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工业与农业是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两大关联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是新阶段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应从产业关联特征重新认识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加强食品工业和农业的联系和互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      一、食品工业在新阶段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从产业关联特征来看,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大农村就业等途径来实现。   1、发展食品工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食品加工企业约占40%)。在农产品短缺时期,食品工业是跟着农业走,“农业生产什么,食品工业就加工什么”。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这种关系就得倒过来,变成农业跟着食品工业走,“食品工业需要加工什么,农业就提供什么”。即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位于上游的农业,按照加工食品的需求,向位于中游的食品工业提供加工原料,生产出来的食品经过下游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供应给广大的消费者。在这种食物产供销体系中,食品工业处于核心地位,它发展越快,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发展食品工业,将有利于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品单一的传统格局,扩大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农产品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如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价格终究不会很高,而经过加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每深入加工转化一次都比初级产品的价格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根据有关测算,一吨玉米按原粮出售价格只有1100元左右,加工成淀粉后价格就提高到1800元,加工成葡萄糖后上升到4000元,进一步加工成赖氨酸还可以攀升到4.2万元。可见,通过发展食品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发展食品工业,也是促进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必由之路。由于运输、加工和储藏跟不上,我国农产品每年出现的损耗触目惊心。如粮食损耗至少为10%,果蔬损耗约为20%左右。如果我们食品加工业搞上去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矛盾,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发展食品工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吸纳能力大的特点。在美国,目前农业劳动力虽然只有200万人,但是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高达1100万人,相当于前者的5倍。在日本,1990年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就业人口分别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6.5%和11.7%,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反观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有3亿多,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只有1000多万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就业容量有限相关。在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的情况下,发展食品工业,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双重功效。      二、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的联系和互动      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并不是自动形成的,它有赖于在食品工业与农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总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但食品工业却明显滞后。这种状况反映出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发展是不协调的。因此,必须从产业链的关系出发,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的联系和协调发展。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食品工业的要求发展专用、优质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工业之间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是生产出来的不少农产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食品工业需要的很多加工原料却要靠进口来满足。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改变“优质农产品鲜食,劣质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什么,加工什么”的观念,从市场需求出发,安排食品工业加工的对象和规模,逐步向“加工什么,生产什么”的思维转变。根据这种思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就可以保证农产品品种的专用化和优质化,满足食品工业对加工原料的要求,实现农产品种植业与食品工业的对接。   2、建立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   食品工业作为现代工业部门,对应的是规模化生产和大批量的原料需求。而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部门,仍处于分散经营和零散供应的状态。解决规模生产对大批量原料需求和小农户零散供应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按照食品加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食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在食品工业发达的国家,每一种加工食品都有相应的专用和固定的原料基地。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苹果、番茄基地,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基地等。目前,我国农业部已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并把加工专用的农产品列入其中。这些加工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成,将对食品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探索食品工业企业与农户联接模式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与农业种养业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和食品工业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尽管很多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和农民建立联系,但由于这种产业链条上各主体的利益的不一致,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首先受损的是处于弱势的农民,进而影响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为此,要以产品结构调整和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入股等方式,使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把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松散的买卖关系,变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产、加、销产业链。   4、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走向纵深,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市场。对于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说,食品加工企业就是他们的市场。因此,只有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从国内来看,凡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农产品就能顺畅进入加工流通领域,农业结构就调整得好,农民收入也就增长较快。从国外看也是如此,食品工业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结构也就越合理。因此,要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种、养业结构的调整,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适合加工需要的优质原料,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品种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工业发展,促进专用、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即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食品工业和农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往往是消费结构变化加快,食品工业迅速上升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更大幅度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1、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综观世界,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工业是不发达的。国家越发达,越把食品工业作为重大战略来抓。要把食品工业摆在和农业一样的重要位置,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看待,把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新的食品工业,统筹规划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和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食品工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缓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要系统制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税收、贴息、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生物资源的再使用和可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和宏观调控   食品工业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宏观协调,食品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要按照农业―――食品工业―――营销业和餐饮业产业链的关联性要求,突破现有各自为政、分割管理的体制,加强对食品工业和关联产业的指导与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互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加快建立食品工业高效的信息集成系统和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有效促进食品工业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   加快食品工业发展,要求提高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使食品工业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加工及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食品工业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化食品工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增加对食品工业加工科技发展的投入,积极支持一批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   4、支持和培育食品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现代企业化经营   要引入市场机制,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扶持,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采取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农工贸一体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对部分适宜分散经营、劳动密集的食品工业行业,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特色食品,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   5、加快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食品工业区域布局的合理化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可食资源,具有发展食品工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若干具有较大规模的食品深加工示范项目,培育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使中西部地区在粮食、乳品、果蔬及特色资源的深加工等方面实现突破。利用东部地区人才、科技、设备、资金、管理及市场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食品加工企业,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食品资源的潜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东中西合理的食品工业区域布局。   6、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采取基地、企业自检与国家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从生产、加工、贮运到销售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食品加工、进出口、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加工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转基因食品审批制度,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作者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促进农民增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工业与农业是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两大关联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是新阶段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应从产业关联特征重新认识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加强食品工业和农业的联系和互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      一、食品工业在新阶段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从产业关联特征来看,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大农村就业等途径来实现。   1、发展食品工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食品加工企业约占40%)。在农产品短缺时期,食品工业是跟着农业走,“农业生产什么,食品工业就加工什么”。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这种关系就得倒过来,变成农业跟着食品工业走,“食品工业需要加工什么,农业就提供什么”。即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位于上游的农业,按照加工食品的需求,向位于中游的食品工业提供加工原料,生产出来的食品经过下游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供应给广大的消费者。在这种食物产供销体系中,食品工业处于核心地位,它发展越快,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发展食品工业,将有利于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品单一的传统格局,扩大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农产品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如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价格终究不会很高,而经过加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每深入加工转化一次都比初级产品的价格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根据有关测算,一吨玉米按原粮出售价格只有1100元左右,加工成淀粉后价格就提高到1800元,加工成葡萄糖后上升到4000元,进一步加工成赖氨酸还可以攀升到4.2万元。可见,通过发展食品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发展食品工业,也是促进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必由之路。由于运输、加工和储藏跟不上,我国农产品每年出现的损耗触目惊心。如粮食损耗至少为10%,果蔬损耗约为20%左右。如果我们食品加工业搞上去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矛盾,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发展食品工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吸纳能力大的特点。在美国,目前农业劳动力虽然只有200万人,但是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高达1100万人,相当于前者的5倍。在日本,1990年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就业人口分别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6.5%和11.7%,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反观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有3亿多,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只有1000多万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就业容量有限相关。在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的情况下,发展食品工业,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双重功效。      二、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的联系和互动      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并不是自动形成的,它有赖于在食品工业与农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总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但食品工业却明显滞后。这种状况反映出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发展是不协调的。因此,必须从产业链的关系出发,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的联系和协调发展。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食品工业的要求发展专用、优质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工业之间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是生产出来的不少农产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食品工业需要的很多加工原料却要靠进口来满足。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改变“优质农产品鲜食,劣质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什么,加工什么”的观念,从市场需求出发,安排食品工业加工的对象和规模,逐步向“加工什么,生产什么”的思维转变。根据这种思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就可以保证农产品品种的专用化和优质化,满足食品工业对加工原料的要求,实现农产品种植业与食品工业的对接。   2、建立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   食品工业作为现代工业部门,对应的是规模化生产和大批量的原料需求。而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部门,仍处于分散经营和零散供应的状态。解决规模生产对大批量原料需求和小农户零散供应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按照食品加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食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在食品工业发达的国家,每一种加工食品都有相应的专用和固定的原料基地。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苹果、番茄基地,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基地等。目前,我国农业部已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并把加工专用的农产品列入其中。这些加工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成,将对食品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探索食品工业企业与农户联接模式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与农业种养业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和食品工业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尽管很多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和农民建立联系,但由于这种产业链条上各主体的利益的不一致,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首先受损的是处于弱势的农民,进而影响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为此,要以产品结构调整和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入股等方式,使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把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松散的买卖关系,变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产、加、销产业链。   4、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走向纵深,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市场。对于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说,食品加工企业就是他们的市场。因此,只有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从国内来看,凡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农产品就能顺畅进入加工流通领域,农业结构就调整得好,农民收入也就增长较快。从国外看也是如此,食品工业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结构也就越合理。因此,要把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种、养业结构的调整,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适合加工需要的优质原料,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品种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工业发展,促进专用、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即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食品工业和农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往往是消费结构变化加快,食品工业迅速上升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更大幅度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1、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综观世界,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工业是不发达的。国家越发达,越把食品工业作为重大战略来抓。要把食品工业摆在和农业一样的重要位置,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看待,把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新的食品工业,统筹规划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和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食品工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缓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要系统制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税收、贴息、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生物资源的再使用和可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和宏观调控   食品工业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宏观协调,食品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要按照农业―――食品工业―――营销业和餐饮业产业链的关联性要求,突破现有各自为政、分割管理的体制,加强对食品工业和关联产业的指导与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互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加快建立食品工业高效的信息集成系统和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有效促进食品工业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   加快食品工业发展,要求提高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使食品工业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加工及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食品工业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化食品工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增加对食品工业加工科技发展的投入,积极支持一批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   4、支持和培育食品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现代企业化经营   要引入市场机制,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扶持,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采取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农工贸一体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对部分适宜分散经营、劳动密集的食品工业行业,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特色食品,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   5、加快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食品工业区域布局的合理化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可食资源,具有发展食品工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若干具有较大规模的食品深加工示范项目,培育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使中西部地区在粮食、乳品、果蔬及特色资源的深加工等方面实现突破。利用东部地区人才、科技、设备、资金、管理及市场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食品加工企业,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食品资源的潜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东中西合理的食品工业区域布局。   6、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采取基地、企业自检与国家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从生产、加工、贮运到销售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食品加工、进出口、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加工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转基因食品审批制度,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作者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相关文章

  •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 2011级经济学3班 汪超超,宋欢欢,杨乐乐,杨奥林,王龙 论文关键词 三化协调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河南 论文摘要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两个方面.从产业的意义上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 ...查看


  •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
  •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乡镇企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三农", ...查看


  •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8
  • 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一.成就与经验-----------------1) ( (一)"十一五"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成就与贡献 (二)" ...查看


  • 促增收典型材料
  • 同心协力搞创建 科技兴农促增收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省市委XX部门关于开展"同心协力"活动的部署,着眼于我县"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战略的深入实施,把工作的突破口选在抓好农业科技基地创建上,力求以基地 ...查看


  •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或基本单元,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县域经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根据市政协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 ...查看


  • 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
  • xx县农业产业化"十三五" 发 展 规 划 xx县xxx 2015年3月 目 录 一.xx县"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结 (一)各项 ...查看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好四好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好"四好"文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围绕"建设新农村,县乡党委政府与基层组织如何作为"这一问题做了一番思 ...查看


  •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 ...查看


  •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 [提要]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