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黄帝文化的历史基础

随着黄山脚下史前人类文明遗址的不断发掘和文物的出土,“黄山黄帝文化”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既丰富了黄山文化的内涵,也新添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色彩。2013年清明节,“首届中国黄山公祭黄帝大会”在黄山黄海仙都景区举行,省内外政界学界名人齐聚,自发参会民众两千余人,境内外媒体深度报道,初步显现了黄山黄帝文化的现实魅力。那么,其历史基础又如何呢?

一、黄山灿烂的史前人类文明,铸就了黄山黄帝文化坚实的社会基础

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是今天人们生产生活、旅游休闲的热土,也是我们祖先生活劳动、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百大新发现”中,“黄山浦溪河流域遗址群”名列其中。该遗址群证实:距今4500-5000年前,黄山就已有人类生活。经国家和省市考古学家、史学家等对该遗址群的发掘,发现有大量石器、陶片、玉器、网坠等物品,其中斧、铲、镞、刀、锛、镰等石器多为磨制,且较为精细,经分析确认:此时黄山已是半农耕半渔猎经济形态,社会分工较细、等级开始出现。特别是在该遗址群还发掘了刻有“日、月(或鸟)”等符号的陶缸残片,这与北方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化特征类似,有专家说:这种“日、月(或鸟)”的符号是北方少昊族系的族徽①。少昊者,即“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 ②此外,在遗址群还发现了鱼鳍形鼎足物品,这与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文化特征相似。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黄山的社会形态、文明程度与北方中原等地区基本相同,而且证明当时黄山先民与北方黄帝族系存在往来的客观事实,从而揭开了几千年来    黄山有关黄帝传说之谜,澄清了“黄帝与黄山关系”的种种“迷雾”。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出现早期农耕和畜牧业,并由自然采集渔猎经济进入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的时代,磨制石器和制陶、玉器、纺织等生产业态开始出现。黄帝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晚期,距今约4600多年前。黄帝在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带大家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使其部落日益强大,并先后打败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南北各地。“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③黄帝杀蚩尤后,还“命少皞(昊)清正司马鸟师”,即让少昊统领夷人各部,并命所属部落向南发展,直到江、汉流域。④“螺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 ⑤可见,黄帝及其嫡系到长江流域是肯定的,而黄山正是长江流域最美的一处仙境。

二、黄山发现的众多遗迹遗物,形成了黄山黄帝文化客观的物证基础

首先,黄山太平湖畔共幸村“浮丘坛炼丹台”遗迹,就反映了“黄帝与浮丘公黄山炼丹”并不全是传说,而是有来源的。据传,上古时期,浮丘公在黄山浦溪河与舒溪河交汇的高山上,搭建灶台,冶炼金丹,丹成,黄帝与浮丘公吞服,遂成仙人。几千年来,当地百姓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浮丘坛炼丹台遗迹也至今可见。此外,据县志记载,西汉武帝曾在今太平湖畔陵阳山麓设陵阳县,命皇亲窦子明为县令。窦子明到任后,曾受“黄帝与浮丘公炼丹”故事影响,一心追寻,后隐居陵阳山炼丹,最终得道成仙、乘白龙而去。唐朝时,大诗人李白因游黄山,自经县桃花潭来,听说此事,也登陵阳山,寻访窦子明“仙道足迹”,并写下多首名诗留传今日。

其次,发现的不少商周时期遗物证实,黄山在商周时已有祭祀黄帝活动。如“黄帝乘黄龙”石雕,该石雕呈圆形、直径18㎝,刻有老人像,并在另一面刻有周古篆体字:“高祖黄帝乘黄龙而去 周宣王”。据发现者说,这是他30年前在黄山采药时,经过一个山体滑坡处发现的。有专业人士考证后认为,该石雕是一件距今约几千年的祭祀品,如从西周“周宣王”时算起,至今有2840多年。此外,还发现了“黄帝天位”石雕,这也是件祭祀品。据收藏人说这是他在黄山上古宗庙遗址里发现的。该物品呈长柱形,高40㎝,灰质岩材质,正面上部刻有黄帝头像,下部刻有“黄帝天位”四个字,字体为甲文书体。从史料看,甲文书体比大篆文字早很多,由此可推断,该石雕有可能是商朝时的遗物,距今至少3000年以上。夏商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⑥,此时黄帝被公认为始祖,黄山祭祀黄帝情在理中。黄山还发现“商祖乙”祭祀物、“大公至德”剑、“日月盟”石雕、“太祖至德”石刻和“周天南王”石印章等古代早期相关遗物近百件。

第三,黄山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发掘,反映出黄山在那时祭祀黄帝是有物质基础的。黄山浦溪河、太平湖流域共发掘商周文化遗址11处。如:金桥村查家遗址、乌石来龙山遗址、太平湖众家山遗址等。遗址出土了陶豆、双把石刀、鼎足、大网坠、圆形石器和灰红硬陶器碎片等,器物上有麻布纹、回纹、云雷纹、臣字纹、米字纹、水浪纹等。专家分析,黄山在商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已是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并有了较多剩余产品和奢侈品。这说明黄山祭祀黄帝是有物质基础的,更何况黄帝族系与黄山先民自古就有往来呢?

第四,黄山轩辕古刹遗址及其“大臧碑记”石刻,记录了黄山黄帝文化的历史事例。轩辕古刹,位于黄山轩辕峰下,建于晋朝,后多次重建,今有遗址及石碑。该石碑高175厘米、宽88厘米,青石材质,两面均刻有文字。一面《大藏碑记》,另一面《轩辕古刹碑记》。《大藏碑记》说:“兹有仙源之晋轩辕刹----福固(寺),兴至唐天宝年间,敕赐神仙洞、轩辕古刹、福固禅寺者,为黄山宝盖之法。”“轩辕之峰紫芝源、轩辕古刹、神仙洞则黄帝之遗风。”“我邑黄山福固禅寺,则晋轩辕古刹。轩辕峰,《神仙通鉴》云:黄帝采紫芝于此,紫芝源、轩后茹芝神仙洞形胜为仙源之望灵。至唐天宝年间,月轮禅师中兴轩辕梵宫---福固禅寺者,佛地昙场。”这里说的紫芝源在黄山黄帝源景区黄帝源大峡谷内;紫芝是黄帝、浮丘公等在黄山炼丹必备药材之一;神仙洞在黄山轩辕峰近顶处,传说是黄帝在黄山修炼时的住处。轩辕古刹建于黄山轩辕峰下,意在借黄山之灵气以扬“黄帝之遗风”。

三、有关黄山丰富的文献记载,构成了黄山黄帝文化厚重的文化基础

汉代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今黄帝源景区内有鼎湖、黄山被中原视为“荆蛮之山”,对此我们暂不细究。但《史记·封禅书》接下来说的很清楚,即:“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原)。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这可以看出:黄帝暮年时已在“蛮夷”黄山。其依据:第一,有资料已证明,黄帝率部打败炎帝、蚩尤等部落后,已大规模向南发展并到了长江流域。第二,《史记》关于“黄帝且战且学仙”与《周书异记·神仙传》记载一致。《周书异记·神仙传》说:已是暮年的“轩辕黄帝……告浮丘公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公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江南黟山(今黄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此山。”这里的“此山”即黟山、今天的黄山。第三,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黄帝者,号曰轩辕。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弱而能言,圣而预知,知物之纪。自以为云师,有龙形。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剑舄在焉。……假葬桥山,超升昊苍。”这说明黄帝已“自择亡日,与群臣辞”,离开了北方,今北方黄帝陵是“黄帝的衣冠冢”,而非葬黄帝尸骨之陵,这在《史记》中已有记载。

从西汉刘向著《列仙传》的一些史实看,《列仙传》也不全是虚的,而是有可信之处的。它写了黄帝、浮丘公,也写了窦子明,说“陵阳子明者,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 窦子明其人,在其它史书中也是有记载的。

后魏郦道元撰《水经注·卷四十》说:“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有专家考证:“三天子都”是上古时黄山名称之一,所谓“三天子”即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三天子都改称北黟山(黟山)。唐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将黟山正式改称黄山。故北宋景祐《黄山图经》载:黄山是“轩辕黄帝栖身之地”、“黄山乃黄帝与容成、浮丘炼丹之地,得名久矣”。南宋徽州府歙县呈坎人罗愿《新安志》,是最老的地方志书之一,其卷三记载:“黄山旧名黟山,……而世复相传以为黄帝尝命驾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合丹于此。”

《明一统志·卷十五》记载:“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昔黄帝与浮丘仙人炼丹于此。”卷十六:“黄山:……世传黄帝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明朝嘉庆年间《太平县志·卷二》说:“黄山三十六峰,在县南三十里,……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故又名黄山。”近代和民国时的政坛名人许世英撰《黄山建设之意义》说:“黄山古名黟山。色而泽之为黟山。……唐天宝六年,因《周书异记》轩辕黄帝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得道上升之说,敕易今名。相仍未改”。

四、黄山朴实的民间传承与故事,形成了黄山黄帝文化经久的民俗基础

历史资料一般由文字记载、口头流传和遗迹遗物所构成。我国史籍也有不乏从“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中汲取合理成分的。因上古时文字未形成,不从口传和遗迹遗物中择取史料,历史就无法书写。从民俗文化角度说,民间传承和传说故事也是历史的一种积淀,折射着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事实。因此民间传承和传说故事也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

黄山地区民间有关黄帝的民俗活动和传说故事历史以来就很多,主题也很鲜明。而这些民间文化,不可能一个人或少数人所为,也不可能哪一个朝代所能成。因此对黄山的民间民俗和传说故事也不应该完全忽视其应有的史料价值。如流传于黄山区的“轩辕车会”民俗活动,据考证就是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且原本是用于祭祀轩辕黄帝的一种活动。它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九到廿一日,黄山区(原太平县)仙源、甘棠、三口等镇村的民众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滚动大型车轮子,举行表演活动,以“黄帝发明车子”的实物来纪念黄帝这位“车公”。还建有祭祀黄帝的车公殿、轩辕庙等。此外,流传于黄山地区有关黄帝的民间故事很多,如《黄帝炼丹》、《黄帝黟山炼丹成仙》、《黄山的来历》、《弹琴石》、《桃花峰》、《石笋和野韭菜》、《龙须草》、《圣泉飘香》、《仙皇山》、《御林松》等。如果我们把这些故事的“神化”部分剔除,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也正是过去现实生活中的事象而已。

综上所述,黄山黄帝文化这一历史文化新课题,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等角度来看,其历史基础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大力挖掘整理、研究运用这一文化,无论是对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还是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都将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文获2013年黄山市“美丽黄山·圆梦中国”社科理论有奖征文三等奖)

注 释:

①黄山区文物局主编《黄海余风》

② 《曲阜县志》

③《史记·五帝本纪》

④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⑤《史记·五帝本纪》

⑥《左传》

随着黄山脚下史前人类文明遗址的不断发掘和文物的出土,“黄山黄帝文化”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既丰富了黄山文化的内涵,也新添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色彩。2013年清明节,“首届中国黄山公祭黄帝大会”在黄山黄海仙都景区举行,省内外政界学界名人齐聚,自发参会民众两千余人,境内外媒体深度报道,初步显现了黄山黄帝文化的现实魅力。那么,其历史基础又如何呢?

一、黄山灿烂的史前人类文明,铸就了黄山黄帝文化坚实的社会基础

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是今天人们生产生活、旅游休闲的热土,也是我们祖先生活劳动、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百大新发现”中,“黄山浦溪河流域遗址群”名列其中。该遗址群证实:距今4500-5000年前,黄山就已有人类生活。经国家和省市考古学家、史学家等对该遗址群的发掘,发现有大量石器、陶片、玉器、网坠等物品,其中斧、铲、镞、刀、锛、镰等石器多为磨制,且较为精细,经分析确认:此时黄山已是半农耕半渔猎经济形态,社会分工较细、等级开始出现。特别是在该遗址群还发掘了刻有“日、月(或鸟)”等符号的陶缸残片,这与北方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化特征类似,有专家说:这种“日、月(或鸟)”的符号是北方少昊族系的族徽①。少昊者,即“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 ②此外,在遗址群还发现了鱼鳍形鼎足物品,这与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文化特征相似。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黄山的社会形态、文明程度与北方中原等地区基本相同,而且证明当时黄山先民与北方黄帝族系存在往来的客观事实,从而揭开了几千年来    黄山有关黄帝传说之谜,澄清了“黄帝与黄山关系”的种种“迷雾”。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出现早期农耕和畜牧业,并由自然采集渔猎经济进入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的时代,磨制石器和制陶、玉器、纺织等生产业态开始出现。黄帝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晚期,距今约4600多年前。黄帝在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带大家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使其部落日益强大,并先后打败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南北各地。“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③黄帝杀蚩尤后,还“命少皞(昊)清正司马鸟师”,即让少昊统领夷人各部,并命所属部落向南发展,直到江、汉流域。④“螺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 ⑤可见,黄帝及其嫡系到长江流域是肯定的,而黄山正是长江流域最美的一处仙境。

二、黄山发现的众多遗迹遗物,形成了黄山黄帝文化客观的物证基础

首先,黄山太平湖畔共幸村“浮丘坛炼丹台”遗迹,就反映了“黄帝与浮丘公黄山炼丹”并不全是传说,而是有来源的。据传,上古时期,浮丘公在黄山浦溪河与舒溪河交汇的高山上,搭建灶台,冶炼金丹,丹成,黄帝与浮丘公吞服,遂成仙人。几千年来,当地百姓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浮丘坛炼丹台遗迹也至今可见。此外,据县志记载,西汉武帝曾在今太平湖畔陵阳山麓设陵阳县,命皇亲窦子明为县令。窦子明到任后,曾受“黄帝与浮丘公炼丹”故事影响,一心追寻,后隐居陵阳山炼丹,最终得道成仙、乘白龙而去。唐朝时,大诗人李白因游黄山,自经县桃花潭来,听说此事,也登陵阳山,寻访窦子明“仙道足迹”,并写下多首名诗留传今日。

其次,发现的不少商周时期遗物证实,黄山在商周时已有祭祀黄帝活动。如“黄帝乘黄龙”石雕,该石雕呈圆形、直径18㎝,刻有老人像,并在另一面刻有周古篆体字:“高祖黄帝乘黄龙而去 周宣王”。据发现者说,这是他30年前在黄山采药时,经过一个山体滑坡处发现的。有专业人士考证后认为,该石雕是一件距今约几千年的祭祀品,如从西周“周宣王”时算起,至今有2840多年。此外,还发现了“黄帝天位”石雕,这也是件祭祀品。据收藏人说这是他在黄山上古宗庙遗址里发现的。该物品呈长柱形,高40㎝,灰质岩材质,正面上部刻有黄帝头像,下部刻有“黄帝天位”四个字,字体为甲文书体。从史料看,甲文书体比大篆文字早很多,由此可推断,该石雕有可能是商朝时的遗物,距今至少3000年以上。夏商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⑥,此时黄帝被公认为始祖,黄山祭祀黄帝情在理中。黄山还发现“商祖乙”祭祀物、“大公至德”剑、“日月盟”石雕、“太祖至德”石刻和“周天南王”石印章等古代早期相关遗物近百件。

第三,黄山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发掘,反映出黄山在那时祭祀黄帝是有物质基础的。黄山浦溪河、太平湖流域共发掘商周文化遗址11处。如:金桥村查家遗址、乌石来龙山遗址、太平湖众家山遗址等。遗址出土了陶豆、双把石刀、鼎足、大网坠、圆形石器和灰红硬陶器碎片等,器物上有麻布纹、回纹、云雷纹、臣字纹、米字纹、水浪纹等。专家分析,黄山在商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已是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并有了较多剩余产品和奢侈品。这说明黄山祭祀黄帝是有物质基础的,更何况黄帝族系与黄山先民自古就有往来呢?

第四,黄山轩辕古刹遗址及其“大臧碑记”石刻,记录了黄山黄帝文化的历史事例。轩辕古刹,位于黄山轩辕峰下,建于晋朝,后多次重建,今有遗址及石碑。该石碑高175厘米、宽88厘米,青石材质,两面均刻有文字。一面《大藏碑记》,另一面《轩辕古刹碑记》。《大藏碑记》说:“兹有仙源之晋轩辕刹----福固(寺),兴至唐天宝年间,敕赐神仙洞、轩辕古刹、福固禅寺者,为黄山宝盖之法。”“轩辕之峰紫芝源、轩辕古刹、神仙洞则黄帝之遗风。”“我邑黄山福固禅寺,则晋轩辕古刹。轩辕峰,《神仙通鉴》云:黄帝采紫芝于此,紫芝源、轩后茹芝神仙洞形胜为仙源之望灵。至唐天宝年间,月轮禅师中兴轩辕梵宫---福固禅寺者,佛地昙场。”这里说的紫芝源在黄山黄帝源景区黄帝源大峡谷内;紫芝是黄帝、浮丘公等在黄山炼丹必备药材之一;神仙洞在黄山轩辕峰近顶处,传说是黄帝在黄山修炼时的住处。轩辕古刹建于黄山轩辕峰下,意在借黄山之灵气以扬“黄帝之遗风”。

三、有关黄山丰富的文献记载,构成了黄山黄帝文化厚重的文化基础

汉代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今黄帝源景区内有鼎湖、黄山被中原视为“荆蛮之山”,对此我们暂不细究。但《史记·封禅书》接下来说的很清楚,即:“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原)。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这可以看出:黄帝暮年时已在“蛮夷”黄山。其依据:第一,有资料已证明,黄帝率部打败炎帝、蚩尤等部落后,已大规模向南发展并到了长江流域。第二,《史记》关于“黄帝且战且学仙”与《周书异记·神仙传》记载一致。《周书异记·神仙传》说:已是暮年的“轩辕黄帝……告浮丘公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公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江南黟山(今黄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此山。”这里的“此山”即黟山、今天的黄山。第三,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黄帝者,号曰轩辕。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弱而能言,圣而预知,知物之纪。自以为云师,有龙形。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剑舄在焉。……假葬桥山,超升昊苍。”这说明黄帝已“自择亡日,与群臣辞”,离开了北方,今北方黄帝陵是“黄帝的衣冠冢”,而非葬黄帝尸骨之陵,这在《史记》中已有记载。

从西汉刘向著《列仙传》的一些史实看,《列仙传》也不全是虚的,而是有可信之处的。它写了黄帝、浮丘公,也写了窦子明,说“陵阳子明者,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 窦子明其人,在其它史书中也是有记载的。

后魏郦道元撰《水经注·卷四十》说:“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有专家考证:“三天子都”是上古时黄山名称之一,所谓“三天子”即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三天子都改称北黟山(黟山)。唐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将黟山正式改称黄山。故北宋景祐《黄山图经》载:黄山是“轩辕黄帝栖身之地”、“黄山乃黄帝与容成、浮丘炼丹之地,得名久矣”。南宋徽州府歙县呈坎人罗愿《新安志》,是最老的地方志书之一,其卷三记载:“黄山旧名黟山,……而世复相传以为黄帝尝命驾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合丹于此。”

《明一统志·卷十五》记载:“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昔黄帝与浮丘仙人炼丹于此。”卷十六:“黄山:……世传黄帝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明朝嘉庆年间《太平县志·卷二》说:“黄山三十六峰,在县南三十里,……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故又名黄山。”近代和民国时的政坛名人许世英撰《黄山建设之意义》说:“黄山古名黟山。色而泽之为黟山。……唐天宝六年,因《周书异记》轩辕黄帝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得道上升之说,敕易今名。相仍未改”。

四、黄山朴实的民间传承与故事,形成了黄山黄帝文化经久的民俗基础

历史资料一般由文字记载、口头流传和遗迹遗物所构成。我国史籍也有不乏从“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中汲取合理成分的。因上古时文字未形成,不从口传和遗迹遗物中择取史料,历史就无法书写。从民俗文化角度说,民间传承和传说故事也是历史的一种积淀,折射着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事实。因此民间传承和传说故事也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

黄山地区民间有关黄帝的民俗活动和传说故事历史以来就很多,主题也很鲜明。而这些民间文化,不可能一个人或少数人所为,也不可能哪一个朝代所能成。因此对黄山的民间民俗和传说故事也不应该完全忽视其应有的史料价值。如流传于黄山区的“轩辕车会”民俗活动,据考证就是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且原本是用于祭祀轩辕黄帝的一种活动。它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九到廿一日,黄山区(原太平县)仙源、甘棠、三口等镇村的民众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滚动大型车轮子,举行表演活动,以“黄帝发明车子”的实物来纪念黄帝这位“车公”。还建有祭祀黄帝的车公殿、轩辕庙等。此外,流传于黄山地区有关黄帝的民间故事很多,如《黄帝炼丹》、《黄帝黟山炼丹成仙》、《黄山的来历》、《弹琴石》、《桃花峰》、《石笋和野韭菜》、《龙须草》、《圣泉飘香》、《仙皇山》、《御林松》等。如果我们把这些故事的“神化”部分剔除,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也正是过去现实生活中的事象而已。

综上所述,黄山黄帝文化这一历史文化新课题,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等角度来看,其历史基础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大力挖掘整理、研究运用这一文化,无论是对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还是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都将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文获2013年黄山市“美丽黄山·圆梦中国”社科理论有奖征文三等奖)

注 释:

①黄山区文物局主编《黄海余风》

② 《曲阜县志》

③《史记·五帝本纪》

④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⑤《史记·五帝本纪》

⑥《左传》


相关文章

  •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班级:旅管1302班 姓名:刘志钧 学号:20130105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一.黄山景区简介: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 ...查看


  • 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 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 1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 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段摇渝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8) 摇摇摘要:古蜀文明经历了文明起源.文明形 ...查看


  • 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历史表现
  • 摘 要:汉代社会对河东地区中条山一带的铜矿进行大规模开采,在此基础上,河东的铜器铸造业兴盛,产品既供应本地,也销往关中以及河北地区,为官府及贵族所青睐.在汉代的铜产业链条中,河东本地侧重于铸造生活类铜器,并且担负着开采.冶炼的重任,为河内. ...查看


  • 北京周边的人文景观
  • 北京周边的人文景观 北京城的周围散落.叠压着3000年来中国历史上6个朝代都城的遗址. 北京周边地区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保存最完整,建筑最有特色,在历史上发挥军事作用时间最长,对保卫京师.保卫国家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古军防建筑. 散布在北京周边的 ...查看


  • 国学知识点(1)
  • 骄傲一--中华文明亘古绵延.灿烂辉煌 虽然学术界倾向于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世人公认的古代四大文明都发生在欧亚板块,即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此外著名的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等. 埃及文明为世界 ...查看


  • 黄山旅游报告
  • 黄山旅游报告 初二(2)班 刘心语 3号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这个令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旅游城市.无论是群山磅礴的气势,还是溪水潺潺的温柔:老街充满历史与回味的气息,还是瀑布的奔流直下.黄山市,已经是在旅游业上璀璨的明珠.暑假,我有幸与 ...查看


  • 鄂教版五年级上品社要点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 1.健康的身体是快乐的前提.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打球.游泳„„ 2.健康是个宝,快乐生活少不了.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学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指出:健康第一. 着关心和爱护,流露出 ...查看


  • 中国十大古树
  • 01. 轩辕柏--在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庙内 轩辕柏耸立在桥山脚下的轩辕庙内,侧柏属,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树围号称"七搂八扎半,疙里疙瘩不 ...查看


  • 历山风景区黄山中文导游词
  • 历山风景区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前来历山风景区参观和游览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我是**,是你们在此停留期间的导游,大家称呼我为小*就可以了.坐在我身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你们满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