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概念及其词汇和句法特点

  摘 要:中国英语的概念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但它确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其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汇语义重复,具体表现为名词结构、形容词、副词、同义词等的重复;其句法也是以累赘、复杂为其根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多用名词结构,句式不够简练、明了等。

  关键词:中国英语;概念;词汇;句法;特点

  一.概念的界定

  中国英语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和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中国

  英语,有人称中国式英语,不论怎样称谓,它的客观存在确是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

  中国英语的概念是1980年葛传�先生在其《漫谈由汉译英》中提出的,他说:“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①这里的“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我们应该理解为“中国英语”或“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他进一步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等。所有这些英译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英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词,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②本人浅陋,这大概就是最早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

  1990年汪榕培先生在他的《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其观点在学术界曾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论争者众。本人认为其观点不能完全立得住脚,比如,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以外使用的就不是中国英语吗?

  1993年,李文中在汪文的基础上,把“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分成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③其实这里并无本质的区别,正如张培成先生所说,两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中都可以是中国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土地上的正确的英语表达”。“中国人之间类似的英语交流必将推动中国英语朝着制度化变体发展”,“但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④

  我们也认为,将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划分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缺乏依据的。应该统称为中国英语。中国英语应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而不是明显带有母语痕迹的语言形式。中国英语有时在表达跨文化交际中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用语失误,或者说不是地道的英语,但我们的用语原则是以达到交际的最高愿望为目的,在忠实准确与文字地道优美之间,只能以忠实为准。

  中国英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的语用观。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表达上有一定的重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形式与我们的语用策略有关。语用策略是人为的,不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属性。中国读者熟悉本国文化,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能与作者达成一定的沟通。比如:

  ---Why cannot these lines and policies be changed?

  ---Because the practice of the last ten years has proved that these lines and policies are completely correct.

  这里划线的部分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路线方针”,中国读者并不觉得这是重复(或

  一种冗余信息),而是突出和强调。这就与我们所说的语用观有很大关系。下面

  笔者从词汇与句法两方面分析一下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

  中国英语用词规范准确,表达流畅,但是英文报刊杂志中经常出现有别于标准英语的语义冗余现象。所以词汇语义重复是中国英语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名词结构,如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

  以上划线部分如果省略丝毫不影响表达意思,相反会更符合“标准英语”。

  (2)使用意义重复的形容词。有些中文文章常有大量的形容词语,起渲染和烘托作用;有的文体趋于夸张,常有套话,词藻华丽。在英语中同样的意义却无需过多的修饰。以下短语的划线部分的形容词在中国读者看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但这样的表达通常不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操母语者,因为名词本身已经包含了形容词的意义,如

  an unfortunate tragedy,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mutual cooperation, new innovations, bold experiments, overwhelming majority, appropriate readjustment.

  中国英语中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用一个形容词去修饰另一个原本语意很强的形容词:如,an event of great, historic significance等。historic的语义很强,在此之前再加great是中国英语的典型表现,因为汉语里“伟大的历史性的”说法很常见。

  (3)使用意义重复的副词。汉语能包容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文章中不断出现诸如“坚决、彻底、不懈努力、自觉、不屈不挠”等增强语气的词语。由此,在英语的篇章段落中常常出现以下的表达:carry out unswerving, study consciously, basically accomplish,firmly banned,strongly demand, thoroughly eliminate等.这些被修饰的动词已经充分表达了副词所含的意义。副词语意重复的例子还表现在时间副词上:

  Now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taxation。

  在中国英语报刊杂志中,我们发现quite,rather,relatively,comparatively,reasonably等副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所有这些副词的使用从标准英语的角度看不仅不能加强语气,反而削弱了原意。如:I do not think that part of history a fairly significant part of our lives for my generation,此处的fairly削弱了原意。

  (4)同义词的重复。中国英语的冗余还体现在重复意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词语,以取得强调的效果。如:This is the only road leading to affluence and prosperity. 这两个重复词的意义完全一样,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有的重复词的第二个词的意义太模糊或太概括不能增加任何新的意义,因而显得多余。如下句中的develop;So long as the two sides work together,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develop further。有的重复结构中第一个词的意思已经包含了第二个词的意思:Biographical background data on cadres should be correctly evaluated and comprehended. 此处evaluate已包含了comprehend的意思。

  参考文献:

  [1]葛传�:漫谈由汉译英 [A]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 (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年版。

  [2]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 (2)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4]张培成: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 [J] 现代外语,1995 (4)

  摘 要:中国英语的概念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但它确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其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汇语义重复,具体表现为名词结构、形容词、副词、同义词等的重复;其句法也是以累赘、复杂为其根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多用名词结构,句式不够简练、明了等。

  关键词:中国英语;概念;词汇;句法;特点

  一.概念的界定

  中国英语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和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中国

  英语,有人称中国式英语,不论怎样称谓,它的客观存在确是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

  中国英语的概念是1980年葛传�先生在其《漫谈由汉译英》中提出的,他说:“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①这里的“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我们应该理解为“中国英语”或“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他进一步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等。所有这些英译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英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词,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②本人浅陋,这大概就是最早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

  1990年汪榕培先生在他的《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其观点在学术界曾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论争者众。本人认为其观点不能完全立得住脚,比如,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以外使用的就不是中国英语吗?

  1993年,李文中在汪文的基础上,把“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分成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③其实这里并无本质的区别,正如张培成先生所说,两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中都可以是中国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土地上的正确的英语表达”。“中国人之间类似的英语交流必将推动中国英语朝着制度化变体发展”,“但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④

  我们也认为,将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划分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缺乏依据的。应该统称为中国英语。中国英语应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而不是明显带有母语痕迹的语言形式。中国英语有时在表达跨文化交际中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用语失误,或者说不是地道的英语,但我们的用语原则是以达到交际的最高愿望为目的,在忠实准确与文字地道优美之间,只能以忠实为准。

  中国英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的语用观。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表达上有一定的重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形式与我们的语用策略有关。语用策略是人为的,不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属性。中国读者熟悉本国文化,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能与作者达成一定的沟通。比如:

  ---Why cannot these lines and policies be changed?

  ---Because the practice of the last ten years has proved that these lines and policies are completely correct.

  这里划线的部分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路线方针”,中国读者并不觉得这是重复(或

  一种冗余信息),而是突出和强调。这就与我们所说的语用观有很大关系。下面

  笔者从词汇与句法两方面分析一下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

  中国英语用词规范准确,表达流畅,但是英文报刊杂志中经常出现有别于标准英语的语义冗余现象。所以词汇语义重复是中国英语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名词结构,如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

  以上划线部分如果省略丝毫不影响表达意思,相反会更符合“标准英语”。

  (2)使用意义重复的形容词。有些中文文章常有大量的形容词语,起渲染和烘托作用;有的文体趋于夸张,常有套话,词藻华丽。在英语中同样的意义却无需过多的修饰。以下短语的划线部分的形容词在中国读者看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但这样的表达通常不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操母语者,因为名词本身已经包含了形容词的意义,如

  an unfortunate tragedy,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mutual cooperation, new innovations, bold experiments, overwhelming majority, appropriate readjustment.

  中国英语中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用一个形容词去修饰另一个原本语意很强的形容词:如,an event of great, historic significance等。historic的语义很强,在此之前再加great是中国英语的典型表现,因为汉语里“伟大的历史性的”说法很常见。

  (3)使用意义重复的副词。汉语能包容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文章中不断出现诸如“坚决、彻底、不懈努力、自觉、不屈不挠”等增强语气的词语。由此,在英语的篇章段落中常常出现以下的表达:carry out unswerving, study consciously, basically accomplish,firmly banned,strongly demand, thoroughly eliminate等.这些被修饰的动词已经充分表达了副词所含的意义。副词语意重复的例子还表现在时间副词上:

  Now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taxation。

  在中国英语报刊杂志中,我们发现quite,rather,relatively,comparatively,reasonably等副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所有这些副词的使用从标准英语的角度看不仅不能加强语气,反而削弱了原意。如:I do not think that part of history a fairly significant part of our lives for my generation,此处的fairly削弱了原意。

  (4)同义词的重复。中国英语的冗余还体现在重复意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词语,以取得强调的效果。如:This is the only road leading to affluence and prosperity. 这两个重复词的意义完全一样,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有的重复词的第二个词的意义太模糊或太概括不能增加任何新的意义,因而显得多余。如下句中的develop;So long as the two sides work together,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develop further。有的重复结构中第一个词的意思已经包含了第二个词的意思:Biographical background data on cadres should be correctly evaluated and comprehended. 此处evaluate已包含了comprehend的意思。

  参考文献:

  [1]葛传�:漫谈由汉译英 [A]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 (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年版。

  [2]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 (2)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4]张培成: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 [J] 现代外语,1995 (4)


相关文章

  •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
  • 2013年第2期华文教学与研究总第50期No.22013TCSOL Studies Sum No.50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 邢红兵1,辛鑫2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北京100083:2.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 ...查看


  • 6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
  • 第2卷 第2期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V ol. 2 No.2 2004年4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Apr. 2004 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 何小阳 (湖南工程学院 外语外贸系, 湖南 湘潭 41 ...查看


  •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
  • 语言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导言 1.历史比较语言学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和历史 发展,旨在重建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这样的语言研究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代 表人物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施莱赫尔. 2.理论语 ...查看


  • 国际商务英语中翻译的重要性]的论文(中文4000字左右
  • 国际商务英语中翻译的重要性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在日益纷繁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愈益显著,许多商务翻译工作者和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商务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但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商务文本功能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商务文本微观层面的用词特点.句法特征 ...查看


  • 语言学笔记大全
  •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说话?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 二.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 ...查看


  •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 第23卷 第4期2009年7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Vol.23 No.4 Jul.2009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孙 洁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990) 摘 要: ...查看


  •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一.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教学类 1.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2.词典编纂如何对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 3.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 4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5.我的双 ...查看


  • 法律英语翻译课程总结
  • 法律英语翻译课程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法律英语翻译课程就要结束了.很高兴选择了这门课程,让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习到关于法律英语的丰富知识.在顾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帮助下,并通过课堂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对法律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 ...查看


  • 论形式语义学
  • 第21卷 第11期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1月 V01.21 No.11 JournalofChongq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7 [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