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西 东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
称。
如:(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2)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五岳名山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分布
①阶梯名称及分界线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的地形区
③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
北:天山—阴山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中华五岳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西 东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
称。
如:(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2)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五岳名山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分布
①阶梯名称及分界线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的地形区
③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
北:天山—阴山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中华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