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少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r-52 Fe-56
C 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
谢尔获得,其杰出贡献是“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精确建模对于化学的进步至关重要,以前化学家是用塑料球和棒创造分子模型,现在则是用计算机建模。下列物质中,分子和化学反应最适合用“多尺度模型”建模的是 D A.NH 3
B.H 2O
C.H 2
D. 蛋白质
2. 下列各项中,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模型是 A
①
A. ①②③④ 致雾霾的是 B A. 汽油汽车
② ③
C. ③和④
④
B. ①和② D. 只有①
3. 2013年的热闹之一是“霾”,而汽车尾气是导致雾霾的元凶之一,下列车型中,最易导
B. 柴油汽车
C. 天然气汽车 D. 太阳能汽车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出可净化核废水的纳米材料,能非常有效地
消除核泄漏等造成的核污染。对该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粒子直径大约在1pm ~100pm 之间;②该材料能消除核污染的重要原因是能高效吸附放射性元素;③该材料分散到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④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该吸附材料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只有①和③ D.只有①
5.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男子冰壶队异军突起,虽然让奖
牌擦肩而过,但第四名的成绩也给国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冰壶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一种硅酸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花岗岩的万分之一是长石,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KAISi 3O 8,是一种复盐 B. 花岗岩的另一成分是石英,它是由二氧化硅分子形成的 C. 由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花岗岩在空气中易风化变质
D. “花岗岩头脑”是因花岗岩的华美而引出的对反应机敏,办事灵活者的赞誉 二.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
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是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 新研究发现,钠在大脑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钠在人体中以化合态存在 B. 钠在人体中以游离态存在
C. 钠在人体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
D. 由于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多吃食盐有益于健康 7. 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起到大脑神经传递质——红藻氨
酸受体的一个独特“开关”作用。红藻氨酸受体活性的平衡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关键。红藻氨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有两个手性碳原子;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能发生缩聚反应;④能发生氧化反应;⑤能发生取代反应;⑥能发生酯化反应;⑦能发生水解反应;⑧能与NaHCO 3反应。 A. 全部正确
B. 除③外都正确
C. 除⑦外都正确 D. 除①和⑦都正确 8.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 D ....
A. 向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 2:NH 3·H 2O+CO4+HCO3
B. 少量SO 2通入Ca(ClO)2溶液中:SO 2+H2O+Ca+2ClO3↓+2HClO C. 向FeI 2溶液中滴加一定量氯水:2Fe +6I+4Cl2=2Fe+3I2+8Cl D. 将氢氧化钡溶液与一定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混合: Ba +OH+H+SO44↓+H2O
9.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3g 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 的苯所含分子数为0.5N A C.11.2mol ·L 的CH 3COONa 溶液中含Na 数为2N A D. 室温下,24g 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6N A
10. 在下列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C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 、Cl 、SO 4、Fe B. 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Fe 、Mg 、NO 3、Cl C. 使碘化钾淀粉试纸液变蓝的溶液:K 、Na 、Cl 、S D. 加入盐酸有大量CO 2放出的溶液:K 、SO 4、Cl 、Al
11. 右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
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2.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A
A.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烷
+
2--3+
+
+
-2-2+
2+
--+
-2-3+
-1
+
2+
-+
2+
-3+
-2+
+
-
B.标准状况下,
44.8L
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100mL 1mol/L硝酸 D.常温常压下,66g 二氧化碳气体
13. 将一定量的C 2H 6和O 2充入盛Na 2O 2的容器,密闭后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在250℃
时容器中无气体,将残余固体加入水中也无气体放出。则密闭容器中C 2H 6、O 2和Na 2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反应所得固体的成分是 A.2:1.6;NaHCO 3和NaCO 3 C.1:1.5;NaOH 和Na 2CO 3
+
-+
B.2:1.4;只有NaCO 3 D.6:1.2;Na 2O 2和Na 2CO 3
-
14.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可由pH=3的CH 3COOH 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 该溶液可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而成 C. 若使溶液pH=7,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此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a) >c(CH3COO ) >c(OH) >c(H)
D. 若加入适量氨水至碱性,则溶液中c(CH3COO ) 一定小于C(Na) 、c(NH4) 之和 15. 已知:N 2H 42(g)+N2(g) △H=-50.6kJ/mol,下列对反应的自发性判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 B. 在任何温度下都是不自发的 C. 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 D.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反应
16. 对于反应:C 2H 6(g)+7/2O22(g)+3H2O(g) △H=-1427.7 kJ/mol,若H 2O 的标
准气化热是44.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O22(g)+6H2O(g) △H=-1427.7kJ/mol B.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427.7kJ/mol C.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559.7kJ/mol D.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295.7kJ/mol
17. 在50g 含有1.17g 氯化钠和0.84g 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AgNO 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g 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说 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 氟化银难溶于水 D. 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18. 某无色混和气体可能含有CO 2、CO 、H 2O (水蒸气)、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
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和气体中 A. 一定含有CO 2、H 2O ,可能含有H 2、CO B. 一定含有H 2O 、CO ,可能含有CO 2、H 2 C. 一定含有CO 、CO 2,可能含有H 2O 、H 2 D. 一定含有CO 、H 2,可能含有H 2O 、CO 2
19. 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 (CH3) 3CCH 2CH 3
-+
+
+
--+
B. (CH3) 2CHCH 3
C. (CH3) 2CHC(CH3) 3 Z ,有关Z 的说法正确的是 A.Z 是一种电解质 C.Z 一定溶于水中
D. (CH3) 2CHCH 2CH 2CH 3
20. 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被两个Y 原子获得,从而得到X 和Y 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B.Z 可表示为X 2Y D.Z 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xC(g),达平
21.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2A(g)+B(g)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也为w ,则x 值为 A.1
B.2
C.3
D.4
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 和1.4molC
22. Mg-H2O 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B. H 2O 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 D. 溶液中Cl 向正极移动
23.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3→K 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
比还原产物多3.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生成40.0LN 2(标准状况)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
B. 有0.50molKNO 3被氧化
D. 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7.5mol
-
24. 25℃时,用浓度为0.100mol/L的NaOH 溶液滴定20.00mL 浓度均为0.1000mol/L的三种
酸HX 、HY 、HZ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Z <HY <HX
B. 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
C. 将上述HX.HY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 溶液滴定至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C(X) >c(Y) >c(OH) >c(H)
D. HY 与HZ 混合,达到平衡时:c(H+) =K a (HY)c(HY)+c(Z-) +c(OH-)
c(Y-)
---+
-5
25.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 、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NO3) 3和
H 2SO 4的混合液,并产生NO 气体。在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g A. ①④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9a +b )mol
3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20分。)
26. (10分)2013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早在1972年就花了大量精力与实践,模拟出了
1,6-二苯基-1,3,5-己三烯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6-二苯基-1,3,5-己三烯的结构简式:
(2)该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聚合反应
B. 消去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取代反应
(3)写出该化合物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化合物的某种同分异构体中,两个苯基连在另一个六元环上,与等物质的量的
溴化氢加成产物只有一种,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27. (10分)在众多化合物中,有类大分子的形状像多次分叉的大树,故得名树枝状大分
子。DPA 是树枝状大分子之一,其部分结构如右图。它是以苯为核,以椭圆形部分为结构基元,不断分支形成的。中心苯环的左右各连接一个结构基元,就形成了树枝状分子的第一代(G1)。在每个第一代(G1)结构基元中,N=C双键的N 原子与苯环相连,而C 原子上连两个苯环,形成两个分支,即形成连接下一代的两个位点。第一代的4个苯环连接位点分别与下一个结构基元N=C双键的N 原子相连,共连接4个结构基元,它们构成树枝状分子的第二代(G2)。以此类推,构成树枝状分子的第三代(G3). 第四代(G4)。
(1) 该树枝状大分子DPA 第四代(G4)所含碳原子数为: 。
(2) DPA 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做为金属离子的“仓库”。如DPA 可以容纳Fe 。DPA 与Fe
3+
3+
3+
是通过 (填具体化学键类型)将Fe 包容的,能形成该化学键的原因是:
(3) Fe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Fe的电子排布式为: 。向
含有Fe 的溶液中滴加苯酚溶液,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 简答题(本题每空2分,共6分。)
28. (6分)根据已有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常识。 (1)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用30~50℃的水最佳:
。
。
(2)存放碘盐时要注意密封. 防潮. 防晒,菜炒熟出锅时再放碘盐: (3)洁厕灵与漂水不能混合: 五. 实验题(本题共12分。)
29. (12分)实验室中用正丁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正丁醚,有关物理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50mL 双孔烧瓶中需加入1mL 浓硫酸.7mL 正丁醇,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3+
3+
。
。
。
(2)为防止烧瓶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措施是 。 (3)应该选用 (填酒精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温度计液泡应
放在 。
(4)该实验应控制温度在145℃左右为宜,不可高出155℃,理由是 。 (5)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将反应液加入盛50mL 水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分
液。产品正丁醚应从分液漏斗的 得到。
(6)将分液得到的正丁醚再用硫酸洗涤。用硫酸洗涤的目的是 。 (7)将用硫酸洗过的正丁醚加入盛无水氯化钙的蒸馏烧瓶中,蒸馏收集140~144℃的
馏分。
①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②温度计液泡在放在 。
六. 计算题(本题共12分。)
30. (12分)硫代硫酸钠在科研. 医疗. 环保. 摄影. 造纸和制革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1)甲醛中毒. 氰化物中毒. 砷中毒. 升汞中毒. 铅中毒. 铋中毒. 碘中毒等都可以用1.0%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密度以1.0g ·cm 计)
(2)硫代硫酸钠常用作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将1L 含残Cl 20.001mol/L的纸浆脱氯,需要0.100mol/LNa2S 2O 3溶液2.50mL 。试通过计算确定Na 2S 2O 3反应后的产物,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硫代硫酸钠在鞣革时用作重点铬酸盐的还原剂。It 含Cr 2O 7为1.0×10mol/L的废液(溶液的密度以1.0 g·cm 计),需要加入多少克Na 2S 2O 3还原?
-3
2--3-3
2014年黑龙江少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r-52 Fe-56
C 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
谢尔获得,其杰出贡献是“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精确建模对于化学的进步至关重要,以前化学家是用塑料球和棒创造分子模型,现在则是用计算机建模。下列物质中,分子和化学反应最适合用“多尺度模型”建模的是 D A.NH 3
B.H 2O
C.H 2
D. 蛋白质
2. 下列各项中,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模型是 A
①
A. ①②③④ 致雾霾的是 B A. 汽油汽车
② ③
C. ③和④
④
B. ①和② D. 只有①
3. 2013年的热闹之一是“霾”,而汽车尾气是导致雾霾的元凶之一,下列车型中,最易导
B. 柴油汽车
C. 天然气汽车 D. 太阳能汽车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出可净化核废水的纳米材料,能非常有效地
消除核泄漏等造成的核污染。对该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粒子直径大约在1pm ~100pm 之间;②该材料能消除核污染的重要原因是能高效吸附放射性元素;③该材料分散到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④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该吸附材料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只有①和③ D.只有①
5.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男子冰壶队异军突起,虽然让奖
牌擦肩而过,但第四名的成绩也给国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冰壶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一种硅酸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花岗岩的万分之一是长石,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KAISi 3O 8,是一种复盐 B. 花岗岩的另一成分是石英,它是由二氧化硅分子形成的 C. 由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花岗岩在空气中易风化变质
D. “花岗岩头脑”是因花岗岩的华美而引出的对反应机敏,办事灵活者的赞誉 二.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
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是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 新研究发现,钠在大脑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钠在人体中以化合态存在 B. 钠在人体中以游离态存在
C. 钠在人体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
D. 由于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多吃食盐有益于健康 7. 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起到大脑神经传递质——红藻氨
酸受体的一个独特“开关”作用。红藻氨酸受体活性的平衡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关键。红藻氨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有两个手性碳原子;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能发生缩聚反应;④能发生氧化反应;⑤能发生取代反应;⑥能发生酯化反应;⑦能发生水解反应;⑧能与NaHCO 3反应。 A. 全部正确
B. 除③外都正确
C. 除⑦外都正确 D. 除①和⑦都正确 8.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 D ....
A. 向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 2:NH 3·H 2O+CO4+HCO3
B. 少量SO 2通入Ca(ClO)2溶液中:SO 2+H2O+Ca+2ClO3↓+2HClO C. 向FeI 2溶液中滴加一定量氯水:2Fe +6I+4Cl2=2Fe+3I2+8Cl D. 将氢氧化钡溶液与一定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混合: Ba +OH+H+SO44↓+H2O
9.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3g 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 的苯所含分子数为0.5N A C.11.2mol ·L 的CH 3COONa 溶液中含Na 数为2N A D. 室温下,24g 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6N A
10. 在下列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C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 、Cl 、SO 4、Fe B. 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Fe 、Mg 、NO 3、Cl C. 使碘化钾淀粉试纸液变蓝的溶液:K 、Na 、Cl 、S D. 加入盐酸有大量CO 2放出的溶液:K 、SO 4、Cl 、Al
11. 右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
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2.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A
A.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烷
+
2--3+
+
+
-2-2+
2+
--+
-2-3+
-1
+
2+
-+
2+
-3+
-2+
+
-
B.标准状况下,
44.8L
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100mL 1mol/L硝酸 D.常温常压下,66g 二氧化碳气体
13. 将一定量的C 2H 6和O 2充入盛Na 2O 2的容器,密闭后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在250℃
时容器中无气体,将残余固体加入水中也无气体放出。则密闭容器中C 2H 6、O 2和Na 2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反应所得固体的成分是 A.2:1.6;NaHCO 3和NaCO 3 C.1:1.5;NaOH 和Na 2CO 3
+
-+
B.2:1.4;只有NaCO 3 D.6:1.2;Na 2O 2和Na 2CO 3
-
14.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可由pH=3的CH 3COOH 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 该溶液可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而成 C. 若使溶液pH=7,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此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a) >c(CH3COO ) >c(OH) >c(H)
D. 若加入适量氨水至碱性,则溶液中c(CH3COO ) 一定小于C(Na) 、c(NH4) 之和 15. 已知:N 2H 42(g)+N2(g) △H=-50.6kJ/mol,下列对反应的自发性判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 B. 在任何温度下都是不自发的 C. 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 D.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反应
16. 对于反应:C 2H 6(g)+7/2O22(g)+3H2O(g) △H=-1427.7 kJ/mol,若H 2O 的标
准气化热是44.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O22(g)+6H2O(g) △H=-1427.7kJ/mol B.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427.7kJ/mol C.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559.7kJ/mol D. 表示C 2H 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 2H 6(g)+7/2O22(g)+3H2O(l) △H=-1295.7kJ/mol
17. 在50g 含有1.17g 氯化钠和0.84g 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AgNO 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g 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说 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 氟化银难溶于水 D. 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18. 某无色混和气体可能含有CO 2、CO 、H 2O (水蒸气)、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
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和气体中 A. 一定含有CO 2、H 2O ,可能含有H 2、CO B. 一定含有H 2O 、CO ,可能含有CO 2、H 2 C. 一定含有CO 、CO 2,可能含有H 2O 、H 2 D. 一定含有CO 、H 2,可能含有H 2O 、CO 2
19. 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 (CH3) 3CCH 2CH 3
-+
+
+
--+
B. (CH3) 2CHCH 3
C. (CH3) 2CHC(CH3) 3 Z ,有关Z 的说法正确的是 A.Z 是一种电解质 C.Z 一定溶于水中
D. (CH3) 2CHCH 2CH 2CH 3
20. 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被两个Y 原子获得,从而得到X 和Y 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B.Z 可表示为X 2Y D.Z 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xC(g),达平
21.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2A(g)+B(g)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也为w ,则x 值为 A.1
B.2
C.3
D.4
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 和1.4molC
22. Mg-H2O 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B. H 2O 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 D. 溶液中Cl 向正极移动
23.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3→K 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
比还原产物多3.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生成40.0LN 2(标准状况)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
B. 有0.50molKNO 3被氧化
D. 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7.5mol
-
24. 25℃时,用浓度为0.100mol/L的NaOH 溶液滴定20.00mL 浓度均为0.1000mol/L的三种
酸HX 、HY 、HZ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Z <HY <HX
B. 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
C. 将上述HX.HY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 溶液滴定至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C(X) >c(Y) >c(OH) >c(H)
D. HY 与HZ 混合,达到平衡时:c(H+) =K a (HY)c(HY)+c(Z-) +c(OH-)
c(Y-)
---+
-5
25.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 、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NO3) 3和
H 2SO 4的混合液,并产生NO 气体。在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g A. ①④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9a +b )mol
3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20分。)
26. (10分)2013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早在1972年就花了大量精力与实践,模拟出了
1,6-二苯基-1,3,5-己三烯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6-二苯基-1,3,5-己三烯的结构简式:
(2)该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聚合反应
B. 消去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取代反应
(3)写出该化合物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化合物的某种同分异构体中,两个苯基连在另一个六元环上,与等物质的量的
溴化氢加成产物只有一种,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27. (10分)在众多化合物中,有类大分子的形状像多次分叉的大树,故得名树枝状大分
子。DPA 是树枝状大分子之一,其部分结构如右图。它是以苯为核,以椭圆形部分为结构基元,不断分支形成的。中心苯环的左右各连接一个结构基元,就形成了树枝状分子的第一代(G1)。在每个第一代(G1)结构基元中,N=C双键的N 原子与苯环相连,而C 原子上连两个苯环,形成两个分支,即形成连接下一代的两个位点。第一代的4个苯环连接位点分别与下一个结构基元N=C双键的N 原子相连,共连接4个结构基元,它们构成树枝状分子的第二代(G2)。以此类推,构成树枝状分子的第三代(G3). 第四代(G4)。
(1) 该树枝状大分子DPA 第四代(G4)所含碳原子数为: 。
(2) DPA 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做为金属离子的“仓库”。如DPA 可以容纳Fe 。DPA 与Fe
3+
3+
3+
是通过 (填具体化学键类型)将Fe 包容的,能形成该化学键的原因是:
(3) Fe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Fe的电子排布式为: 。向
含有Fe 的溶液中滴加苯酚溶液,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 简答题(本题每空2分,共6分。)
28. (6分)根据已有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常识。 (1)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用30~50℃的水最佳:
。
。
(2)存放碘盐时要注意密封. 防潮. 防晒,菜炒熟出锅时再放碘盐: (3)洁厕灵与漂水不能混合: 五. 实验题(本题共12分。)
29. (12分)实验室中用正丁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正丁醚,有关物理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50mL 双孔烧瓶中需加入1mL 浓硫酸.7mL 正丁醇,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3+
3+
。
。
。
(2)为防止烧瓶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措施是 。 (3)应该选用 (填酒精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温度计液泡应
放在 。
(4)该实验应控制温度在145℃左右为宜,不可高出155℃,理由是 。 (5)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将反应液加入盛50mL 水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分
液。产品正丁醚应从分液漏斗的 得到。
(6)将分液得到的正丁醚再用硫酸洗涤。用硫酸洗涤的目的是 。 (7)将用硫酸洗过的正丁醚加入盛无水氯化钙的蒸馏烧瓶中,蒸馏收集140~144℃的
馏分。
①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②温度计液泡在放在 。
六. 计算题(本题共12分。)
30. (12分)硫代硫酸钠在科研. 医疗. 环保. 摄影. 造纸和制革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1)甲醛中毒. 氰化物中毒. 砷中毒. 升汞中毒. 铅中毒. 铋中毒. 碘中毒等都可以用1.0%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密度以1.0g ·cm 计)
(2)硫代硫酸钠常用作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将1L 含残Cl 20.001mol/L的纸浆脱氯,需要0.100mol/LNa2S 2O 3溶液2.50mL 。试通过计算确定Na 2S 2O 3反应后的产物,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硫代硫酸钠在鞣革时用作重点铬酸盐的还原剂。It 含Cr 2O 7为1.0×10mol/L的废液(溶液的密度以1.0 g·cm 计),需要加入多少克Na 2S 2O 3还原?
-3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