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茶 天下冠

虎丘茶,曾经是苏州的骄傲,时人评介极高,明代列为贡茶,有“天下冠”之称。那么虎丘茶始于何时?虎丘茶又终于何时?它的来龙去脉充满神秘色彩。

虎丘与茶,早就结下不解之缘,茶圣陆羽自称“桑苎翁”,长期隐居吴兴苕溪悉心研究茶道,据传陆羽经常在虎丘烹茶论茶,至今虎丘山留有陆羽井遗址,因而称《茶经》为《虎丘茶经》。可是茶圣陆羽怎么也不会料到数百年之后,虎丘山上会长出茶树,而且竟能称冠茶坛。

今天我们已无法获见虎丘茶的模样,但我们从明代文人的赞叹声中,能体会到虎丘茶的魅力。著名书画家徐渭曾说:“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谢钟君惠石埭茶》)伐者,夸耀也。龙井茶是杭州人的骄傲,虎丘茶便是苏州人的骄傲。他将虎丘茶比作“玉壶冰”,可见茶汤净明清澈。诗人王世贞更是称:“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试虎丘茶》)意思是说只要虎丘茶一上市,其它茶叶都被看轻了。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写道:“虎丘、天池,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又为官司所据。寂寞山家,得一壶二壶,便为奇品。”引了那么多说明一个事实,“精绝”的虎丘茶得到了世人一致认可。不过赞美声中,也透露了出物以稀为贵,以至豪强仗势争夺,埋下虎丘茶后来遭毁的祸根。

虎丘茶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品质,其汤色如玉露,韵清气醇,香若兰蕙,有的说如“婴儿肉”香,或似即将开放的“橙花”香,也有人说像“豆花香”。

当时虎丘茶和产于苏州西南天池山所产的天池茶远近闻名,以至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假冒货。茶树仅生长在虎丘寺与剑池壁咫尺之间,据说茶树是天然生成的,至于茶种从何而来?始于何时,又是何人所植,至今仍是谜团。

前人推测,虎丘茶始于宋代。然而虎丘茶闻名天下是在明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诏废除“龙凤团茶”为贡,团茶(茶饼)革除,茶道演进,崇尚回归自然的叶芽茶,于是制茶工艺亦随之革新,各地名茶如雨后春笋,神秘的虎丘茶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脱颖而出。

虎丘茶的最佳采制时间在谷雨间。文徵明曾因品尝了虎丘谷雨新茶,兴致大发,作著名的《茶具十咏》。他在序里言道自己因为身体欠佳,虎丘、天池茶开焙尝新时,没能同往,事后好友将新茶送来了,于是亲自动手烹茶,诗兴勃发,便效仿当年陆龟蒙与皮日休对吟的“茶具十咏”,绘图作诗。诗中有“烟华绽肥玉,云蕤凝嫩香”“重之黄金如,输贡堪头纲”等句,说明至少在嘉靖年间,虎丘茶已列作贡茶。

虎丘茶堪称“天下冠”,且属贡茶,俗语税“人怕出名猪怕壮”,虎丘茶便成了“唐僧肉”,惹来官府及巨富争相巧取豪夺,茶芽还长在树上,就争夺开了。明王象晋曾叹道:“苏之虎丘,至官府预为封识,公为采制,所得不过数斤。岂天地间尤物,生固不数数然耶!”为掠夺虎丘茶,官府竟然预先在茶树上封好了标识,这一招简直想绝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载有这样一则轶闻:吴县县令“命役于虎丘采茶”,由于嫌数量少,于是把寺僧抓了起来,鞭笞三十,还戴上了号枷。有一天,唐伯虎偶尔经过“枷所”,挥笔在寺僧戴的木枷上戏题小诗一首:“官差皂隶去收茶,只要纹银不肯赊;县里捉来三十板,方盘托出大西瓜。”县令见后询问是谁写的,皂役告诉他是唐解元,于是“笑而释之”,算饶了寺僧。虽然这是讽刺小品,但地方官吏以索茶为名,到虎丘山进行敲榨,却是不争的事实。

虎丘寺院为茶所累,僧人饱受皮肉之苦,虎丘茶给他们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灾。于是寺僧迁咎茶树,茶树毁了又种,种了又毁。明代曾毁过一次,文震孟还作了《薙茶说》。清康熙年间,汤斌在苏州任巡抚,传说他为了杜绝地方上用虎丘茶献媚上司,下令毁了茶树,于是“此种遂绝。”究竟是何人何事触怒了汤大人?乃至虎丘茶从此绝迹,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但这种做法不无因噎废食之嫌。

虎丘茶能称雄茶坛,虎丘寺僧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虎丘金粟房开创了我国绿茶焙制的一个流派,精湛的制茶技艺为时人所称道,所效法。明王士性在《广志绎》里说:“虎丘、天池茶,今为海内第一。余观茶品固佳,然以人事胜。其采揉焙封法度,锱两不爽。”别处茶叶多喜用纸来包裹,“而苏人又谓纸收茶气,咸盛以磁罐。”认为只要象虎丘茶那样采、揉、焙、封(贮)得“法度”,也能出好茶。

明清时,虎丘茶“采造法”影响深远。比如著名的安徽松萝茶,据说是一个叫大方的比丘(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创始的。大方在虎丘山呆了很长时间,学得了虎丘茶“采造法”,后在歙县松萝山结庐为庵,以“虎丘法”制茶,创出了“松萝茶”。当时也有僧人试用“虎丘法”焙制松江佘山茶,结果茶味竟与松萝茶一样,但当地人担心茶叶出了名反而受遭殃,于是竭力反对采用“虎丘法”,佘山茶仍保持老样子,可见“虎丘法”已逐步流行起来。

松萝茶取法于虎丘茶,松萝茶出了名,于是“虎丘法”演化为“松萝法”,后来又由黄山寺僧传入闽之武夷。它不仅促进了徽、闽两地制茶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而且对各地绿茶焙制工艺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眼下虎丘景区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规划与改造,我想若能在虎丘山顶虎丘寺西侧,移植几株具有观赏价值的“岩茶”,立一座石碑,为虎丘茶书上一笔,以彰其为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应当是极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使山景增添一亮点,而且有利于中外游客进一步了解虎丘山,了解吴文化的丰厚底蕴。

载《苏州杂志》2006年第二期第87页

虎丘茶,曾经是苏州的骄傲,时人评介极高,明代列为贡茶,有“天下冠”之称。那么虎丘茶始于何时?虎丘茶又终于何时?它的来龙去脉充满神秘色彩。

虎丘与茶,早就结下不解之缘,茶圣陆羽自称“桑苎翁”,长期隐居吴兴苕溪悉心研究茶道,据传陆羽经常在虎丘烹茶论茶,至今虎丘山留有陆羽井遗址,因而称《茶经》为《虎丘茶经》。可是茶圣陆羽怎么也不会料到数百年之后,虎丘山上会长出茶树,而且竟能称冠茶坛。

今天我们已无法获见虎丘茶的模样,但我们从明代文人的赞叹声中,能体会到虎丘茶的魅力。著名书画家徐渭曾说:“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谢钟君惠石埭茶》)伐者,夸耀也。龙井茶是杭州人的骄傲,虎丘茶便是苏州人的骄傲。他将虎丘茶比作“玉壶冰”,可见茶汤净明清澈。诗人王世贞更是称:“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试虎丘茶》)意思是说只要虎丘茶一上市,其它茶叶都被看轻了。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写道:“虎丘、天池,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又为官司所据。寂寞山家,得一壶二壶,便为奇品。”引了那么多说明一个事实,“精绝”的虎丘茶得到了世人一致认可。不过赞美声中,也透露了出物以稀为贵,以至豪强仗势争夺,埋下虎丘茶后来遭毁的祸根。

虎丘茶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品质,其汤色如玉露,韵清气醇,香若兰蕙,有的说如“婴儿肉”香,或似即将开放的“橙花”香,也有人说像“豆花香”。

当时虎丘茶和产于苏州西南天池山所产的天池茶远近闻名,以至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假冒货。茶树仅生长在虎丘寺与剑池壁咫尺之间,据说茶树是天然生成的,至于茶种从何而来?始于何时,又是何人所植,至今仍是谜团。

前人推测,虎丘茶始于宋代。然而虎丘茶闻名天下是在明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诏废除“龙凤团茶”为贡,团茶(茶饼)革除,茶道演进,崇尚回归自然的叶芽茶,于是制茶工艺亦随之革新,各地名茶如雨后春笋,神秘的虎丘茶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脱颖而出。

虎丘茶的最佳采制时间在谷雨间。文徵明曾因品尝了虎丘谷雨新茶,兴致大发,作著名的《茶具十咏》。他在序里言道自己因为身体欠佳,虎丘、天池茶开焙尝新时,没能同往,事后好友将新茶送来了,于是亲自动手烹茶,诗兴勃发,便效仿当年陆龟蒙与皮日休对吟的“茶具十咏”,绘图作诗。诗中有“烟华绽肥玉,云蕤凝嫩香”“重之黄金如,输贡堪头纲”等句,说明至少在嘉靖年间,虎丘茶已列作贡茶。

虎丘茶堪称“天下冠”,且属贡茶,俗语税“人怕出名猪怕壮”,虎丘茶便成了“唐僧肉”,惹来官府及巨富争相巧取豪夺,茶芽还长在树上,就争夺开了。明王象晋曾叹道:“苏之虎丘,至官府预为封识,公为采制,所得不过数斤。岂天地间尤物,生固不数数然耶!”为掠夺虎丘茶,官府竟然预先在茶树上封好了标识,这一招简直想绝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载有这样一则轶闻:吴县县令“命役于虎丘采茶”,由于嫌数量少,于是把寺僧抓了起来,鞭笞三十,还戴上了号枷。有一天,唐伯虎偶尔经过“枷所”,挥笔在寺僧戴的木枷上戏题小诗一首:“官差皂隶去收茶,只要纹银不肯赊;县里捉来三十板,方盘托出大西瓜。”县令见后询问是谁写的,皂役告诉他是唐解元,于是“笑而释之”,算饶了寺僧。虽然这是讽刺小品,但地方官吏以索茶为名,到虎丘山进行敲榨,却是不争的事实。

虎丘寺院为茶所累,僧人饱受皮肉之苦,虎丘茶给他们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灾。于是寺僧迁咎茶树,茶树毁了又种,种了又毁。明代曾毁过一次,文震孟还作了《薙茶说》。清康熙年间,汤斌在苏州任巡抚,传说他为了杜绝地方上用虎丘茶献媚上司,下令毁了茶树,于是“此种遂绝。”究竟是何人何事触怒了汤大人?乃至虎丘茶从此绝迹,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但这种做法不无因噎废食之嫌。

虎丘茶能称雄茶坛,虎丘寺僧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虎丘金粟房开创了我国绿茶焙制的一个流派,精湛的制茶技艺为时人所称道,所效法。明王士性在《广志绎》里说:“虎丘、天池茶,今为海内第一。余观茶品固佳,然以人事胜。其采揉焙封法度,锱两不爽。”别处茶叶多喜用纸来包裹,“而苏人又谓纸收茶气,咸盛以磁罐。”认为只要象虎丘茶那样采、揉、焙、封(贮)得“法度”,也能出好茶。

明清时,虎丘茶“采造法”影响深远。比如著名的安徽松萝茶,据说是一个叫大方的比丘(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创始的。大方在虎丘山呆了很长时间,学得了虎丘茶“采造法”,后在歙县松萝山结庐为庵,以“虎丘法”制茶,创出了“松萝茶”。当时也有僧人试用“虎丘法”焙制松江佘山茶,结果茶味竟与松萝茶一样,但当地人担心茶叶出了名反而受遭殃,于是竭力反对采用“虎丘法”,佘山茶仍保持老样子,可见“虎丘法”已逐步流行起来。

松萝茶取法于虎丘茶,松萝茶出了名,于是“虎丘法”演化为“松萝法”,后来又由黄山寺僧传入闽之武夷。它不仅促进了徽、闽两地制茶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而且对各地绿茶焙制工艺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眼下虎丘景区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规划与改造,我想若能在虎丘山顶虎丘寺西侧,移植几株具有观赏价值的“岩茶”,立一座石碑,为虎丘茶书上一笔,以彰其为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应当是极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使山景增添一亮点,而且有利于中外游客进一步了解虎丘山,了解吴文化的丰厚底蕴。

载《苏州杂志》2006年第二期第87页


相关文章

  • [寒假作文]寒假游虎丘
  • 左盼.右盼,终于把朝思暮想的寒假给盼来了.虽然只有二十几天,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小假.紧张的大脑在此刻可以放松下来,呼吸新的空气,把学习压力放下,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日子.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 放假了,当然得好好的去玩一通,早 ...查看


  • 苏州园林介绍
  • 专题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 ...查看


  •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 清晨醒来,走到窗边,发现窗外细雨蒙蒙,使这原本就古色古香的苏城更增添一种无法言喻的美.一场春雨就这样无声的滋润了万物,唤醒了那些沉寂着的美丽. 苏州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古典园林.古镇.古迹名胜等物 ...查看


  • 苏州旅游攻略 1
  • 饮食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汆糟.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雪花蟹斗.樱桃肉.酱汁肉.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 ...查看


  •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 ...查看


  • 苏州旅游必去景点介绍
  • 苏州旅游必去景点介绍 枫桥风景区 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古运河畔,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寒山寺枫桥是苏州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查看


  • 乌镇.苏州.上海.杭州旅游攻略
  • 乌镇攻略 乌镇,因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而家喻户晓.在这最后的枕水人家中围坐乌篷船一品阿婆茶,大快朵颐地享用白水鱼.三珍斋酱鸡,再添以三白酒,好不惬意! 攻略概要:门票→两日游行程推荐→美食→住宿→交通→注意事项. 门票:东栅门 ...查看


  •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比较阅读语文试卷
  •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比较阅读 一.<三峡>与<江水>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查看


  • 明朝中后期旅游文化论
  • 第16卷 2001年第6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明朝中后期旅游文化论 (,404000) [摘 要].大众化,形成了现代旅游学上的"旅游资源"这个概念,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并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