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目的与范围
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技术状态管理,保证技术状态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可追溯性。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研制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标准及文件
GJB 9001A一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手册》
《设计文件的管理》
3 定义
本程序采用GJB 9001A一2001中的定义及以下定义。
3.1 功能特性
指定量的性能参数和设计约束条件包括使用和后勤参数及其公差。功能特性包括所有性能参数,如作用距离、发射功率、跟踪精度、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
3.2 物理特性
指产品特征的定量和定性的表示,如结构、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配合、互换性等,以及它们的容差。
3.3 技术状态
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达到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特性和(或)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基线
在技术状态项目寿命周期内某一特定的阶段上,正式指定和规定的一个或一组技术状态标识文件。
基线的划分如下:
a)在论证阶段结束后,下达技术指标所形成的功能基线。
b)在方案阶段结束后,下达研制任务书或签订研制合同所形成的分配基线。 c)项目研制阶段直至产品设计定型,完成的设计、生产定型材料所形成的产
3.5 技术状态的管理技术状态的管理是指运用技术和行政的指导,对技术状态的确定和更改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活动,包括: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审核。
d)技术状态纪实。
3.6 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是指建立对确定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描述,是将顾客提出的各项性能指标,按照规定的研制程序,正确地分阶段地转化成方案论证报告、技术设计报告等技术文件资料。
3.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是指在技术状态项目文件正式确定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进行的活动,包括对更改的评价、协调、批准或拒绝及实施。
3.8 技术状态审核
指在确定某一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
3.9 技术状态纪实
对所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建议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实施状况,进行正式记录和报告。
4 管理活动及其流程
5.1 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技术状态管理的组织协调。
5.2 型号总设计师
型号总设计师负责技术状态控制中的更改审批。
5.3 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的职责是:
a)技术状态标识的确定。
b)技术状态更改的提出和实施。
5.4 质管部
质管部参与技术状态管理的审核。
6 要求
6.1技术状态标识
6.1.1功能技术状态标识
论证阶段,应由研究所或各生产车间根据合同要求编制以系统规范为主的技术文件,完成系统功能技术状态标识,文件应充分体现顾客的要求。文件形式为技术论证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的使命任务分析,含顾客的需求、使用任务、装备对象、效果分析等。 b)国内外同类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比分析,含技术的先进性、现实性、经济性的初步分析。
c)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确定的原则,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计算及其可行性的分析。
d)系统配套设备组成初步方案及可行性。
e)研制周期及经费估算。
6.1.2 分配技术状态标识
方案阶段,应由研究所编制以系统规范为主的技术文件。文件形式为系统研制方案报告、系统研制任务书、系统可靠性保证大纲和系统标准化综合要求,系统研制方案论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研制的依据及使用任务。
b)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使用要求说明。
c)各分系统及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d)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及与系统内外的接口关系。
e)安装使用的技术要求及环境条件要求。
f)质量及可靠性控制措施。
g)标准化及规范要求。
h)系统的文件目录。
i)系统中分系统及主要设备在交付使用前需进行的局部或全系统联调的要求。
j)系统研制的网络计划。
系统研制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
a)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b)配置设备及关键材料器件的安排意见。
c)研制总进度及分阶段进度安排意见。
d)研制数量及研制经费预算。
e)试制、试验任务的分工和需补充的条件(包括技术引进、测试设备、技术改造等)。
6.1.3 产品技术状态标识
项目研制阶段直至产品设计定型,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应编制产品物理特性标识的文件,这些技术文件应包括:
a)从系统到产品最低层的所有工程图纸,包括计算机说明书的文件。工程图纸应表明产品生产、组装、总装、检测所需全部要求,以及对上述要求所需的验证。
b)产品功能与制造规范、工艺和材料规范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c)产品设计定型所属的所有技术文件。
6.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主要是对技术状态更改的控制,包括技术状态更改、偏离和超差。
6.2.1 技术状态更改的分类
a) 工类更改:指涉及产品或其组成部分技术状态改变的更改,以及经费、
进度、安全或后勤保障等因素的更改。
b) Ⅱ类更改:除I类外的所有其他更改。Ⅱ类更改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互换性、费用、维修性、可靠性及交货进度,主要是文件编写的更改。
6.2.2 更改控制
更改建议可以来自承制单位、转承制单位,也可以来自顾客。
应筛除对产品效能改进不大或更改必要性不大的建议,保留有益和必要的建议,应根据更改的重要程度,进行不同的控制。
a)I类更改应严格控制。须由更改建议者提出书面报告,综合计划部会同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进行论证,审查签署意见后由型号总设计师批准实施,此类更改须征得顾客同意。
b)Ⅱ类更改应按设计文件的管理》执行。
6.2.3偏离和超差的控制
承制单位在产品生产前认为有必要暂时偏离技术状态标识文件的要求,或生产中由于超过规定的容差而请求继续使用时,均应分别提出偏离、超差处理申请,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控制。
a)产品的超差控制按研制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的规定执行。
b)承制单位提出的偏离申请,需经顾客认可,并办理审批手续。 e)顾客提出的偏离申请,需经承制单位认可,并办理审批手续。 d)偏离申请认可手续应作为系统支付验收的依据之一。
6.3 技术状态审核
6.3.1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技术状态的标识、设计文件中标识的协调统一和更改受控等。审核工作结合设计评审工作进行,不另单独安排。
6.3.2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艺文件、质量文件、生产计划文件的技术状态标识的完整性及与设计文件的符合性等。审核工作结合工艺评审和产品质量评审工作进行,不另单独安排。
6.4 技术状态纪实
技术状态纪实是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管理信息及相关活动,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记录供内部使用,报告是向使用单位提供信息。 技术状态纪实的具体内容包括:
a)按各相关规定,提供完整齐套的技术状态标识。 b)各类评审报告。
c)更改通知单及其综合分析报告。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目的与范围
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技术状态管理,保证技术状态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可追溯性。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研制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标准及文件
GJB 9001A一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手册》
《设计文件的管理》
3 定义
本程序采用GJB 9001A一2001中的定义及以下定义。
3.1 功能特性
指定量的性能参数和设计约束条件包括使用和后勤参数及其公差。功能特性包括所有性能参数,如作用距离、发射功率、跟踪精度、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
3.2 物理特性
指产品特征的定量和定性的表示,如结构、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配合、互换性等,以及它们的容差。
3.3 技术状态
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达到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特性和(或)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基线
在技术状态项目寿命周期内某一特定的阶段上,正式指定和规定的一个或一组技术状态标识文件。
基线的划分如下:
a)在论证阶段结束后,下达技术指标所形成的功能基线。
b)在方案阶段结束后,下达研制任务书或签订研制合同所形成的分配基线。 c)项目研制阶段直至产品设计定型,完成的设计、生产定型材料所形成的产
3.5 技术状态的管理技术状态的管理是指运用技术和行政的指导,对技术状态的确定和更改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活动,包括: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审核。
d)技术状态纪实。
3.6 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是指建立对确定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描述,是将顾客提出的各项性能指标,按照规定的研制程序,正确地分阶段地转化成方案论证报告、技术设计报告等技术文件资料。
3.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是指在技术状态项目文件正式确定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进行的活动,包括对更改的评价、协调、批准或拒绝及实施。
3.8 技术状态审核
指在确定某一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
3.9 技术状态纪实
对所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建议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实施状况,进行正式记录和报告。
4 管理活动及其流程
5.1 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技术状态管理的组织协调。
5.2 型号总设计师
型号总设计师负责技术状态控制中的更改审批。
5.3 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的职责是:
a)技术状态标识的确定。
b)技术状态更改的提出和实施。
5.4 质管部
质管部参与技术状态管理的审核。
6 要求
6.1技术状态标识
6.1.1功能技术状态标识
论证阶段,应由研究所或各生产车间根据合同要求编制以系统规范为主的技术文件,完成系统功能技术状态标识,文件应充分体现顾客的要求。文件形式为技术论证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的使命任务分析,含顾客的需求、使用任务、装备对象、效果分析等。 b)国内外同类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比分析,含技术的先进性、现实性、经济性的初步分析。
c)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确定的原则,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计算及其可行性的分析。
d)系统配套设备组成初步方案及可行性。
e)研制周期及经费估算。
6.1.2 分配技术状态标识
方案阶段,应由研究所编制以系统规范为主的技术文件。文件形式为系统研制方案报告、系统研制任务书、系统可靠性保证大纲和系统标准化综合要求,系统研制方案论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研制的依据及使用任务。
b)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使用要求说明。
c)各分系统及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d)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及与系统内外的接口关系。
e)安装使用的技术要求及环境条件要求。
f)质量及可靠性控制措施。
g)标准化及规范要求。
h)系统的文件目录。
i)系统中分系统及主要设备在交付使用前需进行的局部或全系统联调的要求。
j)系统研制的网络计划。
系统研制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
a)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b)配置设备及关键材料器件的安排意见。
c)研制总进度及分阶段进度安排意见。
d)研制数量及研制经费预算。
e)试制、试验任务的分工和需补充的条件(包括技术引进、测试设备、技术改造等)。
6.1.3 产品技术状态标识
项目研制阶段直至产品设计定型,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应编制产品物理特性标识的文件,这些技术文件应包括:
a)从系统到产品最低层的所有工程图纸,包括计算机说明书的文件。工程图纸应表明产品生产、组装、总装、检测所需全部要求,以及对上述要求所需的验证。
b)产品功能与制造规范、工艺和材料规范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c)产品设计定型所属的所有技术文件。
6.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主要是对技术状态更改的控制,包括技术状态更改、偏离和超差。
6.2.1 技术状态更改的分类
a) 工类更改:指涉及产品或其组成部分技术状态改变的更改,以及经费、
进度、安全或后勤保障等因素的更改。
b) Ⅱ类更改:除I类外的所有其他更改。Ⅱ类更改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互换性、费用、维修性、可靠性及交货进度,主要是文件编写的更改。
6.2.2 更改控制
更改建议可以来自承制单位、转承制单位,也可以来自顾客。
应筛除对产品效能改进不大或更改必要性不大的建议,保留有益和必要的建议,应根据更改的重要程度,进行不同的控制。
a)I类更改应严格控制。须由更改建议者提出书面报告,综合计划部会同研究所及各生产车间进行论证,审查签署意见后由型号总设计师批准实施,此类更改须征得顾客同意。
b)Ⅱ类更改应按设计文件的管理》执行。
6.2.3偏离和超差的控制
承制单位在产品生产前认为有必要暂时偏离技术状态标识文件的要求,或生产中由于超过规定的容差而请求继续使用时,均应分别提出偏离、超差处理申请,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控制。
a)产品的超差控制按研制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的规定执行。
b)承制单位提出的偏离申请,需经顾客认可,并办理审批手续。 e)顾客提出的偏离申请,需经承制单位认可,并办理审批手续。 d)偏离申请认可手续应作为系统支付验收的依据之一。
6.3 技术状态审核
6.3.1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技术状态的标识、设计文件中标识的协调统一和更改受控等。审核工作结合设计评审工作进行,不另单独安排。
6.3.2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艺文件、质量文件、生产计划文件的技术状态标识的完整性及与设计文件的符合性等。审核工作结合工艺评审和产品质量评审工作进行,不另单独安排。
6.4 技术状态纪实
技术状态纪实是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管理信息及相关活动,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记录供内部使用,报告是向使用单位提供信息。 技术状态纪实的具体内容包括:
a)按各相关规定,提供完整齐套的技术状态标识。 b)各类评审报告。
c)更改通知单及其综合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