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具体班

1.寄生生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并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受益的一方称寄生虫,受害的一方称宿主,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损害宿主。

2.转续宿主 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3.传播途径 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4.生活史 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到达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环境的发育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和传播媒介。如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肠腔脱囊为童虫,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肺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痰和粪便排出体外,经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幼虫移行症 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时,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 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血吸虫和疟原虫所致免疫现象。

8.免疫逃避 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

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免疫逃避机理主要有(1)抗原变异(antigenic variation);(2)拟态(抗原伪装);(3)免疫抑制;(4)解剖部位隔离(细胞内寄生虫可逃避免疫反应)。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 寄生虫病有明显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因素(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2)生物因素(与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季节消长一致,如黑热病流行在白蛉出现的季节);(3)社会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10.带虫者 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向外排出寄生虫,成为传染的来源,可造成寄生虫的感染和流行。带虫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感染寄生虫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有些毛首鞭形线虫的感染者可表现为带虫状态。

1.隐性感染

.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无临床表现,也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种寄生现象称隐性感染。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多属隐性感染。

2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3. 世代交替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4. 肠外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患者肠壁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肺、脑等组织,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称为肠外阿米巴病。肺脓肿只有少数是因血液循环播散而致,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经胸腔侵入肺而引起。

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内,椭圆形虫体内可见圆形细胞核、杆状动基体和点状基体,为黑热病的致病阶段。

2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称旅游者腹泻。

1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侵入肝细胞,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增殖过程叫红细胞外期,简称红外期。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过程,但发育时间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两种类型子孢子有关。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迅速发育繁殖,红外期所需

时间短;而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休眠体复苏后才进行裂体增殖,红外期所需时间长。

2. 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有所不同,间日疟原虫的红内期为48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

3.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为再燃。四种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4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5. 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某些原虫(疟原虫、弓形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导致临床痊愈,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如疟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现象。

6.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弓形虫侵入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进行分裂繁殖,在细胞内形成有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的集合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的虫体繁殖速度快,称为速殖子。

7. 刚地弓形虫包囊:当宿主的免疫力增强时,弓形虫繁殖减慢,虫体外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囊壁,形成了包囊,其内含数个或数千个虫体,繁殖速度慢,称为缓殖子。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2.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3. 幼虫移行症: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体),大多保持幼虫状态,不能发育成熟,且无固定的寄生部位,在皮肤和内脏中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为幼虫移行症。依病变部位不同,分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4.伴随免疫:

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已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5.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称异位寄生。如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寄生在人体的脑部。

6.异位血吸虫病:指血吸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如血吸虫卵沉积在人体的肺部和脑部形成的虫卵肉芽肿。

7.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皮炎,指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蚴(毛毕属或东毕属)侵入人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丘疹、荨麻疹、瘙痒等症状,属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1.中绦期 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各期形态统称为中绦期。各种绦虫中绦期名称及结构都不同。如圆叶目有囊尾蚴、似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而假叶目有原尾蚴、裂头蚴。

2.囊尾蚴 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期称为囊尾蚴。卵圆形、白色、半透明囊状物,大小约5mm×10mm,有囊壁和囊液。囊壁上有白色小米粒大小的头节,凹陷于囊内,其头节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一旦进入终宿主小肠,头节会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猪囊尾蚴,多寄生在人和猪的皮下、肌肉、脑等组织,引起猪囊虫病;肥胖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等组织中。

3.棘球蚴砂 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囊液中的有形物质,统称为棘球蚴砂。包括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脱落的生发层碎片等物质。

4.似囊尾蚴 是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等绦虫在中间宿主(节肢动物)体内寄生的幼虫阶段。虫体乳白色,为一小型囊状体,大小约为0.13~0.4mm,前端有很小的囊腔和相对较大的内翻头节,头节上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后端为一实心带小钩的尾状结构。在终宿主小肠,头节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

5.泡球蚴病 由多房棘球蚴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人误食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孵出,随血流到达肝、肺、脑等组织。泡球蚴病主要发生在肝脏,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由无数很小的囊泡相互连接聚集而成,囊壁具有角皮层和生发层,前者常不完整。人体感染的球泡蚴内原头蚴较少,囊泡内含胶状物质。由于泡球蚴没有完整的纤维被膜,使囊泡向周围组织侵蚀,产生慢性肝炎的症状;肝肿大,肝区压痛,坠胀感。常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空腔。可出现巨块型、弥漫形或混合型泡球蚴,触有包块,酷似肝癌。若随血流至肺和脑等,则可引起相应的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咳血、气胸、

癫痫和偏瘫等。6.继发性棘球蚴病 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在外力、内力的作用或自行破裂,囊内容物中的囊液和棘球蚴砂外溢,释放出的原头蚴、生发囊在周围或随血到远端组织内发育成新的棘球蚴,引起继发性棘球蚴病。

7.囊虫病 人误食了链状带绦虫的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中孵出,随血流到人全身各组织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压迫周围组织和囊液外渗均可引起临床症状,即为囊虫病。囊虫病对人的危害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而产生的症状不同。常见有皮下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和眼囊虫病。寄生于皮下肌肉时,引起肌肉酸痛、皮下结节等病症;寄生于脑组织,则引起头痛、头晕、癫痫等,严重时会引起病人昏迷、死亡;寄生于眼底部会引起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时会引起失明。

1.丹毒样皮炎:丝虫病患者急性期炎症波及皮肤浅表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

2.钩蚴性皮炎:钩虫丝状蚴侵入人皮肤后,约在数十分钟内局部即出现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泡。挠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继发细菌感染则会形成脓疱,最后结痂、脱皮而愈。皮炎多见于与土壤接触的足趾、手指等皮肤薄嫩处。

3.生物源性线虫:这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4.土源性线虫:这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医学节肢动物 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例如:蚊在夜间叮刺吸血,还传播疟疾等疾病。

2.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时,其形态和数量均无变化,但可保持活力,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传递作用,如蝇传播痢疾、伤寒等。

3.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或/和繁殖后,才具感染性,通过某种途径传播给人。例如:蚊传播丝虫病和疟疾。

4.节肢动物的生态 是指节肢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个体生态学主要研究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取食、栖息、季节消长、越冬、寿命等的相互关系,和周围环境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5.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为传播媒介或病媒节肢动物,由病媒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例如:内脏利什曼病由白蛉传播,即为虫媒病。

1.变态 2.全变态 3.半

变态 4.家栖性5.半家栖性 6.野栖性 7.越冬 8.蝇蛆病9.专性蝇蛆病 10.半专性蝇蛆病 11.偶然性蝇蛆病

1.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其形态与生态习性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如蚊、蝇等。

2.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昆虫,各期形态与生态习性截然不同,如蚊、蝇等。

3.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昆虫,各期形态与生态习性相似,如虱、臭虫等。4.雌蚊吸血后需寻找阴暗、潮湿、无风的场所栖息,消化胃血准备产卵。如果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内,称为家栖性,如淡色库蚊。

5.雌蚊在室内吸血、在室外栖息称为半家栖性,如中华按蚊。

6.雌蚊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外进行称野栖性,如大劣按蚊。

7.越冬是某些昆虫对冬季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受精雌蚊卵巢发育停滞,体内贮存的养料转化为脂肪,不食不动,躲藏在阴暗、潮湿处度过寒冷季节。如多数蚊以成蚊越冬。

8.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组织器官中引起的疾病称蝇蛆病。不同蝇种的幼虫对宿主的寄生部位有一定选择性。例如,羊狂蝇幼虫寄生于宿主眼部;纹皮绳与牛皮蝇幼虫寄生于宿主皮肤;家蝇、厕蝇、金蝇的幼虫可寄生于宿主胃肠道;金蝇、绿蝇、麻蝇幼虫可寄生于宿主口腔、耳、鼻咽等处。

9.专性蝇蛆病:此类蝇蛆必须侵入人或动物活组织中生长发育才能完成生活史。如:羊狂蝇将幼虫产于动物或人的眼内引起眼蝇蛆病。纹皮蝇和牛皮蝇的一龄幼虫引起皮肤蝇蛆病。

10.半专性蝇蛆病:蝇蛆通常为粪食性与尸食性,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侵入人体组织器官,多在坏死组织中寄生。如:绿蝇,金蝇属的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创伤蝇蛆病及口腔、耳、鼻咽蝇蛆病。

11.偶然性蝇蛆病:某些蝇种的幼虫因偶然机会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如:家蝇、金蝇、绿蝇、麻蝇、胃蝇的卵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引起胃肠道蝇蛆病。此外还有厕蝇,金蝇,绿蝇,麻蝇幼虫可致泌尿生殖道蝇蛆病。

1.保虫宿主 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感染的动物是此寄生虫的传染源,并在流行病学中起贮存和保虫作用,如感染血吸虫的牛、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再燃 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可杀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这些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叫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3.伴随免疫 某些

蠕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抗攻击感染的能力,而原已寄生的寄生虫却不受此保护性免疫的作用,可继续存活,一旦用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最初感染的血吸虫成虫诱导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有效地杀伤侵入的童虫,而原寄生的成虫表面由于具有宿主成分,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

1.转续宿主 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保持为幼虫阶段,幼虫虽能存活,却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叫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被野猪食入后,其童虫在猪肉中长期保持似后尾蚴阶段,当人食入含此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2.带虫免疫 血内寄生原虫(疟原虫、弓形虫等)诱导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可杀伤大量体内原虫,导致临床症状消失,并产生抗特异攻击的能力,若清除了寄生虫,免疫力就消失。如疟原虫诱导的免疫现象。

3.蝇蛆病 蝇幼虫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引起的疾病叫蝇蛆病。临床上常根据蝇幼虫寄生部位将蝇蛆病分为:(1)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属蝇种一龄幼虫寄生引起);(2)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绿蝇、金蝇、麻蝇等属的蝇种幼虫引起);(3)皮肤蝇蛆病(主要由纹皮蝇和牛皮蝇一龄幼虫引起,此外,绿蝇、金蝇等属的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创伤蝇蛆病);(4)胃肠道蝇蛆病(主要由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幼虫寄生引起);(5)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麻蝇等属的蝇幼虫引起)。

1.寄生生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并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受益的一方称寄生虫,受害的一方称宿主,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损害宿主。

2.转续宿主 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3.传播途径 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4.生活史 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到达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环境的发育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和传播媒介。如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肠腔脱囊为童虫,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肺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痰和粪便排出体外,经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幼虫移行症 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时,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 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血吸虫和疟原虫所致免疫现象。

8.免疫逃避 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

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免疫逃避机理主要有(1)抗原变异(antigenic variation);(2)拟态(抗原伪装);(3)免疫抑制;(4)解剖部位隔离(细胞内寄生虫可逃避免疫反应)。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 寄生虫病有明显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因素(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2)生物因素(与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季节消长一致,如黑热病流行在白蛉出现的季节);(3)社会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10.带虫者 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向外排出寄生虫,成为传染的来源,可造成寄生虫的感染和流行。带虫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感染寄生虫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有些毛首鞭形线虫的感染者可表现为带虫状态。

1.隐性感染

.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无临床表现,也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种寄生现象称隐性感染。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多属隐性感染。

2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3. 世代交替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4. 肠外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患者肠壁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肺、脑等组织,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称为肠外阿米巴病。肺脓肿只有少数是因血液循环播散而致,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经胸腔侵入肺而引起。

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内,椭圆形虫体内可见圆形细胞核、杆状动基体和点状基体,为黑热病的致病阶段。

2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称旅游者腹泻。

1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侵入肝细胞,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增殖过程叫红细胞外期,简称红外期。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过程,但发育时间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两种类型子孢子有关。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迅速发育繁殖,红外期所需

时间短;而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休眠体复苏后才进行裂体增殖,红外期所需时间长。

2. 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有所不同,间日疟原虫的红内期为48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

3.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为再燃。四种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4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5. 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某些原虫(疟原虫、弓形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导致临床痊愈,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如疟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现象。

6.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弓形虫侵入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进行分裂繁殖,在细胞内形成有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的集合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的虫体繁殖速度快,称为速殖子。

7. 刚地弓形虫包囊:当宿主的免疫力增强时,弓形虫繁殖减慢,虫体外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囊壁,形成了包囊,其内含数个或数千个虫体,繁殖速度慢,称为缓殖子。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2.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3. 幼虫移行症: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体),大多保持幼虫状态,不能发育成熟,且无固定的寄生部位,在皮肤和内脏中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为幼虫移行症。依病变部位不同,分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4.伴随免疫:

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已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5.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称异位寄生。如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寄生在人体的脑部。

6.异位血吸虫病:指血吸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如血吸虫卵沉积在人体的肺部和脑部形成的虫卵肉芽肿。

7.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皮炎,指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蚴(毛毕属或东毕属)侵入人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丘疹、荨麻疹、瘙痒等症状,属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1.中绦期 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各期形态统称为中绦期。各种绦虫中绦期名称及结构都不同。如圆叶目有囊尾蚴、似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而假叶目有原尾蚴、裂头蚴。

2.囊尾蚴 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期称为囊尾蚴。卵圆形、白色、半透明囊状物,大小约5mm×10mm,有囊壁和囊液。囊壁上有白色小米粒大小的头节,凹陷于囊内,其头节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一旦进入终宿主小肠,头节会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猪囊尾蚴,多寄生在人和猪的皮下、肌肉、脑等组织,引起猪囊虫病;肥胖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等组织中。

3.棘球蚴砂 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囊液中的有形物质,统称为棘球蚴砂。包括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脱落的生发层碎片等物质。

4.似囊尾蚴 是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等绦虫在中间宿主(节肢动物)体内寄生的幼虫阶段。虫体乳白色,为一小型囊状体,大小约为0.13~0.4mm,前端有很小的囊腔和相对较大的内翻头节,头节上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后端为一实心带小钩的尾状结构。在终宿主小肠,头节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

5.泡球蚴病 由多房棘球蚴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人误食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孵出,随血流到达肝、肺、脑等组织。泡球蚴病主要发生在肝脏,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由无数很小的囊泡相互连接聚集而成,囊壁具有角皮层和生发层,前者常不完整。人体感染的球泡蚴内原头蚴较少,囊泡内含胶状物质。由于泡球蚴没有完整的纤维被膜,使囊泡向周围组织侵蚀,产生慢性肝炎的症状;肝肿大,肝区压痛,坠胀感。常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空腔。可出现巨块型、弥漫形或混合型泡球蚴,触有包块,酷似肝癌。若随血流至肺和脑等,则可引起相应的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咳血、气胸、

癫痫和偏瘫等。6.继发性棘球蚴病 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在外力、内力的作用或自行破裂,囊内容物中的囊液和棘球蚴砂外溢,释放出的原头蚴、生发囊在周围或随血到远端组织内发育成新的棘球蚴,引起继发性棘球蚴病。

7.囊虫病 人误食了链状带绦虫的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中孵出,随血流到人全身各组织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压迫周围组织和囊液外渗均可引起临床症状,即为囊虫病。囊虫病对人的危害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而产生的症状不同。常见有皮下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和眼囊虫病。寄生于皮下肌肉时,引起肌肉酸痛、皮下结节等病症;寄生于脑组织,则引起头痛、头晕、癫痫等,严重时会引起病人昏迷、死亡;寄生于眼底部会引起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时会引起失明。

1.丹毒样皮炎:丝虫病患者急性期炎症波及皮肤浅表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

2.钩蚴性皮炎:钩虫丝状蚴侵入人皮肤后,约在数十分钟内局部即出现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泡。挠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继发细菌感染则会形成脓疱,最后结痂、脱皮而愈。皮炎多见于与土壤接触的足趾、手指等皮肤薄嫩处。

3.生物源性线虫:这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4.土源性线虫:这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医学节肢动物 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例如:蚊在夜间叮刺吸血,还传播疟疾等疾病。

2.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时,其形态和数量均无变化,但可保持活力,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传递作用,如蝇传播痢疾、伤寒等。

3.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或/和繁殖后,才具感染性,通过某种途径传播给人。例如:蚊传播丝虫病和疟疾。

4.节肢动物的生态 是指节肢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个体生态学主要研究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取食、栖息、季节消长、越冬、寿命等的相互关系,和周围环境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5.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为传播媒介或病媒节肢动物,由病媒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例如:内脏利什曼病由白蛉传播,即为虫媒病。

1.变态 2.全变态 3.半

变态 4.家栖性5.半家栖性 6.野栖性 7.越冬 8.蝇蛆病9.专性蝇蛆病 10.半专性蝇蛆病 11.偶然性蝇蛆病

1.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其形态与生态习性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如蚊、蝇等。

2.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昆虫,各期形态与生态习性截然不同,如蚊、蝇等。

3.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昆虫,各期形态与生态习性相似,如虱、臭虫等。4.雌蚊吸血后需寻找阴暗、潮湿、无风的场所栖息,消化胃血准备产卵。如果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内,称为家栖性,如淡色库蚊。

5.雌蚊在室内吸血、在室外栖息称为半家栖性,如中华按蚊。

6.雌蚊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外进行称野栖性,如大劣按蚊。

7.越冬是某些昆虫对冬季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受精雌蚊卵巢发育停滞,体内贮存的养料转化为脂肪,不食不动,躲藏在阴暗、潮湿处度过寒冷季节。如多数蚊以成蚊越冬。

8.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组织器官中引起的疾病称蝇蛆病。不同蝇种的幼虫对宿主的寄生部位有一定选择性。例如,羊狂蝇幼虫寄生于宿主眼部;纹皮绳与牛皮蝇幼虫寄生于宿主皮肤;家蝇、厕蝇、金蝇的幼虫可寄生于宿主胃肠道;金蝇、绿蝇、麻蝇幼虫可寄生于宿主口腔、耳、鼻咽等处。

9.专性蝇蛆病:此类蝇蛆必须侵入人或动物活组织中生长发育才能完成生活史。如:羊狂蝇将幼虫产于动物或人的眼内引起眼蝇蛆病。纹皮蝇和牛皮蝇的一龄幼虫引起皮肤蝇蛆病。

10.半专性蝇蛆病:蝇蛆通常为粪食性与尸食性,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侵入人体组织器官,多在坏死组织中寄生。如:绿蝇,金蝇属的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创伤蝇蛆病及口腔、耳、鼻咽蝇蛆病。

11.偶然性蝇蛆病:某些蝇种的幼虫因偶然机会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如:家蝇、金蝇、绿蝇、麻蝇、胃蝇的卵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引起胃肠道蝇蛆病。此外还有厕蝇,金蝇,绿蝇,麻蝇幼虫可致泌尿生殖道蝇蛆病。

1.保虫宿主 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感染的动物是此寄生虫的传染源,并在流行病学中起贮存和保虫作用,如感染血吸虫的牛、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再燃 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可杀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这些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叫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3.伴随免疫 某些

蠕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抗攻击感染的能力,而原已寄生的寄生虫却不受此保护性免疫的作用,可继续存活,一旦用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最初感染的血吸虫成虫诱导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有效地杀伤侵入的童虫,而原寄生的成虫表面由于具有宿主成分,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

1.转续宿主 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保持为幼虫阶段,幼虫虽能存活,却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叫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被野猪食入后,其童虫在猪肉中长期保持似后尾蚴阶段,当人食入含此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2.带虫免疫 血内寄生原虫(疟原虫、弓形虫等)诱导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可杀伤大量体内原虫,导致临床症状消失,并产生抗特异攻击的能力,若清除了寄生虫,免疫力就消失。如疟原虫诱导的免疫现象。

3.蝇蛆病 蝇幼虫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引起的疾病叫蝇蛆病。临床上常根据蝇幼虫寄生部位将蝇蛆病分为:(1)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属蝇种一龄幼虫寄生引起);(2)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绿蝇、金蝇、麻蝇等属的蝇种幼虫引起);(3)皮肤蝇蛆病(主要由纹皮蝇和牛皮蝇一龄幼虫引起,此外,绿蝇、金蝇等属的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创伤蝇蛆病);(4)胃肠道蝇蛆病(主要由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幼虫寄生引起);(5)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麻蝇等属的蝇幼虫引起)。


相关文章

  • 刑法立法解释
  • 一.刑法立法解释的事实:具体解释还是补充立法 (一)立法解释的内容辨析 就迄今为止9个刑法立法解释的内容来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刑法规范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具体包括6个解释.其一,对刑法第313条的解释,该解释就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查看


  • 抽象名词的具体化
  • 抽象名词的具体化 抽象名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的名词.抽象名词一般为不可数名词,如success,progress,pity,surprise等.但是,在一定场合下,某些抽象名词和某些物质名词可以具体化为个体名词,这时它 ...查看


  • 法官在法律解释中的权力
  • 110 法学(人文社科版)2009/07总第215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法官在法律解释中的权力 薛佐文 [摘要]法律必须解释方能适用,已成为法律界的共识.法官为了让自己的判决使当事人所接受,必须 在判决中予以充分的解释和论述, ...查看


  • 法解释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 导读: 本文初次发表于<中外法学>1993年第1期.作者参酌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学者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学说.观点等,深入分析了法学方法论中的基本问题,即法适用与法解释.法解释的创造性.法解释的特性.法解释的目标等.本文观念明确.分析 ...查看


  • 朱芒 | 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要件--首例附带性司法审查判决书评析
  • [作者简介]朱芒,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法学>2016年第11期. 摘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首例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判决,将审查对象限定于规范性文件特定部分,第一次提出合法性构成要件为主体.权限.内容 ...查看


  •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_陈金钊
  • DOI:10.16290/j.cnki.1674-5205.2000.06.003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 陈金钊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 在法治社会中,如果没有法律解释理论,仍可能形成新的专制.法律解释应 是法 ...查看


  • 第二节执法与司法
  • 第二节 执法与司法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一)法的实施 是指法的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是指通过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途径,把法律规范具体适用于社会生活,使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活动. 通过法的实施,抽象的法律规范得以具体化,法律由可能 ...查看


  • 论伽达默尔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2)
  • 交谈为核心的交往理性,反对权力和技术操纵的社会政治形式,这一观念延续到他的晚期,可以说构成了他实践哲学的核心.同时对<菲莱布篇>的研究使他注意到实践的善不是抽象知识而是由具体情况所决定,这一思想在他的晚期同绕着"实践智 ...查看


  • 试论宪法解释的效力
  • 目录 摘要.关键词--------------------------- 一.宪法解释的含义及原则 -------------------- 1 1 4 7 二.宪法解释效力的性质---------------------- 三.宪法解释效 ...查看


  •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在编之下,再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第一编总则分设五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