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书的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他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与普通人最重要的原始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维度上高人一筹,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54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看来是实至名归。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 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 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企业是什么?大师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 求利润,因为只有创造了顾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利润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了。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构成整体社会环境的一个细胞,企业创 造顾客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企业创造的不仅仅与企业发

生经济联系行为的顾客,还有一切潜在的社会群体或者分子。因此企业所需要 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在1954年提出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洞察深入。企业管理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我们的事业是么 ”、“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企业运营目前的现实状况,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事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么样,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现实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目标以及决策之间是高度契合还是有很大的脱节,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运营之间应该有高度的关联性。如何对管理层进行高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首要的问题,设置合适的目标,内外资源和条件能够达成的目标。管理层对自己的管理也很重要,因为上行下效的后果和危机更严重,当然管理者也需要长期的培养企业的结构有哪些?大师告诉我们,有9种,每一种都有自己合适的范围,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管理结构,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大小和所处的阶段,大企业、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所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管理结构。相应的战略和侧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事求是很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当企业做大时,高层管理团队就必须越往前看,重心放在目标设定上而非目标执行过程中。企业领导的善意、直觉、热情无法取代态度、愿景和能力上的改变;企业成长的问题也就是成功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管理者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员工和工作如何管理?大师通过IBM的案例告诉我们,增加员工新的工作技能能提高和改善其自豪感,既能历练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员工也参与了生产和生产流程的规划,以及有关自己工作的安排。因为人力资源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整合的能力,起作用的是人而非机器,工作的安排设计符合人的特质,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因此“生产力是一种态度”,技能和机器设备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决定人力资源发挥的是其自身的态度。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员工?大师认为慎重安排员工的职务是激发其干劲的先决条件,让员工自己设置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管理层也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成果展现给员工,让员工充分了解,充分的信息传播必不可少。最终管理者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创造出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有生产力的条件,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的投入资源的总和;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和眼前需求。管理有自己的规律和本质 ,管理者选择量身定做的管理系统也要考虑到内外因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这

个层次来看,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过程是科学和现实条件结合的过程,要达到实践的目的是需要技巧和技术的,因此也是一个艺术的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达到和谐平衡。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德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 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

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 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 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 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 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 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 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 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

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 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同时,《管理的实践》也强调了责任。有个故事我们所有人耳熟能详了。故事说的是上帝和一群想成为天使的小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上帝给每一个想成为天使的小孩一个灯,要求就是这些人必须每天擦拭这个灯,确保这个灯处于清洁状态。之后,上帝离开了这群小孩。开始时,大伙很是热情地对待这个灯。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上帝总是没有再次出现。大多数小孩逐渐放弃了,而且不断地嘲弄一个小男孩,因为他还坚持每天擦拭他的灯。终于有一天,上帝出现了。除了小男孩的灯,所有其它的灯全是厚厚的灰尘。于是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天使,剩下的其他人还是在那里唉声叹气:说早知道这个结果,我们也天天擦试自己的灯了。试问:如果上帝再给这些小孩一次同样的机会,他们会怎样?可能会有人坚持到底,但还会有人放弃。责任,是一个很简单的词汇。但是要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实践下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有多人人可以有小男孩的责任心呢?如何管理一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呢?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思想的清风,他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在读德鲁克的著作的时候,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哲学内涵掌握不好,经常性的会陷入一种矛盾和困惑的境地。其实困惑与解惑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角度认知。 与许多朋友谈论时,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3个方面,我在这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实践论的困惑

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这个思想在企业界有很深的市场,也是很多企业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也对企业界的实践产生了普遍性的影响,

因为特别是在华人地区,对于管理的认识的肤浅,又加上财富的来源与管理水平的脱节,使得企业界对自己的经验性的东西深信不疑,在没有更加具有说服性的理论之前,大多数的老板们会信奉自己的那一套,而所谓的管理学问真正的在企业家们的眼中并无实质性的市场。实践论在认识论上本质是一种不可知论,是无视管理规律的一种表现,那么在德鲁克的实践论之后,我们就看到很多的企业家在对管理规律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轻视。但事实上,德鲁克本人对这样的理解是不认同的,在他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一书中,德鲁克就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分析,并认为一个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获得管理能力的。 二,MBA教育的困惑

现在做企业的人都在不断的通过学习来获得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对高昂的MBA 的学习费用也在所不惜,因为根据德鲁克管理能力是可以系统训练的思想,通过 MBA教育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条捷径,但德鲁克认为MBA教育几乎完全抛弃了他所理解的管理学精髓,沦为一门综合技能培训。缺乏创新精神、没有长远的前瞻能力、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历史感淡漠,这是70%左右的MBA学生通病。所以MBA 仅仅是个品牌效应,名声在外。

三,人的认识的困惑

德鲁克90岁生日时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个理性的动物,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所有悖论的最基础的问题。很多人都相信管理:没有任何一种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过去50年中成功的世界最大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现下的环境中遇到了麻烦,而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以为自己在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却是:要不断地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调整策略而获得进步。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

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要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管理必须随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对所有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一个管理者只有能够理解这些原则,才能成为一个不断获取成功、成绩斐然的管理者。 说了许多,发现德鲁克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尽量做正确的 事情,而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上,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 事倍功半,善始方可以善终。否则,走出了很远,努力了许多才发现自己做错了 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我要重新审视曼德维尔的那句“私利邪恶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

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这里同时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好成绩。而德鲁克的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德鲁克先生写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

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我相信它是值得陪伴我终生的。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他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与普通人最重要的原始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维度上高人一筹,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54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看来是实至名归。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 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 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企业是什么?大师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 求利润,因为只有创造了顾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利润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了。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构成整体社会环境的一个细胞,企业创 造顾客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企业创造的不仅仅与企业发

生经济联系行为的顾客,还有一切潜在的社会群体或者分子。因此企业所需要 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在1954年提出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洞察深入。企业管理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我们的事业是么 ”、“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企业运营目前的现实状况,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事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么样,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现实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目标以及决策之间是高度契合还是有很大的脱节,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运营之间应该有高度的关联性。如何对管理层进行高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首要的问题,设置合适的目标,内外资源和条件能够达成的目标。管理层对自己的管理也很重要,因为上行下效的后果和危机更严重,当然管理者也需要长期的培养企业的结构有哪些?大师告诉我们,有9种,每一种都有自己合适的范围,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管理结构,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大小和所处的阶段,大企业、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所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管理结构。相应的战略和侧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事求是很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当企业做大时,高层管理团队就必须越往前看,重心放在目标设定上而非目标执行过程中。企业领导的善意、直觉、热情无法取代态度、愿景和能力上的改变;企业成长的问题也就是成功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管理者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员工和工作如何管理?大师通过IBM的案例告诉我们,增加员工新的工作技能能提高和改善其自豪感,既能历练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员工也参与了生产和生产流程的规划,以及有关自己工作的安排。因为人力资源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整合的能力,起作用的是人而非机器,工作的安排设计符合人的特质,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因此“生产力是一种态度”,技能和机器设备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决定人力资源发挥的是其自身的态度。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员工?大师认为慎重安排员工的职务是激发其干劲的先决条件,让员工自己设置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管理层也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成果展现给员工,让员工充分了解,充分的信息传播必不可少。最终管理者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创造出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有生产力的条件,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的投入资源的总和;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和眼前需求。管理有自己的规律和本质 ,管理者选择量身定做的管理系统也要考虑到内外因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这

个层次来看,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过程是科学和现实条件结合的过程,要达到实践的目的是需要技巧和技术的,因此也是一个艺术的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达到和谐平衡。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德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 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

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 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 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 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 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 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 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 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

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 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同时,《管理的实践》也强调了责任。有个故事我们所有人耳熟能详了。故事说的是上帝和一群想成为天使的小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上帝给每一个想成为天使的小孩一个灯,要求就是这些人必须每天擦拭这个灯,确保这个灯处于清洁状态。之后,上帝离开了这群小孩。开始时,大伙很是热情地对待这个灯。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上帝总是没有再次出现。大多数小孩逐渐放弃了,而且不断地嘲弄一个小男孩,因为他还坚持每天擦拭他的灯。终于有一天,上帝出现了。除了小男孩的灯,所有其它的灯全是厚厚的灰尘。于是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天使,剩下的其他人还是在那里唉声叹气:说早知道这个结果,我们也天天擦试自己的灯了。试问:如果上帝再给这些小孩一次同样的机会,他们会怎样?可能会有人坚持到底,但还会有人放弃。责任,是一个很简单的词汇。但是要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实践下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有多人人可以有小男孩的责任心呢?如何管理一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呢?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思想的清风,他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在读德鲁克的著作的时候,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哲学内涵掌握不好,经常性的会陷入一种矛盾和困惑的境地。其实困惑与解惑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角度认知。 与许多朋友谈论时,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3个方面,我在这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实践论的困惑

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这个思想在企业界有很深的市场,也是很多企业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也对企业界的实践产生了普遍性的影响,

因为特别是在华人地区,对于管理的认识的肤浅,又加上财富的来源与管理水平的脱节,使得企业界对自己的经验性的东西深信不疑,在没有更加具有说服性的理论之前,大多数的老板们会信奉自己的那一套,而所谓的管理学问真正的在企业家们的眼中并无实质性的市场。实践论在认识论上本质是一种不可知论,是无视管理规律的一种表现,那么在德鲁克的实践论之后,我们就看到很多的企业家在对管理规律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轻视。但事实上,德鲁克本人对这样的理解是不认同的,在他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一书中,德鲁克就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分析,并认为一个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获得管理能力的。 二,MBA教育的困惑

现在做企业的人都在不断的通过学习来获得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对高昂的MBA 的学习费用也在所不惜,因为根据德鲁克管理能力是可以系统训练的思想,通过 MBA教育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条捷径,但德鲁克认为MBA教育几乎完全抛弃了他所理解的管理学精髓,沦为一门综合技能培训。缺乏创新精神、没有长远的前瞻能力、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历史感淡漠,这是70%左右的MBA学生通病。所以MBA 仅仅是个品牌效应,名声在外。

三,人的认识的困惑

德鲁克90岁生日时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个理性的动物,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所有悖论的最基础的问题。很多人都相信管理:没有任何一种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过去50年中成功的世界最大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现下的环境中遇到了麻烦,而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以为自己在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却是:要不断地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调整策略而获得进步。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

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要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管理必须随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对所有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一个管理者只有能够理解这些原则,才能成为一个不断获取成功、成绩斐然的管理者。 说了许多,发现德鲁克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尽量做正确的 事情,而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上,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 事倍功半,善始方可以善终。否则,走出了很远,努力了许多才发现自己做错了 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我要重新审视曼德维尔的那句“私利邪恶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

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这里同时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好成绩。而德鲁克的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德鲁克先生写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

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我相信它是值得陪伴我终生的。


相关文章

  • 管理书籍读后感
  • 课程名称 现代管理科学基础 学 院 学 号 姓 名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此书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成于1966年,却依然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一群职业经理人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 ...查看


  • [看得见的手]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 管理名著选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与<看得见的手>读后感 班级:10级工商(1)班 姓名:范笑平 学号:[1**********]9 目录 (1) 题目 „„„„„„„„„„„„„„„„3 (2) 书籍及作者简介 ...查看


  • [将心注入]读后感
  • 价值观胜过商业模式 --<将心注入>读后感 "鞋子是真实的,而利润只是一个结果."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非常看重股东权益的今天,这一点是值得所有企业深思的--"利润"背后是" ...查看


  • 自我管理之读后感
  • 读<自我管理>有感 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怎样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及自己活着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记住自己.当然对于不同 ...查看


  • 选择卓越读后感
  • 选择卓越读后感 继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之后,吉姆.柯林斯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管理学家.他的管理学名着虽不算多,但每一部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堪称经典,值得企业界"竖起耳朵听一听". 身为一名企业高管,我也曾认真拜读过 ...查看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读后感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读后感 读完了<企业员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书,有了一些见解,对于一些问题有了一些认识. 三大纪律: 一.懂得服从.纪律就是企业的生命,制度意识,规则意识流程意识,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 ...查看


  • [奋斗乌托邦]读后感
  • "我发现,我以前很情绪化,原因是不懂得什么叫专注." --米莱. 看奋斗的时候就很喜欢米莱,欣赏她的性格,喜欢她身上特有的俏皮的倔强,总觉得奋斗的结局不该是米莱的归宿,她会有属于自己更绚烂的生活.前几天在图书馆淘到了&l ...查看


  •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
  •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一) 每个人都经历多过童年,每个人都享受过童年,每个人都怀念过童年,更多的怀念就造成了不想长大的思想.郁雨君的<我不想不想长大>就记录了这种对童年的喜爱.怀恋.渴望. 当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我不 ...查看


  •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读<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读后感 城关中学 赵荣荣 上个星期参加生命教育比赛时看到一则视频,深有感触,后来去网上搜的时候看到了本文的主人公李践,知名企业家,香港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风驰集团董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