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总汇(入门讲解)

PC 部分

认识篇

个人计算机基本组成

● 个人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 硬件:是指看的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如:中央处

理器(CPU )、内存、硬盘、显卡等)。

● 软件: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和数据。(如:操作系统、

Office 办公软件、腾讯QQ 、IE 浏览器等 )。

任何计算机(电脑),笔记本也好,台式机也罢 ,服务器也

不例外,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

计算机基本配置以及配置参数含义

CPU

1. CPU 简单介绍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

件, 其参数有主频,外频,倍频,缓存,前端总线频率,技术架

构(包括多核心、多线程、指令集等),工作电压等等。下面就

人们最关注的几个性能指标稍作说明:

A. 多核心:当前大多数人最关注是就是核心数,通常所说的双核

(Dual-Core )、四核(Quad-Core )就是指的核心数。双核处理

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处理器运算

速度,进而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一般来说,处理器上集成的核

心数越多,处理器运算速度越快。

B. 主频:即CPU 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既

然是频率,那单位就不得不是赫兹(MHz )了。主频单位有:Hz

(赫)、kHz (千赫)、MHz (兆赫)、GHz (吉赫)。一般来说,CPU 的主频并不代表CPU 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 运算

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有它是应该的,没它是不行的。

C. 缓存(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是位于CPU 与内存之间的

临时存储器,它的特点是容量小,存取速度极快。缓存和CPU 交

换数据的速度远远大于内存和CPU 交换数据的速度。其工作原理

是当CPU 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找到就立即读

取并送给CPU 处理;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率从内存中读取

并送给CPU 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

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图例。缓存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

缓存(L2 Cache)、三级缓存(L3 Cache)。缓存一般是小容量

的,以MB 作单位,因为容量大就会引起体积大,体积大了在

CPU 那么小的物体上,没有地方集成它。

以上提到的指标都涉及专业,除核心数外一般不被关注,日

常人们所关注是CPU 的制造厂商、知名度、型号,以此来判断CPU 优劣。

2. CPU 主要制造厂商以及命名

目前制造个人计算机CPU 的厂商主要是两家:英特尔(Intel )公司和AMD 公司,其他的厂商这里就不提了,相比之下,英特

尔公司更具实力,占大部份市场份额,是带头大哥。

A. 产品介绍

英特尔有很多品牌:赛扬(Celeron )、奔腾(Pentium )、酷睿

双核(Core Duo ),酷睿2双核(Core 2 Duo )、 安腾(Itanium )、凌动(Atom)等等,不胜枚举。

AMD 的生产的品牌: 闪龙(Sempron )、速龙(Athlon )、羿龙

(phenom )、皓龙(Opterom )、炫龙(Turion )等

CPU 又分为桌面(台式机上使用)和移动(笔记本上使用)两种。

B. 英特尔产品基本命名规则:

命名由前缀字母和数字组成,其前缀字母有E 系、Q 系、T 系、X

系、P 系、U 系、S 系、i 系等。

台式机上使用的是E 系、Q 系、X 系、i 系等。

笔记本上使用的是T 系、P 系、U 系、i 系等。

C. 后面的数字也有很多规则:

如台式机上的E 系列后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3的都是赛扬器牌,

2、5是奔腾品牌,4、6、7、8的是酷睿2品牌。当然现下最为流行的是酷睿品牌下的i 系列的i3、i5、i7。还有新开发的i 系列的2代处理器,即i3-2xxx 、i5-2xxx 、i7-2xxx ,这些以2打头型号名即表示2代处理器。

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数不胜数,其命名更是混乱复杂,根本

没办法理清楚,就是英特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深陷处理器中文命名的尴尬境地。

D. AMD 处理器命名规则:

其命名也是由前缀字母后跟数字组成,前缀字母有X2、X3、X4等,

这些X 后跟的数字表示核心数,即双核、三核、四核。核心数后面

又跟字母Nxxx 、Xxxx 、Kxxx 、Pxxx 、xxx (x 表示数字)等。AMD 最新的产品就是APU 了,APU 下又分为E 系列、C 系列,即E-350,C-50等。

台式机上使用的品牌: 闪龙(Sempron )、 速龙(Athlon )X2(

双核)、速龙(Athlon )X4(四核)、闪龙(Sempron )、羿龙(phenom )X2(双核)等。

笔记本上使用的品牌:Turion Ⅱ(炫龙2代)、Athlon Ⅱ(速龙2

代)移动系列、闪龙(Sempron )移动系列等。

AMD 处理器产品种类之多不在英特尓之下,其命名也是异常

混乱,不可细究。但是其每一个命名都代表着不同的性能,一般以功率大小为标准命名。

3. CPU 型号查看方式

A. 通过系统属性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标有处理器字样的后面即是。(方法以WIN7为准)

B. 通过硬件检测软件查看 可以查看的软件有“everest ”、“

cpuz ”、“鲁大师”、”windows 优化大师”等软件。

C.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

性” →“设备管理器” →“处理器”。 (方法以WIN7为准)。

D. 通过DirectX 诊断工具查看 鼠标左击“开始”在“搜索程序

和文件”框中输入命令“dxdiag ”,然后回车,弹出提示框,点

“是”。就可以看了。

E. 通过BIOS 设置程序查看 此种方式一般是在电脑不能进系统

时才用,就是开机时按(一般都是狂按)某个键,就可以进入

BIOS 设置程序。

4. 实例介绍

下面以DELL 笔记本灵越(Inspiron )14R-658[用A 表示]

和灵越(Inspiron )501R-457[用B 表示]为例来看一下处理

器配置。

假设这两款笔记本是打开的,而且再假设他们都装的WIN7

的系统。则查看处理器: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就

可以在系统属性窗口中央的地方会看到。

A. 处理器:Inter(R) Core(TM) i5-2410M CPU@ 2.30GHz

2.30GHz

安装内存(RAM ):2.00GB

B. 处理器:AMD Phenom(TM) Ⅱ N970 Quad-Core Processor

2.20GHz

安装内存(RAM ):2.00GB

现在就这些字母和数字做详细的解释:

i. 对于A ,处理器:“Inter(R)”表示外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

Inter ”即“英特尓”,括号中的“R ”表示对括号前的内容的解释说明,“

R (register )”——注册商标,即表示“Inter ”这个单词是注册商标,且受

法律保护,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得仿效使用。“Core(TM)”表示英特尔公司的

酷睿品牌,“Core ”即“酷睿”,括号的意思同上,“TM (TradeMark ,

注册商标)”在中国,商标上的TM 标志并非对商标起到保护作用,它与R

不同,TM 表示的是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并且国家商标局也

已经下发了《受理通知书》,进入了异议期,这样就可以防止其他人提出重

复申请,也表示现有商标持有人有优先使用权。“i5-2410M CPU”表示

CPU 型号是i5系列的2410移动平台。“i5”表示系列,“2410”中的“2”表示采是的是英特尔第二代智能处理器,“M (Mobile )”表示移动式处理

器,即此CPU 是笔记本上专用的。“CPU ”即处理器。“@ 2.30GHz

2.30GHz ”表示工作在2.30GHz 的主频上,实时频率是2.30GHz 。“@(at)”即“在”的意思,第一个2.30GHz 表示主频,而第二个2.30GHz 表示当在

CPU 工作的频率,即实时频率。

ii. 安装内存(RAM ):2GB 表示物理内存,也就是内存条的容量是2GB 。

iii. 对于B :“AMD ”表示处理器是AMD 公司生产的。“Phenom(TM) Ⅱ”表示羿龙品牌下的第二代,“N ”表示系列“N970”表示处理器型号,“

Quad ”表示“四核”,“Core ”表示“核心”,“Processor ”表示“处理

器”“Quad-Core Processor”全意为“四核处理器”。“2.20GHz ”表示

主频。“Dual-Core Processor”和“Dual-Core CPU”都是双核处理器的

意思。

iv. “安装内存(RAM ):2.00GB ”意思同上

这两行字母和数字就有这么多解释,未免有点太欺负人了,

但是没关系,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就是让它没有什么是看不懂的字母。 内存

1. 内存的简单介绍

A. 内存(Memory )又称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

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属于存储范

畴。

B. 内存的特点是存取(读写)速度快。当用户运行某程序,让其

进入工作状态时,此时CPU 就要访问存储在硬盘上的支持此程序

运行的必要数据,而且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CPU 要多次访问有

关这个程序的一些数据,这时系统就会把这些储存在硬盘上的数

据存入内存储器,以便CPU 能高速的访问这些数据,以提高系统

工作效率。而当此程序运行结束时,系统会释放内存储器的数据

空间,就是把这些数据又存进硬盘,为用户打开另一个程序存放

数据提供空间。也就是说,当电脑关机时(操作系统运行结束或

者没有运行),内存中是没有任何数据的。而当电脑在运行时,

内存的空间是不断被占用和释放的。

C.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 )和只读存储器(ROM )两

种,前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加电(通电)时数据才存入RAM ,断

电后数据会丢失。我们平时说的内存就是指这一种,例如内存条,缓存,显存等。后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例

如CMOS ROM。

2. 内存的发展经历

A. 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其代表产品有PC66、

PC100、PC133。

B. DDR SDRAM(双倍速SDRAM ),其代表产品有DDR200(

PC1600)、DDR266(PC2100)、DDR333、 DDR400。

C. DDR2 SDRAM(第二代双倍速SDRAM ),其代表产品有DDR2

400、 DDR2 667、DDR2 800.

D. DDR3 SDRAM(第三代双倍速SDRAM ),DDR3 1066、DDR3

1333、DDR3 1600。

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内存是指内存条的容量。

3. 内存的性能指标

A. 内存容量:即内存大小,现在市场上的卖的内存大小有512M 、

1G 、2G 等容量。内存大小是决定PC 工作效率的一个主要指标。

B. 内存类型和频率:一般内存频率是指内存的等效频率。是在其

实际工作频率上乘以2的频率。比如内存条上标的DDR2 800的

等效频率就是800MHz ,其中DDR2就是内存的类型,而其实际工

作频率就是800/2=400MHz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内存规格有

DDR2 667、 DDR2 800、DDR3 1066、DDR3 1333等

4. 内存的兼容

兼容指的在一个PC 上插两根或两根以上内存条时是否会使PC 出

现异常情况的的问题,就是兼容性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同品牌的同类

型的产品都是互相兼容的。例如现代(HY )的DDR2 400与金士顿(Kingston )的DDR2 400 就是基本兼容的,其他兼容性问题实在复杂。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5. 内存的支持

内存条必须插在支持特定类型的主板之上,内存条的频率要和

CPU 互相协调。

6. 内存的主要品牌

现代(Hynix )、金士顿(Kingston )、勤茂(TwinMos )、胜创

(Kingmax )、 海盗船(Corsair )、宇瞻(Apacer )、金邦(Geil )、威刚(Adata )、昱联 (Asint )。

在PC 买卖过程中常被人们关注的就是内存的容量,也就是

大小问题。一般来说,在电脑其他配置一定的情况下,内存越大电脑运行速度越快。但是当容量超过最大理论有效值时,速度将不再提升。

在内存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要求能正确辨别内存

的类型顺利解决兼容问题就行了。

显卡

1. 显卡的简单介绍

A. 显卡,又称显示接口卡、显示适配器,它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

部件;显卡负责将 CPU 传输的影像资料处理成显示器可以识别的

格式,再发送到显示屏上形成影像。也就是说它负责把CPU 送来

的二进制数据翻译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图像,然后再发送到显示屏

才能对人视觉神经产生冲激。

B. 显卡一般由显示芯片、显示内存(显存)、RAMDAC (随机存

储数/模转换器)、显卡 BIOS、显卡接口等部件构成。

C. 显示芯片是显卡的核心芯片,它包括核心GPU 芯片、数字供

电PWM 芯片、视频信号输出芯片等等。其在显卡的作用相当于

电脑中的CPU ,显示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显卡性能的高低。目

前设计、制造民用显卡上的显示芯片的厂商主要有NVIDIA (英伟

达)、ATI (冶天)两家公司。

D. RAMDAC 的作用是把数字图像数据转换成计算机显示需要的

模拟数据。显示器收到的是RAMDAC 处理过后的模拟型号。

RAMDAC 的转换速率以MHz 表示,它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其

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

2. 显卡的工作过程

影像数据离开CPU ,一般经历四个步骤才能到达显示屏。

第一步:从总线进入GPU (图形处理器):将CPU 送来的数据送

到北桥芯片再送到GPU (图形处理器)里面进行处理。

每二步:从 video chipset (显卡芯片)进入video RAM (显存):

将芯片处理完的数据送到显存。

第三步:从显存进入RAMDAC :从显存取出数据再送到RAM DAC

进行数据转换的工作(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第四步:从RAMDAC 进入显示器 (Monitor ):将转换完的模拟

信号送到显示屏。

从CPU 送来的影像数据经过以上几步就可处理成图像在显

示器上显示了。

3. 显卡的分类

A. 集成显卡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

板融为一体,集成的显卡一般不带有显存,使用系统的一部分内存作为显存,具体的数量一般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动态调整的。因为集显一般要借用(占用)系统内存,具有被动性,不具有自主性。所以性

能较弱。

B. 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简称独显,独显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

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相应接口上。独立显卡具备单独的显存,可以不占用系统内存。

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的性优劣很明显,无需多言,但是还是

要说一句,那就是集成显卡价格低廉,兼容性较好。个人在选购时,用什么样的显卡就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了。

4. 显卡的主要参数

A. 显示芯片

芯片厂商

常见的生产显示芯片的厂商:Intel (英特尔)、AMD 、NVIDIA (

英伟达)、VIA (威盛)、SIS (矽统科技)、Matrox (迈创)等等。

Intel 、VIA 、SIS 主要生产集成芯片;

ATI (冶天)、NVIDIA 以独立芯片为主,是消费市场上的主流;

Matrox 则主要面向专业图形市场。

● ATI 公司于2006年已被AMD 公司收购,现在ATI 生产的显

卡都以AMD 为厂商名,这里就先以ATI 来叙述吧。ATI 公司的

主要品牌 Radeon(镭龙) 系列。

下面说一下ATI 显卡命名规律:

(显卡一般都是以显示芯片命名的,而显示芯片都是以厂商名+芯

片型号命名。PC 中常说的显卡特指显示芯片)

XTX > XT > XL/GTO > Pro/GT > SE

XTX :ATI 系列中最高端显卡型号的后缀,如:1800XTX ,

1900XTX 。这个后缀编号都是当时最高端的ATI 显卡所配有的。

XT :这个编号比较有意思,ATI 和NVIDIA 都采用这个编号,

但两者表达的意义却不同,用户需要区分开。

在ATI 方面,XT 是代表了顶级显卡的型号,一般就运行频率

稍低于XTX ,XT 与XTX 的关系就像NVIDIA 中GTX 和Ultra 的一样。我们知道的高端显卡就有Radeon X1950XT、Radeon HD 2900XT,它们都采用了XT 这个后缀。

而在NVIDIA 方面,XT 却是代表了简化版,比标准版更低,

如GeForce 5600XT,消费者需要区分开来。

XL :用于ATI 高端显卡系列的后缀,级别比顶级级别的XT 低,主要表现在频率和管线上有所缩水。

GTO :是ATI 较为特殊的命名后缀,也是用于中高端显卡系列,其意义就有点类似于NVIDIA 的“GS”一样,比XL 级别稍低。

Pro/GT:Pro 和GT 的级别都要低于XT ,一般来说,采用同一核心代号的ATI 显卡,Pro 的级别要稍高于GT ,如X1950Pro 和X1950GT ,主要表现在运行频率上,Pro 要高于GT 。但我们需要区分清楚,当采用不同核心代号的ATI 显卡时,GT 的级别是可以高于Pro 的,如X1650GT 和X1650Pro ,单从命名上看貌似X1650Pro 要高级于X1650GT ,但实际却是相反的,X1650Pro 采用了RV530的显示核心,要低于1650GT 采用的RV560,因此X1650Pro 的级别要低于X1650GT 。

SE :全名为“Special Edition”(特殊版) ,主要用于ATI 中低端显卡系列的后缀。采用这个后缀的显卡在管线上会有所缩减。

以上是过去ATI 显卡型号中常见的后缀命名规则,在

Radeon HD 3000系列之前,我们都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基本判断出采用了同一显示核心ATI 显卡的级别,但到了Radeon HD 3000系列,这种容易被混乱的命名后缀方法被除去了,改为更加直观的命名方法,下面我们来介绍ATI 这种新的命名法则。

ATI 自Radeon HD 3000系列开始采用了新的命名方法,拿Radeon HD 3870为例,其中“3”代表了显卡代号、“8”代表了系列,而“70”则代表了显卡的系列内型号,数字越大代表的级别就越高。

● NVIDIA 公司的主要品牌 GeForce(精视)系列。下面来介绍一下NVIDIA 产品命名规律:

GTX > GTS > GT > GS

GTX : 一般可以理解为GT eXtreme,代表了极端、极致的意思,用于NVIDIA 最高级别的型号,如8800GTX 和最新的9800GTX ,都采用了GTX 的后缀。

GTS : 超级加强版 “Giga-Texel Shader”的缩写,千万像素的意思,也就是每秒的像素填充率达到千万以上。GTS 最早出现在Geforce2产品中,代表当时的最高端的Geforce2。而现在一般用于表示GTX 的缩减版,级别在GTX 之后,如8800GTS 。

GT : 频率提升版本"GeForce Technoloty" 的缩写,级别低于GTS ,也是广为用户群体所接受的产品型号之一,主打中端——中高端的消费市场,较具代表的就是NVIDIA “7”系列的7600GT 。

GS :GS 一般用于命名NVIDIA 的主打产品,一般可以看作是GT 的缩减版,级别低于GT ,较为具代表性的就是7600GS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GS 命名的显卡,其核心架构可以和GT 一样,只是在运行频率上落后于GT ,但也可以是在核心架构上直接缩减,如7600GS 的核心架构就和7600GT 一样,而8800GS 的核心架构则比8800GT 要有所缩水,我们在选购显卡时,要注意区分开。

LE :"Limit Edition" 的缩写,表示限制版本,代表某一产品系列中的低端产品,主要是频率与标准版本相比有一定的下降。 如:7300LE 。

Ultra (级别最高):字面意思直译就有“激进,极端”的意思。而在NVIDIA 的产品中也是如此,只要后缀带了这个家伙,一定是那类芯片中最高端的,它的命名级别比GTX 还要高,细数NV 的历代王者,基本都能看到它熟悉的身影。如8800Ultra ,它就属于8800GTX 的高频版本。

其实关于NVIDIA 显卡的命名后缀还有许多,如XT 、ZT 、Ti 、SE 、GE 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常见的显卡命名后缀,并不包含它们在内。

关于电子科技产品命名问题一直都是这个行业的爱好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个问题,既然如此纠结,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呢。原因就是:命名问题归根结底是型号问题,而型号问题则是评定产品性能最直观,最理想的方法。也就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快捷方法。因为我们不能拿到一个产品就去官网上查一下性能参数,更不可能拿到质量监定中心去评测,只能根据命名规则和型号基本判断产品优劣。

B. 显卡内存

● 显存类型:显卡上采用的显存类型主要有SDRAM 、DDR SDRAM 、DDR SGRAM、DDR2、GDDR2、DDR3、GDDR3、GDDR4、GDDR5。

以上显存类型,也就是存储类型在内存一节,已有较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目前的主流是GDDR3和GDDR5。

● 显存位宽: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相同频率下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2010年市场上的显卡显存位宽主要有128位、192位、256位几种。而显存带宽=显存频率*显存位宽/8,它代表显存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同样显存频率为500MHz 的128位和256位显存,它们的显存带宽分别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

=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

● 显存容量: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容量越大越好,显存容量也就是显示内存的大小。

目前市面显卡显存容量从256MB-4GB 不等。

选购显卡时显存容量只是参考之一,决定显卡性能的参数很多,比如显示芯片类型,显存带宽,显存频率等,在PC 界,却常被人们关注的是显存大小,因为一般人都会认为什么东西越大越好,再加上其他参数专业性较强,一般不好参悟。但是,但是对于爱好者来说,这些关键问题不可不察。

● 显存频率: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以

MHz (兆赫兹)为单位。显存频率的高低和显存类型有非常大的关系:

SDRAM 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此种频率早已无法满足显卡的需求。

DDR SDRAM 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所以目前显卡基本都采用DDR SDRAM ,其所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目前已经发展到GDDR5,默认等效工作频率最高已经达到4800MHZ ,而且提高的潜力还非常大。

以上几个参数是显卡主要参数,一般在选择显卡时应该注意

到。基中显示芯片和显存容量是常提及的两个指标。而显示芯片的优劣判断关键就在于对那两家公司产品规格命名的熟悉程度上了。

5. 显卡信息的查看方式

● Win7系统下,在桌面右击鼠标→“屏幕分辨率”→“高级设置”就会看到,如下图所示。

● 也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 →“设备管理器” →“显示适配器”。

● 通过DirectX 诊断工具查看 鼠标左击“开始”在“搜索程序和文件”框中输入命令“dxdiag ”,然后回车,弹出提示框,点“是”,选择“显示”选项卡。

一般查看独立显卡的显存的大小就是通过第一种方法查看专

用视频内存, 其大小就显卡显存的大小。现在的集成显卡也有自己的显存,但是很小。一般显卡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情况需要,通过共享(借用)系统内存的方式来存放影视数据。

6. 显卡的主要品牌

自从计算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以来,各种品牌犹如天女散花般纷沓至来,使这个世界的科技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激情高涨的程度实在令人咋舌,为社会创造了宇宙瞩目的财富和动力。难怪邓爷爷失声喊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面是就显卡的这个行业一些常见品牌厂商的称呼:

蓝宝石 、华硕、迪兰恒进、丽台、索泰、讯景、技嘉、映众 、微星、艾尔莎、富士康、捷波、磐正 、映泰 、耕升、旌宇、影驰 、铭瑄、翔升、盈通 、祺祥、七彩虹、斯巴达克、双敏、精雷、昂达JCG 、金辰光。

其中蓝宝石 、华硕是在自主研发方面做的不错的品牌,相

对于七彩虹这类的通路品牌(由别人加工好,自己拿来然后打个牌子和包装)来说,拥有自主研发的厂商在做工方面和特色技术上会更出色一些,而通路显卡的价格则要便宜一些(注:七彩虹、双敏、盈通、铭瑄和昂达都由同一个厂家代工,所以差别只在显卡贴纸和包装而已,大家选购时需要注意)。这些东西现在很乱,而且一般在选购显卡时,只看显示芯片型号就行了。其他的基本上不用管,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应该用哪个品牌厂商的东西。

主板

1. 主板的简单介绍

A. 主板(Mainboard );又称主机板、系统板、逻辑板等,是构成电子计算机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

B.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其基本由主板芯片组、插槽和对外接口三部分构成。

C. 主板的常见规格:

D. 板型

ATX

Micro ATX

Flex ATX

BTX

DTX 最大几何尺寸(mm ) 305⨯244 244⨯244 228⨯190 325⨯267 203⨯244

主板常见的大小就以上几种,因为主板要安装在机箱中,所

以大小要和机箱兼容,以上几种规格基本都可以安装在ATX 机箱中。

2. 主板的基本构成及作用

A. 主板芯片组(Chipset,以下简称芯片组) 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芯片组就是集成电路芯片的组合。在主板中,芯片组一词通常指两个主要的芯片组:北桥芯片组和南桥芯片组。

● 北桥芯片

主板芯片组以北桥芯片为核心,一般在主板上的位置比较靠近C PU 。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桥芯片)。北桥芯片主要负责处理CPU 、内存、显卡三者间的数据交换,由于发热量较大,因而需要散热片散热。

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系统结构,包括:

✧ 主板支持的CPU 类型和主频范围(即和CPU 的兼容问题)

✧ 内存的类型(即和内存的兼容问题)

✧ 单通道/多通首(数据传输的通道数量)

✧ AGP/PCI Express 16(支持哪种图形外理接口)

● 南桥芯片

掌管着显示接口以外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功能接口,决定着计算机系统外围功能的强弱。位置一般在PCI 插槽附近。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3.0,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 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芯片决定。各芯片组厂商的南桥芯片名称都有所不同,例如英特尔称之为ICH ,NVIDIA 的称为MCP ,ATI 的称为IXP/SB。

现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将南北桥芯片封装到一起,只有一个

芯片,这样大大提高了芯片组的功能。

总之南北这两颗芯片共同构成了主板芯片组,主板是连接各

电脑配件的总调度平台,而主板芯片组是调度平台的控制主机。失去这个调度控制主机,就像是动车调度失灵一样,那是要出人命的(可参见历史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

B. 插槽

● CPU 插座(以前的叫插槽)

CPU 与主板连接的接口, 就是在主板上固定CPU 的地方。接口方式历经过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目前CPU 的接口主要是针脚式,与其兼容的主板接口就应是针脚式的。就是用什么样的主板,就得用与其相适应的CPU ,反之,亦然。

目接主板常用的CPU 接口方式就是针脚式了。以下是一些

处理器插槽与支持的CPU 品牌和系列的对应关系:

✧ Intel 处理器插槽

Socket 7 - IntelPentium OverDrive 和 Pentium MMX 、AMDK5、K6、K6-2、K6-3、K6-2+、K6-3+、Rise mP6、IDT /Centaur 的WinChip 、WinChip2和一些IBM 及Cyrix 处理器

Socket 8 - Pentium Pro

Slot 1 - Pentium II 、Pentium III 和Celeron (233MHz —

1.13GHz )

Slot 2 - Pentium II Xeon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Pentium II/III 核心)

Socket PAC418 - Itanium处理器

Socket PAC611 - Itanium 2处理器

Socket 370 - Celeron 和 Pentium III(800MHz —1.4GHz )

Socket 423 - Pentium 4 和 Celeron(建基于Willamette 核心)

Socket 478 - Pentium 4 和 Celeron (建基于Northwood 、Prescott ,以及Willamette 核心)

Socket 479 - Pentium M 和 Celeron M (建基于 Banias 和 Dothan 核心)

Socket 480 - Pentium M(建基于 Yonah 核心)

Socket 603/604- Xeon 建基于 Northwood 和 Willamette Pentium 4 核心

LGA 775 - Pentium D和Pentium 4和Pentium XE和Celeron 、Intel Core 2处理器(建基于Northwood 和Prescott 、Presler 及Conroe 核心)

LGA 771 - Xeon处理器

LGA 1156 - Core i3、Core i5、Core i7处理器

LGA 1366 - Core i7,Core i9处理器

LGA 1155 - Sandy Bridge Core i3,Sandy Bridge Core i5,Sandy Bridge Core i7处理器

LGA 2011 - Sandy Bridge E Core i9处理器,对应X79芯片组

✧ AMD 处理器插槽

Slot A - Athlon 处理器

Socket 462(即是 Socket A)- Athlon、Athlon XP、Sempron 、和Duron 处理器

Socket 754 - 低级Athlon 64 和 Sempron 处理器,只支持单通道DDR Ram

Socket 939 - Athlon 64 和 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 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 Ram和双核心技术。

Socket 940 - Opteron 和 早期 Athlon 64 FX 处理器

Socket AM2 - Athlon 64 及 Sempron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II Ram(有940支针脚,但排列跟Socket 940不同)

Socket AM2+ - Athlon 64Sempron处理器 及最新的 Phenom 处理器 ,支持双通道DDR2(向下兼容AM2接口,支持HT3.0等技术)

Socket AM3.

● 扩展槽

✧ 内存插槽

i. 指主板上用来插内存条的插槽,内存插槽一般位于CPU 插座附近。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

ii. 内存条通过金手指与主板连接,内存条正反两面都带有金手指。金手指可以在两面提供不同的信号,也可以提供相同的信号。

iii. 金手指(connecting finger)是内存条上与内存插槽之间的连接部件,所有的信号都是通过金手指进行传送的。这个名字很好理解,因为其上镀金且样子像手指,所以称为金手指。

iv. 内存插槽类型有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单

内联内存模块)、DIMM (Dual Inline Memory, 双内联内存模块) 、RIMM (Rambus Inline Memory Module Rambus公司的内联内存模块)。目前主板上常用的插槽类型是DIMM 。

✧ PCI 插槽

i. PCI 插槽是基于PCI 局部总线(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周边元件扩展接口) 的扩展插槽,

ii. PCI 总线系统要求有一个PCI 控制卡,它必须安装在一个PCI 插槽内。

iii. 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是数据和指令在各个设备间传输的必经通道。

iv. PCI 总线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一种高性能局部总线,是为了满足外设与主机间高速数据传输而提出来的。

v. 在计算机技术中,常以MHz 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PCI 总线位宽(数据传输位数)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为

33MHz,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3MB/s(32位) 和266MB/s(64位) 。 ✧ PCI Express插槽

i. PCI-Express 总线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比PCI 总线速度更高的总线。PCI Express插槽是不同于PCI 插槽的一种插槽类型。

ii. PCI-E 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独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不同而不同,包括X1、X4、X8、X16、X32等。PCI-Express X1表示此设备连接可以占用总线的带宽为1根连接线。

iii. 按目前的PCI-Express 规范,每个设备最多可以通过62根

PCI-Express 连接线和其他设备建立连接,每个连接可占用的带宽可以在1根、2根、4 根、8根、16根或32根连接线之间定义。在X1规格下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50MB/s;在X32规格下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0GB/s。

● 对外接口

✧ 硬盘接口

i.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通常所使用的硬盘接口标准是IDE 接口。

ii. IDE (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是一种硬盘驱动器接口。IDE 接口于1991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正式命名为ATA 接口。但是习惯上还是沿用“IDE 接口”的名字。IDE 接口又通常指代PATA (并行ATA )接口。

iii. IDE 接口标准有:ATA -1标准(8.33MB/s)„„、ATA -6标准(Ultra-ATA/100,100MB/s)、ATA -7标准(Ultra-

ATA/133,133MB/s)、SATA 标准(见Ⅳ)。注;括号内为标准的别名和最高数据传输率,当然有些标准没有别名。

iv. SATA 标准:SATA (Serial ATA,串行ATA ),SATA 具有三种规范——SATA1.0(150MB/s)、 SATA2.0(300MB/s) 、

SATA3.0(600MB/s)。

v. 并行接口标准下主板和硬盘的连接线为IDE 排线,一般为80针或者40针。串行接口标准下的连接线为SATA 排线,一般为7针。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主板为了兼容旧式并行接口硬盘,硬盘接口多数既有并行接口,也有串行接口(一般多于并行接口)。

✧ USB 接口

i.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 )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 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 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

127种电脑外设,如鼠标,键盘、移动硬盘、打印机、扫描仪等。 ii. USB 相关规范:USB 1.0(1.5Mb/s)、USB 1.1(12Mb/s)、USB2.0(480Mbps )、USB 3.0(5Gbps ).

iii. USB 接口种类:Mini B型5Pin (MP3),Mini B型4Pin (移动硬盘)、Mini B型8Pin (数码像机)等。注:括号内为使用此种接口的代表设备。

✧ COM 接口

i. COM (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是微软定义的标准接口。通常称为串口。

ii.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台式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笔记本上一般没有串口。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

iii. 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这种接口目前已经很少使用。RS -232接口的通信速率≦20Kbps

✧ PS/2接口

i. PS/2接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一般

情况下,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

ii. 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 接口稍快一些.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主板依然配备该接口,但支持该接口的鼠标和键盘越来越少,大部分厂商也不再生产此种接口的产品,更多的是生产USB 接口的产品,以至于现在主板的这两个接口一般都是形同虚设,处境相当尴尬。

✧ 并口

i. 并行接口简称并口,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并行接口主要用于打印机和扫描仪,其他方面只有少量设备应用,这种接口一般被称为打印接口或LPT 接口。 ii. 并行接口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它通常是以字节(8位)或(16位)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

位的数据(就像百米赛跑时有人抢跑,那就得重新做预备工作,重新倒计时)。而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犹如排队打饭时,一个人忘了拿饭盒了,那么在这里我们允许他拿了饭盒来再入队。),所以要比并口快。串行接口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

✧ VGA 接口

i.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也叫D-Sub 接口。显卡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而VAG 接口就是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的接口。

ii. 显像管显示器(纯平显示器等)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要显卡能输出模拟信号。VGA 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虽然LCD 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VGA 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VGA 接口。

iii. VGA 接口是一种D 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空,分成三排,

每排五个。VGA 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

iv. 可以从VGA 接口处来判断显卡是独显还是集成显卡,VGA 接口竖直的说明是集成显卡,VGA 接口横置说明是独立显卡(一般的台式主机都可以用此方法来查看)

v. 这里在主板部分的VAG 接口,一般是指集成在主板上的集成显卡的接口。有些主板没有集成显卡,则电脑中必须安装独立显卡,独立显卡则会带有VGA 接口,若不带有VGA 接口,则带有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接口,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接头将DVI 接口转成VGA 接口,台式机上通常没有VGA 接口的独立显卡会附赠这样的转接头。

另外主板上的接口还有音频接口,RJ45网络接口,

IEEE1394(火线)接口,HDMI (高清数字)接口等非主流接口,各种接口类型繁多,在这里不能一一说明。但是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什么接口,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传输指令或数据。电子设备若没有这些接口就不能完成各功能模块协同工作,那么其可利用率就会大幅减弱,也就不能称其为高科技了。

以上列举的各种接口都为主要接口,是每个主机板上不可或

缺的接口类型。任何理论都要回到实践中去的,看了这些接口的介

绍,我们不妨找个电脑研究一下主板上的接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以上关于主板的介绍,都是我经过再三的甄选后才下手写的,其中认识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全不可当主板就这么点东西。像电脑主机板这么精密的高科技部件,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说的清楚,其复杂程度堪与人体神经系统作比较,而我们只可稍做了解,不可精研,否则,欧阳锋就是例子。

3. 主板的生产厂商

以下内容请允许我复制——粘贴,因我每每说到这个品牌和厂商问题,实在不忍动手去打字,其原因就前面已经说过,再加几点:品牌中文名起的已经快没字可取了,英文名我不甚了解,不知道这26个字母的功能到底能强大到什么程度,再加上我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输入,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一线品牌主要特点就是研发能力强,推出新品速度快,产品线齐全,高端产品非常过硬,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是以下三个品牌:

● 华硕(ASUS ):全球第一大主板制造商,也是公认的主

板第一品牌,做工追求又实又华,高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频能力很强;同时他的价格也是最高的,过去华硕中低端的某些型号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现在中低端产品质量提高很大,但价格还是有点偏高。

● 微星(MSI ):出货量位居世界前五,一年一度的校园行令微星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其主要特点是附件齐全而且豪华,但超频能力不算出色,另外中低端某些型号有些供电缩水,使得中低端在使用高端的CPU 时出现供电不足。

● 技嘉(GIGABYTE ):目前出货量微星高于远远,一贯以“堆料王”而闻名,但绝非华而不实,超频方面同样不甚出众,中低端型号与微星一样缩水,因此在过去也经常受到假货的困扰。还有技嘉的主板开机自检很慢,受到不少用户抱怨。

三大厂商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都

放在Intel 方面,而对于销量相对较少的AMD 平台多少都有些漫不经心,于是专心做DIY 市场的几个主板品牌就崭露头角。在名气上他们虽然比不上三巨头,但是主板品质丝毫不逊色,因此我们暂且把他们列为准一线品牌:

● 映泰(BIOSTAR ):世界冠军板,主板界的超频霸主。主板攻破了数不清的世界纪录,屡屡创造新的奇迹。映泰主板虽然不是什么一线产品,但是同样是一款明星主板,来自于台系厂商映泰。映泰主板在超频中的能力是业界公认的,不论在AMD 平台上还是INTEL 平台上,映泰主板在超频世界纪录排行榜上多次占据榜首位置并保持长久。特别是在INTEL 平台上,映泰主板的其中两款P45双子星TPower I45和TP45 HP两款主板,半年来保持着依然保持E5200\E7200\E7300\

E8300\E8400\E8500\E8600众多CPU 超频的世界纪录。最近再一次打破E7400处理器世界纪录的依然是TPower I45,由中国超频领航团队队长谢冠鹏带领下的Lead aHead,突破了

E7400处理器106.42%的极限超频,将主频频率送上

5779.81MHz 的世界纪录。

● 升技(ABIT ):历来都是把超频作为第一要务,做工用

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所以受到诸多DIYER 的青睐。在国外知名媒体的调查中,升技都是位列华硕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 市场,主板出货量不算大,在国内名气还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暂居准一线这个位置了。当前ABIT 已经破产,所以市面上不再有ABIT 这个品牌的新型号主板。

● 磐正(EPO ):原名磐英,因为在国内被抢注而更名磐正。与升技的风格类似,超频能力同样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齐全,价格相对也更为低廉,因此同样拥有众多的fans 。

二线品牌某些方面略逊于一线品牌,但都具备相当的实力,也有各自的特色:

● 富士康(FOXCONN ):隶属于台湾鸿海集团,目前主板出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直追华硕——当然大多数是OEM 和代工的。前两年曾经以“富本” 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但无疾而终,真正的自有品牌进入DIY 市场才一年有余,目前接受度还不高,产品线也不太齐全,但相信凭借鸿海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 精英(ECS ):出货量曾经一度超过华硕而坐上了头把交椅,但是近两年不幸被赶超,现在位列世界第三。与其它大厂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价路线,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频能力

几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过仅两年精英也力图改变,推出了高端的“ETREME”系列主板,我们期待着精英更好的表现。 ● 英特尔(INTEL ):单凭这个名字,他的影响力绝对在华硕之上,但是完完全全是代工的,目前都是富士康制造,做工用料没的说,但是根本不能超频,附件也很少,为DIYER 所不齿,比较适合家庭和企业使用。

三线品牌有制造能力,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压低价格,这就是这三线厂商的主要特征。

● 盈通 (YESTON ):作为国内较大的板卡供应商, 盈通

推出新品的速度都不落人后,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每处于产品发布的先锋部队,带给消费者很多实惠的选择,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价格上的优势令盈通品牌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所获得的荣誉也是不断,嘉绩频传!

● 华擎(ASROCK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高端形象,华硕推出了这个新品牌,主要目的就是打压包括精英在内的低价主板,由华硕的技术人员设计,但在深圳生产。技术方面颇有创意,而华擎低廉的价格受到不少用户青睐。

● 隽星(MBI ):看到华擎在低端市场风风火火,微星也坐不住了,于是在04年夏天推出了这个品牌,但低端市场已经被华擎占据了大部分,隽星不知能否顶得住。 06年退出了市场。

● 倍嘉(APER ):技嘉的低端品牌,目的与隽星一样,而且基本在同一时间推出,三大厂商在低端市场也将展开火拼。 06年退出市场

● 硕泰克(SOLTEK ):原本可以列为二线品牌,主板性价比颇高,而且曾经给威盛主板代工,但近两年来受价格战影响,主板品质每况愈下,现在也只能沦为三线品牌了。 07年退出市场。

● 捷波(JETWAY ):还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主板品牌,拥有一系列以“精灵”命名的特色技术,主板品质一般,曾经把

P4266A 芯片组的主板命名为“848P”,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 顶星(TOPSTAR ):来自深圳的品牌,有独立的研发制

造能力,自称要做中国第一品牌,不过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 翔升(ASZ ):同样产自深圳,制造商是东方恒健电子有限公司,拥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还给其他一些品牌做代工,但仅仅是便宜而已,质量并不出众。

其它厂商:JCG 、金辰光、 七彩虹、斯巴达克、双敏、昂达、梅捷、美达、奥美嘉、祺祥、建达兰德、蓝科、同维、钛腾、双捷、三帝、建邦、红船、众成、致达、智盟、联冠、杰灵、科脑、冠盟、科盟、万邦龙、维斯达、捷嘉、华基、华美、天虹、丰威、红狐、银狐、翼驰、联胜、杰微、双硕、中凌、福扬、思普、博达、松立、辉煌、天域、赛风、致铭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相关资讯网站上看看。上边的主板厂商比较多,也比较全。 我就不多说了。

4. 主板选购标准

A. 在选购主板时究竟要看什么参数呢。这个最直接的,最表面的就是看品牌,好品牌一般返修率低。关于品牌问题,上面已有详细的介绍了。

B. 再就是根据自己对PC 使用的需求来选,就是对PC 的使用量

大小问题,按个个标准,一般分为三类人群就是入门用户,中端用户,高端用户。中高端用户就是使用量比较大而且使用程度比较强的用户。就要个性能较好的主板。这个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发挥。

C. 那么究竟该怎么判断主板的性能优劣,一般就看:支持哪种类型的CPU ,再看能兼容什么类型的内存,最大支持多大的内存容量;扩展能力,有几个PCI 插槽,有几个PCI -ExpressX*的插槽(*表示扩展插槽所占用的带宽,数字越大,性能越优);还有前端总线频率,SATA 标准和最大数据传输率等。

D. 主板和CPU 、显卡、内存等设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PC 中缺一不可,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有好的CPU 就要用好的主板和其搭配。反过来,有高性能的主板,就要用与其相兼容的高端

CPU 。这就是兼容,这就是匹配。

电脑这个高科技产品,为什么一直有个配置(搭配)的说法

呢。因其部件较多,而且彼此之间既联系又独立。更重要的是一个产业资本家难以承受这么多高科技部件的生产成本,也没有那么全面并且尖端的技术力量,又为了减少投入风险,等等原因使得他们所以采取部件分离生产而接口标准统一的方式。就连鼎鼎大名的苹果(Apple )笔记本也采用的英特尔处理器。这里这个高深的经济

学问题,我实在说不清楚,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含政治色彩。

硬盘

1. 硬盘的其本介绍

A. 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 或HD )简称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硬盘驱动器属于存储范畴。

B. 硬盘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non-volatile )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写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

C. 硬盘按数据接口的不同,大致分为ATA (IDE ),SATA ,SCSI 和SAS 。

D. ATA (IDE )和SATA 接口前面已经说过了。 SCSI,全称为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SCSI 接口最大数据传输率为320MB/s。多用于服务器领域、超级计算计系统中。SAS (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 技术,和SATA 硬盘相同,都是采取串行传输方式,数据传输率可达到

6Gb/s。

2. 硬盘的物理结构

A.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精密度太高,没办法解释说明了。

B.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一张1.44MB 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C.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Byte )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

D.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 ,即Cylinder (柱面)、Head (磁头)、Sector (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 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就是这么个构成,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一看就能懂是怎么个计算方式。

3. 硬盘的基本参数

A. 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 )或千兆字节(GB )为单位,

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 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B.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 (Revolutions Per minute)是转/每分钟。RPM 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 、7200rpm 几种,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 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 ,甚至还有15000rpm 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C.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 到12ms 之间,而SCSI 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 以下。

D.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i.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

(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ii.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

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前面所述的硬盘

接口类型的数据传输率就是硬盘外部传输率

E.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数据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4. 硬盘的制造厂商

A. 希捷(Seagate )

希捷公司成立于1979年, 现为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 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05年并购迈拓(Maxtor )2011年4月收购三星(Samsung) 旗下的硬盘业务

B.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

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成立于1979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

C. 日立(HITACHI )

HITACHI 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 台式电脑硬盘,笔记本硬盘都有生产。于2002年并购IBM 硬盘生产事业部门。于2011年3月被西部数据收购。

D. 东芝(TOSHIBA )

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 主要生产移动存储产品。

E. 三星(Samsung )

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生产的硬盘提供用于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硬盘的问题很好理解,基就是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硬盘是非常娇贵的东西,若稍有损伤,则就会损失大量数据,所在对硬盘应注意保养,毕竟硬盘是用来存数据的,硬盘是有价的,数据是无价的。

网卡

1. 网卡的简单介绍

A.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或者是在笔记本电脑中插入一块PCMCIA 卡),目前的网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adapter )或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也就是现在人们最常说的名字“网卡”。

B. 网卡最终是要与网络进行连接,所以也就必须有一个接口使网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不同的网络接口适用

于不同的网络类型,目前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细同轴电缆的BNC 接口和粗同轴电缆AUI 接口、FDDI 接口、

ATM 接口等。

C. 网卡的主控制芯片是网卡的核心元件,一块网卡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这块芯片的质量。和显卡一样,芯片的名字一般就是网卡的名字。

D. 每块网卡都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亦即MAC 地址。

2. 网卡的参数

网卡最重要的参数就是传输速率,以以太网为例,可选择的速率就有10Mbps ,100Mbps ,1000Mbps ,甚至10Gbps 等多种。只支持一种传输速率的网卡称单速率网卡。可以同时支持多种传输速率的网卡称为自适应网卡。如10/100/1000Mbps自适应网卡能自动侦测出网络的传输速率而调整网卡传输速率以适应整个网络。

3. 无线网卡

A. 无线网络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 ),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

B. 无线网卡是终端无线网络的设备,是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进行上网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具体来说无线网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用无线来上网的一个装置,但是有了无线网卡也还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的无线网络,如果你在家里或者所在地有无线路由器或者无线AP (AccessPoint 无线接入点)的覆盖,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的方式连接无线网络可上网。

C. 无线网卡标准:

i. IEEE 802.11a:使用5GHz 频段,传输速度54Mbps ,与

802.11b 不兼容

ii. IEEE 802.11b :使用2.4GHz 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ii. IEEE 802.11g:使用2.4GHz 频段,传输速度54Mbps ,可向下兼容802.11b

iv. IEEE 802.11n(Draft 2.0) :用于Intel 新的迅弛2笔记本和高端路由上,可向下兼容,传输速度300Mbps 。

常看到的无线网卡的参数上有支持802.11a/b/g,这就是说它支持三种标准的传输速率,最大支持54Mbps 的传输速率。现在一般笔记本电脑上配的无线网卡传输速率就为54Mbps 。

4. 网卡常见的品牌

● Intel

Intel 是个老品牌了,早期的台式机有很多都采用Intel 的入门级网卡产品——lntel Pro/100VE。在AMD 还没与Intel 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之前,这个网卡在市场中很常见,后来Intel 又推出了Pro 10/100、Pro 100/1000,后两个产品现在大多集成到Intel 自主品牌的主板中,DIY 市场已经不多见了。8254X 系列,这个系列是早期的千兆芯片了,照7X 系列的性能要差一些,目前仍用在低端千兆网卡产品中。

● Realtek

Realtek ,中文叫做瑞昱,这个品牌可谓是家喻户晓。瑞昱半导体成立于1987年,位于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区,旗下的网卡芯片和声卡芯片被广泛运用于台式电脑之中,它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价格,走红与DIY 市场,是许多带有集成网卡、声卡的主板的首选。尤其是8139D 网卡芯片,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千兆芯片则有8110S 、8110SB 、8110SC ,高端一点的有8169S 、8169SB 和8169SC 。如果你的主板集成了千兆网卡,你就可以看看芯片表面来判断是Realtek 的哪个千兆芯片。

● Broadcom

Broadcom 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生产线半导体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08年3月份收购了光驱技术供应商Sunext Design 。NetLink 440X 系列,这个系列可以说是与Realtek 8139最有竞争力的网卡芯片,其市场份额也不小,一部分品牌机和独立网卡都采用了这个芯片,它的驱动非常完

善,支持大部分操作系统。NetLink 57XX 系列,这个系列都是千兆芯片了,其中有5781、5786、5787、5788、5789,市面上千兆网卡中也能经常见到57XX 系列的芯片。一些笔记本电脑配备的千兆网卡也有很多采用了57XX 系列芯片。在有线芯片方面,Atheros 只有两款千兆产品——AR8021和AR8216。8021就是一个标准的千兆网卡芯片,没有什么特点可言。8216在802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802.1p 的支持,加入Qos 系统,支持IPv6和VLAN 功能

VIA 和SIS

SIS 的网卡芯片一般只出现在采用了SIS 芯片组的主板上,独立网卡市场几乎销声匿迹。由于SIS 官方网站上只有SIS900,所以其他型号的网卡驱动都是主板厂商直接提供,如果你的网卡是SIS 的芯片,在下载驱动程序时去主板厂商的网站找会更方便。接下来看VIA 。VIA 的网卡芯片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当时8000系列的板载网卡芯片非常流行,许多大的主板厂商都采用其网络芯片,后来由于Realtek 发展壮大,其产品就被人们所遗忘。加上VIA 主板芯片组的地位被nVIDIA 取代,就更没有人去注意VIA 的网络芯片了。但是现在仍然能够看到VIA 的主板芯片组和网卡芯片。VT8231是一个经典的网卡芯片型号,它是标准的百兆网卡芯片,采用传统、成熟的技术制作而成,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好。

5. 网卡的其他知识

有时候,我们会问:我的网卡是100Mbps 的传输速率,也就是百兆网卡,但是我的最大下载速度却只有100-128KB/S。可能还会问到:为什么我装的电信宽带是2M 的带宽,下载速度却只有220-256KB/S。

其实这个是相当相当正常的,只是对一些概念的模糊造成了这样的疑问。下面作一下解释说明。

首先得明白一些转 换关系。即1B =8b 。其中B 是Byte(字节) ,b 是bit(比特或位) ,也就是说1字节=8位。因为1Kb =1024b

所以1Kb =128B. 所以以下转换必然成立。

1K B =1024B

1M B =1024K 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字节与字节,是字节之间的大小转 换。

1K b =1024b

1M b =1024K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位与位,是位之间的大小转换。

1K B =8Kb(1KB=1024B=8192b=8Kb)

1M B =8Mb(1MB=1024KB=1048576B=8388608b=8192Kb=8M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字节与位。是两个单位之间的转换。

如果上面的都搞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好解释了。关于数据传输速率,官方数据中一般采用的是Mb/s或者Mbps (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而下载软件和流量统计软件一般采用MB/s(第秒传输的字节个数)。所以如果网卡上的传输速率是100Mbps ,而我们在

用软件统计流量时一般看到的是12MB/s(100Mbps/8=12.5MB/s)以下,而且还是在两个电脑用一根网线或者路由器实现双机互联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如此强悍的传速度。如果是从互联网上下载数据,这时候网卡传输速率对下载速度的影响就成了次要因素了,下载速度主要受到带宽的影响。一般带宽为1Mbps 的网络下载速率会在128KB/s(1024Kbps/8=128KB/s)之下。因为网络传输速率受到各方面环境和物理设备的屏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信号无损失传输,所以网速一般是变化的,是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稳定速度。这是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材料了解一下。

小结 至此,对计算机基本配置的介绍就告一段落,其他如光驱、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电源等外部设备的介绍可参考其他资料。相信读者看了上述内容也就对电脑这个愈来愈接近我们的科技产品就应该有了大致上的了解和认识。至少在选购电脑时不再是那么盲目了。再接下来的叙述中侧重于电脑日常使用方法和基本故障排除方法以及操作系统认识方面的介绍。

注:以上资料凡是涉及到参数和定义的内容,均来源于书籍和网络。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应以官方公布的参数和概念为准。网络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百度知道”、“搜搜百科”、“搜搜问问”等。书籍参考《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概论》、《计算机专业英语》等。

PC 部分

认识篇

个人计算机基本组成

● 个人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 硬件:是指看的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如:中央处

理器(CPU )、内存、硬盘、显卡等)。

● 软件: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和数据。(如:操作系统、

Office 办公软件、腾讯QQ 、IE 浏览器等 )。

任何计算机(电脑),笔记本也好,台式机也罢 ,服务器也

不例外,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

计算机基本配置以及配置参数含义

CPU

1. CPU 简单介绍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

件, 其参数有主频,外频,倍频,缓存,前端总线频率,技术架

构(包括多核心、多线程、指令集等),工作电压等等。下面就

人们最关注的几个性能指标稍作说明:

A. 多核心:当前大多数人最关注是就是核心数,通常所说的双核

(Dual-Core )、四核(Quad-Core )就是指的核心数。双核处理

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处理器运算

速度,进而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一般来说,处理器上集成的核

心数越多,处理器运算速度越快。

B. 主频:即CPU 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既

然是频率,那单位就不得不是赫兹(MHz )了。主频单位有:Hz

(赫)、kHz (千赫)、MHz (兆赫)、GHz (吉赫)。一般来说,CPU 的主频并不代表CPU 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 运算

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有它是应该的,没它是不行的。

C. 缓存(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是位于CPU 与内存之间的

临时存储器,它的特点是容量小,存取速度极快。缓存和CPU 交

换数据的速度远远大于内存和CPU 交换数据的速度。其工作原理

是当CPU 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找到就立即读

取并送给CPU 处理;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率从内存中读取

并送给CPU 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

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图例。缓存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

缓存(L2 Cache)、三级缓存(L3 Cache)。缓存一般是小容量

的,以MB 作单位,因为容量大就会引起体积大,体积大了在

CPU 那么小的物体上,没有地方集成它。

以上提到的指标都涉及专业,除核心数外一般不被关注,日

常人们所关注是CPU 的制造厂商、知名度、型号,以此来判断CPU 优劣。

2. CPU 主要制造厂商以及命名

目前制造个人计算机CPU 的厂商主要是两家:英特尔(Intel )公司和AMD 公司,其他的厂商这里就不提了,相比之下,英特

尔公司更具实力,占大部份市场份额,是带头大哥。

A. 产品介绍

英特尔有很多品牌:赛扬(Celeron )、奔腾(Pentium )、酷睿

双核(Core Duo ),酷睿2双核(Core 2 Duo )、 安腾(Itanium )、凌动(Atom)等等,不胜枚举。

AMD 的生产的品牌: 闪龙(Sempron )、速龙(Athlon )、羿龙

(phenom )、皓龙(Opterom )、炫龙(Turion )等

CPU 又分为桌面(台式机上使用)和移动(笔记本上使用)两种。

B. 英特尔产品基本命名规则:

命名由前缀字母和数字组成,其前缀字母有E 系、Q 系、T 系、X

系、P 系、U 系、S 系、i 系等。

台式机上使用的是E 系、Q 系、X 系、i 系等。

笔记本上使用的是T 系、P 系、U 系、i 系等。

C. 后面的数字也有很多规则:

如台式机上的E 系列后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3的都是赛扬器牌,

2、5是奔腾品牌,4、6、7、8的是酷睿2品牌。当然现下最为流行的是酷睿品牌下的i 系列的i3、i5、i7。还有新开发的i 系列的2代处理器,即i3-2xxx 、i5-2xxx 、i7-2xxx ,这些以2打头型号名即表示2代处理器。

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数不胜数,其命名更是混乱复杂,根本

没办法理清楚,就是英特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深陷处理器中文命名的尴尬境地。

D. AMD 处理器命名规则:

其命名也是由前缀字母后跟数字组成,前缀字母有X2、X3、X4等,

这些X 后跟的数字表示核心数,即双核、三核、四核。核心数后面

又跟字母Nxxx 、Xxxx 、Kxxx 、Pxxx 、xxx (x 表示数字)等。AMD 最新的产品就是APU 了,APU 下又分为E 系列、C 系列,即E-350,C-50等。

台式机上使用的品牌: 闪龙(Sempron )、 速龙(Athlon )X2(

双核)、速龙(Athlon )X4(四核)、闪龙(Sempron )、羿龙(phenom )X2(双核)等。

笔记本上使用的品牌:Turion Ⅱ(炫龙2代)、Athlon Ⅱ(速龙2

代)移动系列、闪龙(Sempron )移动系列等。

AMD 处理器产品种类之多不在英特尓之下,其命名也是异常

混乱,不可细究。但是其每一个命名都代表着不同的性能,一般以功率大小为标准命名。

3. CPU 型号查看方式

A. 通过系统属性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标有处理器字样的后面即是。(方法以WIN7为准)

B. 通过硬件检测软件查看 可以查看的软件有“everest ”、“

cpuz ”、“鲁大师”、”windows 优化大师”等软件。

C.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

性” →“设备管理器” →“处理器”。 (方法以WIN7为准)。

D. 通过DirectX 诊断工具查看 鼠标左击“开始”在“搜索程序

和文件”框中输入命令“dxdiag ”,然后回车,弹出提示框,点

“是”。就可以看了。

E. 通过BIOS 设置程序查看 此种方式一般是在电脑不能进系统

时才用,就是开机时按(一般都是狂按)某个键,就可以进入

BIOS 设置程序。

4. 实例介绍

下面以DELL 笔记本灵越(Inspiron )14R-658[用A 表示]

和灵越(Inspiron )501R-457[用B 表示]为例来看一下处理

器配置。

假设这两款笔记本是打开的,而且再假设他们都装的WIN7

的系统。则查看处理器: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就

可以在系统属性窗口中央的地方会看到。

A. 处理器:Inter(R) Core(TM) i5-2410M CPU@ 2.30GHz

2.30GHz

安装内存(RAM ):2.00GB

B. 处理器:AMD Phenom(TM) Ⅱ N970 Quad-Core Processor

2.20GHz

安装内存(RAM ):2.00GB

现在就这些字母和数字做详细的解释:

i. 对于A ,处理器:“Inter(R)”表示外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

Inter ”即“英特尓”,括号中的“R ”表示对括号前的内容的解释说明,“

R (register )”——注册商标,即表示“Inter ”这个单词是注册商标,且受

法律保护,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得仿效使用。“Core(TM)”表示英特尔公司的

酷睿品牌,“Core ”即“酷睿”,括号的意思同上,“TM (TradeMark ,

注册商标)”在中国,商标上的TM 标志并非对商标起到保护作用,它与R

不同,TM 表示的是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并且国家商标局也

已经下发了《受理通知书》,进入了异议期,这样就可以防止其他人提出重

复申请,也表示现有商标持有人有优先使用权。“i5-2410M CPU”表示

CPU 型号是i5系列的2410移动平台。“i5”表示系列,“2410”中的“2”表示采是的是英特尔第二代智能处理器,“M (Mobile )”表示移动式处理

器,即此CPU 是笔记本上专用的。“CPU ”即处理器。“@ 2.30GHz

2.30GHz ”表示工作在2.30GHz 的主频上,实时频率是2.30GHz 。“@(at)”即“在”的意思,第一个2.30GHz 表示主频,而第二个2.30GHz 表示当在

CPU 工作的频率,即实时频率。

ii. 安装内存(RAM ):2GB 表示物理内存,也就是内存条的容量是2GB 。

iii. 对于B :“AMD ”表示处理器是AMD 公司生产的。“Phenom(TM) Ⅱ”表示羿龙品牌下的第二代,“N ”表示系列“N970”表示处理器型号,“

Quad ”表示“四核”,“Core ”表示“核心”,“Processor ”表示“处理

器”“Quad-Core Processor”全意为“四核处理器”。“2.20GHz ”表示

主频。“Dual-Core Processor”和“Dual-Core CPU”都是双核处理器的

意思。

iv. “安装内存(RAM ):2.00GB ”意思同上

这两行字母和数字就有这么多解释,未免有点太欺负人了,

但是没关系,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就是让它没有什么是看不懂的字母。 内存

1. 内存的简单介绍

A. 内存(Memory )又称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

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属于存储范

畴。

B. 内存的特点是存取(读写)速度快。当用户运行某程序,让其

进入工作状态时,此时CPU 就要访问存储在硬盘上的支持此程序

运行的必要数据,而且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CPU 要多次访问有

关这个程序的一些数据,这时系统就会把这些储存在硬盘上的数

据存入内存储器,以便CPU 能高速的访问这些数据,以提高系统

工作效率。而当此程序运行结束时,系统会释放内存储器的数据

空间,就是把这些数据又存进硬盘,为用户打开另一个程序存放

数据提供空间。也就是说,当电脑关机时(操作系统运行结束或

者没有运行),内存中是没有任何数据的。而当电脑在运行时,

内存的空间是不断被占用和释放的。

C.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 )和只读存储器(ROM )两

种,前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加电(通电)时数据才存入RAM ,断

电后数据会丢失。我们平时说的内存就是指这一种,例如内存条,缓存,显存等。后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例

如CMOS ROM。

2. 内存的发展经历

A. 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其代表产品有PC66、

PC100、PC133。

B. DDR SDRAM(双倍速SDRAM ),其代表产品有DDR200(

PC1600)、DDR266(PC2100)、DDR333、 DDR400。

C. DDR2 SDRAM(第二代双倍速SDRAM ),其代表产品有DDR2

400、 DDR2 667、DDR2 800.

D. DDR3 SDRAM(第三代双倍速SDRAM ),DDR3 1066、DDR3

1333、DDR3 1600。

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内存是指内存条的容量。

3. 内存的性能指标

A. 内存容量:即内存大小,现在市场上的卖的内存大小有512M 、

1G 、2G 等容量。内存大小是决定PC 工作效率的一个主要指标。

B. 内存类型和频率:一般内存频率是指内存的等效频率。是在其

实际工作频率上乘以2的频率。比如内存条上标的DDR2 800的

等效频率就是800MHz ,其中DDR2就是内存的类型,而其实际工

作频率就是800/2=400MHz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内存规格有

DDR2 667、 DDR2 800、DDR3 1066、DDR3 1333等

4. 内存的兼容

兼容指的在一个PC 上插两根或两根以上内存条时是否会使PC 出

现异常情况的的问题,就是兼容性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同品牌的同类

型的产品都是互相兼容的。例如现代(HY )的DDR2 400与金士顿(Kingston )的DDR2 400 就是基本兼容的,其他兼容性问题实在复杂。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5. 内存的支持

内存条必须插在支持特定类型的主板之上,内存条的频率要和

CPU 互相协调。

6. 内存的主要品牌

现代(Hynix )、金士顿(Kingston )、勤茂(TwinMos )、胜创

(Kingmax )、 海盗船(Corsair )、宇瞻(Apacer )、金邦(Geil )、威刚(Adata )、昱联 (Asint )。

在PC 买卖过程中常被人们关注的就是内存的容量,也就是

大小问题。一般来说,在电脑其他配置一定的情况下,内存越大电脑运行速度越快。但是当容量超过最大理论有效值时,速度将不再提升。

在内存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要求能正确辨别内存

的类型顺利解决兼容问题就行了。

显卡

1. 显卡的简单介绍

A. 显卡,又称显示接口卡、显示适配器,它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

部件;显卡负责将 CPU 传输的影像资料处理成显示器可以识别的

格式,再发送到显示屏上形成影像。也就是说它负责把CPU 送来

的二进制数据翻译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图像,然后再发送到显示屏

才能对人视觉神经产生冲激。

B. 显卡一般由显示芯片、显示内存(显存)、RAMDAC (随机存

储数/模转换器)、显卡 BIOS、显卡接口等部件构成。

C. 显示芯片是显卡的核心芯片,它包括核心GPU 芯片、数字供

电PWM 芯片、视频信号输出芯片等等。其在显卡的作用相当于

电脑中的CPU ,显示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显卡性能的高低。目

前设计、制造民用显卡上的显示芯片的厂商主要有NVIDIA (英伟

达)、ATI (冶天)两家公司。

D. RAMDAC 的作用是把数字图像数据转换成计算机显示需要的

模拟数据。显示器收到的是RAMDAC 处理过后的模拟型号。

RAMDAC 的转换速率以MHz 表示,它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其

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

2. 显卡的工作过程

影像数据离开CPU ,一般经历四个步骤才能到达显示屏。

第一步:从总线进入GPU (图形处理器):将CPU 送来的数据送

到北桥芯片再送到GPU (图形处理器)里面进行处理。

每二步:从 video chipset (显卡芯片)进入video RAM (显存):

将芯片处理完的数据送到显存。

第三步:从显存进入RAMDAC :从显存取出数据再送到RAM DAC

进行数据转换的工作(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第四步:从RAMDAC 进入显示器 (Monitor ):将转换完的模拟

信号送到显示屏。

从CPU 送来的影像数据经过以上几步就可处理成图像在显

示器上显示了。

3. 显卡的分类

A. 集成显卡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

板融为一体,集成的显卡一般不带有显存,使用系统的一部分内存作为显存,具体的数量一般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动态调整的。因为集显一般要借用(占用)系统内存,具有被动性,不具有自主性。所以性

能较弱。

B. 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简称独显,独显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

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相应接口上。独立显卡具备单独的显存,可以不占用系统内存。

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的性优劣很明显,无需多言,但是还是

要说一句,那就是集成显卡价格低廉,兼容性较好。个人在选购时,用什么样的显卡就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了。

4. 显卡的主要参数

A. 显示芯片

芯片厂商

常见的生产显示芯片的厂商:Intel (英特尔)、AMD 、NVIDIA (

英伟达)、VIA (威盛)、SIS (矽统科技)、Matrox (迈创)等等。

Intel 、VIA 、SIS 主要生产集成芯片;

ATI (冶天)、NVIDIA 以独立芯片为主,是消费市场上的主流;

Matrox 则主要面向专业图形市场。

● ATI 公司于2006年已被AMD 公司收购,现在ATI 生产的显

卡都以AMD 为厂商名,这里就先以ATI 来叙述吧。ATI 公司的

主要品牌 Radeon(镭龙) 系列。

下面说一下ATI 显卡命名规律:

(显卡一般都是以显示芯片命名的,而显示芯片都是以厂商名+芯

片型号命名。PC 中常说的显卡特指显示芯片)

XTX > XT > XL/GTO > Pro/GT > SE

XTX :ATI 系列中最高端显卡型号的后缀,如:1800XTX ,

1900XTX 。这个后缀编号都是当时最高端的ATI 显卡所配有的。

XT :这个编号比较有意思,ATI 和NVIDIA 都采用这个编号,

但两者表达的意义却不同,用户需要区分开。

在ATI 方面,XT 是代表了顶级显卡的型号,一般就运行频率

稍低于XTX ,XT 与XTX 的关系就像NVIDIA 中GTX 和Ultra 的一样。我们知道的高端显卡就有Radeon X1950XT、Radeon HD 2900XT,它们都采用了XT 这个后缀。

而在NVIDIA 方面,XT 却是代表了简化版,比标准版更低,

如GeForce 5600XT,消费者需要区分开来。

XL :用于ATI 高端显卡系列的后缀,级别比顶级级别的XT 低,主要表现在频率和管线上有所缩水。

GTO :是ATI 较为特殊的命名后缀,也是用于中高端显卡系列,其意义就有点类似于NVIDIA 的“GS”一样,比XL 级别稍低。

Pro/GT:Pro 和GT 的级别都要低于XT ,一般来说,采用同一核心代号的ATI 显卡,Pro 的级别要稍高于GT ,如X1950Pro 和X1950GT ,主要表现在运行频率上,Pro 要高于GT 。但我们需要区分清楚,当采用不同核心代号的ATI 显卡时,GT 的级别是可以高于Pro 的,如X1650GT 和X1650Pro ,单从命名上看貌似X1650Pro 要高级于X1650GT ,但实际却是相反的,X1650Pro 采用了RV530的显示核心,要低于1650GT 采用的RV560,因此X1650Pro 的级别要低于X1650GT 。

SE :全名为“Special Edition”(特殊版) ,主要用于ATI 中低端显卡系列的后缀。采用这个后缀的显卡在管线上会有所缩减。

以上是过去ATI 显卡型号中常见的后缀命名规则,在

Radeon HD 3000系列之前,我们都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基本判断出采用了同一显示核心ATI 显卡的级别,但到了Radeon HD 3000系列,这种容易被混乱的命名后缀方法被除去了,改为更加直观的命名方法,下面我们来介绍ATI 这种新的命名法则。

ATI 自Radeon HD 3000系列开始采用了新的命名方法,拿Radeon HD 3870为例,其中“3”代表了显卡代号、“8”代表了系列,而“70”则代表了显卡的系列内型号,数字越大代表的级别就越高。

● NVIDIA 公司的主要品牌 GeForce(精视)系列。下面来介绍一下NVIDIA 产品命名规律:

GTX > GTS > GT > GS

GTX : 一般可以理解为GT eXtreme,代表了极端、极致的意思,用于NVIDIA 最高级别的型号,如8800GTX 和最新的9800GTX ,都采用了GTX 的后缀。

GTS : 超级加强版 “Giga-Texel Shader”的缩写,千万像素的意思,也就是每秒的像素填充率达到千万以上。GTS 最早出现在Geforce2产品中,代表当时的最高端的Geforce2。而现在一般用于表示GTX 的缩减版,级别在GTX 之后,如8800GTS 。

GT : 频率提升版本"GeForce Technoloty" 的缩写,级别低于GTS ,也是广为用户群体所接受的产品型号之一,主打中端——中高端的消费市场,较具代表的就是NVIDIA “7”系列的7600GT 。

GS :GS 一般用于命名NVIDIA 的主打产品,一般可以看作是GT 的缩减版,级别低于GT ,较为具代表性的就是7600GS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GS 命名的显卡,其核心架构可以和GT 一样,只是在运行频率上落后于GT ,但也可以是在核心架构上直接缩减,如7600GS 的核心架构就和7600GT 一样,而8800GS 的核心架构则比8800GT 要有所缩水,我们在选购显卡时,要注意区分开。

LE :"Limit Edition" 的缩写,表示限制版本,代表某一产品系列中的低端产品,主要是频率与标准版本相比有一定的下降。 如:7300LE 。

Ultra (级别最高):字面意思直译就有“激进,极端”的意思。而在NVIDIA 的产品中也是如此,只要后缀带了这个家伙,一定是那类芯片中最高端的,它的命名级别比GTX 还要高,细数NV 的历代王者,基本都能看到它熟悉的身影。如8800Ultra ,它就属于8800GTX 的高频版本。

其实关于NVIDIA 显卡的命名后缀还有许多,如XT 、ZT 、Ti 、SE 、GE 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常见的显卡命名后缀,并不包含它们在内。

关于电子科技产品命名问题一直都是这个行业的爱好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个问题,既然如此纠结,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呢。原因就是:命名问题归根结底是型号问题,而型号问题则是评定产品性能最直观,最理想的方法。也就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快捷方法。因为我们不能拿到一个产品就去官网上查一下性能参数,更不可能拿到质量监定中心去评测,只能根据命名规则和型号基本判断产品优劣。

B. 显卡内存

● 显存类型:显卡上采用的显存类型主要有SDRAM 、DDR SDRAM 、DDR SGRAM、DDR2、GDDR2、DDR3、GDDR3、GDDR4、GDDR5。

以上显存类型,也就是存储类型在内存一节,已有较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目前的主流是GDDR3和GDDR5。

● 显存位宽: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相同频率下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2010年市场上的显卡显存位宽主要有128位、192位、256位几种。而显存带宽=显存频率*显存位宽/8,它代表显存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同样显存频率为500MHz 的128位和256位显存,它们的显存带宽分别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

=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

● 显存容量: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容量越大越好,显存容量也就是显示内存的大小。

目前市面显卡显存容量从256MB-4GB 不等。

选购显卡时显存容量只是参考之一,决定显卡性能的参数很多,比如显示芯片类型,显存带宽,显存频率等,在PC 界,却常被人们关注的是显存大小,因为一般人都会认为什么东西越大越好,再加上其他参数专业性较强,一般不好参悟。但是,但是对于爱好者来说,这些关键问题不可不察。

● 显存频率: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以

MHz (兆赫兹)为单位。显存频率的高低和显存类型有非常大的关系:

SDRAM 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此种频率早已无法满足显卡的需求。

DDR SDRAM 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所以目前显卡基本都采用DDR SDRAM ,其所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目前已经发展到GDDR5,默认等效工作频率最高已经达到4800MHZ ,而且提高的潜力还非常大。

以上几个参数是显卡主要参数,一般在选择显卡时应该注意

到。基中显示芯片和显存容量是常提及的两个指标。而显示芯片的优劣判断关键就在于对那两家公司产品规格命名的熟悉程度上了。

5. 显卡信息的查看方式

● Win7系统下,在桌面右击鼠标→“屏幕分辨率”→“高级设置”就会看到,如下图所示。

● 也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 右击“计算机(我的电脑)”→“属性” →“设备管理器” →“显示适配器”。

● 通过DirectX 诊断工具查看 鼠标左击“开始”在“搜索程序和文件”框中输入命令“dxdiag ”,然后回车,弹出提示框,点“是”,选择“显示”选项卡。

一般查看独立显卡的显存的大小就是通过第一种方法查看专

用视频内存, 其大小就显卡显存的大小。现在的集成显卡也有自己的显存,但是很小。一般显卡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情况需要,通过共享(借用)系统内存的方式来存放影视数据。

6. 显卡的主要品牌

自从计算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以来,各种品牌犹如天女散花般纷沓至来,使这个世界的科技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激情高涨的程度实在令人咋舌,为社会创造了宇宙瞩目的财富和动力。难怪邓爷爷失声喊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面是就显卡的这个行业一些常见品牌厂商的称呼:

蓝宝石 、华硕、迪兰恒进、丽台、索泰、讯景、技嘉、映众 、微星、艾尔莎、富士康、捷波、磐正 、映泰 、耕升、旌宇、影驰 、铭瑄、翔升、盈通 、祺祥、七彩虹、斯巴达克、双敏、精雷、昂达JCG 、金辰光。

其中蓝宝石 、华硕是在自主研发方面做的不错的品牌,相

对于七彩虹这类的通路品牌(由别人加工好,自己拿来然后打个牌子和包装)来说,拥有自主研发的厂商在做工方面和特色技术上会更出色一些,而通路显卡的价格则要便宜一些(注:七彩虹、双敏、盈通、铭瑄和昂达都由同一个厂家代工,所以差别只在显卡贴纸和包装而已,大家选购时需要注意)。这些东西现在很乱,而且一般在选购显卡时,只看显示芯片型号就行了。其他的基本上不用管,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应该用哪个品牌厂商的东西。

主板

1. 主板的简单介绍

A. 主板(Mainboard );又称主机板、系统板、逻辑板等,是构成电子计算机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

B.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其基本由主板芯片组、插槽和对外接口三部分构成。

C. 主板的常见规格:

D. 板型

ATX

Micro ATX

Flex ATX

BTX

DTX 最大几何尺寸(mm ) 305⨯244 244⨯244 228⨯190 325⨯267 203⨯244

主板常见的大小就以上几种,因为主板要安装在机箱中,所

以大小要和机箱兼容,以上几种规格基本都可以安装在ATX 机箱中。

2. 主板的基本构成及作用

A. 主板芯片组(Chipset,以下简称芯片组) 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芯片组就是集成电路芯片的组合。在主板中,芯片组一词通常指两个主要的芯片组:北桥芯片组和南桥芯片组。

● 北桥芯片

主板芯片组以北桥芯片为核心,一般在主板上的位置比较靠近C PU 。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桥芯片)。北桥芯片主要负责处理CPU 、内存、显卡三者间的数据交换,由于发热量较大,因而需要散热片散热。

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系统结构,包括:

✧ 主板支持的CPU 类型和主频范围(即和CPU 的兼容问题)

✧ 内存的类型(即和内存的兼容问题)

✧ 单通道/多通首(数据传输的通道数量)

✧ AGP/PCI Express 16(支持哪种图形外理接口)

● 南桥芯片

掌管着显示接口以外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功能接口,决定着计算机系统外围功能的强弱。位置一般在PCI 插槽附近。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3.0,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 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芯片决定。各芯片组厂商的南桥芯片名称都有所不同,例如英特尔称之为ICH ,NVIDIA 的称为MCP ,ATI 的称为IXP/SB。

现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将南北桥芯片封装到一起,只有一个

芯片,这样大大提高了芯片组的功能。

总之南北这两颗芯片共同构成了主板芯片组,主板是连接各

电脑配件的总调度平台,而主板芯片组是调度平台的控制主机。失去这个调度控制主机,就像是动车调度失灵一样,那是要出人命的(可参见历史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

B. 插槽

● CPU 插座(以前的叫插槽)

CPU 与主板连接的接口, 就是在主板上固定CPU 的地方。接口方式历经过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目前CPU 的接口主要是针脚式,与其兼容的主板接口就应是针脚式的。就是用什么样的主板,就得用与其相适应的CPU ,反之,亦然。

目接主板常用的CPU 接口方式就是针脚式了。以下是一些

处理器插槽与支持的CPU 品牌和系列的对应关系:

✧ Intel 处理器插槽

Socket 7 - IntelPentium OverDrive 和 Pentium MMX 、AMDK5、K6、K6-2、K6-3、K6-2+、K6-3+、Rise mP6、IDT /Centaur 的WinChip 、WinChip2和一些IBM 及Cyrix 处理器

Socket 8 - Pentium Pro

Slot 1 - Pentium II 、Pentium III 和Celeron (233MHz —

1.13GHz )

Slot 2 - Pentium II Xeon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Pentium II/III 核心)

Socket PAC418 - Itanium处理器

Socket PAC611 - Itanium 2处理器

Socket 370 - Celeron 和 Pentium III(800MHz —1.4GHz )

Socket 423 - Pentium 4 和 Celeron(建基于Willamette 核心)

Socket 478 - Pentium 4 和 Celeron (建基于Northwood 、Prescott ,以及Willamette 核心)

Socket 479 - Pentium M 和 Celeron M (建基于 Banias 和 Dothan 核心)

Socket 480 - Pentium M(建基于 Yonah 核心)

Socket 603/604- Xeon 建基于 Northwood 和 Willamette Pentium 4 核心

LGA 775 - Pentium D和Pentium 4和Pentium XE和Celeron 、Intel Core 2处理器(建基于Northwood 和Prescott 、Presler 及Conroe 核心)

LGA 771 - Xeon处理器

LGA 1156 - Core i3、Core i5、Core i7处理器

LGA 1366 - Core i7,Core i9处理器

LGA 1155 - Sandy Bridge Core i3,Sandy Bridge Core i5,Sandy Bridge Core i7处理器

LGA 2011 - Sandy Bridge E Core i9处理器,对应X79芯片组

✧ AMD 处理器插槽

Slot A - Athlon 处理器

Socket 462(即是 Socket A)- Athlon、Athlon XP、Sempron 、和Duron 处理器

Socket 754 - 低级Athlon 64 和 Sempron 处理器,只支持单通道DDR Ram

Socket 939 - Athlon 64 和 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 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 Ram和双核心技术。

Socket 940 - Opteron 和 早期 Athlon 64 FX 处理器

Socket AM2 - Athlon 64 及 Sempron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II Ram(有940支针脚,但排列跟Socket 940不同)

Socket AM2+ - Athlon 64Sempron处理器 及最新的 Phenom 处理器 ,支持双通道DDR2(向下兼容AM2接口,支持HT3.0等技术)

Socket AM3.

● 扩展槽

✧ 内存插槽

i. 指主板上用来插内存条的插槽,内存插槽一般位于CPU 插座附近。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

ii. 内存条通过金手指与主板连接,内存条正反两面都带有金手指。金手指可以在两面提供不同的信号,也可以提供相同的信号。

iii. 金手指(connecting finger)是内存条上与内存插槽之间的连接部件,所有的信号都是通过金手指进行传送的。这个名字很好理解,因为其上镀金且样子像手指,所以称为金手指。

iv. 内存插槽类型有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单

内联内存模块)、DIMM (Dual Inline Memory, 双内联内存模块) 、RIMM (Rambus Inline Memory Module Rambus公司的内联内存模块)。目前主板上常用的插槽类型是DIMM 。

✧ PCI 插槽

i. PCI 插槽是基于PCI 局部总线(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周边元件扩展接口) 的扩展插槽,

ii. PCI 总线系统要求有一个PCI 控制卡,它必须安装在一个PCI 插槽内。

iii. 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是数据和指令在各个设备间传输的必经通道。

iv. PCI 总线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一种高性能局部总线,是为了满足外设与主机间高速数据传输而提出来的。

v. 在计算机技术中,常以MHz 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PCI 总线位宽(数据传输位数)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为

33MHz,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3MB/s(32位) 和266MB/s(64位) 。 ✧ PCI Express插槽

i. PCI-Express 总线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比PCI 总线速度更高的总线。PCI Express插槽是不同于PCI 插槽的一种插槽类型。

ii. PCI-E 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独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不同而不同,包括X1、X4、X8、X16、X32等。PCI-Express X1表示此设备连接可以占用总线的带宽为1根连接线。

iii. 按目前的PCI-Express 规范,每个设备最多可以通过62根

PCI-Express 连接线和其他设备建立连接,每个连接可占用的带宽可以在1根、2根、4 根、8根、16根或32根连接线之间定义。在X1规格下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50MB/s;在X32规格下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0GB/s。

● 对外接口

✧ 硬盘接口

i.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通常所使用的硬盘接口标准是IDE 接口。

ii. IDE (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是一种硬盘驱动器接口。IDE 接口于1991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正式命名为ATA 接口。但是习惯上还是沿用“IDE 接口”的名字。IDE 接口又通常指代PATA (并行ATA )接口。

iii. IDE 接口标准有:ATA -1标准(8.33MB/s)„„、ATA -6标准(Ultra-ATA/100,100MB/s)、ATA -7标准(Ultra-

ATA/133,133MB/s)、SATA 标准(见Ⅳ)。注;括号内为标准的别名和最高数据传输率,当然有些标准没有别名。

iv. SATA 标准:SATA (Serial ATA,串行ATA ),SATA 具有三种规范——SATA1.0(150MB/s)、 SATA2.0(300MB/s) 、

SATA3.0(600MB/s)。

v. 并行接口标准下主板和硬盘的连接线为IDE 排线,一般为80针或者40针。串行接口标准下的连接线为SATA 排线,一般为7针。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主板为了兼容旧式并行接口硬盘,硬盘接口多数既有并行接口,也有串行接口(一般多于并行接口)。

✧ USB 接口

i.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 )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 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 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

127种电脑外设,如鼠标,键盘、移动硬盘、打印机、扫描仪等。 ii. USB 相关规范:USB 1.0(1.5Mb/s)、USB 1.1(12Mb/s)、USB2.0(480Mbps )、USB 3.0(5Gbps ).

iii. USB 接口种类:Mini B型5Pin (MP3),Mini B型4Pin (移动硬盘)、Mini B型8Pin (数码像机)等。注:括号内为使用此种接口的代表设备。

✧ COM 接口

i. COM (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是微软定义的标准接口。通常称为串口。

ii.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台式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笔记本上一般没有串口。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

iii. 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这种接口目前已经很少使用。RS -232接口的通信速率≦20Kbps

✧ PS/2接口

i. PS/2接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一般

情况下,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

ii. 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 接口稍快一些.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主板依然配备该接口,但支持该接口的鼠标和键盘越来越少,大部分厂商也不再生产此种接口的产品,更多的是生产USB 接口的产品,以至于现在主板的这两个接口一般都是形同虚设,处境相当尴尬。

✧ 并口

i. 并行接口简称并口,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并行接口主要用于打印机和扫描仪,其他方面只有少量设备应用,这种接口一般被称为打印接口或LPT 接口。 ii. 并行接口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它通常是以字节(8位)或(16位)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

位的数据(就像百米赛跑时有人抢跑,那就得重新做预备工作,重新倒计时)。而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犹如排队打饭时,一个人忘了拿饭盒了,那么在这里我们允许他拿了饭盒来再入队。),所以要比并口快。串行接口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

✧ VGA 接口

i.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也叫D-Sub 接口。显卡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而VAG 接口就是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的接口。

ii. 显像管显示器(纯平显示器等)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要显卡能输出模拟信号。VGA 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虽然LCD 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VGA 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VGA 接口。

iii. VGA 接口是一种D 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空,分成三排,

每排五个。VGA 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

iv. 可以从VGA 接口处来判断显卡是独显还是集成显卡,VGA 接口竖直的说明是集成显卡,VGA 接口横置说明是独立显卡(一般的台式主机都可以用此方法来查看)

v. 这里在主板部分的VAG 接口,一般是指集成在主板上的集成显卡的接口。有些主板没有集成显卡,则电脑中必须安装独立显卡,独立显卡则会带有VGA 接口,若不带有VGA 接口,则带有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接口,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接头将DVI 接口转成VGA 接口,台式机上通常没有VGA 接口的独立显卡会附赠这样的转接头。

另外主板上的接口还有音频接口,RJ45网络接口,

IEEE1394(火线)接口,HDMI (高清数字)接口等非主流接口,各种接口类型繁多,在这里不能一一说明。但是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什么接口,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传输指令或数据。电子设备若没有这些接口就不能完成各功能模块协同工作,那么其可利用率就会大幅减弱,也就不能称其为高科技了。

以上列举的各种接口都为主要接口,是每个主机板上不可或

缺的接口类型。任何理论都要回到实践中去的,看了这些接口的介

绍,我们不妨找个电脑研究一下主板上的接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以上关于主板的介绍,都是我经过再三的甄选后才下手写的,其中认识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全不可当主板就这么点东西。像电脑主机板这么精密的高科技部件,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说的清楚,其复杂程度堪与人体神经系统作比较,而我们只可稍做了解,不可精研,否则,欧阳锋就是例子。

3. 主板的生产厂商

以下内容请允许我复制——粘贴,因我每每说到这个品牌和厂商问题,实在不忍动手去打字,其原因就前面已经说过,再加几点:品牌中文名起的已经快没字可取了,英文名我不甚了解,不知道这26个字母的功能到底能强大到什么程度,再加上我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输入,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一线品牌主要特点就是研发能力强,推出新品速度快,产品线齐全,高端产品非常过硬,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是以下三个品牌:

● 华硕(ASUS ):全球第一大主板制造商,也是公认的主

板第一品牌,做工追求又实又华,高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频能力很强;同时他的价格也是最高的,过去华硕中低端的某些型号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现在中低端产品质量提高很大,但价格还是有点偏高。

● 微星(MSI ):出货量位居世界前五,一年一度的校园行令微星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其主要特点是附件齐全而且豪华,但超频能力不算出色,另外中低端某些型号有些供电缩水,使得中低端在使用高端的CPU 时出现供电不足。

● 技嘉(GIGABYTE ):目前出货量微星高于远远,一贯以“堆料王”而闻名,但绝非华而不实,超频方面同样不甚出众,中低端型号与微星一样缩水,因此在过去也经常受到假货的困扰。还有技嘉的主板开机自检很慢,受到不少用户抱怨。

三大厂商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都

放在Intel 方面,而对于销量相对较少的AMD 平台多少都有些漫不经心,于是专心做DIY 市场的几个主板品牌就崭露头角。在名气上他们虽然比不上三巨头,但是主板品质丝毫不逊色,因此我们暂且把他们列为准一线品牌:

● 映泰(BIOSTAR ):世界冠军板,主板界的超频霸主。主板攻破了数不清的世界纪录,屡屡创造新的奇迹。映泰主板虽然不是什么一线产品,但是同样是一款明星主板,来自于台系厂商映泰。映泰主板在超频中的能力是业界公认的,不论在AMD 平台上还是INTEL 平台上,映泰主板在超频世界纪录排行榜上多次占据榜首位置并保持长久。特别是在INTEL 平台上,映泰主板的其中两款P45双子星TPower I45和TP45 HP两款主板,半年来保持着依然保持E5200\E7200\E7300\

E8300\E8400\E8500\E8600众多CPU 超频的世界纪录。最近再一次打破E7400处理器世界纪录的依然是TPower I45,由中国超频领航团队队长谢冠鹏带领下的Lead aHead,突破了

E7400处理器106.42%的极限超频,将主频频率送上

5779.81MHz 的世界纪录。

● 升技(ABIT ):历来都是把超频作为第一要务,做工用

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所以受到诸多DIYER 的青睐。在国外知名媒体的调查中,升技都是位列华硕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 市场,主板出货量不算大,在国内名气还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暂居准一线这个位置了。当前ABIT 已经破产,所以市面上不再有ABIT 这个品牌的新型号主板。

● 磐正(EPO ):原名磐英,因为在国内被抢注而更名磐正。与升技的风格类似,超频能力同样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齐全,价格相对也更为低廉,因此同样拥有众多的fans 。

二线品牌某些方面略逊于一线品牌,但都具备相当的实力,也有各自的特色:

● 富士康(FOXCONN ):隶属于台湾鸿海集团,目前主板出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直追华硕——当然大多数是OEM 和代工的。前两年曾经以“富本” 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但无疾而终,真正的自有品牌进入DIY 市场才一年有余,目前接受度还不高,产品线也不太齐全,但相信凭借鸿海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 精英(ECS ):出货量曾经一度超过华硕而坐上了头把交椅,但是近两年不幸被赶超,现在位列世界第三。与其它大厂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价路线,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频能力

几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过仅两年精英也力图改变,推出了高端的“ETREME”系列主板,我们期待着精英更好的表现。 ● 英特尔(INTEL ):单凭这个名字,他的影响力绝对在华硕之上,但是完完全全是代工的,目前都是富士康制造,做工用料没的说,但是根本不能超频,附件也很少,为DIYER 所不齿,比较适合家庭和企业使用。

三线品牌有制造能力,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压低价格,这就是这三线厂商的主要特征。

● 盈通 (YESTON ):作为国内较大的板卡供应商, 盈通

推出新品的速度都不落人后,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每处于产品发布的先锋部队,带给消费者很多实惠的选择,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价格上的优势令盈通品牌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所获得的荣誉也是不断,嘉绩频传!

● 华擎(ASROCK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高端形象,华硕推出了这个新品牌,主要目的就是打压包括精英在内的低价主板,由华硕的技术人员设计,但在深圳生产。技术方面颇有创意,而华擎低廉的价格受到不少用户青睐。

● 隽星(MBI ):看到华擎在低端市场风风火火,微星也坐不住了,于是在04年夏天推出了这个品牌,但低端市场已经被华擎占据了大部分,隽星不知能否顶得住。 06年退出了市场。

● 倍嘉(APER ):技嘉的低端品牌,目的与隽星一样,而且基本在同一时间推出,三大厂商在低端市场也将展开火拼。 06年退出市场

● 硕泰克(SOLTEK ):原本可以列为二线品牌,主板性价比颇高,而且曾经给威盛主板代工,但近两年来受价格战影响,主板品质每况愈下,现在也只能沦为三线品牌了。 07年退出市场。

● 捷波(JETWAY ):还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主板品牌,拥有一系列以“精灵”命名的特色技术,主板品质一般,曾经把

P4266A 芯片组的主板命名为“848P”,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 顶星(TOPSTAR ):来自深圳的品牌,有独立的研发制

造能力,自称要做中国第一品牌,不过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 翔升(ASZ ):同样产自深圳,制造商是东方恒健电子有限公司,拥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还给其他一些品牌做代工,但仅仅是便宜而已,质量并不出众。

其它厂商:JCG 、金辰光、 七彩虹、斯巴达克、双敏、昂达、梅捷、美达、奥美嘉、祺祥、建达兰德、蓝科、同维、钛腾、双捷、三帝、建邦、红船、众成、致达、智盟、联冠、杰灵、科脑、冠盟、科盟、万邦龙、维斯达、捷嘉、华基、华美、天虹、丰威、红狐、银狐、翼驰、联胜、杰微、双硕、中凌、福扬、思普、博达、松立、辉煌、天域、赛风、致铭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相关资讯网站上看看。上边的主板厂商比较多,也比较全。 我就不多说了。

4. 主板选购标准

A. 在选购主板时究竟要看什么参数呢。这个最直接的,最表面的就是看品牌,好品牌一般返修率低。关于品牌问题,上面已有详细的介绍了。

B. 再就是根据自己对PC 使用的需求来选,就是对PC 的使用量

大小问题,按个个标准,一般分为三类人群就是入门用户,中端用户,高端用户。中高端用户就是使用量比较大而且使用程度比较强的用户。就要个性能较好的主板。这个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发挥。

C. 那么究竟该怎么判断主板的性能优劣,一般就看:支持哪种类型的CPU ,再看能兼容什么类型的内存,最大支持多大的内存容量;扩展能力,有几个PCI 插槽,有几个PCI -ExpressX*的插槽(*表示扩展插槽所占用的带宽,数字越大,性能越优);还有前端总线频率,SATA 标准和最大数据传输率等。

D. 主板和CPU 、显卡、内存等设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PC 中缺一不可,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有好的CPU 就要用好的主板和其搭配。反过来,有高性能的主板,就要用与其相兼容的高端

CPU 。这就是兼容,这就是匹配。

电脑这个高科技产品,为什么一直有个配置(搭配)的说法

呢。因其部件较多,而且彼此之间既联系又独立。更重要的是一个产业资本家难以承受这么多高科技部件的生产成本,也没有那么全面并且尖端的技术力量,又为了减少投入风险,等等原因使得他们所以采取部件分离生产而接口标准统一的方式。就连鼎鼎大名的苹果(Apple )笔记本也采用的英特尔处理器。这里这个高深的经济

学问题,我实在说不清楚,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含政治色彩。

硬盘

1. 硬盘的其本介绍

A. 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 或HD )简称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硬盘驱动器属于存储范畴。

B. 硬盘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non-volatile )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写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

C. 硬盘按数据接口的不同,大致分为ATA (IDE ),SATA ,SCSI 和SAS 。

D. ATA (IDE )和SATA 接口前面已经说过了。 SCSI,全称为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SCSI 接口最大数据传输率为320MB/s。多用于服务器领域、超级计算计系统中。SAS (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 技术,和SATA 硬盘相同,都是采取串行传输方式,数据传输率可达到

6Gb/s。

2. 硬盘的物理结构

A.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精密度太高,没办法解释说明了。

B.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一张1.44MB 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C.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Byte )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

D.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 ,即Cylinder (柱面)、Head (磁头)、Sector (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 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就是这么个构成,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一看就能懂是怎么个计算方式。

3. 硬盘的基本参数

A. 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 )或千兆字节(GB )为单位,

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 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B.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 (Revolutions Per minute)是转/每分钟。RPM 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 、7200rpm 几种,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 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 ,甚至还有15000rpm 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C.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 到12ms 之间,而SCSI 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 以下。

D.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i.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

(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ii.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

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前面所述的硬盘

接口类型的数据传输率就是硬盘外部传输率

E.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数据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4. 硬盘的制造厂商

A. 希捷(Seagate )

希捷公司成立于1979年, 现为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 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05年并购迈拓(Maxtor )2011年4月收购三星(Samsung) 旗下的硬盘业务

B.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

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成立于1979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

C. 日立(HITACHI )

HITACHI 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 台式电脑硬盘,笔记本硬盘都有生产。于2002年并购IBM 硬盘生产事业部门。于2011年3月被西部数据收购。

D. 东芝(TOSHIBA )

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 主要生产移动存储产品。

E. 三星(Samsung )

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生产的硬盘提供用于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硬盘的问题很好理解,基就是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硬盘是非常娇贵的东西,若稍有损伤,则就会损失大量数据,所在对硬盘应注意保养,毕竟硬盘是用来存数据的,硬盘是有价的,数据是无价的。

网卡

1. 网卡的简单介绍

A.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或者是在笔记本电脑中插入一块PCMCIA 卡),目前的网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adapter )或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也就是现在人们最常说的名字“网卡”。

B. 网卡最终是要与网络进行连接,所以也就必须有一个接口使网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不同的网络接口适用

于不同的网络类型,目前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细同轴电缆的BNC 接口和粗同轴电缆AUI 接口、FDDI 接口、

ATM 接口等。

C. 网卡的主控制芯片是网卡的核心元件,一块网卡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这块芯片的质量。和显卡一样,芯片的名字一般就是网卡的名字。

D. 每块网卡都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亦即MAC 地址。

2. 网卡的参数

网卡最重要的参数就是传输速率,以以太网为例,可选择的速率就有10Mbps ,100Mbps ,1000Mbps ,甚至10Gbps 等多种。只支持一种传输速率的网卡称单速率网卡。可以同时支持多种传输速率的网卡称为自适应网卡。如10/100/1000Mbps自适应网卡能自动侦测出网络的传输速率而调整网卡传输速率以适应整个网络。

3. 无线网卡

A. 无线网络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 ),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

B. 无线网卡是终端无线网络的设备,是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进行上网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具体来说无线网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用无线来上网的一个装置,但是有了无线网卡也还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的无线网络,如果你在家里或者所在地有无线路由器或者无线AP (AccessPoint 无线接入点)的覆盖,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的方式连接无线网络可上网。

C. 无线网卡标准:

i. IEEE 802.11a:使用5GHz 频段,传输速度54Mbps ,与

802.11b 不兼容

ii. IEEE 802.11b :使用2.4GHz 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ii. IEEE 802.11g:使用2.4GHz 频段,传输速度54Mbps ,可向下兼容802.11b

iv. IEEE 802.11n(Draft 2.0) :用于Intel 新的迅弛2笔记本和高端路由上,可向下兼容,传输速度300Mbps 。

常看到的无线网卡的参数上有支持802.11a/b/g,这就是说它支持三种标准的传输速率,最大支持54Mbps 的传输速率。现在一般笔记本电脑上配的无线网卡传输速率就为54Mbps 。

4. 网卡常见的品牌

● Intel

Intel 是个老品牌了,早期的台式机有很多都采用Intel 的入门级网卡产品——lntel Pro/100VE。在AMD 还没与Intel 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之前,这个网卡在市场中很常见,后来Intel 又推出了Pro 10/100、Pro 100/1000,后两个产品现在大多集成到Intel 自主品牌的主板中,DIY 市场已经不多见了。8254X 系列,这个系列是早期的千兆芯片了,照7X 系列的性能要差一些,目前仍用在低端千兆网卡产品中。

● Realtek

Realtek ,中文叫做瑞昱,这个品牌可谓是家喻户晓。瑞昱半导体成立于1987年,位于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区,旗下的网卡芯片和声卡芯片被广泛运用于台式电脑之中,它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价格,走红与DIY 市场,是许多带有集成网卡、声卡的主板的首选。尤其是8139D 网卡芯片,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千兆芯片则有8110S 、8110SB 、8110SC ,高端一点的有8169S 、8169SB 和8169SC 。如果你的主板集成了千兆网卡,你就可以看看芯片表面来判断是Realtek 的哪个千兆芯片。

● Broadcom

Broadcom 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生产线半导体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08年3月份收购了光驱技术供应商Sunext Design 。NetLink 440X 系列,这个系列可以说是与Realtek 8139最有竞争力的网卡芯片,其市场份额也不小,一部分品牌机和独立网卡都采用了这个芯片,它的驱动非常完

善,支持大部分操作系统。NetLink 57XX 系列,这个系列都是千兆芯片了,其中有5781、5786、5787、5788、5789,市面上千兆网卡中也能经常见到57XX 系列的芯片。一些笔记本电脑配备的千兆网卡也有很多采用了57XX 系列芯片。在有线芯片方面,Atheros 只有两款千兆产品——AR8021和AR8216。8021就是一个标准的千兆网卡芯片,没有什么特点可言。8216在802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802.1p 的支持,加入Qos 系统,支持IPv6和VLAN 功能

VIA 和SIS

SIS 的网卡芯片一般只出现在采用了SIS 芯片组的主板上,独立网卡市场几乎销声匿迹。由于SIS 官方网站上只有SIS900,所以其他型号的网卡驱动都是主板厂商直接提供,如果你的网卡是SIS 的芯片,在下载驱动程序时去主板厂商的网站找会更方便。接下来看VIA 。VIA 的网卡芯片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当时8000系列的板载网卡芯片非常流行,许多大的主板厂商都采用其网络芯片,后来由于Realtek 发展壮大,其产品就被人们所遗忘。加上VIA 主板芯片组的地位被nVIDIA 取代,就更没有人去注意VIA 的网络芯片了。但是现在仍然能够看到VIA 的主板芯片组和网卡芯片。VT8231是一个经典的网卡芯片型号,它是标准的百兆网卡芯片,采用传统、成熟的技术制作而成,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好。

5. 网卡的其他知识

有时候,我们会问:我的网卡是100Mbps 的传输速率,也就是百兆网卡,但是我的最大下载速度却只有100-128KB/S。可能还会问到:为什么我装的电信宽带是2M 的带宽,下载速度却只有220-256KB/S。

其实这个是相当相当正常的,只是对一些概念的模糊造成了这样的疑问。下面作一下解释说明。

首先得明白一些转 换关系。即1B =8b 。其中B 是Byte(字节) ,b 是bit(比特或位) ,也就是说1字节=8位。因为1Kb =1024b

所以1Kb =128B. 所以以下转换必然成立。

1K B =1024B

1M B =1024K 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字节与字节,是字节之间的大小转 换。

1K b =1024b

1M b =1024K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位与位,是位之间的大小转换。

1K B =8Kb(1KB=1024B=8192b=8Kb)

1M B =8Mb(1MB=1024KB=1048576B=8388608b=8192Kb=8Mb) 以上转换的单位是字节与位。是两个单位之间的转换。

如果上面的都搞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好解释了。关于数据传输速率,官方数据中一般采用的是Mb/s或者Mbps (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而下载软件和流量统计软件一般采用MB/s(第秒传输的字节个数)。所以如果网卡上的传输速率是100Mbps ,而我们在

用软件统计流量时一般看到的是12MB/s(100Mbps/8=12.5MB/s)以下,而且还是在两个电脑用一根网线或者路由器实现双机互联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如此强悍的传速度。如果是从互联网上下载数据,这时候网卡传输速率对下载速度的影响就成了次要因素了,下载速度主要受到带宽的影响。一般带宽为1Mbps 的网络下载速率会在128KB/s(1024Kbps/8=128KB/s)之下。因为网络传输速率受到各方面环境和物理设备的屏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信号无损失传输,所以网速一般是变化的,是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稳定速度。这是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材料了解一下。

小结 至此,对计算机基本配置的介绍就告一段落,其他如光驱、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电源等外部设备的介绍可参考其他资料。相信读者看了上述内容也就对电脑这个愈来愈接近我们的科技产品就应该有了大致上的了解和认识。至少在选购电脑时不再是那么盲目了。再接下来的叙述中侧重于电脑日常使用方法和基本故障排除方法以及操作系统认识方面的介绍。

注:以上资料凡是涉及到参数和定义的内容,均来源于书籍和网络。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应以官方公布的参数和概念为准。网络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百度知道”、“搜搜百科”、“搜搜问问”等。书籍参考《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概论》、《计算机专业英语》等。


相关文章

  • 老舍散文集
  • 作家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 ...查看


  • 毕淑敏散文集
  •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下列目录进入阅读 毕淑敏散文集:青虫之爱 毕淑敏散文集:柔和 毕淑敏散文集:爱怕什么 毕淑敏散文集: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散文集: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散文集:附耳细说 毕淑敏散文集:天使和 ...查看


  • 百万粉丝关注的正能量微信
  • 导语:要成功学习很重要,但学什么更重要:在这里强烈推荐人生当中最值得大家关注学习的8大公众微信号:亲们,赶紧拿起手机扫一扫关注起来吧!  如何快速关注好微信号:在绿色的"微信号"文字上长按,复制在 通讯录--添加好友 中 ...查看


  • 电脑维修技术 全套培训视频教程(1本书籍+55个DVD光盘)
  •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随着电脑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家对电脑维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电脑维修其实是一个赚钱的行业.现在市面上电脑维修的价位一般是开机50元,装一次系统软件60元,杀毒30元,上门费30-50元,维修中的硬件更换与用户另行结算,硬 ...查看


  • 央视远方的家[边疆行]视频全集(共100集,建议收藏)
  • 远方的家<边疆行>视频全集 http://992133739.qzone.qq.com/ 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 ...查看


  • 电脑入门的基础知识和练习
  • 初 识 电 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它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1.1.1 什么是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1946年2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 ...查看


  • 电脑入门_电脑基础知识_电脑入门专题讲座一
  • 本电脑专题介绍电脑入门的基础知识, 教你认识电脑和如何使用电脑的电脑入门基础, 一步一步讲解电脑基础教程, 让你能熟练使用电脑. 第一章 电脑初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电脑的使用无处不在,电脑入门的知识是一定要知道的,电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 ...查看


  • 电脑入门基础[1
  • 本文由faith0324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1章学习目标电脑基础入门电脑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掌握电脑操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技能之一.本章将 介绍电脑的概念.应用领域. ...查看


  • 高校口袋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口袋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作者:陈海峰 丁丽丽 来源:<学园>2015年第09期 [摘 要]文章结合当下嵌入式行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单片机课程在实践教学当中存在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