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21:孔德之容

《道德经》解读:孔德之容

21章 孔德之容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注释】: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③、容:运作、形态。 ④、恍惚:仿佛、不清楚。 ⑤、象:形象、具象。 ⑥、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⑦、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⑧、甚真:是很真实的。 ⑨、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⑩、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⑾、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⑿、以此:此指道。

【解读】:从本书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这个本原“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对此问题,学术界的解释不同,就出现“道”是唯心主义的和“道”是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本章中,老子进一步发挥第十四章关于“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道”由极其微粘的物质所组成,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在本章里,老子还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表现为“德”的观点,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点。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质问题的重要篇章。

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道”具有物质性的这种意见。因为老子说了“道之为物”,又说“道”中有物、有象、有精,这显然不属于观念性,而是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在以后的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道德经》解读:孔德之容

21章 孔德之容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注释】: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③、容:运作、形态。 ④、恍惚:仿佛、不清楚。 ⑤、象:形象、具象。 ⑥、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⑦、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⑧、甚真:是很真实的。 ⑨、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⑩、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⑾、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⑿、以此:此指道。

【解读】:从本书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这个本原“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对此问题,学术界的解释不同,就出现“道”是唯心主义的和“道”是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本章中,老子进一步发挥第十四章关于“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道”由极其微粘的物质所组成,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在本章里,老子还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表现为“德”的观点,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点。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质问题的重要篇章。

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道”具有物质性的这种意见。因为老子说了“道之为物”,又说“道”中有物、有象、有精,这显然不属于观念性,而是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在以后的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相关文章

  • 孔德与实证主义
  • 孔德提倡实证主义,就是要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历史,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研究人类社会,研究科学.他希望发展一个理性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即所谓的"实证研究法",经由此研究法才能提供一个具体的基础,来建立更新.更稳定的社会 ...查看


  • 孔德其人及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 2001年11月 第31卷 第4期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v.,2001Vol.31 No.4 [公共管理] 孔德其人及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席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文化传统
  • 张允熠: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文化传统 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国内外的研究者们论述颇详,除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促使工人运动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运动的 ...查看


  • 西方社会学
  • 圣西门 1. 工业主义/工业阶段(实证阶段)特征: ⑴科学中心地位 ⑵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 ⑶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⑷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关系 ⑸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利变成治物的权利 孔德(第一个社会学家 ...查看


  • 西方社会学思想史
  • 圣西门 1. 工业主义/工业阶段(实证阶段)特征: ⑴科学中心地位 ⑵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 ⑶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⑷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关系 ⑸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利变成治物的权利 孔德(第一个社会学家 ...查看


  • 社会学选择题1
  • 社会学概论选择题练习一 (导论---第五章 家庭) 1.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 冲突理论大多注重( )A. 经济问题 B. 思想问题 C. 权力问题 D. 政治问题 3. 首先提出 ...查看


  • 孔德及的社会学理论简介
  • 生平:(1798-1857),社会学概念的创始人,生于法国的蒙彼利埃市,16岁读大学, 曾经担任过圣西门的秘书.主要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著作,提 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等思想. 一.实证社 ...查看


  • 法理学实证主义论文
  • 试论实证主义以国家制定和执行为标准的法的概念 谭丽媛 摘要: 关键词: 孔德 实证主义 法律 主权者的命令 国家制定和执行 问题的提出: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后,发端于欧洲的"科学"精神在法国思想家奥古斯特·孔德那里得到 ...查看


  • 转:对[道德经]第六十五课的理解
  • 对<道德经>第六十五课的理解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说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理解: 孔德之容,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