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赏析 1

《长恨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的名篇,全诗艺术性地叙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诗是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所断送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在文学艺术层面上有着相当的造诣。

例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一句,描写了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目之所及四处是尽是一片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悲凉之景托悲思,汉皇心中之“恨”缠绵悱恻、揪心裂肺。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一句话勾勒出蜀地的碧水青山、月色铃声。乍看似乎落于俗套,而实际蜀地美景以最直观最概括的姿态跃然纸上。这样的美景不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而使他触景伤情,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透过美景反衬哀情,融情入景不分彼此,玄宗之思发于己身,融于天

地,回肠荡气。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夜晚,却难度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日。上句呼应前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句,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缠绵甜蜜的爱情;下句开启下文“西宫南内多秋草”等句,点出玄宗形影相吊,思恋欲绝的处境。此句白描之法甚为绝妙:玄宗此时心绪繁乱,抑郁之思无以言表。那么干脆不写汉皇,转而白描汉皇入目之景,所言非情而情思更甚,内涵深远且耐人寻味。不仅如此,此句意象素净简白,对仗精致巧妙,体现了相当的艺术造诣,也反衬了“玄宗之思”的绵长深远。此外,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暗示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诗歌艺术上的赏析之后,再来说说它的主题。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他将唐明皇的一分为二,于是就有了一往情深的唐明皇,与重色轻国的唐明皇这一对立统一体。白居易无疑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但同时也描写了一个有

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尽管其主题最后看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此外,撇开具体的主题不谈。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最后再看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诗歌风格。

这篇诗是自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作为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长恨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的名篇,全诗艺术性地叙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诗是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所断送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在文学艺术层面上有着相当的造诣。

例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一句,描写了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目之所及四处是尽是一片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悲凉之景托悲思,汉皇心中之“恨”缠绵悱恻、揪心裂肺。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一句话勾勒出蜀地的碧水青山、月色铃声。乍看似乎落于俗套,而实际蜀地美景以最直观最概括的姿态跃然纸上。这样的美景不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而使他触景伤情,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透过美景反衬哀情,融情入景不分彼此,玄宗之思发于己身,融于天

地,回肠荡气。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夜晚,却难度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日。上句呼应前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句,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缠绵甜蜜的爱情;下句开启下文“西宫南内多秋草”等句,点出玄宗形影相吊,思恋欲绝的处境。此句白描之法甚为绝妙:玄宗此时心绪繁乱,抑郁之思无以言表。那么干脆不写汉皇,转而白描汉皇入目之景,所言非情而情思更甚,内涵深远且耐人寻味。不仅如此,此句意象素净简白,对仗精致巧妙,体现了相当的艺术造诣,也反衬了“玄宗之思”的绵长深远。此外,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暗示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诗歌艺术上的赏析之后,再来说说它的主题。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他将唐明皇的一分为二,于是就有了一往情深的唐明皇,与重色轻国的唐明皇这一对立统一体。白居易无疑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但同时也描写了一个有

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尽管其主题最后看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此外,撇开具体的主题不谈。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最后再看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诗歌风格。

这篇诗是自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作为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相关文章

  •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作者:曾令霞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高二课文里,<长恨歌>里的否定句 ...查看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原文及赏析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 在人间也 ...查看


  • 赏析[长恨歌]
  • <长恨歌>赏析 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 ...查看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大 学 语 文>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写者:刘淑霞 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 ...查看


  • 长恨歌赏析
  • 长恨歌 •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讨厌吗?应是遗憾. • 一恨: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恨.褒姒破周 ,妲己亡商,玉环败唐.历史上向来 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女子,历史给了她那么多的责任吗?她有那么大的权利吗?家国兴亡自有时, ...查看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 ...查看


  • [琵琶行]教学设计1
  •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
  • 读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让人切齿,在怒目中让你有一种愤美:读<琵琶行>.<长恨歌>让人感伤,在感伤中透出浓浓的凄美:而读像<暮江吟>一样的杂律诗,则让你舒坦,在舒坦中显露出 ...查看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转载)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背景] 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