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精细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内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1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文学常识

2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 2、《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语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 )于齐 间(jiàn )进

四、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3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六、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 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七、一词多义

4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认为

5、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6、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5

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9、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 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 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十、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6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十四、课文内容理解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7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 8

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 9

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10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

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

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

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

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

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

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

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

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

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

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

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

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11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

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

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

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

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

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

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

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

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5、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

文内容具体说明。(5分)

*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

后一段写齐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

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下

令之后进谏由“门庭若市”逐渐减少到“虽欲言,无可进者”

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到了大治。

12

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

来说理的。

*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

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

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

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5

分)

*《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

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

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

国策》。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

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

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

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

同在哪里,为什么?

*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

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

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

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

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

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3

十五、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

字。(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

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

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

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

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

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

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

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

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

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

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

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

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

国强兵的愿望等。

14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

分)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

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

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

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

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

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

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

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

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

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3分)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

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15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

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

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

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

分)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

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

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

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

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

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

么道理?(3分)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

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填空

1. 《战国策》又称《 》,是西汉末年根

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16

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表达方式上长于 和 ,文笔流

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的意思是 “纳”是 的意

思,这题目从语法上分析是个 式,“邹忌讽齐王纳

谏”的意思是 。

二、、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 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

服__________ 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__________

4、朝于齐 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

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__ 讥

______

谤讥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

10、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 间

__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

17

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畏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篇章理解

1、结构: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段)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特点

18

a. 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 _________ 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反映 _______ _ 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而是平淡的肯定,表

现 态度

b. 全文用__________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以小事设喻,由_____及______,以小见大,由

________到_______,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五、理解性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编订者是___________。“讽”的意思

是 。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

4、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

是 19

20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内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1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文学常识

2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 2、《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语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 )于齐 间(jiàn )进

四、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3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六、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 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七、一词多义

4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认为

5、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6、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5

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9、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 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 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十、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6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十四、课文内容理解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7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 8

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 9

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10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

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

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

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

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

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

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

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

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

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

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

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

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11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

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

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

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

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

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

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

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

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5、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

文内容具体说明。(5分)

*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

后一段写齐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

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下

令之后进谏由“门庭若市”逐渐减少到“虽欲言,无可进者”

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到了大治。

12

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

来说理的。

*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

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

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

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5

分)

*《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

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

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

国策》。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

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

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

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

同在哪里,为什么?

*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

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

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

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

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

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3

十五、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

字。(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

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

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

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

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

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

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

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

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

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

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

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

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

国强兵的愿望等。

14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

分)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

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

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

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

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

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

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

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

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

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3分)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

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15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

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

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

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

分)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

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

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

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

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

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

么道理?(3分)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

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填空

1. 《战国策》又称《 》,是西汉末年根

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16

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表达方式上长于 和 ,文笔流

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的意思是 “纳”是 的意

思,这题目从语法上分析是个 式,“邹忌讽齐王纳

谏”的意思是 。

二、、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 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

服__________ 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__________

4、朝于齐 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

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__ 讥

______

谤讥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

10、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 间

__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

17

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畏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篇章理解

1、结构: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段)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特点

18

a. 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 _________ 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反映 _______ _ 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而是平淡的肯定,表

现 态度

b. 全文用__________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以小事设喻,由_____及______,以小见大,由

________到_______,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五、理解性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编订者是___________。“讽”的意思

是 。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

4、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

是 19

20


相关文章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目的: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2 .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做到广泛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 3 .实施文本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 文学素养. 4 ...查看


  • Efwqte英语考研资料大全
  •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无需积分,无需回复,只要你带宽足够大,你资料就足够多!大家网考研论坛ht ...查看


  • 复试面试官教你2010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abc
  • 复试面试官教你2010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备考 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 太平洋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外教一对一课程:http://www.pacificenglish.cn 随着研究生报名人数的逐年 ...查看


  • 自由阅读的权利
  • 金新 "古往今来,不论长幼,谁都无法否认它的重要性.对于古埃及的官员来说,它是'水上之舟':对于四千年之后心怀志向的尼日利亚小学生来说,它是'投射到幽暗深井里的一缕光':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永远是文明之声--此乃阅读.&quo ...查看


  •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细柳营]
  •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细柳营> 三.字音 棘() 彀() 弩() 诏() 辔() 揖() 胄() 曩() 虏() 嗟() 四.通假字 1.改容式车 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2.将士吏被甲 被,穿,同&q ...查看


  • [出师表]精细阅读及参考答案
  • <出师表>精细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 ...查看


  • 论防腐保鲜剂的开发
  • 相关推荐 ·中国食品质量报 ·<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8 ·<精细化工>1984年02期 ·<植物保护>2007年06期 ·<保鲜与加工>2000年 ...查看


  •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章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查看


  •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语音 涉(shè) 夏(jiǎ) 佣(yōng) 辍(chuò) ...查看


  •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1
  •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 2.本文出自.它是我国第一部篇,五大部分: . . . . . 皆来会计事 . 道 道不通 . 伐无道 等 等死,死国可乎 . 公等遇雨 . 数 扶苏以数谏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