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扶贫工作总结(2010年改)

产业化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扶贫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抢抓省级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结合全县第七,八批村108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核桃、烟、茶、畜、菌、菜”等重点产业,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353万元,提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464.8万元,发放贴息资金43.944万元,共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82700亩,其中核桃32000亩、板栗5100亩、烟叶190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4000亩、蔬菜3500亩、魔芋5100亩、葛根10300亩、“意杨”、杉树、桑园

等其它经济林3700亩;发展袋料香菇385万袋;发展畜禽养殖500万余头(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1.72万元,用于扶持农户发展意蜂养殖,截至目前,已扶持357户发展意蜂(中蜂)2522群,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1000元。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13000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们一如既往把扶持发展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化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培育具有市场潜力、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不断壮大实力,通过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在挖掘市场潜力方面苦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将湖北保康县绿源食品公司600万只樱桃谷鸭养殖加工项目700万元;保康县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新建8万锭棉纺纱项目2000万元;湖北尧治河化工有限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3500万元;湖北荆山锦茶叶有限公司高香有机茶示范改造项目485万元;襄樊威杰茶叶食品有限公司太空食品深加工项目2000万元;保康县利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315万元;湖北立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1000万元项目文本上报省扶贫办审核,只待发文。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难题,促进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带动全县的经济大发展。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

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今年共计向108个村的7283户贫困户提供致富产业发展资金107万元,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1006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都拥有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来,累计向42个村 93户贫困户提供地方贴息贷款414.8万元,扶持无偿贴息资金12.444万元,(其中用于发展蜜蜂、山羊等养殖业331.3万元,核桃等种植业38万元,袋料食用菌5.5万元、其它40万元),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 108万头(只),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难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用足用活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截止目前,2008年确定的黄堡镇张家沟村、马桥镇中坪村及龙坪镇龙坪村等3个试点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 324户1229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6.3875万元,配套其它资金20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1.3875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104户5200元。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95户101.8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51户18.3万元,主要投向畜禽养殖、特色种植、食品加工、运输等产业。直接受益农户244户,受益人口873人。2009年确定了店垭镇杨树垭村、寺坪镇瓦房滩村、马良镇双坪村等3个村进行试点,项目覆盖769户3016人,其中贫困人口640人。截止目前,3个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222户803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2.82万元,配套其它

资金5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52.82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73户3650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对比周边县市和同类山区县市,我们的产业化扶贫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龙头不强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很少,而且众多企业还刚刚起步,对全县经济的拉动能力和带动农户脱贫的辐射能力还非常有限。二是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副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和原料上,产品缺乏附加值,广大农户从产品加工环节中未能分享到应得的利润。三是产业投入仍然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我们采取多种举措,帮扶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贫困农户自有积累能力弱,对市场反映敏感度差,投入问题仍然是阻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产业化扶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产业特色,继续走好产业扶贫之路,使更多的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

(一)加大汇报力度,抓好政策资金争取。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我们将抢抓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政策机遇,积极向省市扶贫部门加大汇报力度,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重点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第七、

八批108个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各重点村的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三)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县确定的产业化扶贫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当年发展规划,及时申报贴息计划,集中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

(四)强化技能培训,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农业、科协、茶办等部门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对第七、八批108个整村推进村的农户普遍进行一次培训,确保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五)及时掌握政策,抓好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工作。2011年,我们将结合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有关政策,进一步抓好各重点村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工作,对申报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办的业务指导,确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规范运作。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产业化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扶贫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抢抓省级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结合全县第七,八批村108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核桃、烟、茶、畜、菌、菜”等重点产业,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353万元,提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464.8万元,发放贴息资金43.944万元,共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82700亩,其中核桃32000亩、板栗5100亩、烟叶190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4000亩、蔬菜3500亩、魔芋5100亩、葛根10300亩、“意杨”、杉树、桑园

等其它经济林3700亩;发展袋料香菇385万袋;发展畜禽养殖500万余头(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1.72万元,用于扶持农户发展意蜂养殖,截至目前,已扶持357户发展意蜂(中蜂)2522群,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1000元。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13000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们一如既往把扶持发展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化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培育具有市场潜力、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不断壮大实力,通过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在挖掘市场潜力方面苦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将湖北保康县绿源食品公司600万只樱桃谷鸭养殖加工项目700万元;保康县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新建8万锭棉纺纱项目2000万元;湖北尧治河化工有限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3500万元;湖北荆山锦茶叶有限公司高香有机茶示范改造项目485万元;襄樊威杰茶叶食品有限公司太空食品深加工项目2000万元;保康县利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315万元;湖北立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1000万元项目文本上报省扶贫办审核,只待发文。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难题,促进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带动全县的经济大发展。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

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今年共计向108个村的7283户贫困户提供致富产业发展资金107万元,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1006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都拥有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来,累计向42个村 93户贫困户提供地方贴息贷款414.8万元,扶持无偿贴息资金12.444万元,(其中用于发展蜜蜂、山羊等养殖业331.3万元,核桃等种植业38万元,袋料食用菌5.5万元、其它40万元),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 108万头(只),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难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用足用活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截止目前,2008年确定的黄堡镇张家沟村、马桥镇中坪村及龙坪镇龙坪村等3个试点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 324户1229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6.3875万元,配套其它资金20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1.3875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104户5200元。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95户101.8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51户18.3万元,主要投向畜禽养殖、特色种植、食品加工、运输等产业。直接受益农户244户,受益人口873人。2009年确定了店垭镇杨树垭村、寺坪镇瓦房滩村、马良镇双坪村等3个村进行试点,项目覆盖769户3016人,其中贫困人口640人。截止目前,3个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222户803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2.82万元,配套其它

资金5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52.82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73户3650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对比周边县市和同类山区县市,我们的产业化扶贫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龙头不强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很少,而且众多企业还刚刚起步,对全县经济的拉动能力和带动农户脱贫的辐射能力还非常有限。二是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副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和原料上,产品缺乏附加值,广大农户从产品加工环节中未能分享到应得的利润。三是产业投入仍然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我们采取多种举措,帮扶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贫困农户自有积累能力弱,对市场反映敏感度差,投入问题仍然是阻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产业化扶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产业特色,继续走好产业扶贫之路,使更多的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

(一)加大汇报力度,抓好政策资金争取。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我们将抢抓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政策机遇,积极向省市扶贫部门加大汇报力度,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重点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第七、

八批108个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各重点村的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三)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县确定的产业化扶贫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当年发展规划,及时申报贴息计划,集中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

(四)强化技能培训,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农业、科协、茶办等部门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对第七、八批108个整村推进村的农户普遍进行一次培训,确保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五)及时掌握政策,抓好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工作。2011年,我们将结合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有关政策,进一步抓好各重点村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工作,对申报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办的业务指导,确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规范运作。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相关文章

  • 英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 英德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 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创新思路,真 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市扶贫 ...查看


  • 扶贫办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 扶贫办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把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我们工作重中之重.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抓好了2010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 ...查看


  • 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 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思南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11]7号"同意成立'关于加快我区农村扶贫开发进程'地县联动课题调研组,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要求,今年3月,县政协牵头,组建了由黎忠发副主席任组长, ...查看


  •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
  •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与建设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扶贫开发事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深入的推进 ...查看


  • 扶贫办: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及总体思路
  • 扶贫办: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及总体思路 2009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简称<纲要>)的关键一年,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扶贫系统在 ...查看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
  •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 ...查看


  • 陕甘宁革命老区战略定位
  • 陕甘宁革命老区战略定位 陕甘宁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这里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 ...查看


  • 2010农业科工作要点
  • 宛财农[2010]1号 关于印发<南阳市财政局农业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财政局: 现将<南阳市财政局农业科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南阳市财政局农业科2010年工作 ...查看


  • 交通局扶贫总结
  • 建设出行通道 缩短城乡差距 构建农村脱贫致富的交通网络 梁平县交通局 2012年5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以来,县交通局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相关精神,围绕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