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2008——2009学年度心理学考试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19世纪以前,心理学还处于哲学的襁褓中,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采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19世纪以后,心理学转向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概括而言,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指研究者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其他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产品分析法、档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内容。

3、心理学流派: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

5、突触的传导功能: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交换是通过突触传递来实现的。虽然神经系统的突触数目高达1014,但突触传递仅适用两种基本机制:电传递和化学传递,分别是通过电突触和化学突触来实现。

6、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们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对象。

7、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8、注意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9、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及任务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形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也常被叫作消极注意或情绪注意。

10、不随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1)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 主体本身状态(需要和兴趣是引起人不随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期待使人的心理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人的不随意注意、过去的知识经验也同样会影响注意)

11、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首先,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每次教学,教师都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利用新内容的新异特征来吸引学生注意。但是,增加的内容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2) 其次,教学方法力求多样,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于变化。既然刺激物的相对强度、运用变化、对比关系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就应综合利用这些特点,既要讲解,同时也可根据学科特点,让学生读、写、实践、讨论等。

3) 另外,教师在讲课时应当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加重语气突出重点,还要辅以必要的手势、表情来引起学生注意;

4) 最后,现代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2、注意的功能:1、注意的信息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注意的监督和调节功能

13、注意的品质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个认知客体和活动上的时间长短。这是注意在时间

上的品质特征。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与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还与人的兴趣和意志控制力强弱有关。

2) 注意的范围,又叫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注意

的范围与知觉对象、任务要求、知识经验有关。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为完成一项任务,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活动或对象上去。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与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难易程度有关,还与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

14、感觉: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15、感觉的规律(P88看书理解)

感受性及其发展:

1、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対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阀限来度量的。每种感觉均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阀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阀限。

2、感受性的发展依赖的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感受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后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16、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7、知觉的种类:

1) 一般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

2) 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3) 错觉

18、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某种固定倾向歪曲的知觉。

19、错觉的种类:心理学研究中的错觉现象,大多属于视错觉。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

20、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1、记忆:是人们保存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活动等,都会在头脑里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恢复,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2、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十一哥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

24、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1、信息存储的形式(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2、信息存储的方法(复习要及时、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正确分

配复习时间、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用脑卫生)

25、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26、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遗忘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前者指已经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不能恢复的记忆。

27、遗忘的主要规律和现象: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125)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对遗忘的影响 3、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 5、识记者的态度对遗忘的影响

28、遗忘的原因:1、干扰说 2、消退说 3、动机遗忘说 4、提取失败理论

29、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记忆?

答:记忆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虽然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但如果没有记忆,我们感知过的一切事物就不能保留下来,就无法积累知识和经验,也就没有个体心理的发展。

30、我们如何储备好我们的记忆(方法)?

31、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思维是热闹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32、思维的种类

1)

2)

3)

4) 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被清晰地意识到或有明显的步骤,可以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的方向性和多向性,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地位;

33、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34、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35、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 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36、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问题:知觉情境的影响、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情绪和动机状态、原型启发、人际关系

37、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指运用新颖的、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特点:1、变通性 2、独特性 3、流畅性

构成:1、创造意识 2、推理能力 3、变通能力 4、灵感 5、机智

过程:准备期 酝酿期 豁朗期 验证期

培养:1、激发学习的动机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3、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4、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38、情绪状况的分类

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P177)、激情和应激。

39、动机的定义: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特定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0、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41、动机的产生:与需要和诱因有密切联系。

需要的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关于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他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也减弱。就其个体发展来看,需要的产生与发展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但在基本需要都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需要往往是复合型的,在复合型的需要中有主导性需要的辅助性需要。不同的个体、个体不同时期其主导性需要是不相同的。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认为个体的需要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这体现了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积极看法。

需要作为内部条件,是动机的基础,动机与需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个体并无需要,也会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引发活动的动机。这些能够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就是诱因。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42、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为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推动个体从事社会性活动。社会性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名词解释)

社会性动机包括三种:

1) 兴趣;

2) 交往动机(又称亲和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它表现

为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希望与人交流合作,得到他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3) 成就动机(指人们追求成就、获取成功的内在动力,表现为人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认

为重要的活动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结果。)

43、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订目的的心理过程。

44、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

3)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

45、意志的基本品质: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

46、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47、人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2)

3)

4) 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社会性。

48、人格评估方法:问卷范式和投射范式。

49、什么是气质?

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也就是日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气质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为每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50、气质的特点是什么?

1、 气质的动力性 2、气质的天赋性 3、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51、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人才选拔和人员配备时要考虑人的气质与职业活动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同种工作之中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及不同的问题处理策略,从而导致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相同工作岗位上的绩效出现很大的不同。

52、什么是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一方面,性格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塑造出来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固。另一方面,性格是个性中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部分,在个性的诸多心理特征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53、性格结构的分析的几个方面是什么?

性格是由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构成的。研究性格的结构就是要了解性格的心理特性,以及它们在整个性格结构中的相互关系。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如何对待和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

2)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3)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的稳定心理特征。

54、青少年应具备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独立 、 自信 、 坚韧 、 自制 、 合群;

55、不良性格特点及其矫正?

A. 自卑及其矫正:

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矫正措施:正确的自我省察;自卑者在面临成功或失败时常常存在不恰当的归因,容易将成功的主导因素 归因于他人或者运气,而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自身。

B. 依赖及其矫正:

依赖: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

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出决定。

矫正措施:采取行动;在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要有意识地锻炼子女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将来大胆地立足于社会。

56、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二是潜在的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

57、能力的种类是什么?

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58、信度和效度是什么?

能力测验编制的好坏,关键是看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贯性、稳定性,它决定测验的结果是否可信。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度。

59、斯坦福—比纳量表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乘100是为了消除小数)

6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拔)/S

61、能力的个别差异的三个方面:

1) 能力类型的差异

2)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62、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 生物因素

2) 环境与教育

3) 个体实践活动

63、能力的培养?

1) 重视早期教育,抓抓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 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

3) 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

2008——2009学年度心理学考试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19世纪以前,心理学还处于哲学的襁褓中,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采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19世纪以后,心理学转向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概括而言,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指研究者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其他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产品分析法、档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内容。

3、心理学流派: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

5、突触的传导功能: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交换是通过突触传递来实现的。虽然神经系统的突触数目高达1014,但突触传递仅适用两种基本机制:电传递和化学传递,分别是通过电突触和化学突触来实现。

6、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们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对象。

7、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8、注意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9、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及任务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形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也常被叫作消极注意或情绪注意。

10、不随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1)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 主体本身状态(需要和兴趣是引起人不随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期待使人的心理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人的不随意注意、过去的知识经验也同样会影响注意)

11、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首先,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每次教学,教师都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利用新内容的新异特征来吸引学生注意。但是,增加的内容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2) 其次,教学方法力求多样,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于变化。既然刺激物的相对强度、运用变化、对比关系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就应综合利用这些特点,既要讲解,同时也可根据学科特点,让学生读、写、实践、讨论等。

3) 另外,教师在讲课时应当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加重语气突出重点,还要辅以必要的手势、表情来引起学生注意;

4) 最后,现代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2、注意的功能:1、注意的信息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注意的监督和调节功能

13、注意的品质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个认知客体和活动上的时间长短。这是注意在时间

上的品质特征。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与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还与人的兴趣和意志控制力强弱有关。

2) 注意的范围,又叫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注意

的范围与知觉对象、任务要求、知识经验有关。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为完成一项任务,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活动或对象上去。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与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难易程度有关,还与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

14、感觉: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15、感觉的规律(P88看书理解)

感受性及其发展:

1、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対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阀限来度量的。每种感觉均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阀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阀限。

2、感受性的发展依赖的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感受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后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16、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7、知觉的种类:

1) 一般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

2) 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3) 错觉

18、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某种固定倾向歪曲的知觉。

19、错觉的种类:心理学研究中的错觉现象,大多属于视错觉。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

20、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1、记忆:是人们保存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活动等,都会在头脑里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恢复,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2、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十一哥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

24、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1、信息存储的形式(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2、信息存储的方法(复习要及时、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正确分

配复习时间、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用脑卫生)

25、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26、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遗忘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前者指已经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不能恢复的记忆。

27、遗忘的主要规律和现象: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125)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对遗忘的影响 3、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 5、识记者的态度对遗忘的影响

28、遗忘的原因:1、干扰说 2、消退说 3、动机遗忘说 4、提取失败理论

29、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记忆?

答:记忆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虽然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但如果没有记忆,我们感知过的一切事物就不能保留下来,就无法积累知识和经验,也就没有个体心理的发展。

30、我们如何储备好我们的记忆(方法)?

31、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思维是热闹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32、思维的种类

1)

2)

3)

4) 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被清晰地意识到或有明显的步骤,可以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的方向性和多向性,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地位;

33、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34、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35、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 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36、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问题:知觉情境的影响、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情绪和动机状态、原型启发、人际关系

37、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指运用新颖的、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特点:1、变通性 2、独特性 3、流畅性

构成:1、创造意识 2、推理能力 3、变通能力 4、灵感 5、机智

过程:准备期 酝酿期 豁朗期 验证期

培养:1、激发学习的动机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3、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4、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38、情绪状况的分类

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P177)、激情和应激。

39、动机的定义: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特定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0、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41、动机的产生:与需要和诱因有密切联系。

需要的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关于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他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也减弱。就其个体发展来看,需要的产生与发展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但在基本需要都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需要往往是复合型的,在复合型的需要中有主导性需要的辅助性需要。不同的个体、个体不同时期其主导性需要是不相同的。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认为个体的需要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这体现了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积极看法。

需要作为内部条件,是动机的基础,动机与需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个体并无需要,也会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引发活动的动机。这些能够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就是诱因。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42、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为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推动个体从事社会性活动。社会性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名词解释)

社会性动机包括三种:

1) 兴趣;

2) 交往动机(又称亲和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它表现

为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希望与人交流合作,得到他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3) 成就动机(指人们追求成就、获取成功的内在动力,表现为人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认

为重要的活动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结果。)

43、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订目的的心理过程。

44、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

3)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

45、意志的基本品质: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

46、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47、人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2)

3)

4) 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社会性。

48、人格评估方法:问卷范式和投射范式。

49、什么是气质?

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也就是日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气质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为每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50、气质的特点是什么?

1、 气质的动力性 2、气质的天赋性 3、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51、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人才选拔和人员配备时要考虑人的气质与职业活动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同种工作之中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及不同的问题处理策略,从而导致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相同工作岗位上的绩效出现很大的不同。

52、什么是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一方面,性格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塑造出来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固。另一方面,性格是个性中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部分,在个性的诸多心理特征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53、性格结构的分析的几个方面是什么?

性格是由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构成的。研究性格的结构就是要了解性格的心理特性,以及它们在整个性格结构中的相互关系。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如何对待和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

2)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3)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的稳定心理特征。

54、青少年应具备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独立 、 自信 、 坚韧 、 自制 、 合群;

55、不良性格特点及其矫正?

A. 自卑及其矫正:

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矫正措施:正确的自我省察;自卑者在面临成功或失败时常常存在不恰当的归因,容易将成功的主导因素 归因于他人或者运气,而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自身。

B. 依赖及其矫正:

依赖: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

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出决定。

矫正措施:采取行动;在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要有意识地锻炼子女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将来大胆地立足于社会。

56、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二是潜在的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

57、能力的种类是什么?

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58、信度和效度是什么?

能力测验编制的好坏,关键是看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贯性、稳定性,它决定测验的结果是否可信。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度。

59、斯坦福—比纳量表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乘100是为了消除小数)

6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拔)/S

61、能力的个别差异的三个方面:

1) 能力类型的差异

2)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62、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 生物因素

2) 环境与教育

3) 个体实践活动

63、能力的培养?

1) 重视早期教育,抓抓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 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

3) 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


相关文章

  • 心理咨询师的总结报告
  •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心理学教师,转眼就是11年.我在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和学员及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了解了很多人的心理现状.我发现周围有很多人存在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渴望得到帮助.我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每当抚平一个受伤的 ...查看


  • 学习总结:进修学习总结
  • 我是黑龙江省林业公安干校的一名老师.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将教育工作看作是我的第二生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当中.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培养为人师表的能力;不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为了开拓自己的 ...查看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我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 ...查看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 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在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以201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南,以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提升教育专业化水平为工作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查看


  • 13级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竞赛总结
  • 计算机系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竞赛 总 结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竞赛总结 一.活动目的 本次心理知识旨在唤起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自我意识,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信通过此次比赛,我们湘南学院学子会进一步加强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关注心理健康 ...查看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 2014-----2015学年上学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 ...查看


  • 函授学习总结范文3篇
  • 函授学习总结范文3篇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了高等成人教育函授学习.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函授学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函授学习总结范文一: 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 ...查看


  • 家长回音工作总结
  • 家长回音工作总结 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此,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模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 ...查看


  • 培训总结:新教师培训总结
  •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接受知识变成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骄傲的.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 ...查看


  • 穆庄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 穆庄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我校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竞争素质"八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教育培养,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来抓.本学期一开学,根据学校领导对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