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且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O;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O/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晨昏线总是在极圈内摆动,摆动的角度是与地轴的夹角为0O—23O26/之间。 晨昏线的应用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确定东西经度: 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季节: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昼夜长短: 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重点是如何确定? 光照图的判读内容—找出方法 1.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2.确定晨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时间的确定 5.季节或节气的确定 6.太阳高度的确定 7.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8.确定昼夜长短
9.确定日出(落)时刻。 10.确定日期分界线 11.确定方向
规律方法——日照图的判读技巧 把握日照图分析的三大技巧:
根据自转方向和已知经纬线(或特殊信息提示)判断出图中各经纬线的经纬度;
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特殊关系判断出所代表的日期(节气、季节),晨昏线与某一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二至日;
找出晨线和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并判定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然后依据这些有效信息来推算不同经度的时间或全球日期的分
割。
.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 从自转方向上看,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自转;
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晨昏线
2.确定晨昏线
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昏线。 时间法: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A. 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B. 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C.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D. 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E.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点所在的经线); F. 直射纬线的确定
G. 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I. 利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 直射纬度=90°-相切纬度 4.时间的确定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与极夜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12时。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差l小时,越往东走,钟点数越大。5.季节或节气的确定
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
则是北半球的夏半
年;反之则为冬半年。 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北极圈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6. 太阳高度的确定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7. 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其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以纬线为界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有两条。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8. 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 弧长15’为l小时。 昼长+夜长=24小时。 9. 确定日出(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点的时刻。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各地全年6时日出,18时日落。 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0时或24时。 南北极圈以内地区,在极昼极夜期,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10.确定日期分界线
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 °经线东为昨日,西为今日。0时经线东为今日,西为昨日。
当太阳直射东经度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围占多于一半;当太阳直射西经度时,地 11.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易错点提醒:
(1)180°经线的西侧是东经,东侧是西经;0°经线和0°纬线长度不相等,0°经线是0°纬线长度的一半;热带与低纬的范围不同,热带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0°-30°之间是低纬,高纬与寒带范围也不同。 (2)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但不能说地球不自转就不昼夜更替,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则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
(3)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在地球上观测北极星周围的星座,其运动方向是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4)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正午太阳高度是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
(5)一般年份,2月有28天,但闰年(除以4能除尽的年,如2000年、2004年)2月份有29天。
(6)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相同;同一经线上,地方时刻相同。
晨昏线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且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O;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O/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晨昏线总是在极圈内摆动,摆动的角度是与地轴的夹角为0O—23O26/之间。 晨昏线的应用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确定东西经度: 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季节: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昼夜长短: 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重点是如何确定? 光照图的判读内容—找出方法 1.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2.确定晨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时间的确定 5.季节或节气的确定 6.太阳高度的确定 7.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8.确定昼夜长短
9.确定日出(落)时刻。 10.确定日期分界线 11.确定方向
规律方法——日照图的判读技巧 把握日照图分析的三大技巧:
根据自转方向和已知经纬线(或特殊信息提示)判断出图中各经纬线的经纬度;
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特殊关系判断出所代表的日期(节气、季节),晨昏线与某一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二至日;
找出晨线和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并判定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然后依据这些有效信息来推算不同经度的时间或全球日期的分
割。
.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 从自转方向上看,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自转;
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晨昏线
2.确定晨昏线
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昏线。 时间法: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A. 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B. 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C.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D. 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E.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点所在的经线); F. 直射纬线的确定
G. 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I. 利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 直射纬度=90°-相切纬度 4.时间的确定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与极夜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12时。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差l小时,越往东走,钟点数越大。5.季节或节气的确定
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
则是北半球的夏半
年;反之则为冬半年。 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北极圈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6. 太阳高度的确定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7. 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其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以纬线为界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有两条。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8. 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 弧长15’为l小时。 昼长+夜长=24小时。 9. 确定日出(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点的时刻。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各地全年6时日出,18时日落。 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0时或24时。 南北极圈以内地区,在极昼极夜期,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10.确定日期分界线
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 °经线东为昨日,西为今日。0时经线东为今日,西为昨日。
当太阳直射东经度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围占多于一半;当太阳直射西经度时,地 11.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易错点提醒:
(1)180°经线的西侧是东经,东侧是西经;0°经线和0°纬线长度不相等,0°经线是0°纬线长度的一半;热带与低纬的范围不同,热带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0°-30°之间是低纬,高纬与寒带范围也不同。 (2)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但不能说地球不自转就不昼夜更替,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则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
(3)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在地球上观测北极星周围的星座,其运动方向是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4)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正午太阳高度是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
(5)一般年份,2月有28天,但闰年(除以4能除尽的年,如2000年、2004年)2月份有29天。
(6)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相同;同一经线上,地方时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