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课程总结

《弟子规》课程总结

一、课程开设

在高校开设中国优秀传统化相关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经过仔细考察斟酌,我们选择开设《弟子规》解读课程。理由是:

《弟子规》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是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基石 ,以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 ,以圣人的仁爱教育为指引。它重视对光明伟岸人格的追求 ,重视培育人们心灵的至善至诚 ,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力行相结合。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敬亲爱长的孝悌意识 ,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二、教师培训

为了课程的顺利开设,任课教师,提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校外与网上培训。程玉红与于思见老师于2014年3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研究》课题组与北京华福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教育”师资培训班。程玉红老师于2015年7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国学与人生”在线培训课程学习,并顺利毕业。

同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任课教师多次去兄弟院校旁听类似课程,吸取经验,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小范围讲座,具体探讨教学内容与方法。

三、教材的编写

关于《弟子规》解读的书籍俯拾皆是,但大部分阅读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家长或者老师,很少是针对大学生或者成年人。鉴于此,在马子孔院长的带领下,在河北师范大学齐绩老师的指导下,集合我院程玉红、于思见、刘瑞雪、夏迎秋等老师,自编了《弟子规集注》一书,本书从社会交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角度切入,重事实,轻说教,全院师生使用后,好评如潮。

四、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

《弟子规》解读课程已经开设三年,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总结为“一动不动”。“不动”指的是以《弟子规》内容为载体,以人际交往、道德伦理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大爱意识等,这些角度与内容大体上是固定的。“一动”指的是上课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一点带面,以小见大,深挖掘,广引申,引共鸣。同时,事例的选择等与时俱进,定时更新,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发思考与感悟。

2、教学形式

1

满堂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给大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课程,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先后采用了情景教学、讨论、实践活动、视频欣赏等形式,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收到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任务,任务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学会感动。教学不再是老师不停说,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身体力行,切身体会到书中的道理。

3、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弟子规》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主要有:

“孝”歌比赛。在《入则孝》部分,进行了此项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提前确定参赛曲目,要求必须是关于孝敬父母的歌曲。同学们在课下排练,课上一展歌喉。熟悉的旋律,深情地歌唱,温馨的氛围,令人动容。

拍全“家”福。在《出则弟》部分,利用国庆小长假,提前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回家后,拍一组全“家”福,既可以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是寝室室友,同班同学。假后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的同时要讲解关于照片的故事,感人的细节等。这一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很多同学以前很少和家人合影,真正要拍全家福的时候,有很多感触。一个个温馨的场面,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滴滴伤感的泪水,让人真切体会到何为亲情,何为友情。

即兴演说。在《谨》部分,把上课内容提炼出几个话题,每个小组推荐出学生现场抽话题,在没有准备的前提,针对抽到的话题,发表演讲。此项活动,不仅考查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能锻炼其临场发挥的能力,极具挑战性,很多学生,大胆尝试,收获颇多。

小品观摩。在《信》《泛爱众》部分,让每小组以《弟子规》内容为依据,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排演一小品,体现某一主题。小品鼓励自创,也可以是模仿,只要是主题突出,内容积极健康即可。此项活动,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课下分工合作,积极配合,认真排练,克服服装道具等困难。观摩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场面火爆,才华尽显。

另外,课上我们还进行了话题讨论,观后感等活动,学生真正成为课上的主角,积极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教学反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定期不定期地收集听取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合理采纳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方法,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满意。同时,我们在学生中间看展了问卷调查,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针对学生们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

2

课程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说想法,提意见,老师们仔细倾听,认真记录,耐心解释,虚心接受。她们的想法与建议是宝贵的资源,为我们以后课改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3

《弟子规》课程总结

一、课程开设

在高校开设中国优秀传统化相关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经过仔细考察斟酌,我们选择开设《弟子规》解读课程。理由是:

《弟子规》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是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基石 ,以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 ,以圣人的仁爱教育为指引。它重视对光明伟岸人格的追求 ,重视培育人们心灵的至善至诚 ,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力行相结合。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敬亲爱长的孝悌意识 ,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二、教师培训

为了课程的顺利开设,任课教师,提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校外与网上培训。程玉红与于思见老师于2014年3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研究》课题组与北京华福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教育”师资培训班。程玉红老师于2015年7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国学与人生”在线培训课程学习,并顺利毕业。

同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任课教师多次去兄弟院校旁听类似课程,吸取经验,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小范围讲座,具体探讨教学内容与方法。

三、教材的编写

关于《弟子规》解读的书籍俯拾皆是,但大部分阅读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家长或者老师,很少是针对大学生或者成年人。鉴于此,在马子孔院长的带领下,在河北师范大学齐绩老师的指导下,集合我院程玉红、于思见、刘瑞雪、夏迎秋等老师,自编了《弟子规集注》一书,本书从社会交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角度切入,重事实,轻说教,全院师生使用后,好评如潮。

四、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

《弟子规》解读课程已经开设三年,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总结为“一动不动”。“不动”指的是以《弟子规》内容为载体,以人际交往、道德伦理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大爱意识等,这些角度与内容大体上是固定的。“一动”指的是上课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一点带面,以小见大,深挖掘,广引申,引共鸣。同时,事例的选择等与时俱进,定时更新,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发思考与感悟。

2、教学形式

1

满堂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给大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课程,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先后采用了情景教学、讨论、实践活动、视频欣赏等形式,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收到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任务,任务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学会感动。教学不再是老师不停说,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身体力行,切身体会到书中的道理。

3、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弟子规》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主要有:

“孝”歌比赛。在《入则孝》部分,进行了此项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提前确定参赛曲目,要求必须是关于孝敬父母的歌曲。同学们在课下排练,课上一展歌喉。熟悉的旋律,深情地歌唱,温馨的氛围,令人动容。

拍全“家”福。在《出则弟》部分,利用国庆小长假,提前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回家后,拍一组全“家”福,既可以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是寝室室友,同班同学。假后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的同时要讲解关于照片的故事,感人的细节等。这一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很多同学以前很少和家人合影,真正要拍全家福的时候,有很多感触。一个个温馨的场面,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滴滴伤感的泪水,让人真切体会到何为亲情,何为友情。

即兴演说。在《谨》部分,把上课内容提炼出几个话题,每个小组推荐出学生现场抽话题,在没有准备的前提,针对抽到的话题,发表演讲。此项活动,不仅考查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能锻炼其临场发挥的能力,极具挑战性,很多学生,大胆尝试,收获颇多。

小品观摩。在《信》《泛爱众》部分,让每小组以《弟子规》内容为依据,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排演一小品,体现某一主题。小品鼓励自创,也可以是模仿,只要是主题突出,内容积极健康即可。此项活动,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课下分工合作,积极配合,认真排练,克服服装道具等困难。观摩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场面火爆,才华尽显。

另外,课上我们还进行了话题讨论,观后感等活动,学生真正成为课上的主角,积极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教学反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定期不定期地收集听取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合理采纳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方法,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满意。同时,我们在学生中间看展了问卷调查,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针对学生们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

2

课程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说想法,提意见,老师们仔细倾听,认真记录,耐心解释,虚心接受。她们的想法与建议是宝贵的资源,为我们以后课改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3


相关文章

  • [弟子规]教学总结 1
  • 张傲  鲁婷婷 今天是第一次教授<弟子规>,我主教,鲁婷婷助教.课程安排在二三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练字和说文解字课,由梁国文老师教授,邱伟文助教,计划9:40下课.我的<弟子规>计划9:55开始,实际10:15点开始上 ...查看


  • 弟子规公益亲子课程模式简介
  • 希望之声弟子规亲子公益课程模式介绍  活动宗旨: "传递爱心.播种阳光"--营造和谐社区,推广国学文化,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共同努力.  活动形式: 免费招收4-12周岁的小朋友,每周定期开展国学文化经典<弟 ...查看


  • 弘扬传统文化总结
  •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培育时代新苗 ――传承.践行国萃精神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 重点试点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德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的价值观念, ...查看


  • 践行[弟子规]计划
  • 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计划 中和学校 2012年3月 为了能够扎实有序的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结合学校活动实施方案,制定活动计划. 一.活动措施 1.政教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做好活动开 ...查看


  • 传承国学经典经典润泽心灵洪小简报12.11
  • 传承国学经典 经典润泽心灵 为了积极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的成果,本学期我们洪山小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 ...查看


  • 弟子规诵读方案(1)
  • 车田小学<弟子规>诵读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书香校园&q ...查看


  •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 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 ...查看


  •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015
  • 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教 ...查看


  • 如何开展好中职学校的主题班会
  • 摘要:班会是班主任集中处理班级事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机会.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推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对班级的建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主题班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