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改进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中的实验,其原理是将植物饥饿处理24 h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用酒精溶解叶绿素,最后用碘液检验淀粉,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1.1 冬天天竺葵取材不易   该实验开展时正是12月中旬,笔者准备实验材料时,在学校附近的花鸟市场买不到天竺葵。花鸟市场的老板告诉笔者,天竺葵最适宜的温度是10~20℃,此时的武汉只有0~5℃,天竺葵不易养活,所以等春天来了再从外地进天竺葵。笔者去更大的花鸟市场寻找,也没有找到。   后来笔者在淘宝上买到天竺葵,但是收到的天竺葵只有10片叶子,满足不了学生实验的大量需求。   1.2 实验效果不明显   在笔者买到天竺葵后,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却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叶片被碘液染色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见光部分应该是深蓝色,不见光部分为浅黄色。但是笔者做实验时观察到的叶片见光部分和不见光部分均为浅黄色。   1.3 冬天光照处理不便   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步骤,对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后,部分叶片遮光,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笔者开展实验时,恰逢遇到连续阴雨天,自然光照条件不理想。   2 实验改进   2.1 实验材料的改进   笔者在寻找天竺葵无果后,开始尝试用其他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笔者先后尝试了爬山虎、菠菜和小白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爬山虎的叶子虽然冬天是绿色的,但是不易脱色,从而影响实验效果;菠菜的叶子脱色容易,但是脱色后极易破裂,碘液染色时叶片不完整,从而影响观察。经过不断地尝试,笔者发现小白菜是非常好的实验材料,菜场很容易买到,酒精脱色时间短,且叶片不易破裂,而且实验效果非常好。   另外,笔者在尝试中还发现,部分小白菜的叶片在酒精脱色过程中脱色不完全,仔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脱色不完全的均为较老的叶子。所以笔者在后面实验材料的选择中,避免取较老的叶子为材料,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为了实验效果好,笔者在菜场买带根的小白菜回来后,放在花盆培养2~3 d,待其成活后再用来做实验,成活后的小白菜光合作用强,产生淀粉较多,碘液染色后效果更好。另外,笔者在买小白菜的时候,尽量挑选大一点的小白菜,在培养时更易成活,实验效果更好。   2.2 实验过程的改进   2.2.1 黑暗处理   教科书实验参考操作视频的黑暗处理方法为用黑色塑料袋套一昼夜,笔者在实验中发现,黑色塑料袋极易出现破洞,造成漏光,从而饥饿处理不彻底造成实验失败。经过反复尝试,笔者发现将整盆小白菜放进不透光的办公室柜子,关上柜门一昼夜,既方便操作,黑暗处理效果也很好。   2.2.2 光照处理   教科书上光照处理为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笔者做实验时恰逢武汉的持续阴雨天,光照效果不好。想到大学做实验时经常用日光灯辅助光照,尝试将小白菜放到台灯下,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台灯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此办法非常实用。   2.2.3 温度处理   笔者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效果却并不好,经碘液染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并没有变成蓝色,和不见光部分颜色一样,实验失败。经笔者仔�分析,武汉的冬天温度较低,植物光合作用很弱,产生的淀粉很少,所以效果不明显。后来,笔者在光照处理时注意控制温度,白天在开空调的办公室,温度控制在15℃左右时,光照处理一上午,下午做实验时,效果就很好。如果没有空调的环境,开一个功率大一点的灯泡也有一定的升温效果。   3 其他改进   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笔者在给叶片遮光时剪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黑纸片,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形状。在实验开始时,笔者告诉学生最后显示的不遮光部分每个组都不同,看看你选的叶片不遮光部分是什么形状。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做实验,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实验课也变得更有趣。   笔者在讲这节课时,按照教科书,提到加热方式为“隔水加热”。学生马上说他们书上写的是“水浴加热”,仔细比对,发现笔者用的课本是2013年6月印刷的,加热方式为“隔水加热”,学生用的课本是2016年6月印刷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原来在2016年印刷时对课本进行了修正,这也提醒了笔者注意课本的印刷年份,将课本换成与学生一致的版本。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冬天温度低,在水浴加热时如果直接用冷水进行加热,水温上升缓慢,叶片完全脱色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学生一直坐在旁边等待,影响课堂的进程。笔者将冷水换成温水进行加热,叶片脱色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因为实验中要用到酒精灯和热水,在实验开始时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现不规范操作立即纠正。   生物课堂有无限的精彩,生物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无数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和学生一起发现生物实验的各种精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中的实验,其原理是将植物饥饿处理24 h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用酒精溶解叶绿素,最后用碘液检验淀粉,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1.1 冬天天竺葵取材不易   该实验开展时正是12月中旬,笔者准备实验材料时,在学校附近的花鸟市场买不到天竺葵。花鸟市场的老板告诉笔者,天竺葵最适宜的温度是10~20℃,此时的武汉只有0~5℃,天竺葵不易养活,所以等春天来了再从外地进天竺葵。笔者去更大的花鸟市场寻找,也没有找到。   后来笔者在淘宝上买到天竺葵,但是收到的天竺葵只有10片叶子,满足不了学生实验的大量需求。   1.2 实验效果不明显   在笔者买到天竺葵后,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却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叶片被碘液染色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见光部分应该是深蓝色,不见光部分为浅黄色。但是笔者做实验时观察到的叶片见光部分和不见光部分均为浅黄色。   1.3 冬天光照处理不便   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步骤,对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后,部分叶片遮光,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笔者开展实验时,恰逢遇到连续阴雨天,自然光照条件不理想。   2 实验改进   2.1 实验材料的改进   笔者在寻找天竺葵无果后,开始尝试用其他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笔者先后尝试了爬山虎、菠菜和小白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爬山虎的叶子虽然冬天是绿色的,但是不易脱色,从而影响实验效果;菠菜的叶子脱色容易,但是脱色后极易破裂,碘液染色时叶片不完整,从而影响观察。经过不断地尝试,笔者发现小白菜是非常好的实验材料,菜场很容易买到,酒精脱色时间短,且叶片不易破裂,而且实验效果非常好。   另外,笔者在尝试中还发现,部分小白菜的叶片在酒精脱色过程中脱色不完全,仔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脱色不完全的均为较老的叶子。所以笔者在后面实验材料的选择中,避免取较老的叶子为材料,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为了实验效果好,笔者在菜场买带根的小白菜回来后,放在花盆培养2~3 d,待其成活后再用来做实验,成活后的小白菜光合作用强,产生淀粉较多,碘液染色后效果更好。另外,笔者在买小白菜的时候,尽量挑选大一点的小白菜,在培养时更易成活,实验效果更好。   2.2 实验过程的改进   2.2.1 黑暗处理   教科书实验参考操作视频的黑暗处理方法为用黑色塑料袋套一昼夜,笔者在实验中发现,黑色塑料袋极易出现破洞,造成漏光,从而饥饿处理不彻底造成实验失败。经过反复尝试,笔者发现将整盆小白菜放进不透光的办公室柜子,关上柜门一昼夜,既方便操作,黑暗处理效果也很好。   2.2.2 光照处理   教科书上光照处理为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笔者做实验时恰逢武汉的持续阴雨天,光照效果不好。想到大学做实验时经常用日光灯辅助光照,尝试将小白菜放到台灯下,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台灯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此办法非常实用。   2.2.3 温度处理   笔者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效果却并不好,经碘液染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并没有变成蓝色,和不见光部分颜色一样,实验失败。经笔者仔�分析,武汉的冬天温度较低,植物光合作用很弱,产生的淀粉很少,所以效果不明显。后来,笔者在光照处理时注意控制温度,白天在开空调的办公室,温度控制在15℃左右时,光照处理一上午,下午做实验时,效果就很好。如果没有空调的环境,开一个功率大一点的灯泡也有一定的升温效果。   3 其他改进   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笔者在给叶片遮光时剪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黑纸片,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形状。在实验开始时,笔者告诉学生最后显示的不遮光部分每个组都不同,看看你选的叶片不遮光部分是什么形状。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做实验,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实验课也变得更有趣。   笔者在讲这节课时,按照教科书,提到加热方式为“隔水加热”。学生马上说他们书上写的是“水浴加热”,仔细比对,发现笔者用的课本是2013年6月印刷的,加热方式为“隔水加热”,学生用的课本是2016年6月印刷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原来在2016年印刷时对课本进行了修正,这也提醒了笔者注意课本的印刷年份,将课本换成与学生一致的版本。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冬天温度低,在水浴加热时如果直接用冷水进行加热,水温上升缓慢,叶片完全脱色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学生一直坐在旁边等待,影响课堂的进程。笔者将冷水换成温水进行加热,叶片脱色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因为实验中要用到酒精灯和热水,在实验开始时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现不规范操作立即纠正。   生物课堂有无限的精彩,生物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无数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和学生一起发现生物实验的各种精彩。


相关文章

  •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方法
  •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方法 作者:fosu 来源:佛山市教育装备 佛山市华英学校 曾庆国 摘要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进行实验教学经常遇到实验条件差.实验操作难.实验效果不理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查看


  • 光合作用实验的创新
  • 光合作用实验的创新 一.背景 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常常遇到阴雨天,使得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想能不能把实验加以改进,用白炽灯代替太阳,用天竺葵枝条代替天竺葵盆栽,使这个实验不受天气和时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携带花盆的不便. 二. ...查看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教学设计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二)过程 ...查看


  • 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
  •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 ...查看


  •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一节实验课为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1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其动手能力,便于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 ...查看


  • 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 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柳树0中学 郑继锋 一.理论依据 由于在教学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学法,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因而知识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传统 ...查看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认识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的关 ...查看


  •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反思
  • 光合作用是初中生物课标中的50个重要概念之一,而该概念又是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本中通过3个验证性实验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分别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产生淀粉,产生二氧化碳,需要氧气. 尤其是"光合作 ...查看


  •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三.小组实验设计: 采用水浴锅进行隔水加热,避免了课本实验装置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