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孟德传

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利①、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②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③,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再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①利,通痢。②弭耳,贴耳,服顺的样子。③自告者,自首的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的一组是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②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③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④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

⑤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⑥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  ]

A.

②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⑥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德本为军人,但当兵不是他的志向,而偏偏向往山林生活,所以当了逃兵进入深山老林,享受山林之乐。

B.

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在商州知府宋孝孙、秦州知府张安道的帮助下,得以脱除兵籍,成为自由的老百姓。

C.

孟德是有“道”之人,这种“道”是指人不知畏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强大气势,形成一股令猛虎也不敢伤害的力量。

D.

孟德“得道”是因为“中无所顾”,而“世之君子”则因为“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所以不能“得道”,以致弱者被欺侮,强者被嘲笑。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2)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阅读答案:

答案:1.B;2.D;3.C;解析:

(1)

该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B项都是介词,相当于“在”。A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C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用”;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由于”。

(2)

该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句写抛妻弃子割断骨肉之情,甘冒当逃兵杀头的危险;②句写入山态度之坚决;⑥句写不畏山中生活条件之差。其他的几句都不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

(3)

该题是对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项对“道”的解释是错误的。孟德的“道”指的是“中无所顾”,是他具有的“浩然之气”。

(4)

  答案:(1)世上的君子,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

  (2)他的博大刚强的正气散发出来,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别人却能感觉到。

  解析:第(1)问考查翻译能力。内心,需要补出来,有所,有……的,固定句式,故,所以;慕,思慕、羡慕;畏,畏惧。

  第(2)问考查翻译能力。其,他的;浩然之气,博大刚强的正气;发越,散发;自见,自己感觉到;物,别人,外物。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部的一名逃兵,年少时便向往山林生活,当兵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嘉祐年间,孟德戍守秦州。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抛弃妻子,把儿子送给别人,逃离部队来到华山下,用衣服换取一把刀十块饼,带进山里,心里想我是禁军士兵,现在逃到这个地方,被捕就会被处死,缺粮就要被饿死,遇虎狼毒蛇就会被咬死。这三种死法我都不担忧,只想进入深山中去。饼吃完后吃草根或树上的果实,十天中多次生病,病好了再吃,又吐又泻,肚子胀结,心里发闷,(这些病)没有不得过的,过了几个月才适应这种情况,(吃草根野果)如同吃五谷杂粮一样,因此进山中二年而没有饿死。虽然山中多次遇到猛兽袭击,也能够安然无恙。他认为猛兽这一类的动物,一般能识别人的气息,还不到人跟前,离人有一百步远,就先伏下来吼叫,声音震撼山谷,孟德由于不怕死,不被他吓唬住;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做出张牙舞爪吃人的姿态;最后在离人十步的地方停下来,坐坐走走,垂下耳朵离开;每次用这种办法试探,前后情况是一样的。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到达商州却不知道是商州,被守卫巡逻的士兵抓住,自己料想必死无疑。商州知州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像是坏人,像是有道行的人。”孟德详细地说出前后经过,于是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送回秦州安置。张安道正掌管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出兵籍,成为自由生活的百姓。至今来往在各大山中,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技能。

  孟德真可称得上有道行的人啊。世上的君子因为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会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思慕、畏惧交织于胸中,不一定有所行动,但面部颜色总会反映出来,别人看到就明白了。所以弱小的人就会被欺侮,强壮的人就会被嘲笑,不能在世上独存。如今孟德心中无所顾虑,他的博大刚强之气发散开来,自己虽感觉不到而别人却能看得到。由此推断这种道(气势力量),即使立于天地之中也是可以的,那些猛兽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孟德传

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利①、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②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③,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再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①利,通痢。②弭耳,贴耳,服顺的样子。③自告者,自首的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的一组是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②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③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④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

⑤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⑥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  ]

A.

②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⑥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德本为军人,但当兵不是他的志向,而偏偏向往山林生活,所以当了逃兵进入深山老林,享受山林之乐。

B.

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在商州知府宋孝孙、秦州知府张安道的帮助下,得以脱除兵籍,成为自由的老百姓。

C.

孟德是有“道”之人,这种“道”是指人不知畏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强大气势,形成一股令猛虎也不敢伤害的力量。

D.

孟德“得道”是因为“中无所顾”,而“世之君子”则因为“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所以不能“得道”,以致弱者被欺侮,强者被嘲笑。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2)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阅读答案:

答案:1.B;2.D;3.C;解析:

(1)

该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B项都是介词,相当于“在”。A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C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用”;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由于”。

(2)

该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句写抛妻弃子割断骨肉之情,甘冒当逃兵杀头的危险;②句写入山态度之坚决;⑥句写不畏山中生活条件之差。其他的几句都不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

(3)

该题是对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项对“道”的解释是错误的。孟德的“道”指的是“中无所顾”,是他具有的“浩然之气”。

(4)

  答案:(1)世上的君子,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

  (2)他的博大刚强的正气散发出来,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别人却能感觉到。

  解析:第(1)问考查翻译能力。内心,需要补出来,有所,有……的,固定句式,故,所以;慕,思慕、羡慕;畏,畏惧。

  第(2)问考查翻译能力。其,他的;浩然之气,博大刚强的正气;发越,散发;自见,自己感觉到;物,别人,外物。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部的一名逃兵,年少时便向往山林生活,当兵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嘉祐年间,孟德戍守秦州。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抛弃妻子,把儿子送给别人,逃离部队来到华山下,用衣服换取一把刀十块饼,带进山里,心里想我是禁军士兵,现在逃到这个地方,被捕就会被处死,缺粮就要被饿死,遇虎狼毒蛇就会被咬死。这三种死法我都不担忧,只想进入深山中去。饼吃完后吃草根或树上的果实,十天中多次生病,病好了再吃,又吐又泻,肚子胀结,心里发闷,(这些病)没有不得过的,过了几个月才适应这种情况,(吃草根野果)如同吃五谷杂粮一样,因此进山中二年而没有饿死。虽然山中多次遇到猛兽袭击,也能够安然无恙。他认为猛兽这一类的动物,一般能识别人的气息,还不到人跟前,离人有一百步远,就先伏下来吼叫,声音震撼山谷,孟德由于不怕死,不被他吓唬住;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做出张牙舞爪吃人的姿态;最后在离人十步的地方停下来,坐坐走走,垂下耳朵离开;每次用这种办法试探,前后情况是一样的。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到达商州却不知道是商州,被守卫巡逻的士兵抓住,自己料想必死无疑。商州知州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像是坏人,像是有道行的人。”孟德详细地说出前后经过,于是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送回秦州安置。张安道正掌管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出兵籍,成为自由生活的百姓。至今来往在各大山中,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技能。

  孟德真可称得上有道行的人啊。世上的君子因为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会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思慕、畏惧交织于胸中,不一定有所行动,但面部颜色总会反映出来,别人看到就明白了。所以弱小的人就会被欺侮,强壮的人就会被嘲笑,不能在世上独存。如今孟德心中无所顾虑,他的博大刚强之气发散开来,自己虽感觉不到而别人却能看得到。由此推断这种道(气势力量),即使立于天地之中也是可以的,那些猛兽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相关文章

  • 赤壁赋(节选)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查看


  •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教师版1-10回)
  •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0回)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 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 ...查看


  •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略
  • 从近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通常有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非韵文统称散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读清文章的. 一. 写法简介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 人物基本情况 ...查看


  • 孟德尔二教材分析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和地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新课程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有两节第一节讲解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虑一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时所表现出的规律:那么同时 ...查看


  • 赤壁赋(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赤壁赋(节选)     苏  轼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查看


  • 茶道阅读试题及答案
  • [易错考点二]分析与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茶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古语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道与六艺相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查看


  • 培植同情心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培植同情心我很喜欢小品演员蔡明,这倒不是因为她的演技和容貌,说老实话,这两点她也就是平平而已.让我感动的是她的一件小事,蔡明每见到街上有人乞讨,总要给钱.朋友劝她说,这些乞丐看着可怜,其实有不少都是假的,人家就 ...查看


  • 秋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秋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 ...查看


  • 秋赋从维熙阅读答案
  • 秋  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