多突出且让人伤脑筋的农村问题将被很好的解决。

人口与社会

最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现,比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由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社会问题被拥护计划生育的人很好的解读为是中国人口过多所导致的。诚然,中国过多的人口确实分享了既有财富,以至于个人份额显得过少,所以社会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然而,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既有财富是在庞大人口的基础上创造的,没有这个人口基础,那么现在能创造出这么多的社会财富吗?对此我们不再做讨论,已经过去的历史不会重新在经历,那么,唯一可以做的只有对过去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未来有一定的启示。对我们或许

有一些作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以解读这些社会问题。

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很受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问题的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问题的显现,似乎是人口过多所导致的,但是实际上呢?却是教育投资上的不足,这主要是指国家投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呈现跨越式的发展,而教育投资比重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却是很少,再加上中国以前对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轻视,学前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不存在,也就是随着这些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才有所发展。高等教育被行政指令严格控制,不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而设置,只是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放松,而又盲目推行大学扩招政策。所以,他们产生许多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且中国改革开放,把原先一个几乎静止的社会一下子调动起来,人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越加频繁,而教育资源一个地区的投入量却是有限的,那么产生冲突就是理所当然了。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地区之间严重不平等,户籍制度又加重了这种不平等,为地区教育矛盾的出现买下了伏笔。另外,由于,中国努力把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于是各个高校扩招扩建行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的多,大学校园建设一个比一个的大。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生育率绝对是越来越低,那么到时大学无人去读的时候,怎么办?难道到时大手一挥,该卖的卖,该下岗的下岗吗?那这时所进行的不正是浪费国家资产吗?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现在招生人数年年上升,但作为年轻人口主力军的农村学

子的比例,在各大高校正在逐年降低,这就是很好的明证。

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和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几乎同时出现,这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一方面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找不到人。似乎又和中国过多的人口有关,但绝对无关数量。这个奇特的现象出现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存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任重道远。但并不只是这些,更好的解释是,中国大学扩招的后果在此时显现,中国经济还不怎么发达,提供不了大学毕业生需要的就业岗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又实行其他的一些政策,如大学生志愿兵、三支一扶、公务员招考、还有硕士生扩招,这些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由于扩招已成事实,最好的措施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加快经济转型,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因此扩大人口规模,刺激有效需求,实现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就说明我国经济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还保持相当的水平,但由于人口规模的减少,廉价劳动力却不那么好找了,这就很明显是计划生育的结果,本来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取得较大的收益,但如今却被人为地截断,中国经济转型未成,而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能不出现就业矛盾吗?有些人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让人觉得很好笑,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没人补偿,国家决策的失误却让普通大学生来承担,这就是计划生育的带来的好处吗?为推行计划生育唱赞歌的人,考虑到这些问题了吗?

养老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时,不少人为将来养老担心,当时宣传的是养老不用

担心,国家给你们养老,人民没有理由不相信国家。现如今,虽然说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体系,但其发挥的作用有多少呢?好像没多少作用,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只是聊胜于无罢了。国家在养老问题上似乎幽了人民一默,每月70元左右的养老金。或许,建立养老保险体系的人,不理解养老保险的含义,以为不管多少,只要给了就是养老保险,便是国家的恩惠。也许,他们做过调查,每月的养老金用于喝粥应该足够了,但老人们积极响应计划生育的号召,老了等国家兑现诺言的时候,就是让老人们喝粥吗?实行计划生育时是否想过养老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它还要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让他们有一定的娱乐活动和精神享受,也要让他们在年老时体弱多病中享受到好的医疗与服务。但是这些都是奢望,连吃好穿暖都成问题,何谈其他呢?也许,国家有国家的难处,社会经济尚不发达,财力无法支持过高的负担,那为什么还要实行计划生育呢?做子女的为了老人们有一个健康安乐的晚年,苦苦支撑着庞大的压力,负担他们负担不起的重担。养老的重担还是落在了独生子女的身上。但他们却根本无法承担的起四个老人外加子女的负担,这个担子又有几个人承担的起呢?

人口与环境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这句话很对,但却不能成为计划生育的借口,环境容纳人口的界限是多少,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推测值,但都远远未达到中国的环境容量临界点。再则,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相比,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比他们要少很多,除非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不容纳人,就算如此,中国也绝不是最拥挤的国家和地区。所以,无论怎么说,

中国已无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因为中国人口远未其环境容量的上限,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人口上限我们将不知道,但无疑会越来越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布局将会使城市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农业生产的建立会使更多的耕地得到开发,农村集聚效益会日益显现,将会出现更多的小城镇,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工业化的发展也正向集约化迈进,浪费和污染将大大的减少,这也会使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科技革命的持续进展也使得我们对自然的协调能力大大加强,对众多资源的可控性、协调性的利用,逐年取得良好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生活环境几乎都比发展中国家好,不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因此,计划生育政策是在没有实行的必要,就算当时实行有其不得已实行的理由,现如今社会环境已经改变,应该不用实行了。也许,等到中国要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时,就会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必要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会自然的降低生育率,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想方设法鼓励生育,但其生育率却无多大的提升,这难道没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面对如今中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我觉得都与人口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一下建议:

一、计划生育不可再限制人口生育,因为已无必要,没有理由为没必要的事情,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结果却加深社会矛盾。人口真过多,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生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自然降低人们的生育愿望。这样,经济发展会有其持续性,不会因突然中断而产生难

以衡量的创伤。

二、有关计划生育的国家机关应划归统计部门,以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涉,更好的服务社会进步。

三、在农村制定适当的政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大量投资,发挥农村集聚效益,以促进其商业的发展,降低基础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益,解放农村劳动力,挖掘农村耕地潜力,推动农村地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国家要负担起一些应尽的责任,减轻国家民众的负担,是居民以消费代替投资,促进商业繁荣,推动工业生产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计划生育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关注的焦点。计划生育政策于1973年在全国城乡全面开展,实行晚、稀、少,还算比较宽松。而到1980年开始实行比较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早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口问题凸显,早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却迟迟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相反,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与独生子女政策同时起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准日益提高,于是部分专家学者就大力鼓吹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但其理由却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他们的理由都是中国减少了多少人以至于才有今天的成就,但是毕竟减少的人不能在增加,所以无法验证其真伪,但是这个基于推测而出的结论其可靠性有多少?我想没人能给出保证。而我们所知道的是,许多世界知名学者预测世界人口达到60亿时,地球将不堪重负,人类走向灭绝,而今60亿人口日早已成为过去,人类社会却越加繁荣昌盛。基于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剖析,以此来谈谈计划生育的是是非非。

人口与政治

从古至今,政治都把对人口的关注视为重点的重点,无论施政理念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如何治理好人口问题。但人类繁衍生息本是自然运行的过程,而今,却掺入过多政治因素横加干涉,以至于生育子女需要取得政府认可。人们建立政府,拥护政府是保障其权益的,现在到

好,连生育子女的权利都被干涉,试问,还有什么权利能不被政府干涉呢?这是与中国宪法相违背的事实,却仍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行其道,不能不说是我国特色了。人为压制人口增长是危害甚大的,中华民族的在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都与其密切相关。

在古代,中国繁荣富庶的中原大地始终受到北方游牧草原的威胁,而清朝时期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政策是什么呢?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个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减少蒙古人口,但保持一定的规模,以达到压制蒙古并利用蒙古压制其他种族反抗的目的。震惊世界的蒙古帝国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彻底衰落下去。中华文明为什么会绵延不绝,不是我们的文明有多先进,而是我们的人口数量优势,中国想实现其对未来世界的主导权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是不可能的,首先,在文化上比别的大国要落后,其次,人数优势亦会丧失,对于一个文明落后,而文明的载体人又不在优势的国家,就算其实现世界主导权,亦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因为中华民族必被他族所同化,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还少吗?

在国内,我们的民主化进程始终迈不开步子,民主化程度不尽人意,社会上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部分特权阶层,国家日益显得腐化堕落,国家日益富而民日益穷,国家日益怯弱而宵小日益猖獗,凭借现今之开放社会,却几无人要求民主、平等,不能不说是二十一世纪一大怪现状,为何?无非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大家族式家庭日益消亡,而现代民主精神尚未深入人心,许多人不知民主为何物。所以,传统消亡,现代未立,也就导致几无人去争取民主、平等的实现。再则说要求实现民主就必然与既得利益者产生碰撞,毫无

疑问这将是一个艰难长久的过程,所以就算争取到了民主、平等,我们所能享受的时日也只怕不多了吧。倒不如得过且过,政不扰我,我且安乐,政若扰我,我自退让便是,何苦置气而争呢?既然下层人不主动要求民主,那么,我国民主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呢?也许只能等特权阶层烦了腻了无趣了,然后放手,然后中国民主得到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但这假设是建立在放手后不会有新的特权阶层出现,那么,会不会产生新的特权阶层呢?肯定会,特权是个好东西,特权人肯定要紧紧抓住,因此特权阶层也一定是薪火相继、绵绵不绝的。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推迟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人口与经济

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说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子女少,负担少,能很快实现富裕,再者把家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独生子女,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不是更有利于其成人成才吗?话是好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却未必正确,甚至于可以说是大谬。经济学上有个概念:“边际费用递减规律。”在生育子女上,也是十分符合的,随着养育子女人数的增加,其边际负担是递减的(先把费用改成负担,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费用投入,还有其他的各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养育第一个子女的费用是最高的,以后的子女一个比一个的负担要少,当然,一对夫妇养育子女的人数是有限的,但是,又有几对夫妇能达到其最大限度呢?虽然,总费用相比,无疑子女越多,其费用越高,但是算其平均值的话却恰恰相反。有限资源投入到独生子女的身上,更有利于其成人成才这句话虽有其道理,但却过于狭隘。首先,独生子女

成才所需资源与既有资源的正好相等是不存在的,过多的投入是巨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成长也是不利的,那么,既然所需资源与既有资源不相等,就必然存在结余与不足两个结果,既如此,结余的话,为什么不把剩余资源投入到其他子女身上呢?而不足的最好办法是不要子女,因为子女让你需要去借贷资源,使你产生压力,如果说子女成才对你有利的话,既然第一个子女你愿意去借贷,那其他的你也愿意去借贷,因为同样,借贷的压力随着子女的增多是递减的,而其成才后的收益却不是,其次,培养一个子女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培养几个子女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超过百万,这些人的各方面问题如何解决,只能由国家怎么说了,而且培养一个子女成才后的收益要远远低于几个子女的收益,因此,如果作为一个理性人的话,你要生育子女,绝对不会仅仅生育一个,那么中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呢?第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二,有关部门的信息优势、强大的宣传机器误导了民众。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似乎不可理喻,但却有其不得不实行的理由,计划生育中独生子女政策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当时经济发展极其滞后,社会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了近30年的积累,过多的人口只会束缚当时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更何况还有许多遗留的历史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当时的国家,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减少国家供应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只能人为地减少需求,因此计划生育就有了其实行的必要。但是这只是考虑了短期的社会状况,没有考虑长久的将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是因

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人口红利却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所带来的,相反计划生育导致中国享受的人口红利终止,更可能导致中国发展后续动力不足。为什么如此说呢?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家庭工业产品极少,因此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欲望,正是这些需求欲望,才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如今,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在城市逐渐消减,所以这些年来开发农村市场,又刺激了经济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问,当农村需求狂热趋于稳定时,中国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无疑是持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城市——农村的循环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许以前可以,但现在或不入的将来,绝对不行,国为物流、交通、网络等的发展绝对能使城市与农村对工业新产品的需求基本一致,到时工业新产品的销售没有缓冲时间,工业的发展使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有效需求就能达到满足,就要求有更新的产品以替代,如果替代不了,那工业发展将不可想象。按着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尚且需要考虑经济如何持续发展问题,而计划生育使中国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来了个急刹车,人为地终结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在80年代后,人口出生猛然减步,导致需求量呈阶段性骤减,当然由于中国压抑近30年的需求,这一重大现象被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好地隐蔽,而由于计划生育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经济社会上的成就被某些人宣传为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好处。但是,近年来中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能不说是对上述论点很好的注解。中国现如今扩大内需在短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就只能实行很短的时间,因为人们需求将趋于平稳,,你再扩大,也不会有很好的消费。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人口,因为其20年左右的成长期,必定促使工业需求旺盛,这才是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

最好选择。若不然,强行推进扩大需求政策的结果,无非是虚假繁荣,进入滞胀而已,也就是工业产品源源而来,却销售不出,而货币却要持续贬值,这不能不值得深思。美日等国战后婴儿潮以及战后重建极大刺激经济发展,等到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直到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才使美国重新发展,但技术革命在工业发展几百年才三次而已,难道中国经济下一轮的高速发展要等到下一次技术革命呼!如果没有强劲的需求推动,引领不了技术革命,赶超大国只是一场空梦罢了,因此计划生育实施了几十年,对经济发展压抑良久,现在采取鼓励生育措施,中国大多数人还有强烈的生育意愿(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是逐渐减退的,而中国现代化发展程度还不高,因此生育意愿还是比较强烈。),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热点,人口的压力也定推动中国的技术与社会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国也将自然而然地引领下一轮的科技革命。

在农村,由于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人口将实现爆炸性的增长,人地矛盾会很突出。然而这种考虑一定是把思维局限在小农发展模式上了。难道出生在农村就一定生活在农村,发展在农村,终老在农村吗?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腾飞正是一批批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参与建设的结果。而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三农问题,决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力开发出来,但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试想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就能有如此大的用工需求量,那比它更加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如果经济实现腾飞,那用工量的需求有多大呢?因此计划生育在农村也无多大实行的必要,农村户口并一定非要占有农村的土地,那人地矛盾也就不会算是

多突出的一个矛盾了。因此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的借口人口压力巨大是站不脚的,只要国家高瞻远瞩对农村地区从全局性进行规划考虑,那么农村的巨大经济潜力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那么中国在保持几十年的高速稳定发展定是事实。现今的情况却是,对农村的投资建设急功近利、浪费重建现象很是严重。其根源是部分地区对农村建设缺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没有考虑未来新型农村发展路子,还是沿着小农社会的步伐建设。假如有一天,国家对农村地区进行整合,发展大农业生产时,现在的建设将有多少需要摧毁,现在的投资加上以后摧毁时的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更让人无奈的是农业机械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村庄之间集群极差,基本无经济往来,假使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村庄实现了集聚,那不仅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还将繁荣农村商业,众多突出且让人伤脑筋的农村问题将被很好的解决。

人口与社会

最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现,比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由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社会问题被拥护计划生育的人很好的解读为是中国人口过多所导致的。诚然,中国过多的人口确实分享了既有财富,以至于个人份额显得过少,所以社会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然而,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既有财富是在庞大人口的基础上创造的,没有这个人口基础,那么现在能创造出这么多的社会财富吗?对此我们不再做讨论,已经过去的历史不会重新在经历,那么,唯一可以做的只有对过去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未来有一定的启示。对我们或许

有一些作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以解读这些社会问题。

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很受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问题的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问题的显现,似乎是人口过多所导致的,但是实际上呢?却是教育投资上的不足,这主要是指国家投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呈现跨越式的发展,而教育投资比重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却是很少,再加上中国以前对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轻视,学前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不存在,也就是随着这些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才有所发展。高等教育被行政指令严格控制,不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而设置,只是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放松,而又盲目推行大学扩招政策。所以,他们产生许多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且中国改革开放,把原先一个几乎静止的社会一下子调动起来,人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越加频繁,而教育资源一个地区的投入量却是有限的,那么产生冲突就是理所当然了。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地区之间严重不平等,户籍制度又加重了这种不平等,为地区教育矛盾的出现买下了伏笔。另外,由于,中国努力把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于是各个高校扩招扩建行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的多,大学校园建设一个比一个的大。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生育率绝对是越来越低,那么到时大学无人去读的时候,怎么办?难道到时大手一挥,该卖的卖,该下岗的下岗吗?那这时所进行的不正是浪费国家资产吗?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现在招生人数年年上升,但作为年轻人口主力军的农村学

子的比例,在各大高校正在逐年降低,这就是很好的明证。

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和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几乎同时出现,这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一方面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找不到人。似乎又和中国过多的人口有关,但绝对无关数量。这个奇特的现象出现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存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任重道远。但并不只是这些,更好的解释是,中国大学扩招的后果在此时显现,中国经济还不怎么发达,提供不了大学毕业生需要的就业岗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又实行其他的一些政策,如大学生志愿兵、三支一扶、公务员招考、还有硕士生扩招,这些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由于扩招已成事实,最好的措施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加快经济转型,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因此扩大人口规模,刺激有效需求,实现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就说明我国经济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还保持相当的水平,但由于人口规模的减少,廉价劳动力却不那么好找了,这就很明显是计划生育的结果,本来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取得较大的收益,但如今却被人为地截断,中国经济转型未成,而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能不出现就业矛盾吗?有些人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让人觉得很好笑,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没人补偿,国家决策的失误却让普通大学生来承担,这就是计划生育的带来的好处吗?为推行计划生育唱赞歌的人,考虑到这些问题了吗?

养老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时,不少人为将来养老担心,当时宣传的是养老不用

担心,国家给你们养老,人民没有理由不相信国家。现如今,虽然说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体系,但其发挥的作用有多少呢?好像没多少作用,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只是聊胜于无罢了。国家在养老问题上似乎幽了人民一默,每月70元左右的养老金。或许,建立养老保险体系的人,不理解养老保险的含义,以为不管多少,只要给了就是养老保险,便是国家的恩惠。也许,他们做过调查,每月的养老金用于喝粥应该足够了,但老人们积极响应计划生育的号召,老了等国家兑现诺言的时候,就是让老人们喝粥吗?实行计划生育时是否想过养老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它还要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让他们有一定的娱乐活动和精神享受,也要让他们在年老时体弱多病中享受到好的医疗与服务。但是这些都是奢望,连吃好穿暖都成问题,何谈其他呢?也许,国家有国家的难处,社会经济尚不发达,财力无法支持过高的负担,那为什么还要实行计划生育呢?做子女的为了老人们有一个健康安乐的晚年,苦苦支撑着庞大的压力,负担他们负担不起的重担。养老的重担还是落在了独生子女的身上。但他们却根本无法承担的起四个老人外加子女的负担,这个担子又有几个人承担的起呢?

人口与环境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这句话很对,但却不能成为计划生育的借口,环境容纳人口的界限是多少,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推测值,但都远远未达到中国的环境容量临界点。再则,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相比,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比他们要少很多,除非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不容纳人,就算如此,中国也绝不是最拥挤的国家和地区。所以,无论怎么说,

中国已无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因为中国人口远未其环境容量的上限,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人口上限我们将不知道,但无疑会越来越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布局将会使城市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农业生产的建立会使更多的耕地得到开发,农村集聚效益会日益显现,将会出现更多的小城镇,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工业化的发展也正向集约化迈进,浪费和污染将大大的减少,这也会使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科技革命的持续进展也使得我们对自然的协调能力大大加强,对众多资源的可控性、协调性的利用,逐年取得良好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生活环境几乎都比发展中国家好,不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因此,计划生育政策是在没有实行的必要,就算当时实行有其不得已实行的理由,现如今社会环境已经改变,应该不用实行了。也许,等到中国要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时,就会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必要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会自然的降低生育率,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想方设法鼓励生育,但其生育率却无多大的提升,这难道没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面对如今中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我觉得都与人口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一下建议:

一、计划生育不可再限制人口生育,因为已无必要,没有理由为没必要的事情,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结果却加深社会矛盾。人口真过多,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生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自然降低人们的生育愿望。这样,经济发展会有其持续性,不会因突然中断而产生难

以衡量的创伤。

二、有关计划生育的国家机关应划归统计部门,以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涉,更好的服务社会进步。

三、在农村制定适当的政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大量投资,发挥农村集聚效益,以促进其商业的发展,降低基础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益,解放农村劳动力,挖掘农村耕地潜力,推动农村地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国家要负担起一些应尽的责任,减轻国家民众的负担,是居民以消费代替投资,促进商业繁荣,推动工业生产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感想
  •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感想 翻开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目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人口激增的时代.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粮食.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学者和各国政府的注意.人类开始意识到,人类不能无节制地发展自己.许多人 ...查看


  • 国家审计报告出炉:千亿扶贫资金花到哪去了?
  •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6月23日,受国务院委托,胡泽君审计长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查看


  •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 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 城环学院 曹阳 2009210006 地科一班 [摘 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 ...查看


  • 城市语言调查
  • 城市语言调查 作者:徐大明 王 玲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6期 [摘 要]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 与此同时, 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 ...查看


  • 城乡一体化改革与乡镇功能拓展 - 黄祖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在"钱清样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我很高兴能来到钱清镇参观考察,并和大家一起就一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这几天我看了<农民日报>连续刊载的关于"钱清样本"的五篇报 ...查看


  • 四川省人口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四川省人口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四川省的人口现状和趋势,尤其是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为了探求四川省人口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人口的 ...查看


  • 养老产业PPP项目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049年中国将有近三分之一人口超过60岁,养老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养老产业,但目前现行PPP模式的养老项目还存在资源整合差.无个性化服务.盈利模式单一等问 ...查看


  • 新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
  • 光明日报/2008年/2月/19日/第011版 理论周刊 新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 <光明日报>理论部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王雨辰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江怡 蒉益民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 ...查看


  • 河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
  • 河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