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耳畔到舌尖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你了解盐吗?人是世上的光,有如盐调和在人间,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作盐而不要作光;盐把自己融化在饭中,让人体吸收,盐没有自己;而光则处处有影子,光忘不掉自己。  每餐都离不开的盐,掬在手心,宛如捧起一片细沙;  放在舌尖,能尝出整片海洋的味道;  散在纸上,有滋味的字行排版出有内容的书——《盐之书》  莫妮卡·张,1968年生于西贡,6岁时移民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系,专攻智慧财产权。《盐之书》是她的处女作,故事讲述的是:从马赛的海港流浪到巴黎的越南青年阿平,因一则招聘广告,来到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与情人艾丽斯位于巴黎百花街的住处,这里可以说是当时巴黎的文化沙龙,从此,担任起家庭厨师的阿平,与这对当代最著名的文化圈情侣共享了美食与生活的无数美妙秘密。  对格特鲁德·斯坦因,这位自称是同数理逻辑学家怀特海、大画家毕加索并肩创造20世纪的女性的记忆,源自她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对海明威说的:“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一句是她写在笔记中的箴言:“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耶鲁大学的学者曾感叹:斯坦因“创造性姿态使她不仅先于她的时代,也在某些方面先于我们的时代”——她凭借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成为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一,她终身未婚却与自己的女秘书相濡以沫厮守近四十年,而在莫妮卡·张眼中,斯坦因先于时代的地方,还应该包括一处:她聘用了一位流浪的越南青年做家庭厨师。  写食物的小说,怎样写才能不落窠臼呢?作家也斯的观点是:“要避免炫耀食物的知识,而致轻重不分,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他认为莫妮卡·张“只偶然才露一手”的谋篇布局法很高明。  而在我看来,莫妮卡·张的高明之处在于:运用移觉的修辞手法来写故事,用耳朵听到的来讲味蕾尝到的,虽然是写盐之书,她笔下的阿平却用耳朵,听出了盐的味道。  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中张震饰演的“小张”,小时候眼睛生病,看不见东西,都用耳朵在听:“有的时候我觉得耳朵比眼睛还要重要,很多东西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好”。  在西贡长大的阿平,在开始用舌头品尝人生之前,也是用耳朵来认识生活的。他最敬重改变他命运的大哥,在他听来大哥说话时的音色“像一片未被污染的大海”,但这样的大哥带着阿平去总督府的厨房当仆役时,却总被总督先生和夫人长篇训斥,那些被大哥如珍宝般捧在胸口的法语单词“一个接一个无情地鞭笞着他,让他遍体鳞伤”……  来到巴黎后,阿平发现自己无法与人深入交谈,法国人听他说越南话“仿佛热带鸟儿在歌唱”,而那些法语词汇捉弄着阿平,宛如命运,有时熟稔得“仿佛我出生时就已经把它们含在了嘴里”,有时陌生得“仿佛它们是酸味水果的核,有人吃过后粗鲁地将残渣塞进了我的嘴里。”操着一口蹩脚法语的阿平,就像拿着厨房里生锈的菜刀,在巴黎艰难地讨生活。  但法语说得支离破碎的阿平,见到斯坦因,却用一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厨师”,意外赢得她的认可。  每次斯坦因呼唤阿平的名字,他都在心里跟着重复一遍,“纠正错置的音节,添加被吞掉的音调”,他想听着自己的名字被正确地说出。斯坦因的法语说得并不好,“听上去就像一只鞋子沿着楼梯咚咚咚地掉下去”,但每次她说法语,阿平的内心总是无比愉悦,“就连其中粗糙、颠簸的地方也觉得异常可爱”,因为她温暖的语调告诉阿平他是被尊重的。  阿平蹩脚的法语给斯坦因带去无穷乐趣和创作灵感,她说要把阿平说过的法语打包收藏,仔细研究,看能否变出更加好玩的戏法。  斯坦因家中永远是人来人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一天,阿平发现自己被凝视了,当阿平品味出“被人凝视的感觉很像一个只懂得苦味的人终于在舌尖尝到了一粒盐的滋味”时,他坠入了爱河。  斯坦因问“爱是什么?”阿平回答:“爱不是放在蓝白花纹瓷碟里的青涩温柏,看得到,摸不得”。  阿平的爱人母语是英语,但法语说得完美无瑕,“如文火般安静地燃烧,发出璀璨的亮光,仿佛将木头烧尽的那种沉稳的声音”。每当爱人开口说话时,阿平“真想张开嘴巴,舔尝从你口中蹦出的每一个单词。”随着交往的加深,阿平不想再与法语纠缠,他请爱人直接说母语,“我可以只将你的话作为媒介,像听一首歌,不用深究,不求甚解,我可以把你的话想象成掬在手心的水,晶莹而清澈。”但阿平的愿望落空了,因为法语也是爱人欺骗他的一种手段:接近阿平只为了通过他去窃取斯坦因的手稿……  读过《盐之书》之后,我的八卦之心开始蠢动——斯坦因当年真的曾雇佣过一位越南厨师吗?全然忘记了那只是一部小说而已。我翻出已蒙尘多年的《艾丽斯自传》,从这部涵盖了斯坦因旅居巴黎三十年经历的传记中得知:斯坦因曾有过一个相当出色的厨娘叫埃莱娜,她的蛋奶酥做得非常好,立体派画家布拉克曾感叹道:“生活大为改观了,我们如今有会做蛋奶酥的厨娘啦”。埃莱娜结婚生子之后,便辞职不干了。厨师位空缺,而食客又往来不断,该阿平上场了。  盐有几种呢?厨房的盐?汗水的盐?泪水的盐?海水的盐?每一种都讲述着一段故事,缀连在一起,就是盐的真味,就是阿平不平坦的人生历程。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你了解盐吗?人是世上的光,有如盐调和在人间,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作盐而不要作光;盐把自己融化在饭中,让人体吸收,盐没有自己;而光则处处有影子,光忘不掉自己。  每餐都离不开的盐,掬在手心,宛如捧起一片细沙;  放在舌尖,能尝出整片海洋的味道;  散在纸上,有滋味的字行排版出有内容的书——《盐之书》  莫妮卡·张,1968年生于西贡,6岁时移民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系,专攻智慧财产权。《盐之书》是她的处女作,故事讲述的是:从马赛的海港流浪到巴黎的越南青年阿平,因一则招聘广告,来到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与情人艾丽斯位于巴黎百花街的住处,这里可以说是当时巴黎的文化沙龙,从此,担任起家庭厨师的阿平,与这对当代最著名的文化圈情侣共享了美食与生活的无数美妙秘密。  对格特鲁德·斯坦因,这位自称是同数理逻辑学家怀特海、大画家毕加索并肩创造20世纪的女性的记忆,源自她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对海明威说的:“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一句是她写在笔记中的箴言:“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耶鲁大学的学者曾感叹:斯坦因“创造性姿态使她不仅先于她的时代,也在某些方面先于我们的时代”——她凭借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成为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一,她终身未婚却与自己的女秘书相濡以沫厮守近四十年,而在莫妮卡·张眼中,斯坦因先于时代的地方,还应该包括一处:她聘用了一位流浪的越南青年做家庭厨师。  写食物的小说,怎样写才能不落窠臼呢?作家也斯的观点是:“要避免炫耀食物的知识,而致轻重不分,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他认为莫妮卡·张“只偶然才露一手”的谋篇布局法很高明。  而在我看来,莫妮卡·张的高明之处在于:运用移觉的修辞手法来写故事,用耳朵听到的来讲味蕾尝到的,虽然是写盐之书,她笔下的阿平却用耳朵,听出了盐的味道。  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中张震饰演的“小张”,小时候眼睛生病,看不见东西,都用耳朵在听:“有的时候我觉得耳朵比眼睛还要重要,很多东西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好”。  在西贡长大的阿平,在开始用舌头品尝人生之前,也是用耳朵来认识生活的。他最敬重改变他命运的大哥,在他听来大哥说话时的音色“像一片未被污染的大海”,但这样的大哥带着阿平去总督府的厨房当仆役时,却总被总督先生和夫人长篇训斥,那些被大哥如珍宝般捧在胸口的法语单词“一个接一个无情地鞭笞着他,让他遍体鳞伤”……  来到巴黎后,阿平发现自己无法与人深入交谈,法国人听他说越南话“仿佛热带鸟儿在歌唱”,而那些法语词汇捉弄着阿平,宛如命运,有时熟稔得“仿佛我出生时就已经把它们含在了嘴里”,有时陌生得“仿佛它们是酸味水果的核,有人吃过后粗鲁地将残渣塞进了我的嘴里。”操着一口蹩脚法语的阿平,就像拿着厨房里生锈的菜刀,在巴黎艰难地讨生活。  但法语说得支离破碎的阿平,见到斯坦因,却用一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厨师”,意外赢得她的认可。  每次斯坦因呼唤阿平的名字,他都在心里跟着重复一遍,“纠正错置的音节,添加被吞掉的音调”,他想听着自己的名字被正确地说出。斯坦因的法语说得并不好,“听上去就像一只鞋子沿着楼梯咚咚咚地掉下去”,但每次她说法语,阿平的内心总是无比愉悦,“就连其中粗糙、颠簸的地方也觉得异常可爱”,因为她温暖的语调告诉阿平他是被尊重的。  阿平蹩脚的法语给斯坦因带去无穷乐趣和创作灵感,她说要把阿平说过的法语打包收藏,仔细研究,看能否变出更加好玩的戏法。  斯坦因家中永远是人来人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一天,阿平发现自己被凝视了,当阿平品味出“被人凝视的感觉很像一个只懂得苦味的人终于在舌尖尝到了一粒盐的滋味”时,他坠入了爱河。  斯坦因问“爱是什么?”阿平回答:“爱不是放在蓝白花纹瓷碟里的青涩温柏,看得到,摸不得”。  阿平的爱人母语是英语,但法语说得完美无瑕,“如文火般安静地燃烧,发出璀璨的亮光,仿佛将木头烧尽的那种沉稳的声音”。每当爱人开口说话时,阿平“真想张开嘴巴,舔尝从你口中蹦出的每一个单词。”随着交往的加深,阿平不想再与法语纠缠,他请爱人直接说母语,“我可以只将你的话作为媒介,像听一首歌,不用深究,不求甚解,我可以把你的话想象成掬在手心的水,晶莹而清澈。”但阿平的愿望落空了,因为法语也是爱人欺骗他的一种手段:接近阿平只为了通过他去窃取斯坦因的手稿……  读过《盐之书》之后,我的八卦之心开始蠢动——斯坦因当年真的曾雇佣过一位越南厨师吗?全然忘记了那只是一部小说而已。我翻出已蒙尘多年的《艾丽斯自传》,从这部涵盖了斯坦因旅居巴黎三十年经历的传记中得知:斯坦因曾有过一个相当出色的厨娘叫埃莱娜,她的蛋奶酥做得非常好,立体派画家布拉克曾感叹道:“生活大为改观了,我们如今有会做蛋奶酥的厨娘啦”。埃莱娜结婚生子之后,便辞职不干了。厨师位空缺,而食客又往来不断,该阿平上场了。  盐有几种呢?厨房的盐?汗水的盐?泪水的盐?海水的盐?每一种都讲述着一段故事,缀连在一起,就是盐的真味,就是阿平不平坦的人生历程。


相关文章

  • 粽子的味道[散文欣赏]
  • 一身碧绿,一根红绳,一抹暗香.它闭上双眼,纵身一跃,投入那一口清泉中.它紧紧蜷缩着自己瘦小的身体,在滚滚热浪中沉沦,翻转,摇曳.袅袅青烟徐徐升起,它羸弱的身体开始膨胀,它的五脏六腑开始沸腾,它能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沉默中孕育.忽然,它看见了一 ...查看


  • 教师:与你同行的岁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 与你同行的岁月 -----我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故事 2004年,我读了师范,在这所孕育人民教师的学校里,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这里我认识了徐老师,这是位国家级的普通话测试员.徐老师谈吐随和,优雅亲切,她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舌尖音,什么 ...查看


  • 曲终人散.上
  • --你知道吗,你现在变得很忧郁. --恩,我知道. --那,你想怎么办? --噢,我不想怎么办. 当天空变成冷色调的时候. 一切即将结束.. 天未暗, 灯光四起. 浓重的暖黄色,弥漫开来. 突然,记起那段时光. 壹. 第一年,跨入陌生的环境 ...查看


  • 初夏的味道作文
  • [初夏的味道作文] [篇一:初夏的味道作文] 大清早,知了就高叫着,提醒着人们又一个炎热的日子开始了.大街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软软的像踩在棉花糖般,路旁的老猫发了疯似的哀叫,似乎在控诉这炎热而又烦闷的夏天. &q ...查看


  • [优秀作文]那一串红红的糖葫芦
  • 凝视灰蒙蒙的天空,不禁又想起已经远离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外婆,想起她佝偻的身影,想起她慈爱的目光,想起她手中那一串红红的糖葫芦-- 我上幼儿园时,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外婆家.外婆家在古镇闹市中心,出门几步路就是大街.这是一处很局促很简陋的矮房子 ...查看


  • 彝族乐器变奏(组诗)
  • 作者:阿苏越尔(彝族) 1,口 弦 如果出生后你就有那么多的忧伤 需要诉说,如果爱上后 你真的有许多甜蜜的痛楚 爬上竹梢,甩也甩不掉 那么 请进驻到我的口弦里来 我的口弦,不是风儿弹拨的满山的树叶 不是天空弹拨的雄鹰矫健的翅膀 不是姑娘的百 ...查看


  •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湖北特色美食
  •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湖北特色美食 不是"暗黑料理",还是美食!去年成功撩拨了大江南北观众口水的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近日被爆续集将关注各种"暗黑料理",前晚,"CCTV9 ...查看


  • 关注_舌尖体_成文君
  • 文化观察视点· □成文君 "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 "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 ...查看


  • 48个音标的发音方法
  • [i:] 嘴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嘴角向两边张开,露出微笑的表情,与字母E 的发音相同. [i] 嘴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舌前部抬高,嘴形扁平. [ə:] 嘴形扁平,上下齿微开,舍身平放,舌中部稍稍抬高. [ə] 嘴唇微微张开,舌身放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