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空气总传热

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 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走管间,为蒸汽冷凝,冷流体走内管,为空气。该传热过程由水蒸气到不锈钢管外管壁的对流传热、从外管壁到内管壁的传导传热、内管壁到冷水的对流传热三个串联步骤组成。

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

7-旋塞 8-空气进口温度计 9-空气出口温度计 10-不凝气排放口

1-空气流量调节阀 2-转子流量计 3-蒸汽调节阀 4-蒸汽压力表 5-套管换热器 6-冷凝水排放筒

套管换热器5由不锈钢管(或紫铜管)内管和无缝钢外管组成。内管的进出口端各装有热电阻温度计一支,用于测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内管的进、出口端及中间截面外壁表面上,各焊有三对热电偶,型号为WRNK-192。

不锈钢管规格21.252.75,长1.10米 S=doL=0.0734m2 紫铜管162,长1.20米 S=doL=0.0603m2 转子流量计(空气,0~20m3/h,20℃) 数字显示表SWP-C40

此设备的总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K

Tt进Tt出Q

其中 tm

Tt进Stm

ln

Tt出

式中:Q——传热速率,W;

S——传热面积,m2;S=doL

tm——对数平均温度差,℃

T——饱和蒸汽温度,℃,根据饱和蒸汽压力查表求得;

t进、t出——分别为空气进、出口温度,℃。

通过套管换热器间壁的传热速率,即空气通过换热器被加热的速率,用下式求得:

Qmscpt出t进, W

其中,Cp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W=Vs,其中为进口温度下空气的密度。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QStm

式中

S─内管的内表面积,m2;

─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W/(m2C); tm─空气与管壁的对数平均温度差,C。 tm

tw1t1tw2t2

ttlnw11

tw2t2

所得到的值可以仿照Dittus-Boelter equation进行关联:

Nu

式中

idi

0.023Re0.8Pr0.4 

diu

Re─Reynolds number雷诺准数,Re

Cp

Pr─Prandtl number普朗特准数,Pr

空气的物性参数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值。

实验过程中,蒸汽阀门和冷凝水排放阀都应保持开通,避免冷凝水在器内积存。

空气的流量Vs由转子流量计测得,单位为体积流量m3/h。当通过转子流量计的空气温度不是20℃是,需根据密度变化进行流量校正。若转化为质量流量,需根据通过转子流量计的空气的温度查表得到水的密度,此温度即空气入口处温度。

实验过程中,锅炉内的水蒸气压力由控温仪自动控制在0.05(0.04)MPa,此压力为表压力,水蒸气的温度应由其绝对压力查表得到。在此,水蒸气温度为110.4(109.4)℃。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开始时,先开通锅炉加热器开关,等待蒸汽压力达到设定的0.05MPa,打开放气阀及冷凝水排出阀使套管中空气及积聚的冷凝水排净。放气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稍稍开启,以便不凝性气体能连续排出,不致积累。然后,打开气泵,通空气,并保持旁路始终开通,避免气泵因憋气过热而烧坏。

2.调节空气的流量,从低流速开始,做8个点,每点测量时必须待流速稳定,加热蒸汽压强

维持稳定,空气出口温度不变后,才可记录数据。需记录的数据包括: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3.实验完毕后,关闭气泵,关闭加热电源。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

1.总传热系数K的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为不锈钢管,相应的数据处理如下:

不锈钢管外表面积So=0.0734m2 内管横截面积1.947310-4 m2 蒸汽温度T=110.4℃

表1.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数据与处理结果

以第三组数据为例:

tm

Tt进Tt出ln

Tt进

Tt出

(110.432.5)(110.496.4)77.914

37.2C

110.432.577.9lnln110.496.414

平均温度tm=(32.5+96.4)/2=64.45C

查表,在此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为1.007kJ/(kgC) 在32.5C的进口温度下,密度为1.155kg/m3

若不对流量计读数进行校正,可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Q

6

1.1551.007103(96.432.5)123.9J/s 3600

K

Q123.9

45.4W/(m2K)

Stm0.073437.2

若对流量计进行温度校正,则需采用以下步骤

VsVs

206.20566.126

1.0211.702103m3/s 32.536001.[1**********]

Q1.7021031.1551.007103(96.432.5)126.5W

K

Q126.5

46.3W/(m2K)

Stm0.073437.246.345.4

100%1.98%

46.3

误差为

结果表明,K值随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值接近空气侧的。 2.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为不锈钢管,相应的数据处理如下:

不锈钢管内表面积Si= 0.0544m2 内管横截面积1.947310-4 m2 蒸汽温度T=109.4℃ 46℃时空气的密度=1.107kg/m3 70℃时空气的比热容Cp=1.009kJ/(kgC)

表2.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数据与处理结果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其计算过程如下

Q

2

1.1071.009(96.950.4)0.02885kW 3600

tm

tw1t1tw2t2

lntw1t1tw2t2

(10450.4)(10496.9)

23.0C

10450.4ln

10496.9

Q0.02885103

i23.1W/(m2C)

Sitm0.054423.0

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空气的i与平均流速u的关系绘于图2中的对数坐标中。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其斜率为0.87,接近Dittus-Boelter equation中的0.8。

比较表1和2中的总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可以看出:K值与i值接近(因为不是同一次实验,K值比i值小)。原因在于水蒸气膜状冷凝的o值很大,在5000以上,与i值相比,其热阻可以忽略。

i (WmC)

-2o

图2. 实验测定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与管内平均流速u的关系

u (m/s)

五、思考题

1. 本实验要想提高K值应当增加哪一个管内的流体流量?

因为水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要远大于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而总热阻的大小总是决定于值最大的单步热阻,所以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可提高K的值。

2. 不锈钢管内壁的温度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相接近?

多步串联传热过程中,每步的温差与该步的热阻成正比,内外侧对流传热的热阻比较,水蒸气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大,热阻小,所以该步的温差小,即内管壁的温度接近于水蒸汽的温度,这也与实验过程观测到的现象一致。

3. 转子流量计读数是否准确,如何校正?

转子流量计在出厂时是根据20C、101kPa下的空气进行标定的,实际情况与之不符时,需根据密度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

Vs,g2Vs,g1

g1(fg2)

g2(fg1)g1

g2

4.不凝性气体对冷凝传热有何影响?

不凝性气体能严重降低冷凝传热系数,1%的不凝性气体可使i值减小50%。应及时排出不凝性气体,避免在蒸气腔内积累。

5. 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与空气平均流速成何关系?

在湍流强制对流的条件下,根据Dittus-Boelter equation,管内流动i与u0.8成线性关系。本实验测定结果与此相近。

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 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走管间,为蒸汽冷凝,冷流体走内管,为空气。该传热过程由水蒸气到不锈钢管外管壁的对流传热、从外管壁到内管壁的传导传热、内管壁到冷水的对流传热三个串联步骤组成。

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

7-旋塞 8-空气进口温度计 9-空气出口温度计 10-不凝气排放口

1-空气流量调节阀 2-转子流量计 3-蒸汽调节阀 4-蒸汽压力表 5-套管换热器 6-冷凝水排放筒

套管换热器5由不锈钢管(或紫铜管)内管和无缝钢外管组成。内管的进出口端各装有热电阻温度计一支,用于测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内管的进、出口端及中间截面外壁表面上,各焊有三对热电偶,型号为WRNK-192。

不锈钢管规格21.252.75,长1.10米 S=doL=0.0734m2 紫铜管162,长1.20米 S=doL=0.0603m2 转子流量计(空气,0~20m3/h,20℃) 数字显示表SWP-C40

此设备的总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K

Tt进Tt出Q

其中 tm

Tt进Stm

ln

Tt出

式中:Q——传热速率,W;

S——传热面积,m2;S=doL

tm——对数平均温度差,℃

T——饱和蒸汽温度,℃,根据饱和蒸汽压力查表求得;

t进、t出——分别为空气进、出口温度,℃。

通过套管换热器间壁的传热速率,即空气通过换热器被加热的速率,用下式求得:

Qmscpt出t进, W

其中,Cp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W=Vs,其中为进口温度下空气的密度。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QStm

式中

S─内管的内表面积,m2;

─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W/(m2C); tm─空气与管壁的对数平均温度差,C。 tm

tw1t1tw2t2

ttlnw11

tw2t2

所得到的值可以仿照Dittus-Boelter equation进行关联:

Nu

式中

idi

0.023Re0.8Pr0.4 

diu

Re─Reynolds number雷诺准数,Re

Cp

Pr─Prandtl number普朗特准数,Pr

空气的物性参数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值。

实验过程中,蒸汽阀门和冷凝水排放阀都应保持开通,避免冷凝水在器内积存。

空气的流量Vs由转子流量计测得,单位为体积流量m3/h。当通过转子流量计的空气温度不是20℃是,需根据密度变化进行流量校正。若转化为质量流量,需根据通过转子流量计的空气的温度查表得到水的密度,此温度即空气入口处温度。

实验过程中,锅炉内的水蒸气压力由控温仪自动控制在0.05(0.04)MPa,此压力为表压力,水蒸气的温度应由其绝对压力查表得到。在此,水蒸气温度为110.4(109.4)℃。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开始时,先开通锅炉加热器开关,等待蒸汽压力达到设定的0.05MPa,打开放气阀及冷凝水排出阀使套管中空气及积聚的冷凝水排净。放气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稍稍开启,以便不凝性气体能连续排出,不致积累。然后,打开气泵,通空气,并保持旁路始终开通,避免气泵因憋气过热而烧坏。

2.调节空气的流量,从低流速开始,做8个点,每点测量时必须待流速稳定,加热蒸汽压强

维持稳定,空气出口温度不变后,才可记录数据。需记录的数据包括: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3.实验完毕后,关闭气泵,关闭加热电源。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

1.总传热系数K的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为不锈钢管,相应的数据处理如下:

不锈钢管外表面积So=0.0734m2 内管横截面积1.947310-4 m2 蒸汽温度T=110.4℃

表1.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数据与处理结果

以第三组数据为例:

tm

Tt进Tt出ln

Tt进

Tt出

(110.432.5)(110.496.4)77.914

37.2C

110.432.577.9lnln110.496.414

平均温度tm=(32.5+96.4)/2=64.45C

查表,在此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为1.007kJ/(kgC) 在32.5C的进口温度下,密度为1.155kg/m3

若不对流量计读数进行校正,可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Q

6

1.1551.007103(96.432.5)123.9J/s 3600

K

Q123.9

45.4W/(m2K)

Stm0.073437.2

若对流量计进行温度校正,则需采用以下步骤

VsVs

206.20566.126

1.0211.702103m3/s 32.536001.[1**********]

Q1.7021031.1551.007103(96.432.5)126.5W

K

Q126.5

46.3W/(m2K)

Stm0.073437.246.345.4

100%1.98%

46.3

误差为

结果表明,K值随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值接近空气侧的。 2.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为不锈钢管,相应的数据处理如下:

不锈钢管内表面积Si= 0.0544m2 内管横截面积1.947310-4 m2 蒸汽温度T=109.4℃ 46℃时空气的密度=1.107kg/m3 70℃时空气的比热容Cp=1.009kJ/(kgC)

表2.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数据与处理结果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其计算过程如下

Q

2

1.1071.009(96.950.4)0.02885kW 3600

tm

tw1t1tw2t2

lntw1t1tw2t2

(10450.4)(10496.9)

23.0C

10450.4ln

10496.9

Q0.02885103

i23.1W/(m2C)

Sitm0.054423.0

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空气的i与平均流速u的关系绘于图2中的对数坐标中。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其斜率为0.87,接近Dittus-Boelter equation中的0.8。

比较表1和2中的总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可以看出:K值与i值接近(因为不是同一次实验,K值比i值小)。原因在于水蒸气膜状冷凝的o值很大,在5000以上,与i值相比,其热阻可以忽略。

i (WmC)

-2o

图2. 实验测定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与管内平均流速u的关系

u (m/s)

五、思考题

1. 本实验要想提高K值应当增加哪一个管内的流体流量?

因为水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要远大于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而总热阻的大小总是决定于值最大的单步热阻,所以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可提高K的值。

2. 不锈钢管内壁的温度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相接近?

多步串联传热过程中,每步的温差与该步的热阻成正比,内外侧对流传热的热阻比较,水蒸气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大,热阻小,所以该步的温差小,即内管壁的温度接近于水蒸汽的温度,这也与实验过程观测到的现象一致。

3. 转子流量计读数是否准确,如何校正?

转子流量计在出厂时是根据20C、101kPa下的空气进行标定的,实际情况与之不符时,需根据密度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

Vs,g2Vs,g1

g1(fg2)

g2(fg1)g1

g2

4.不凝性气体对冷凝传热有何影响?

不凝性气体能严重降低冷凝传热系数,1%的不凝性气体可使i值减小50%。应及时排出不凝性气体,避免在蒸气腔内积累。

5. 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与空气平均流速成何关系?

在湍流强制对流的条件下,根据Dittus-Boelter equation,管内流动i与u0.8成线性关系。本实验测定结果与此相近。


相关文章

  • 2001年化工原理实验期末考试(附答案)
  • 2001年度化工原理实验试题 一. 填空选择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1. 流体流过转子流量时的压强降随其流量增大而_____C____.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2. U 型压差计不可能测出的值为______ ...查看


  •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课程编号:1103001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24/0.75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查看


  • 化工原理小论文
  • 摘要: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掌握和巩固化工原理课程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创新能力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操作单元的应用以及实验心得 ...查看


  • 化工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 一:认识实习的目的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对我们以后<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和理解.认识实习是我们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由学校到工厂,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quo ...查看


  • 南京工业大学考研化工原理实验题
  • 1直管阻力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转子流量计.倒U 形压差计.1151压差传感器和Pt100温度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的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3) 测定直管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关系, ...查看


  • 化工原理实验心得
  • 化工原理实验期末小结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11.01 这学期化工原理实验课堂上我们一共做了八个实验,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分别为流体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传热综合试验.过滤实验以及伯努利方程实验.现在实验 ...查看


  • 化工原理试卷.习题及答案
  • 1. 离心泵与往复泵在启动与流量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启动前 启动后通过 调节流量:住复泵 启动前_ _. 启动后通过_____ 调节流量. 2.用管子从高位槽放水,当管径增大一倍时,则水的流量为原来流量的_______倍,假定液面 高度. ...查看


  •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 浙江科技学院 课程名称:学 院:专 业 班:姓 名:学 号:同组人员:实验时间: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 化 工 原 理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2年 4月18号 诸 爱 士 一. 实验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二.实验项目名称:空气-蒸汽对流给热 ...查看


  •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 化学与生物农学系 <化学工程基础> 实验指导书 陈红亮编写 适用专业:化学 安顺学院 二OO 九年八月 化工基础实验作为理科化工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工程实验的范畴,面对的是复杂的工程问题,涉及诸多变量和大小各异的设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