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辛义 曲鸣飞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区域性的大学,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本文以自身为例,主要讨论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意义,分析并阐述了在高职学校中开展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它们就像人的两条腿,无论哪一条腿的功能残缺,都会影响到高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一条腿走路,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如长期或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也是高职学校的重要一环。对于高职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而言,能否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社会需求与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把握,能否设计和开发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训项目,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意义

当前时期教育的概念已经得到推广和引申,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学生,包括幼儿、成人、老人、企事业单位成员、个体工商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都可以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也是多元化、多层次、从实际出发的,除传统的文化教育外,还包括职业教育、人际合作教育、科普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法律教育、卫生保健教育等。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 (以学历教育为主)、行业教育等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的高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推广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可以服务社会,这无论对受教育对象还是对自身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学习时间的长短为依据,可以是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以学习方式为依据,可以是全日制培训和业余培训;以培养场所为依据,可以是在校培训和非在校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学习目的为依据,可以分为转岗培训和转业培训、就业培训。如果以办学主体为标准,高职院校举办非学历教育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模式:

1.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该模式比较适合为各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大量的职工培训和为学院附近的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职工培训可以按企业的需求进行;居民的需求则应通过形式多样化来满足。对由

于种种原因失学、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如有时间,可以接受全日制培训;如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接受夜校形式的业余培训。但独立模式受到场所的限制,不能为离学院所在地很远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虽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异地培训,但是只有言传没有身教,不便于传授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培训质量会受到影响。这时可以采用契约合作模式。

2.契约合作模式 .

契约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或中小学、技术学校、其他培训机构等)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资源互补,订立合作合同,开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提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中等职业学校等提供教学场所,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利用高职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就近开发新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该模式能够实施异地办学,可满足距高职院校所在地较远的人员提高职业技能的需求。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之所以在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没有什么作为,笔者以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问题

由于受到体制、地理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乃至整个办学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狭隘的地方观念、封闭的保守思想。只重视传统的学历教育和招生市场,这些因素极大地妨碍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开展。即便是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由于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正确把握,往往担心出现失误而宁愿因循守旧。

2.信息闭塞问题

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会造成有培训和受教育需求的人员无从知道进行那些技能的培训才能找到工作。作为公共信息的一种,目前非学历教育信息存在不够详尽和推广不够的问题,不能起到相应的引导作业,而且信息的提供也没有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时还不能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渠道来提供,起不到社会共享的作用。

3.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也是困扰高职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非学历教育主要对象是失业或需要转岗就业的成年人和低社会背景、低经济收入低群体,而该群体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压力,家庭负担较重,除了家庭的日常开支及子女的教育费用,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为自己进行再就业培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单一的学历教育,实际上是自我束缚、自我封闭、划地为牢,是一条腿走路,必将阻碍自身发展;而开展非学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还可以促使其发挥各种社会功能、拓宽其施教的区域、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其办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办学机制,推动其健康发展。这也正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农村职业教育困境和对策分析[Z],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两会专辑),2006,

(10):40.

[2]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D).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22):18—20.

[4]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闭,职教论坛,2005.8

高职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辛义 曲鸣飞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作为区域性的大学,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本文以自身为例,主要讨论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意义,分析并阐述了在高职学校中开展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它们就像人的两条腿,无论哪一条腿的功能残缺,都会影响到高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一条腿走路,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如长期或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也是高职学校的重要一环。对于高职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而言,能否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社会需求与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把握,能否设计和开发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训项目,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意义

当前时期教育的概念已经得到推广和引申,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学生,包括幼儿、成人、老人、企事业单位成员、个体工商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都可以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也是多元化、多层次、从实际出发的,除传统的文化教育外,还包括职业教育、人际合作教育、科普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法律教育、卫生保健教育等。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 (以学历教育为主)、行业教育等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的高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推广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可以服务社会,这无论对受教育对象还是对自身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学习时间的长短为依据,可以是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以学习方式为依据,可以是全日制培训和业余培训;以培养场所为依据,可以是在校培训和非在校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学习目的为依据,可以分为转岗培训和转业培训、就业培训。如果以办学主体为标准,高职院校举办非学历教育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模式:

1.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该模式比较适合为各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大量的职工培训和为学院附近的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职工培训可以按企业的需求进行;居民的需求则应通过形式多样化来满足。对由

于种种原因失学、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如有时间,可以接受全日制培训;如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接受夜校形式的业余培训。但独立模式受到场所的限制,不能为离学院所在地很远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虽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异地培训,但是只有言传没有身教,不便于传授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培训质量会受到影响。这时可以采用契约合作模式。

2.契约合作模式 .

契约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或中小学、技术学校、其他培训机构等)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资源互补,订立合作合同,开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提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中等职业学校等提供教学场所,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利用高职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就近开发新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该模式能够实施异地办学,可满足距高职院校所在地较远的人员提高职业技能的需求。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之所以在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没有什么作为,笔者以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问题

由于受到体制、地理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乃至整个办学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狭隘的地方观念、封闭的保守思想。只重视传统的学历教育和招生市场,这些因素极大地妨碍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开展。即便是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由于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正确把握,往往担心出现失误而宁愿因循守旧。

2.信息闭塞问题

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会造成有培训和受教育需求的人员无从知道进行那些技能的培训才能找到工作。作为公共信息的一种,目前非学历教育信息存在不够详尽和推广不够的问题,不能起到相应的引导作业,而且信息的提供也没有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时还不能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渠道来提供,起不到社会共享的作用。

3.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也是困扰高职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非学历教育主要对象是失业或需要转岗就业的成年人和低社会背景、低经济收入低群体,而该群体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压力,家庭负担较重,除了家庭的日常开支及子女的教育费用,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为自己进行再就业培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单一的学历教育,实际上是自我束缚、自我封闭、划地为牢,是一条腿走路,必将阻碍自身发展;而开展非学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还可以促使其发挥各种社会功能、拓宽其施教的区域、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其办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办学机制,推动其健康发展。这也正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农村职业教育困境和对策分析[Z],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两会专辑),2006,

(10):40.

[2]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D).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22):18—20.

[4]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闭,职教论坛,2005.8


相关文章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杨明亮 [专题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专 题 号]G53 [复印期号]2015年04期 [原文出处]<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4期第45-47,60页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查看


  • 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分析
  • 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分析 摘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以及广东省高职院枝国际化办学的现状分析,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思路,试以弥补针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国 ...查看


  •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专业学位晋升路径
  •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高等教育中不同层次.类型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的学制提升渠道,建立了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存在着与高教体系学制 ...查看


  •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
  • GAOZHIYANJIU高职研究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 □郭 摘 扬王琴 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的理性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过程. 内容.方法.学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查看


  •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及政策探析
  •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及政策探析 作者:肖贻杰 赵小段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34期 摘要: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功能拓展的内在要求,是社区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客 ...查看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的现状及建议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的现状及建议 韩舒文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培训在设计.组织,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乏政策支持.偏重学历教育.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过程以教育专家和培训者为主体,教 ...查看


  • 辅导员团队
  • 附件2013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优秀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申团 队 名 称 : 团队带头人: 所 在 院 校 : 通 讯 地 址 : 联 系 电 话 :请书越成长 越青春 李寒佳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市正兴路 157 号 [1****** ...查看


  • 浅析湖南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机械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以湖南机电职院的焊接专业为例,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工作导向模式.产学结合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出适合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查看


  • 学院发展规划 1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1.9-2016.8) 为推动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稳步.有序.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