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探讨

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探讨

!陈拥贤

!!!!摘要+!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也是职业教育理论框架得以建立

的核心概念$本文运用逻辑学和概念学有关原理#分析了!职业教育"概念表达的方法论选择%同时#在对职业教育事实透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职业教育"概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意图#以学生从事一般职业作为努力的结果#是持续提升人们从事一般职业的素质教育活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概念%探讨

作者简介&陈拥贤#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建设#都是通过许多概念的揭示来总结该门学科的科学认识成果#并在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事物的本质$规定理论的范畴$反映事物的规律$作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建立起理论体系大厦!%&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是职业教育理论框架得以建立的核心%&职业教育’是什么#一直以来是很多人讨论和争论的热点#这里结合逻辑学和概念学有关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一!"职业教育#概念表述的方法论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反映(人类在认识事物进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概念%给概念下定义#最主要的是要把反映该概念最本质$最内在的特点或特征揭示出来"%任何概念都具有两个方面#即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的分子范围%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体%

显然#职业教育的概念也与其内涵和外延密切相关#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就导致了职业教育概念表述的差异%同时#一个概念一旦被确定下来#就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又都会引起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故对职业教育的界定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再次#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个人因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的不同#对职业教育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也是必然的%仅就我国而言#在职业教育的理论著作中有明确界定或撰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关于&职业教育’

的概念就达几十种之多%

正如列宁所说+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的最初和最简单的形式#就已经意味着人们对于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已日益深刻%

#

过对已有的&职业教育’概念的分析#容易发现大多数定义是从职业教育的外部联系和从职业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角度来概括的#并一般是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建立概念%

我们要寻求职业教育的概念#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基础%按照逻辑学$概念学的研究成果#遵循逻辑思维的方法#可以对&职业教育’作出正确的判断%逻辑思维方法有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两种%辨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在概念的研究上具有不同的视角和特点#形式逻辑偏重于静态方面$外在形式方面来研究概念(而辨证逻辑则更多地是从动态方面$内在矛盾方面$特殊表现形式方面来研究概念%形式逻辑对概念进行界说#一般只从概念所包含内容的组织结构或形式方面表现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结构#不能充分反映概念所包含内容本身的矛盾运动特性#而一般事物却常是由许多规定和关系形成的多样性统一体#为此就显得比较简单(另外#形式逻辑在研究概念时#是从概念外延的某些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不是从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的内在矛盾出发#结合矛盾性来认识普通性%相反#辨证逻辑研究概念时#一般是从分析概念所包含内容的内在矛盾关系入手#探求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特性#揭示出概念的普通性(同时#辨证逻辑在研究概念时#是紧密结合概念所包含内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研究%由于矛盾关系是概念的本性#是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只有研究透彻事物的内在矛盾关系#才能使概念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因此#我们在寻求职

!!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业教育概念时#要先进行辨证逻辑的思考#再运用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进行界定$如果我们仅从职业教育的外部联系入手#从职业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角度来寻找它的含义#而不透彻研究职业教育本身内在的矛盾及运动规律#虽然能找到职业教育的某些特性#但是难以确定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二!职业教育事实透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事物发展是永恒的#但发展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矛盾#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样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首先应弄清楚职业教育是从何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通过对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事实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的运动规律#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发展动因$

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的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人类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因此#这种融合在社会活动中的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年轻一代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简单的生活劳动经验%技术%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这就是早期的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职业教育现象的起源$

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教育活动在原始社会中是密不可分的#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其一是因为这两者都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分的条件$生产劳动是要解决人类生活的物质资料问题#而教育活动则是要解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问题#这两种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是缺一不可的$其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尚不具备将教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活动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人类的再生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一方面要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必须以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的传授即教育为条件$

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一种保证人类自身种的延续的活动#不这样#人类社会就无法持续地存在下去&这种活动同时又是将新一代培养成为具

备必要的生活本领和能力的人的活动#不这样#人类也同样无法持续地存在下去$

进入近代#大机器工业生产在生产劳动中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使得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这为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学校形态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大机器工业生产基本代替手工工具生产以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过去那种在生产劳动中掌握技术%技能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描述成这样一条轨迹’它最初是一种在生产劳动中继承劳动经验与技术的自然形态的职业教育#后来经过培养职业人的师徒制形态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形态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通过职业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概念不断更新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职业教育概念#但是存在适合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职业教育概念$从特征上看#职业教育的概念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无限的发展性$

三!"职业教育#概念的表述

要准确表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并不表示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职业教育概念#可以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使职业教育概念尽可能精确化$而对已有的职业教育概念可依据(就一个学术性概念而言#它越是可能多地用来表达一般性法则#也就是说#它越是多地能在已观察到的事实上与其它概念形成联系#也就越是具有意义$)的实用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类教育活动(职业教育)这一术语#首先表达的是一类教育活动$这里的教育系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

顾明远%梁忠义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这一论述有三层含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

义#第一$职业教育的产生具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这一目的与社会和人息息相关&第三$职业教育是一类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职业教育扮演的是传授劳动经验和技术的角色&

在教育史上$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类教育并非个别现象&如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斯内登也认为$凡是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都可称为职业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同样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备的教育&

同时$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教育是提供服务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而服务和交流也是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

!二"职业教育以学生从事一般职业作为努力的结果

刘育锋认为$职业分为专门职业和’一般职业(&专门职业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长期而广泛学术准备的职业&它需要两年以上大学程度的专门训练&而)一般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大学专科以上的教育&职业教育则培养从事)一般职业(的社会人&

首先$刘育锋在分析几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概念后认为#职业教育是以获得某种职业为主要目的&如!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编者$经济科学出版社"##$年%月版+提出#为取得某种职业资格或为从事某种职业$而进行的技术教育$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李守福提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是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训练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狭义的职业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体系内部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职业对象需要的不同$传授特定职业所需的职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职业技术和技能$陶冶职业情操-增强职业意识的教育,董操在!职业技术教育手册"中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在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等等,

其次$刘育锋认为职业教育所获得的职业是’一般职业($而不是专门职业,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挪威等国家$都将职业教育明确规定为专科层级及以下的教育,那种将职业教育内涵与外延不适当地扩展的观点必将淹没职业教育本质$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走向虚无,在德国$职业教育是指高等专科教育以下$基础教育以上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与培训,在美国$’职业教育(与

质,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学会谋生密切相’技术教育(并存$技术教育指专科教育$而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和职业中学教育,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内容清楚地表明$职业教育层级在高等专科层级及其下,

刘育锋总结出#’一般职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一般职业(导向性主要指#职业教育以学生在’一般职业(中就业并且能够在’一般职业(中得到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以’一般职业(为导向-教学环境强调与’一般职业(真实情景的相似性,一种类型的教育是否具有’一般职业(导向性$是区分该种教育是否是职业教育的标准,

第三$刘育锋认为职业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就职能力和在职业中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就职的能力$而且必须使就职者具有连续在某种社会职业中就职的能力$即具有适应职业不断变化的能力,职业的这种连续性要求职业教育体系更为开放$更为灵活$使就职者能够不断获得继续学习与继续培训的机会$不断适应职业的发展...获取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杨达生在!职业教育概论"中提出#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从教育目的来看$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企业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或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者$进而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从教育实施对象来看$它既包括需要专门化教育的新成长的劳动力$又包括需要知识更新-提高或转业教育的已经就作业的劳动者,马庆发认为*!当代职业教育新论"$

)**+出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

调整步伐加速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周期缩短$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内涵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从培养单一的满足就业-谋职需求发展到满足职业发展-个体职业生涯的要求$从找工作-谋职业发展为创业准备教育,按劳动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劳动力既是被开发的对象$又是自我开发的主体,为此$职业教育的重心已经转向终身职业教育和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方向,外延式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只是数量的提升%而内涵式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劳动力的质量及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意图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是他人的职业素

!"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关#受教育者追求的最大功利目的是获得物质与经济方面的成功$满足个人或社会经济与物质方面的需要#职业素质的获取是职业教育所努力的结果#

欧阳河等在!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职业素质教育包括专门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两个层面$专门职业素质是指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专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从事职业劳动的职业活动的必备活动$是人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综合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劳动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当职业发生转换$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综合素质依然有用武之地$并能够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者宣言"中称&职业教育之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实质上黄炎培在此所指的目的$就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那么个人谋生之准备究竟包含什么涵义呢*"#$$年$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含义即’职业技能的教授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这两点显然都是职业素质的内容之一#

刘春生%徐长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需要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社会行动指向在此更为明确$它就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四"职业教育的对象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顾明远%梁忠义等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职业教育还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原始社会的人类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简单的生产劳动经验%技术%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解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发达自己的四肢$丰富自己的智慧#在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不需要文化基础的$因为人类社会的语言和文字本身也还处在摸索之中#当大机器工业生产化代替手工工具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过去那种在生产劳动中掌握技术%技能的方式$已经变得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学校应成为职业

教育的主要载体#根本性的改变还在于职业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不再是简单的劳动经验$而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显然$没有接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是无法向书本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

根据以上原则$职业教育概念可以这样定义&职业教育是指持续提升人们从事一般职业的教育活动#关于这一表述有几点说明&!这一概念是对广泛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理解$它适合任何形式的职业教育("这是一个注重目标的解释$但是并不否认过程的重要(#这一概念所表达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般职业)导向性$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键#同时$按照教育概念定义的四条原则$即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同一关系(定义项不应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必须用意义明确的语言$定义项的内涵应与所要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的内涵相同$但与同一层次的其它种概念的内涵不同(定义的联结项必须是肯定的#这一概念具有科学性#

注释!

!谢兰荣%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

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年第&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

词典%商务印书馆#’##(年)月%

#谢兰荣%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

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年第&期+

$$职$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业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年",月%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

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年""月%

参考文献!

.*/郭元祥+教育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月+

.,/宋文坚+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0*##1年(月%

.2/彭漪涟+逻辑学基础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年2月+

.!/陈波+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3---年!月+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高等教

育出版社#,--,年#月+

.)/刘育锋+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教论坛#,--!年!月号上旬刊+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

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探讨

!陈拥贤

!!!!摘要+!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也是职业教育理论框架得以建立

的核心概念$本文运用逻辑学和概念学有关原理#分析了!职业教育"概念表达的方法论选择%同时#在对职业教育事实透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职业教育"概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意图#以学生从事一般职业作为努力的结果#是持续提升人们从事一般职业的素质教育活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概念%探讨

作者简介&陈拥贤#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建设#都是通过许多概念的揭示来总结该门学科的科学认识成果#并在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事物的本质$规定理论的范畴$反映事物的规律$作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建立起理论体系大厦!%&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是职业教育理论框架得以建立的核心%&职业教育’是什么#一直以来是很多人讨论和争论的热点#这里结合逻辑学和概念学有关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一!"职业教育#概念表述的方法论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反映(人类在认识事物进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概念%给概念下定义#最主要的是要把反映该概念最本质$最内在的特点或特征揭示出来"%任何概念都具有两个方面#即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的分子范围%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体%

显然#职业教育的概念也与其内涵和外延密切相关#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就导致了职业教育概念表述的差异%同时#一个概念一旦被确定下来#就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又都会引起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故对职业教育的界定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再次#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个人因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的不同#对职业教育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也是必然的%仅就我国而言#在职业教育的理论著作中有明确界定或撰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关于&职业教育’

的概念就达几十种之多%

正如列宁所说+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的最初和最简单的形式#就已经意味着人们对于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已日益深刻%

#

过对已有的&职业教育’概念的分析#容易发现大多数定义是从职业教育的外部联系和从职业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角度来概括的#并一般是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建立概念%

我们要寻求职业教育的概念#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基础%按照逻辑学$概念学的研究成果#遵循逻辑思维的方法#可以对&职业教育’作出正确的判断%逻辑思维方法有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两种%辨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在概念的研究上具有不同的视角和特点#形式逻辑偏重于静态方面$外在形式方面来研究概念(而辨证逻辑则更多地是从动态方面$内在矛盾方面$特殊表现形式方面来研究概念%形式逻辑对概念进行界说#一般只从概念所包含内容的组织结构或形式方面表现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结构#不能充分反映概念所包含内容本身的矛盾运动特性#而一般事物却常是由许多规定和关系形成的多样性统一体#为此就显得比较简单(另外#形式逻辑在研究概念时#是从概念外延的某些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不是从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的内在矛盾出发#结合矛盾性来认识普通性%相反#辨证逻辑研究概念时#一般是从分析概念所包含内容的内在矛盾关系入手#探求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特性#揭示出概念的普通性(同时#辨证逻辑在研究概念时#是紧密结合概念所包含内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研究%由于矛盾关系是概念的本性#是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只有研究透彻事物的内在矛盾关系#才能使概念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因此#我们在寻求职

!!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业教育概念时#要先进行辨证逻辑的思考#再运用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进行界定$如果我们仅从职业教育的外部联系入手#从职业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角度来寻找它的含义#而不透彻研究职业教育本身内在的矛盾及运动规律#虽然能找到职业教育的某些特性#但是难以确定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二!职业教育事实透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事物发展是永恒的#但发展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矛盾#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样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首先应弄清楚职业教育是从何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通过对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事实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的运动规律#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发展动因$

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的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人类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因此#这种融合在社会活动中的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年轻一代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简单的生活劳动经验%技术%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这就是早期的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职业教育现象的起源$

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教育活动在原始社会中是密不可分的#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其一是因为这两者都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分的条件$生产劳动是要解决人类生活的物质资料问题#而教育活动则是要解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问题#这两种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是缺一不可的$其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尚不具备将教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活动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人类的再生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一方面要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必须以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的传授即教育为条件$

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一种保证人类自身种的延续的活动#不这样#人类社会就无法持续地存在下去&这种活动同时又是将新一代培养成为具

备必要的生活本领和能力的人的活动#不这样#人类也同样无法持续地存在下去$

进入近代#大机器工业生产在生产劳动中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使得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这为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学校形态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大机器工业生产基本代替手工工具生产以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过去那种在生产劳动中掌握技术%技能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描述成这样一条轨迹’它最初是一种在生产劳动中继承劳动经验与技术的自然形态的职业教育#后来经过培养职业人的师徒制形态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形态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通过职业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概念不断更新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职业教育概念#但是存在适合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职业教育概念$从特征上看#职业教育的概念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无限的发展性$

三!"职业教育#概念的表述

要准确表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并不表示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职业教育概念#可以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使职业教育概念尽可能精确化$而对已有的职业教育概念可依据(就一个学术性概念而言#它越是可能多地用来表达一般性法则#也就是说#它越是多地能在已观察到的事实上与其它概念形成联系#也就越是具有意义$)的实用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类教育活动(职业教育)这一术语#首先表达的是一类教育活动$这里的教育系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

顾明远%梁忠义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这一论述有三层含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

义#第一$职业教育的产生具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这一目的与社会和人息息相关&第三$职业教育是一类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职业教育扮演的是传授劳动经验和技术的角色&

在教育史上$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类教育并非个别现象&如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斯内登也认为$凡是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都可称为职业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同样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备的教育&

同时$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教育是提供服务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而服务和交流也是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

!二"职业教育以学生从事一般职业作为努力的结果

刘育锋认为$职业分为专门职业和’一般职业(&专门职业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长期而广泛学术准备的职业&它需要两年以上大学程度的专门训练&而)一般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大学专科以上的教育&职业教育则培养从事)一般职业(的社会人&

首先$刘育锋在分析几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概念后认为#职业教育是以获得某种职业为主要目的&如!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编者$经济科学出版社"##$年%月版+提出#为取得某种职业资格或为从事某种职业$而进行的技术教育$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李守福提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是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训练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狭义的职业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体系内部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职业对象需要的不同$传授特定职业所需的职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职业技术和技能$陶冶职业情操-增强职业意识的教育,董操在!职业技术教育手册"中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在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等等,

其次$刘育锋认为职业教育所获得的职业是’一般职业($而不是专门职业,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挪威等国家$都将职业教育明确规定为专科层级及以下的教育,那种将职业教育内涵与外延不适当地扩展的观点必将淹没职业教育本质$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走向虚无,在德国$职业教育是指高等专科教育以下$基础教育以上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与培训,在美国$’职业教育(与

质,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学会谋生密切相’技术教育(并存$技术教育指专科教育$而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和职业中学教育,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内容清楚地表明$职业教育层级在高等专科层级及其下,

刘育锋总结出#’一般职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一般职业(导向性主要指#职业教育以学生在’一般职业(中就业并且能够在’一般职业(中得到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以’一般职业(为导向-教学环境强调与’一般职业(真实情景的相似性,一种类型的教育是否具有’一般职业(导向性$是区分该种教育是否是职业教育的标准,

第三$刘育锋认为职业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就职能力和在职业中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就职的能力$而且必须使就职者具有连续在某种社会职业中就职的能力$即具有适应职业不断变化的能力,职业的这种连续性要求职业教育体系更为开放$更为灵活$使就职者能够不断获得继续学习与继续培训的机会$不断适应职业的发展...获取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杨达生在!职业教育概论"中提出#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从教育目的来看$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企业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或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者$进而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从教育实施对象来看$它既包括需要专门化教育的新成长的劳动力$又包括需要知识更新-提高或转业教育的已经就作业的劳动者,马庆发认为*!当代职业教育新论"$

)**+出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

调整步伐加速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周期缩短$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内涵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从培养单一的满足就业-谋职需求发展到满足职业发展-个体职业生涯的要求$从找工作-谋职业发展为创业准备教育,按劳动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劳动力既是被开发的对象$又是自我开发的主体,为此$职业教育的重心已经转向终身职业教育和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方向,外延式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只是数量的提升%而内涵式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劳动力的质量及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意图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是他人的职业素

!"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关#受教育者追求的最大功利目的是获得物质与经济方面的成功$满足个人或社会经济与物质方面的需要#职业素质的获取是职业教育所努力的结果#

欧阳河等在!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职业素质教育包括专门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两个层面$专门职业素质是指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专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从事职业劳动的职业活动的必备活动$是人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综合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劳动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当职业发生转换$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综合素质依然有用武之地$并能够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者宣言"中称&职业教育之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实质上黄炎培在此所指的目的$就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那么个人谋生之准备究竟包含什么涵义呢*"#$$年$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含义即’职业技能的教授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这两点显然都是职业素质的内容之一#

刘春生%徐长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需要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社会行动指向在此更为明确$它就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四"职业教育的对象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顾明远%梁忠义等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职业教育还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原始社会的人类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简单的生产劳动经验%技术%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解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发达自己的四肢$丰富自己的智慧#在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不需要文化基础的$因为人类社会的语言和文字本身也还处在摸索之中#当大机器工业生产化代替手工工具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过去那种在生产劳动中掌握技术%技能的方式$已经变得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学校应成为职业

教育的主要载体#根本性的改变还在于职业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不再是简单的劳动经验$而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显然$没有接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是无法向书本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

根据以上原则$职业教育概念可以这样定义&职业教育是指持续提升人们从事一般职业的教育活动#关于这一表述有几点说明&!这一概念是对广泛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理解$它适合任何形式的职业教育("这是一个注重目标的解释$但是并不否认过程的重要(#这一概念所表达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般职业)导向性$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键#同时$按照教育概念定义的四条原则$即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同一关系(定义项不应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必须用意义明确的语言$定义项的内涵应与所要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的内涵相同$但与同一层次的其它种概念的内涵不同(定义的联结项必须是肯定的#这一概念具有科学性#

注释!

!谢兰荣%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

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年第&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

词典%商务印书馆#’##(年)月%

#谢兰荣%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

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年第&期+

$$职$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业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年",月%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

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年""月%

参考文献!

.*/郭元祥+教育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月+

.,/宋文坚+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0*##1年(月%

.2/彭漪涟+逻辑学基础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年2月+

.!/陈波+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3---年!月+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高等教

育出版社#,--,年#月+

.)/刘育锋+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教论坛#,--!年!月号上旬刊+

!职教论坛"!""!年""月号上

!"


相关文章

  • 关于人才培养的论文-人才培养规格表述方式探讨
  • 关于人才培养的论文- 人才培养规格表述方式探讨 摘 要: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但是在表述上多样性有余统一性不足,尤其在素质教育与知识.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上逻辑似乎不够严密,而且对人才培养规格表述的主线存 ...查看


  • 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 大学毕业论文 专 业 会 计 电 算 化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2008年8月14号 河南开封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所在系:会计电算化 专 业:会计电算化 考 号: 123456 姓 名: ****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 ...查看


  • 哲学视角下体育概念演变的三个特征
  • 搏击·体育论坛 第3卷第1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哲学视角下体育概念演变的三个特征 王增鑫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体育概念的演变过程,得出体育概念演变过 程中表现出 ...查看


  • 教育价值论-讲稿
  • [开题语]前面的两位同学主要讲述了教育价值论的内涵:价值.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咱们一起探讨了解了关于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人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关联方面的知识. ("价值"是这样一种 ...查看


  • 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讨
  • 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讨 马集镇中学 于航 现初中教育由过去择优录取变为面对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素质差异大,学习成绩差异也大.如何使群体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获得素质上全面提高,是每个物理教师需要探讨,解决的课题.现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 ...查看


  •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究
  • 摘要:<软件工程>知识抽象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难以从实践中体验知识,文中对软件工程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和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具体.形象,具有实践性,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3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 ...查看


  • 高中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探讨
  • 概念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起点,而数学概念则是数学的核心所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学习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我们怎样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