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企业利润表
摘要: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对利润表的分析能够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公司的盈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它是公司会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会计报表之一。本文通过对公司利润表结构的分析,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阐述各利润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帮助报表使用者调整决策,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利润表 利润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利润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和实现利润的情况。那么利润表的主要项目主要包括:
(1)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各项的收入,它是企业取得现金和利润的源泉也是企业补偿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资金来源,在利润表中占据首位。
(2)营业成本和税金:营业成本主要是公司为产生营业收入需要直接支出的成本和费用,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和人工费用等。营业税金是鱼销售收入直接挂钩所征收的税金,通常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3)期间费用:是在会计核算期间内所发生的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不直接关联的各种支出,通常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资产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资产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利润表上主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三个科目数据反映出来。
(5)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道勤前转让债券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
(6)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和三项费用,再加上其他业务利润之后的结果,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
(7)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是指企业除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之外,还可能发生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或者是偶然出现的一些活动所引起企业现金的流入或流出。
(8)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就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9)每股收益:是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反映企业每一股股票给股东带来的净利润。
综上所述,利润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公司的收入及费用,说明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或亏损数额,据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另一部分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说明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利润表进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收入项目分析: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收入账的包括当期收讫的现金收入,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入账。
(2)费用项目分析: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所以分析费用项目时,应首先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等。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要查明原因。同时对费用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看看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实现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利润多少说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因此看利润表时也要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分析。企业利润按来源分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主业中赚取的,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可再生性、风险小等特点;非经常性损益来源于非营业活动中,大多与企业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等业务有关,具有偶发性、间断性、易操纵、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利润占比、资产价值变动收益占比、投资收益占比、营业外收支净额占比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净收益营运指数=营业利润/净利润=1-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经营利润占比=经营利润/利润总额,资产价值变动收益占比=(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占比=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占比=(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越大,因营业利润的比重就越小,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差,经营风险就越大。净收益营运指数只能用来反映企业盈利的数量,却不能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因为企业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在没有取得实际性现金流入之前,账面上的利润永远是纸上的收益,是抽象的,特别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利润虚假的成分更大。因此报表上的利润规模大,并不能得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结论,我们还应结合现金流量表,通过计算现金营运指数和销售净现率等指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一部分形成企业积累,即留存收益或“内源性融资”;另一部分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而留存收益与股利支付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留存盈利,必然会降低股利支付额。企业留存盈利比例对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
的影响较大,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企业留存收益的比例太低,说明企业利润分配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较弱,企业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分析企业利润表的一个方面。
分析企业利润表时同时还要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附注,要把利润表与其结合起来。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因此对会计报表附注考察得越详细,获得判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就越多。
摘要:【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黎明、潘龙萍、徐茜、钱文菁,《财务报告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4】周纳,“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完善与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2005
年第10期。
【5】《财务分析》,张先治、陈帮邦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刘柏霞、徐晓霞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
如何分析企业利润表
摘要: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对利润表的分析能够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公司的盈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它是公司会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会计报表之一。本文通过对公司利润表结构的分析,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阐述各利润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帮助报表使用者调整决策,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利润表 利润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利润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和实现利润的情况。那么利润表的主要项目主要包括:
(1)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各项的收入,它是企业取得现金和利润的源泉也是企业补偿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资金来源,在利润表中占据首位。
(2)营业成本和税金:营业成本主要是公司为产生营业收入需要直接支出的成本和费用,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和人工费用等。营业税金是鱼销售收入直接挂钩所征收的税金,通常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3)期间费用:是在会计核算期间内所发生的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不直接关联的各种支出,通常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资产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资产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利润表上主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三个科目数据反映出来。
(5)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道勤前转让债券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
(6)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和三项费用,再加上其他业务利润之后的结果,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
(7)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是指企业除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之外,还可能发生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或者是偶然出现的一些活动所引起企业现金的流入或流出。
(8)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就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9)每股收益:是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反映企业每一股股票给股东带来的净利润。
综上所述,利润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公司的收入及费用,说明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或亏损数额,据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另一部分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说明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利润表进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收入项目分析: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收入账的包括当期收讫的现金收入,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入账。
(2)费用项目分析: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所以分析费用项目时,应首先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等。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要查明原因。同时对费用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看看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实现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利润多少说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因此看利润表时也要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分析。企业利润按来源分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主业中赚取的,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可再生性、风险小等特点;非经常性损益来源于非营业活动中,大多与企业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等业务有关,具有偶发性、间断性、易操纵、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利润占比、资产价值变动收益占比、投资收益占比、营业外收支净额占比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净收益营运指数=营业利润/净利润=1-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经营利润占比=经营利润/利润总额,资产价值变动收益占比=(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占比=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占比=(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越大,因营业利润的比重就越小,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差,经营风险就越大。净收益营运指数只能用来反映企业盈利的数量,却不能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因为企业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在没有取得实际性现金流入之前,账面上的利润永远是纸上的收益,是抽象的,特别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利润虚假的成分更大。因此报表上的利润规模大,并不能得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结论,我们还应结合现金流量表,通过计算现金营运指数和销售净现率等指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一部分形成企业积累,即留存收益或“内源性融资”;另一部分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而留存收益与股利支付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留存盈利,必然会降低股利支付额。企业留存盈利比例对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
的影响较大,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企业留存收益的比例太低,说明企业利润分配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较弱,企业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分析企业利润表的一个方面。
分析企业利润表时同时还要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附注,要把利润表与其结合起来。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因此对会计报表附注考察得越详细,获得判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就越多。
摘要:【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黎明、潘龙萍、徐茜、钱文菁,《财务报告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4】周纳,“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完善与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2005
年第10期。
【5】《财务分析》,张先治、陈帮邦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刘柏霞、徐晓霞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