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名词解释
1、 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是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之间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对等协议之间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ol Data Unit ) 。
2、 实体、对等实体:在网络中实体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代表任何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对等实体是指位于两个结点上同一层的实体。
3、、链路、数据链路; 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数据链路指的是,数据通信时,除了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实现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在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4、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表示。
5、服务、服务数据单元(SDU); 服务是一种功能,它体现在网络中底层向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它有层次概念。同一结点相邻层之间通信时交换数据的基本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6、 套接字; 用来表示网络环境中特定计算机上的特定应用程序,它是一个网络地址,由IP 地址和端口号组成。
7、 多路复用; 在数据通信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8、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0、CSMA/CD; 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被称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主要应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中。
11、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指通信子网对所传输的数据的处理方法。交换是指:根据需要和网络条件动态地安排两个通信结点的通信线路。这种操作称为交换。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方式。
12、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技术指的是怎样用信号来表示数据。常用的数据编码方法有两种: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移频键控和移相键控)和数字数据编码(归零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3、介质访问控制(MAC )技术;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有序地使用共享介质的问题。这些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共享介质局域网
14、频带传输;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接口;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数据信息的连接点。
16、全双工通信; 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同是双向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7、帧、分组、报文; 帧:数据链路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分组:网络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报文:传输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
18、基带传输;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9、ARPANET; 对Internet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第一个计算机网路,也是现在Internet 的前身。
20、分布式系统; 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1、计算机网络;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2、信号; 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
23、移福键控法(FSK ); 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的方法之一。载波的振幅受到数字脉冲的调制而取不同的值。即振幅根据0,1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用两个不同的振幅值来代表0和1。
31、移频键控法(FSK ); 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的方法之一。是指载波的频率受到数字脉冲的调制而取不同的值。二进制数0把载波的频率调制为频率f1,二进制数1将频率调制为频率f2,用两个不同频率来分别代表0和1 .
32、移相键控法(PSK ); 就是把载波信号中的振幅和频率定为常数,而将起始相位定义为变量,以起始相位的不同来分别表示0和1。
33、NAT; 地址翻译。利用NAT 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有限的公有IP 地址的条件下,为内部网络中的主机(使用私有IP )提供访问因特网的服务。
34 拓扑结构; 是用来描述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的连接关系,反映计算机网络的总框架和结构
35、MTU ; 每一种物理网路都规定了各自帧的数据域的最大字节长度,称为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MTU)
36、跳步数; 一个分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37、10Base-T ; 是以太网的一个标准,具体内容是:传输介质使用双绞线,物理拓扑结构采用星型结构,使用了一个网络设备-集线器,集线器上有许多端口,每台主机使用一根双绞线同集线器的端口相连,线缆的长度最大是100m 。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计算机网络课程》名词解释
1、 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是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之间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对等协议之间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ol Data Unit ) 。
2、 实体、对等实体:在网络中实体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代表任何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对等实体是指位于两个结点上同一层的实体。
3、、链路、数据链路; 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数据链路指的是,数据通信时,除了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实现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在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4、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表示。
5、服务、服务数据单元(SDU); 服务是一种功能,它体现在网络中底层向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它有层次概念。同一结点相邻层之间通信时交换数据的基本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6、 套接字; 用来表示网络环境中特定计算机上的特定应用程序,它是一个网络地址,由IP 地址和端口号组成。
7、 多路复用; 在数据通信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8、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0、CSMA/CD; 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被称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主要应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中。
11、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指通信子网对所传输的数据的处理方法。交换是指:根据需要和网络条件动态地安排两个通信结点的通信线路。这种操作称为交换。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方式。
12、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技术指的是怎样用信号来表示数据。常用的数据编码方法有两种: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移频键控和移相键控)和数字数据编码(归零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3、介质访问控制(MAC )技术;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有序地使用共享介质的问题。这些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共享介质局域网
14、频带传输;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接口;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数据信息的连接点。
16、全双工通信; 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同是双向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7、帧、分组、报文; 帧:数据链路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分组:网络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报文:传输层之间传输数据单元。
18、基带传输;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9、ARPANET; 对Internet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第一个计算机网路,也是现在Internet 的前身。
20、分布式系统; 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1、计算机网络;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2、信号; 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
23、移福键控法(FSK ); 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的方法之一。载波的振幅受到数字脉冲的调制而取不同的值。即振幅根据0,1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用两个不同的振幅值来代表0和1。
31、移频键控法(FSK ); 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的方法之一。是指载波的频率受到数字脉冲的调制而取不同的值。二进制数0把载波的频率调制为频率f1,二进制数1将频率调制为频率f2,用两个不同频率来分别代表0和1 .
32、移相键控法(PSK ); 就是把载波信号中的振幅和频率定为常数,而将起始相位定义为变量,以起始相位的不同来分别表示0和1。
33、NAT; 地址翻译。利用NAT 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有限的公有IP 地址的条件下,为内部网络中的主机(使用私有IP )提供访问因特网的服务。
34 拓扑结构; 是用来描述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的连接关系,反映计算机网络的总框架和结构
35、MTU ; 每一种物理网路都规定了各自帧的数据域的最大字节长度,称为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MTU)
36、跳步数; 一个分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37、10Base-T ; 是以太网的一个标准,具体内容是:传输介质使用双绞线,物理拓扑结构采用星型结构,使用了一个网络设备-集线器,集线器上有许多端口,每台主机使用一根双绞线同集线器的端口相连,线缆的长度最大是100m 。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