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1

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忘在家里不按时交或者只做一部分,其它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实际上是怕用功、怕动脑,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演讲比赛,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也无动于衷,不愿意参加,好像池河中学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游离于学校、班集体和同学之外。宁成俊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或很少与同学相处,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1、让他与家人对话,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呵护,比如,发挥儿童之家亲情电话的作用,让孩子每周至少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周三、周五放学后我校组织一些留守儿童通过电脑上的QQ视频与他们父母“面对面”通话等等,这样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时时能感谢受到父母的关爱。

2、班会课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健康的因素,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良性发展。 学校教育还应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3、帮助成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学生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只有真心交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还要学会宽容,即宽容他人无意中对自己的“伤害”。由于各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使人们的交往不能事事如意,因此,对交往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下了课,我带着成俊去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成俊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宁成俊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对生活满怀信心。宁成俊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性格开朗了,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各项文体活动,学习比以往认真多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私下里曾偷偷地告诉我她想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上定远一中,我也多次鼓励她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但教育,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尽是爱心、细心、关心。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

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忘在家里不按时交或者只做一部分,其它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实际上是怕用功、怕动脑,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演讲比赛,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也无动于衷,不愿意参加,好像池河中学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游离于学校、班集体和同学之外。宁成俊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或很少与同学相处,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1、让他与家人对话,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呵护,比如,发挥儿童之家亲情电话的作用,让孩子每周至少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周三、周五放学后我校组织一些留守儿童通过电脑上的QQ视频与他们父母“面对面”通话等等,这样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时时能感谢受到父母的关爱。

2、班会课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健康的因素,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良性发展。 学校教育还应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3、帮助成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学生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只有真心交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还要学会宽容,即宽容他人无意中对自己的“伤害”。由于各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使人们的交往不能事事如意,因此,对交往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下了课,我带着成俊去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成俊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宁成俊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对生活满怀信心。宁成俊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性格开朗了,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各项文体活动,学习比以往认真多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私下里曾偷偷地告诉我她想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上定远一中,我也多次鼓励她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但教育,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尽是爱心、细心、关心。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


相关文章

  •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以规模大.迁移远.居住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民工潮"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产生.90年代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再到相关政策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 农村单亲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易发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农村的劳动力迫于经济压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逐年攀升,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甚至有少数失去了欢聚和关爱,家庭教育的功能也相应失效.留守儿童也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2
  •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以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留守儿童为例 张泽兵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1331)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是一个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现状一词含义较为宽泛,所以,本次研究结合了我院应用心理学的专业 ...查看


  • 学校与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资料
  • 关于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的建议 关注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及集镇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地流向发达地区,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民工潮",而伴随着这一现象的是农村出现 ...查看


  • 留守儿童犯罪: 污名化的反思与修正
  • 作者:姚建龙 常怡蓉 来源:青少年法制 [摘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犯罪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具有明显的污名化特征.在现阶段,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给予特别关爱和保护的弱势群体,而并非是犯罪 ...查看


  •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现状的研究
  • 临沂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莒南路镇一中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莒南路镇一中课题组 摘要: "农 ...查看


  •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
  •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工作介入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结构化理论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社工介入模式由于割裂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和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只有从制度与留守儿童本身行动互动的视角去体察留守儿童问题,并在 ...查看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巨野县田庄镇中心小学 申景银 一. 研究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 ...查看


  •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1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留守儿童之家 工作计划 根据省教育厅<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以及<埇桥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区教(2010)6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