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431年卷第2月JOURN1期—A—LO—F—ZH—]E浙江—JIA—N—1GO海洋学院学报—C—EA—N—UN—IV—ER—S—IT—(Y(H人文科学版—U—M—AN—IT—IE—S—SC)Vol31N。1
—IE—NC—E)——F—ebr—uary,2013.
我国民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
杨文欢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I摘要】如何把日益增加和分散的民问社会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协两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协同治理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社会组织的服务由碎片化走向集成化的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民间枢纽型社会组
织是承担该任务的载体之一,它发挥着纽带、资源整合、社会组织的组织化和服务供给集成化的功能。应该进一步下
放行政审批权,优化政府的赋权授能机制,优先培育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类的民阈枢纽型社会组织,提高枢纽型社会
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来推进地方治理和社会建设。
f关键词砒会建设;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协I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1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14)02-0053-1M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社会组织规模的增加和市民对民间社会组织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各类社会组织协同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如何把日益增加、分散的民间社会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协同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
协同治理理论为有效地整合分散的社会组织,协同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该理论主张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必须统合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知识与技术,形成一种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治理模式。【,l本研究试图应用此理论,探索建设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府赋权授能机制,解决社会组织间缺乏协作和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失灵等难题。
一、社会服务的碎片化
追求效率、实行专业分工、采取功能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同组织之间和组织的各部门不断追求单个组织或部门的效率,但是由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缺乏有效地沟通、协调,导致了组织管理和服务供给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问题。碎片化管理和服务削弱了组织的适应能力和自主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碎片化服务不仅存在于公共部门内部,也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由于社会组织提供的是准公共物品,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导致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受限,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因此,没有能力提供服务对象必需的整体化服务。在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服务中,碎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特定的环节。罗伯特古丁认为:在理论上,不同类型的供给主体供给不同类型的服务将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政府依靠权威和强制供给公共服务比其他机制更为有效,企业依靠价格和竞争供给私有物品更为有效,社会组织依赖良好的意愿和社会网络供给准公共物品更为有效。12t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非营利性的、准公共服务,服务局限于政府购买的服务环节,局限于企业不愿意提供、社会组织有能力提供的环节。
第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特定的区域。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其服务被限定在特定的辖区范围内,这就可能造成不同区域内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收稿日期12013—12—25
[基金项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LQl3G030005);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编号:2012N041);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1328669)。
【作者简介畅文欢(1984-),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
第201431年卷第2月JOURN1期—A—LO—F—ZH—]E浙江—JIA—N—1GO海洋学院学报—C—EA—N—UN—IV—ER—S—IT—(Y(H人文科学版—U—M—AN—IT—IE—S—SC)Vol31N。1
—IE—NC—E)——F—ebr—uary,2013.
我国民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
杨文欢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I摘要】如何把日益增加和分散的民问社会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协两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协同治理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社会组织的服务由碎片化走向集成化的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民间枢纽型社会组
织是承担该任务的载体之一,它发挥着纽带、资源整合、社会组织的组织化和服务供给集成化的功能。应该进一步下
放行政审批权,优化政府的赋权授能机制,优先培育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类的民阈枢纽型社会组织,提高枢纽型社会
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来推进地方治理和社会建设。
f关键词砒会建设;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协I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1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14)02-0053-1M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社会组织规模的增加和市民对民间社会组织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各类社会组织协同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如何把日益增加、分散的民间社会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协同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
协同治理理论为有效地整合分散的社会组织,协同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该理论主张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必须统合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知识与技术,形成一种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治理模式。【,l本研究试图应用此理论,探索建设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府赋权授能机制,解决社会组织间缺乏协作和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失灵等难题。
一、社会服务的碎片化
追求效率、实行专业分工、采取功能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同组织之间和组织的各部门不断追求单个组织或部门的效率,但是由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缺乏有效地沟通、协调,导致了组织管理和服务供给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问题。碎片化管理和服务削弱了组织的适应能力和自主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碎片化服务不仅存在于公共部门内部,也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由于社会组织提供的是准公共物品,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导致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受限,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因此,没有能力提供服务对象必需的整体化服务。在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服务中,碎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特定的环节。罗伯特古丁认为:在理论上,不同类型的供给主体供给不同类型的服务将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政府依靠权威和强制供给公共服务比其他机制更为有效,企业依靠价格和竞争供给私有物品更为有效,社会组织依赖良好的意愿和社会网络供给准公共物品更为有效。12t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非营利性的、准公共服务,服务局限于政府购买的服务环节,局限于企业不愿意提供、社会组织有能力提供的环节。
第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特定的区域。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其服务被限定在特定的辖区范围内,这就可能造成不同区域内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收稿日期12013—12—25
[基金项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LQl3G030005);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编号:2012N041);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1328669)。
【作者简介畅文欢(1984-),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