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文明发展历程 专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
1.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2.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4.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5.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6. 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 )
A.美国支持二月革命 B.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俄美是战时同盟者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
7.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8.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0.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
A.号召俄国人民推出世界大战 B.发动七月革命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11.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右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3. 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4.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15. 图4漫画“列宁清扫地球”是赞美列宁( )
A.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使苏俄退出一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16.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了俄国革命任务的转变,毛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二者都主张( )
A、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民族革命是阶级革命的前提
C、反帝反封建二者缺一不可 D、要用社会革命来推动生产力革命
17.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 (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7题)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中的内容是( )
A. 土地国有化 B. 废除土地所有制 C.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农民以交纳赎金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土地
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
图1 圣西门 图2 《共产党宣言》 图3 巴黎公社 图4 攻占冬宫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C.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D.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21. 观察下列图片以下图片说明:( )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
22.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23. 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24.“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因为(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4.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
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
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1920年6月,苏俄哈尔科夫省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中央寄去书信,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去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当时( )
A.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反动势力猖獗 B.沙俄政府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D.人民不适应刚刚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6.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向农民征收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作出规定,由政府大量收购农民剩余的农产品。以上两项措施的相似之处( )
A.加强了宏观调控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D.消除了阶级矛盾
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8.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9.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目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0.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 1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2.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1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
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
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14.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15.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
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16.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8.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19.《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 )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20.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
考点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变更先后顺序是( )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3.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来源:学科网ZXXK]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4.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实行私有化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的解体 C.赫鲁晓夫与他的秘密报告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
5.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烈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6.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7.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8.与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相比,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突出( )
A.针对农业发展的迟缓形势 B.利用国家计划来调节市场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从局部上调整斯大林模式
9.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10.右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1.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
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2.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俄罗斯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对其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把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3.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5.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6.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又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7.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18.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9.(2008年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共48分)
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4、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2、右图漫画中同处天堂的马克思、列宁及斯大林带着惊奇的眼光俯视着戈尔巴乔夫经营的社会主义,他们看到COMMUNIST被装进棺材,发出“CAN'T BELIEVE MY EYES “的惊叹。下列表述能够反映漫画内容和主题的是( )
①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
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后来发展的瓶颈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挥向了党的脖子”
④讽刺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与僵化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52分)
13、(25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9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8分)
14.(27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阶段
英格兰/尼德兰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6.7 ——
—— 6.2 6.3 7.0 6.2
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 4.0 4.4 4.5 4.1 4.1 5.1 5.4
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 3.9 4.3 4.0 3.8 3.5 4.7 ——
1500—1549 7.4 1550—1599 7.3 1600—1649 6.7 1650—1699 9.3 1700—1749 —— 1750—1799 10.1 1800—1820 11.1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7分)
专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参考答案
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 ADDCD ACACC CACBA ACDDC ADAD 考点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ABCC ADBDC DDACB BDBDC
考点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ACDBD CBACA DBBBB ACC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
(2)计划经济体制(1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1分)。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3分)。如:
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由:① 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 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 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单元卷答案 1——12 ABBDD DBDCC DB
13、(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9分,每点3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 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8分,每点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8分,每点4分)
14、(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茸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 (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2分)
(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
(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1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3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3分)
世界现代文明发展历程 专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
1.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2.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4.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5.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6. 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 )
A.美国支持二月革命 B.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俄美是战时同盟者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
7.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8.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0.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
A.号召俄国人民推出世界大战 B.发动七月革命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11.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右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3. 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4.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15. 图4漫画“列宁清扫地球”是赞美列宁( )
A.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使苏俄退出一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16.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了俄国革命任务的转变,毛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二者都主张( )
A、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民族革命是阶级革命的前提
C、反帝反封建二者缺一不可 D、要用社会革命来推动生产力革命
17.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 (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7题)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中的内容是( )
A. 土地国有化 B. 废除土地所有制 C.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农民以交纳赎金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土地
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
图1 圣西门 图2 《共产党宣言》 图3 巴黎公社 图4 攻占冬宫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C.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D.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21. 观察下列图片以下图片说明:( )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
22.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23. 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24.“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因为(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4.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
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
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1920年6月,苏俄哈尔科夫省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中央寄去书信,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去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当时( )
A.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反动势力猖獗 B.沙俄政府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D.人民不适应刚刚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6.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向农民征收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作出规定,由政府大量收购农民剩余的农产品。以上两项措施的相似之处( )
A.加强了宏观调控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D.消除了阶级矛盾
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8.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9.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目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0.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 1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2.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1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
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
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14.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15.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
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16.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8.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19.《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 )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20.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
考点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变更先后顺序是( )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3.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来源:学科网ZXXK]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4.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实行私有化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的解体 C.赫鲁晓夫与他的秘密报告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
5.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烈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6.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7.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8.与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相比,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突出( )
A.针对农业发展的迟缓形势 B.利用国家计划来调节市场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从局部上调整斯大林模式
9.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10.右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1.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
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2.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俄罗斯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对其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把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3.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5.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6.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又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7.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18.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9.(2008年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共48分)
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4、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2、右图漫画中同处天堂的马克思、列宁及斯大林带着惊奇的眼光俯视着戈尔巴乔夫经营的社会主义,他们看到COMMUNIST被装进棺材,发出“CAN'T BELIEVE MY EYES “的惊叹。下列表述能够反映漫画内容和主题的是( )
①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
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后来发展的瓶颈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挥向了党的脖子”
④讽刺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与僵化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52分)
13、(25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9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8分)
14.(27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阶段
英格兰/尼德兰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6.7 ——
—— 6.2 6.3 7.0 6.2
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 4.0 4.4 4.5 4.1 4.1 5.1 5.4
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 3.9 4.3 4.0 3.8 3.5 4.7 ——
1500—1549 7.4 1550—1599 7.3 1600—1649 6.7 1650—1699 9.3 1700—1749 —— 1750—1799 10.1 1800—1820 11.1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7分)
专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参考答案
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 ADDCD ACACC CACBA ACDDC ADAD 考点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ABCC ADBDC DDACB BDBDC
考点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ACDBD CBACA DBBBB ACC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
(2)计划经济体制(1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1分)。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3分)。如:
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由:① 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 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 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单元卷答案 1——12 ABBDD DBDCC DB
13、(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9分,每点3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 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8分,每点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8分,每点4分)
14、(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茸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 (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2分)
(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
(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1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3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