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忘在家里不按时交或者只做一部分,其它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实际上是怕用功、怕动脑,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演讲比赛,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也无动于衷,不愿意参加,好像池河中学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游离于学校、班集体和同学之外。宁成俊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或很少与同学相处,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1、让他与家人对话,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呵护,比如,发挥儿童之家亲情电话的作用,让孩子每周至少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周三、周五放学后我校组织一些留守儿童通过电脑上的QQ视频与他们父母“面对面”通话等等,这样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时时能感谢受到父母的关爱。
2、班会课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健康的因素,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良性发展。 学校教育还应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3、帮助成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学生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只有真心交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还要学会宽容,即宽容他人无意中对自己的“伤害”。由于各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使人们的交往不能事事如意,因此,对交往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下了课,我带着成俊去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成俊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宁成俊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对生活满怀信心。宁成俊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性格开朗了,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各项文体活动,学习比以往认真多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私下里曾偷偷地告诉我她想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上定远一中,我也多次鼓励她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但教育,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尽是爱心、细心、关心。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
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忘在家里不按时交或者只做一部分,其它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实际上是怕用功、怕动脑,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演讲比赛,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也无动于衷,不愿意参加,好像池河中学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游离于学校、班集体和同学之外。宁成俊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或很少与同学相处,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1、让他与家人对话,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呵护,比如,发挥儿童之家亲情电话的作用,让孩子每周至少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周三、周五放学后我校组织一些留守儿童通过电脑上的QQ视频与他们父母“面对面”通话等等,这样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时时能感谢受到父母的关爱。
2、班会课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健康的因素,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良性发展。 学校教育还应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3、帮助成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学生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只有真心交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还要学会宽容,即宽容他人无意中对自己的“伤害”。由于各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使人们的交往不能事事如意,因此,对交往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下了课,我带着成俊去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成俊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宁成俊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对生活满怀信心。宁成俊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性格开朗了,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各项文体活动,学习比以往认真多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私下里曾偷偷地告诉我她想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上定远一中,我也多次鼓励她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但教育,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尽是爱心、细心、关心。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