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D 2.A 3.C 4.C 5.D 6.A 7.D 8.C 9.B 10.D
11. 北京人——B 、E 元谋人——A 山顶洞人——C 、D 、F 、G 12. (1)A 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2)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13. 要点提示:
(1)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 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2)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D 2.D 3.C 4.D 5.D 6.B 7.D 8.B 9.C 10.A 11. 半坡 河姆渡; 陕西 浙江; 粟 水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12. 黑陶钵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黑陶 彩陶; 说明了当时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并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13. 略
14. 提示:能种植农作物,自己生产食物; 生产工具、农作物的种子; 略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C 2.D 3.B 4.C 5.A 6. 炎帝 华夏 汉 黄帝 炎帝 7. 尧 舜 禹 战争 禅让
8. 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等等。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9. 提示: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10. 参照8题,另补充:黄帝领导了两次生存大战,炎帝臣服。炎黄走向联合,世代联姻,占据中原地区不
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11.(1)禅让制 (2)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即可。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1. “人型陶罐”的造型优美,这是一个美丽清秀的小女孩儿,从小女孩儿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人型陶罐”可以装水,人型背部的小口可以灌水,小女孩儿的嘴巴用于出水。
“小口尖底瓶”造型奇特,瓶身两侧的小环好似人的两只耳朵,瓶口好似帽子,几何形的图案好似人的头发,再看“她”尖尖的下巴,多像人的头部造型啊!“小口尖底瓶”可以用于从河中取水,瓶身两侧的小环可以系上绳子,便于提取。“小口尖底瓶”放入水中时,会发生奇妙的现象:瓶口会微微下沉,水会缓缓流入瓶口,再过一会儿,瓶底下沉,当瓶身垂直于水中时,“小口尖底瓶”就已经灌满了,用绳子提出水面后,就可以背在身上,带回住地。
“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盛食物、水或种子,这件陶器精彩之处是盆内的花纹,这是一些神秘的图案,盆内的图案都由几何图形构成,是否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
舞蹈纹彩陶盆为泥质红陶,整体造型为大口微敛,鼓腹,小平底,口沿及内外壁均施褐彩文饰,疑为大型容器。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踏着节拍,偏偏起舞,有强烈的动态感和韵律感。 2.C
3. 图A 用途是蒸米饭, 此题为想象题,只要能结合当时的生活情况,言之有理即可。图B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D 6.B 7.C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A 15.A 16.B 17.B 18.D 19.D 20.B(每题2分,共40分)
21.(12分) A :船形彩陶壶-半坡居民 B:骨针-山顶洞人
C :鱼纹彩陶盆-半坡居民 D:猪纹黑陶钵-河姆渡居民
22. (10分)①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
②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23. (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此题为历史考证,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A -考古发现他们能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B -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C -缝制衣服,在遗址里发现了装饰品
D -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随葬品有多少、贵贱之分 E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船形彩陶壶
24.(13分) 洞穴里潮湿阴暗,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洞穴生活可能存在水淹、野兽侵扰等不安全因素;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养和纺织,决定了他们必须过稳定的定居生活。 25.(13分) 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采取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注意河流上游的水土植被保持;筑堤(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等等。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1.C 2.A 3.C 4.D 5.D 6.C 7.C 8.A 9.B 10.B 11.D 12.C 13.A 14.A 15.C 16.A 17.A 18.B 19. 夏:AFGJ 商:CDHK 西周:BEIL
20. 夏桀奢侈残暴,人民没有尊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导致民怨沸腾,起来反抗,国家灭亡;从民心得失的角度来谈。
21. (1)一个是原始社会的大同世界,一个是奴隶社会家天下;(2)材料一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禅让制,如尧舜禹的更替;(3)材料二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世袭制,如禹传子,家天下;(4)从禅让制的角度来说,侧重于选贤任能,从世袭制的角度说,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我国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前者盛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后者盛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C 2.D 3.D 4.D 5.D 6.B 7.C 8.B 9.D 10.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1.(1)殉葬制度 奴隶(2)地位悲惨,可以被随意杀害与买卖
12. 血缘关系的亲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后来的宗庙祭祀是为了维护其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主要手段是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C 2.A 3.B 4.B 5.C 6.B 7.D 8.A 9.C 10.D 11.B 12.C 13.A 14.C 15.C 16.B 17.D 18.(1)(2)(3)略
(4)原因: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胜者成为霸主,这也是春秋争霸的实质。
实质: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和特权。
19.晋文公——齐桓公 保家卫国——尊王攘夷 晋国——齐国 东方——南方 齐——晋 齐桓公——晋文公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C 2.D 3.B 4.D 5.D 6.C 7.D 8.D 9.A 10.D 11.B 12.D 13.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铁农具结实耐用、价格便宜,劳动效率高。
(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地主阶级
(5)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 (1)为了实现富国强兵;(2)治理国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改革,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3)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C 2.B 3.D 4.B 5.A 6.B 7.C 8.D
9. 天气预报——占卜的结果;夏——商;夏——商;夏——商;夏——商
10.(1)司母戊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酒器,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青铜立人像:1986年在四川三星堆出土,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采用分段浇铸法制成。 (2)马猴羊鸡狗猪 鼠牛虎兔龙蛇
(3)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11.(1)大禹,象征国家最高权力;(2)大有取代周天子的意图;(3)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问鼎中原(解释略)。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C 2.B 3.A 4.B 5.D 6.B 7.B 8.B 9.C 10.C 11.D 12.D 13.(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应弘扬、学习他的那种好的思想、好的做法(能答出此意即可)。 (3)举例略;结合事例 围绕各家思想来进行阐述方可。 14.(1)作学问要实事求是;
(2)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3)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因材施教, 。
15.
(1) ---D---b (2)---A---c (3)---E---a (4)---C---a (5)---F---d (6)---B---c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C 2.D 3.D 4.A 5.A 6.C 7.D
8.(1)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2)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 9.(1)无论赞同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2)答案是开放的,有创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略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关:打靶场(每题2分,共40分)
1.A 2.B 3.C 4.C 5.D 6.B 7.A 8.C 9.D 10.B 11.A 12.C 13.B 14.D 15.B 16.B 17.A 18.D 19.A 20.B
第二关:通讯站(每空1分,共15分) 21. (6分)
汤 亳 纣王 西周 镐京 周幽王 22. (9分)
战国 儒家 施仁政于民 韩非 战国 法治、中央集权 墨子 战国 墨家
第三关:指挥部:(22分) 23. (5分)
(1)从图(一) 到图(三) 反映了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过程,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农具的出现,表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2分)
(2)会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1分)。新兴地主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1分)。 24.(17分) (1)略(7分) (2)秦国(2分)
(3)商鞅变法是一次彻底的变法。(2分)
(4)此题多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共6分)。
第一种:对(1分)。变法能够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统治政策,采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引导国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3分),比如魏国和秦国分别成为战国初期和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分)
第二种:不完全对(1分)。变法能否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取决于变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统治者政策稳定性和持久性(3分),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而楚国的变法却失败了(2分)。
第四关:参谋部:(23分) 25.(9分)
(1)分封制与宗法制(2分)
(2)(7分)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多种绘图方式展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下面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种: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第二种:
26.(6分)
(1)社会等级界限森严(1分),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了社会的统治阶层(1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处境十分悲惨(1分),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1分) (2)奴隶(2分) 27.(8分)
(1)(5分):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1分);宋襄公(1分)秦穆公(1分)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或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吴王阖闾(1分)越王勾践(1分)。
(2)(3分):注重发展经济(1分),改革内政(1分),提出“尊王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1分)。或是加强军事力量(1分)鼓励垦荒、大力发展鱼盐业(1分)尊王攘夷(1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C 7.C 8.B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C (每题2分,共30分) 16.(14分)
燕
赵 秦
魏 齐
韩 楚
17.(18分)
(1)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春秋时期
(3)齐桓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晋文公 (4)韩 赵 魏 18. (21分)
(1)目的:变法图强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公元前356年
(2)达到了。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站在法家一边。原因:在他采取措施中,加强刑罚,以此维护统治秩序。 (4)战场立功 (5)统一度量衡
19.(8分) (1)农耕文明 (2)文字还没有出现 (3)龟甲、兽骨
20. (9分)途径:文字、遗址、文物、古迹;主要途径:文字,因为最丰富、最详实。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C 6.D 7.B 8.A 9.A 10.B 11.C 12.C 13.B 14.B 15.B 16.C 17.C
18.B 19.C 20.C 21.D 22.B 23.A 24.A 25.D 26.D 27.B 28.C 29.C 30.C 31.B 32.D 33.B 34.D 35.D 36.(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2)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37.(1)儒家学派。(2分)“仁”的思想。(2分)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1分)尊重他人,宽容、平等待人。(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体现在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8.“图”参考教材38页。
39.(1)A B C 可以供展示。 (2)略(3)略
40.此为材料开放题,意在考察学生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回答出青铜器、奴隶地位低下可作商品交换专卖、社会等级森严等中的任两项即可。
41.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我们现在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结合自己畅所欲言,言之有据即可。)
42.商 战国 汉
43.道家 ——庄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武 墨家—— 墨子 儒家——— 孔子 道理 提示:说出各学派的观点
44.(1)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4)建立县制。
45.本题只要求学生从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中选取一种观点进行发挥,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自己独到的建议。要求言之有理,语言完整。(一等8分以上,二等5分以上,三等3分以上)
提示:从以下角度考虑提出建议:
儒家——“以德服人,对这些学生讲道理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启发其思考,从而缓解学生心中的不服和反感情绪,让不讲卫生和破坏环境的学生从思想上根本转变。”
法家——“对于这些学生要给严厉惩罚,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写检讨,罚清扫„„等,若以后再犯的话,变本加厉”。
道家——“应该顺其自然,既不能采取严厉的惩罚,也不能采用软弱武力的说教,要让他们自己醒悟,无为而治„„”
46.此题意在考察学生的史论结合,阐明观点,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事例:三位暴君如夏桀、商汤、周幽王等任意一个进行简单描述即可。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三)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7.A 8.B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D 16.A 17.A 18.C 19.A 20.B 21.C
22.D 23.A 24.D 25.D 26.B 27.A 28.C 29.D 30.B (30分,每小题1分) 31.(10分)
晋文公--退避三舍 孙 武--知己知彼 勾 践 --卧薪尝胆 楚庄王--问鼎中原 齐桓公--尊王攘夷 32.(14分) (1)略(6分)
(2)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3分)
(3)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关注生态效应,做到可
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5分)
33.(6分)
①说明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2分) ②铁制农具。(1分)
③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取代了集体耕作,个体小农户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分) 34.(5分)
①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3分)
②使齐国强大,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2分) 35.(10分,每小题2分)
(1)错误:元谋人 更正:半坡居民
(2)错误:磨制石器;人工取火 更正: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3)错误:黄帝孤军奋战;黄帝战败归服炎帝 更正:黄帝与炎帝联合;炎帝归服黄帝 (4)错误: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亳 更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阳城 (5)错误:鲁国;合纵的策略 更正:晋国;连横的策略 36.(9分)
①《论语》(1分)
②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2分)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不唯一,只要说出三个就给3分) ④略(3分) 。 37.(16分)
①齐、楚、燕、韩、赵、魏、秦(7分) ②合纵连横(2分)
③秦国的商鞅变法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7分)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1.B 2.B 3.D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 14.A 15.(1)咸阳 (2)大泽乡 (3) 秦朝的暴政 (4)
16.(1) 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3)不对,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4)从农民战争变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说明: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17.答案要点: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
(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18.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19.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46天,已丧失战斗力,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的可能。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20.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1.秦的暴政:繁重的赋税, 沉重兵役 、徭役, 残酷的刑法。
22.成语有: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指鹿为马 揭竿而起 用语言或绘画介绍成语故事情节。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D 2.D 3.C 4.D 5.A 6.C 7.A 8.C 9.B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 辨析改错
(1)公元260—公元前260; (2) 巨鹿—长平; (3) 公元前230—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 (4)赵、魏、韩—韩赵魏; (5)宰相—丞相; (6)上级—皇帝或朝廷直接; (7)没有—去掉 19.(1)“焚书坑儒”。
(2)李斯 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树的书不烧。 (3)评价:“焚书坑儒”是在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 (1)C (2)D
(3)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①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④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21. (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郡县制。(3)修长城。
22. (1)复述的内容是: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称雄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秦始皇在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政事、监察、军事的事务,他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命令;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促进各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为阻止匈奴南下,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南方,促进当地生产事业发展。总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2)最初的印象学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即可。
(3)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4)评价: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D 2.A 3.C 4.B 5.A 6.B 7.B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A 15.C 16.A 17.B 18.B 19.C 20.B
21.(1)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
(2)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22.(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第一、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第二 、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论断。
第三、 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例很多,散布在许多课目当中,要细心寻找。
第四、 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从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2)说明: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说汉武帝功劳大,理由是: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
想的精华;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
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说秦始皇功劳大,理由是: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
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
2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
利与弊: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这一政策有它对国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需要,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利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所采取的这一政策影响深远,从此之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24.参考教材75—76页 相关内容。 25.(1)措施:①汉武帝在开拓边疆:北击匈奴。 ②发展经济: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③弘扬儒学:独尊儒术、兴建太学等方面的措施。
(2)看法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的强盛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开拓、创新、能自我反省、刚毅坚定、百折不挠等方面的精神。 26.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
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
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仲舒):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
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B 2.C 3.C 4.C 5.D 6.C 7.B 8.D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D 16.A 17.B 18.A 19.B 20.C 21. 参考教材
22. (1)丝绸之路
(2)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3) 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
23. (1)稀少;沙漠和戈壁;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佛教;舞蹈;雕塑。
(2)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意大利(罗马)。(或者: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苦:山河险阻,气候恶劣,强盗出没,语言不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对待,商人们时常面临死亡的威胁,等等。
乐:领略不同风光,享受异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赚钱发财,等等。
24. 霍去病 卫青 卫青。
25.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1.A 2.A 3.D 4.A 5.B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A 19.C 20.C 21.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杀了。当时纸张的使用尚未普及。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22.(1)汉代的造纸技术基本工序如下:浸润麻料→ 切碎→ 洗涤→ 草木灰水浸料→ 蒸煮→ 洗涤→ 舂捣→ 洗涤→ 配浆液并搅拌→ 抄造→ 晒纸→ 揭纸。
优点:原料容易获取, 而且价格便宜, 纸张质量也较以前有很大提高。(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我国自然资源有限, 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前景:纸张的用途将更为广泛。
23. (1)孔子和他的学生读的书不对,因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书多数是用竹木简或丝帛制成的,那时还没有纸。
(2)图中的桌子、椅子等家具的腿很高,已经属于明代水平了,不是孔子时代的。 (3)孔子的发髻不对。
(4)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人,所以不对。
(5)孔子不应坐在椅子上,这与当时席地而坐习俗不相符。 24.伤寒论的理论和药方在现今的中医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临床各症的治疗原则,方剂等两者现在在临床都在应用。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1.D 2.B 3.B 4.C 5.C 6.B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C 15.C 16. 佛教人物: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唐僧师徒等。
道教人物: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
(1)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原,东汉时期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
(2)佛教主张人生如果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得到幸福。因此,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但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道教主张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不老,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
长生不老的欲望,因此,统治阶级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同时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17. 游戏天地:
神仙崇拜(八仙、玉皇大帝、黄大仙) 佛教崇拜(济公、释迦牟尼、观音) 冥司神灵崇拜(阎罗王、判官) 生活神崇拜(门神、火神、厕神) 行业神崇拜(神农、黄道婆、鲁班) 婚姻生育神崇拜(牛郎织女、月老) 18. (1)司马迁。
(2)《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主要史实事。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写史的典范。
(4)成著原因:①汉武帝时候,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编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就是有名的史学家,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
家有一定的影响。
③同时,统一的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 ④统一的国家能够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述立说
提供丰富的资料。
⑤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以及坚毅顽强、忍辱负重的精神。
应得感悟:胸怀大志,严禁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只要学生回答有理即可)。
19. 电视剧的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乱,闹了笑话。 20. (1)西汉末年。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为其建造白马似寺。
(2)四川省。
(3)东汉后期,道教思想来源于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与道家思想。
(4)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我国思想领域形成了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5)道教和佛教,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个是外来宗教,教义也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对人民有麻痹作用,不主张反抗压迫,因而受到中国统治者的欢迎。历史上统治者均利用宗教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21.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以上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学生可以展开想像力,开放性地回答这一问题。)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1.C 2.A 3.D 4.A 5.D 6.D
7. (1)张骞 简介事迹 参照课本内容回答。 (2)复兴建议:
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基础设施开发有很大的潜力。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交通和能源领域等进行开发。
修复连接新疆、中亚和伊朗的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复将加速“丝绸之路”上的货物流通。 “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应加快经济改革,简化贸易和通关程序。
“丝绸之路”的复兴将至少为沿线10多个国家和世界的贸易往来提供比海运更快捷、比空运更廉价的
货运通道,并由此带动沿线地区,特别是中亚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 (3)略。
(4)①路线:丝路路线古今地名示意图一张。标明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阳关—鄯善—南山(昆仑山)北部—葱岭—大月氏—安息(伊朗高原)或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玉门关—北山(天山)南部—葱岭—大宛(中亚)—奄蔡(咸海里海)。
②名人:张骞、班超、甘英、法显、玄奘、马可·波罗文字介绍加图片。
③古迹:西安、酒泉、敦煌、嘉峪关、楼兰、哈密、吐鲁番、火焰山文字介绍与图片说明。
④诗歌: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王之涣《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⑤物产:中国丝绸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技术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东来。还有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传入内地。 8. 参考教材81、82页
9. (1)(2)(3)参考教材83页
(4)如丝绸之路的起点汉朝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隘玉门关;令人向往而神秘莫测的楼兰古国;以自然景观奇异的火焰山而闻名于世的吐鲁番;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上行走的驼队,等等。 10. 悬挂一张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以便讲解;挂上一些胡萝卜,葡萄,胡豆等装饰教室;用毛笔写些古代边塞诗歌如王之焕《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贴在墙上;打印人物图片贴在四周;放些边塞民歌等等。
11. 简介: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经过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从甘肃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首先便到达哈密。哈密古名伊吾,地处天山东部,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和咽喉。当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马队,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一行,马可·波罗去中原的桑驼,以及历朝数不清的使者、商贾,都曾在这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更不用说是丝绸之路的过客了。一提起哈密,立刻叫人想起鼎鼎大名的哈密瓜。维吾尔族人把哈密瓜称为「库洪」,哈密瓜在天山南北都有种植,但品质最好的哈密瓜是鄯善出产的东湖瓜。
12.(1)从西安(长安)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地区,再到西亚和欧洲。
(2)是当时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通过西部,这条铁路线对振兴西部、开发西部具有重要作用,能加速中国西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新丝绸之路的辉煌重塑。
(4)提示:可从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所经地区的资源,如何引进技术,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B 7.B 8.C 9.D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B 21.D 22.A 23.C 24.B 25.D 26.A 27.A 28.D 29.B 30.A 31. (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
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32.(1)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2)青龙山道教圣地地处成都地区。
(3)可从知名度、旅游、文化等多方面考虑,不必求全,言之有物有理即可。 33.远大志向 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34.西汉输出的技术、手工艺品而西域输出的则有农产品和畜牧品,双方交流的东西都是对方没有的,说明
双方交流的必要性。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的是我们输出的是技术和手工产品,这就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占先进地位。 35.(1)参考教材65页。
(2)长江 珠江
(3)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
(4)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36. (1)张骞出使西域
(2)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3)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7.(1)略。
(2)依据合纵连横(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连横”)秦远交齐国,假装交好,破坏六国联合,削弱他们的实力,因此齐国最后灭亡。 38.(1)成就:①发明了造纸术;②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③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④华佗发明全身麻醉术;⑤司马迁写成史学著作《史记》;⑥道教兴起;⑦张衡发明地动仪;⑧出现乐府诗等。(每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39.“刑罚”加强统治;商纣王及秦朝历史;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0.
(1)在政治上:(2分)
巩固政权、国力加强、加快民族融合、减少战争、社会安定„„等其中一项或其它有关的内容均可酌情给分。(以下同) (2)在经济上:(2分)有利社会生产的发展、各地的经济交流、边疆地区和荒地的开发、兴修水利„„。 (3)在思想文化上:(2分)文字、货币等的统一、文化的繁荣„„等。 (4)我还有话要说:(1分)(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均可给分)。
(5)秦始皇、汉武帝为实现、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各说出其中两项的各给2分)。
秦始皇: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等。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击匈奴等。 (6)举出一位符合题意的人物便可给分(1分)
(7)评价略„„符合题意,符合正确的评价观点便可酌情给分。(2分)
注:主观题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达,意思相符则可给分。鼓励学生有个人见解。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C 2.B 3.D 4.B 5.D 6.C 7.C 8.D 9.C 10.B
11.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诸葛亮 E-曹操 F-诸葛亮。 12.(1) 魏 洛阳、蜀 成都、吴 建业
(2) ①220年 曹丕 ②221年 刘备 ③222年 孙权 (3)官渡之战胜利 赤壁之战失败 13.(1)曹操。 (2)统一全国。
(3)统一了北方。因为他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4)主要观点:曹操“功大于过”,对于整个历史的进程起了促进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文学家,但是,曹操也有其阴险狡诈、凶残的一面,如杀害了华佗,杨修等人„„(学生只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4. 当今英雄已不能仅定位于战场上的英雄,它的范围应更广泛,如抗洪、非典、火灾等情况下都有英雄的身影,学生们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B 2.C 3.B 4.D 5.B 6.A 7.C 8.B 9.B
10. 祖逖—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立志北伐 苻坚—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1.(1)狂妄自大。骄兵必败。(2)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12. 两晋――东晋南朝 镜泊湖――太湖 长江――五岭 洛阳――长安
黄河――长江 生铁冶炼技术――灌钢法 白瓷――青瓷 白瓷――青瓷 13. 从原因上说 古代:因战乱而南迁 较被动。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主动。
从方向上说 古代:由北向南迁 现代:全国性,(有农村涌向城市、内地涌向沿海、北方涌向南方) 从规模上说 现代比古代规模大。(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 。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1.C 2.A 3.D 4.B 5.A 6.C 7.A 8.D 9.C 10.B
11. (1)鲜卑、羌、匈奴、羯、氐(2)长安、洛阳(3)平城 。 12. (1)孝文帝 。
(2)学习汉语。
(3)迁都洛阳,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3. 匈奴族—鲜卑族 蒙古高原—大兴安岭 洛阳—平城 曹魏—北魏 曹魏—北魏 淮河—黄河 拓跋跬—拓跋宏 14. (1)孝文帝迁都洛阳。
(2)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
(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C 2.A 3.D 4.B 5.D 6.D 7.A 8.D 9.A 10.B 11. 祖冲之--创制“千里船”;复制指南车。
贾思勰--搜集民谚民谣;收录医疗技术知识。 郦道元--记录风土人情 ;记录山川矿藏 。 12.(1)石油。郦道元。
(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根据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考证,参考古代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全书40卷,约30万字,书中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河流、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水经注》既是一部的地理学著作,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3)略。
13. 郦道元—贾思勰 官方—民间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森林—果树 物产—畜牧 矿藏—捕鱼 园林—加工 南方—北方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天文—农学 14.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3)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D 2.B 3.B 4.C 5.D 6.D 7.C 8.B 9.B 10.D
11. 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程 邈 -- “隶书”
12. (1)平城附近是云冈石窟,洛阳附近是龙门石窟。
(2)佛教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也得到了北魏皇帝的支持。云冈石窟所在地大同是北魏的旧都城—平城;龙门石窟所在地洛阳是北魏后迁的都城。所以,凿窟造像之风首先在这里兴起,这里的石窟也最著名。
13. 南朝人—东晋人 凯---恺 凯---恺 山水画---人物画 凯---恺 《天王送子图》---《女史箴图》
14. 第一、经典、教义不同. 宗教有自己的经典、教义、教规、戒律和宗教仪式。佛教从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出发,制定了自己的教义。迷信没有系统的理论,没有统一的教义、教规和经典。
第二、文化内涵的价值不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在内的宗教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迷信活动敬奉的是一个庞大的鬼神系统。
第三、组织形式不同 宗教有地区性组织、全国性组织,甚至世界性组织,这些宗教的组织形式是合法的、公开的和较为稳定的。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用来骗取钱财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及场所还是藏污纳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庇护所。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1.D 2.A 3.C 4.B 5.B 6.A 7.B 8.D 9.C 10.A
11.1-E 2- G 3- C 4-D 5-A 6- B 7-H 8-L 9-K 10-F 11- J 12-I 12.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13. (1)纸上谈兵 (2)图穷匕现 (3)如鱼得水 (4)名不虚传 (5)出奇制胜 (6) 路人皆知 (7)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8)嫁祸于人 (9)五体投地 (10)迷途知返
14. (1)望梅止渴 (2)朝秦暮楚 (3)煮豆燃萁 (4)邯郸学步 (5)老马识途(迷途知返)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D 7.A 8.D 9.D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B 18.D 19.C 20.B 21.D 22.B 23.A 24.C 25.D 26.B 27.A (54分,每小题2分) 28.(12分,每题2分)
(1)贾思勰 《齐民要术》 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2)鲜卑衣服狭而短,夹领小袖,便于骑射战斗,而汉服则宽而长。 北魏孝文帝改革。 29.(5分)
(1)一种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一种是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2分)
(2)前者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后者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3)北魏孝文帝。(1分)
30.(11分)
(1)当时东汉政治腐朽、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曹操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3分) (2)消灭南北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分)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
(4)重视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实行屯田,发展经济。(4分) 31.(5分,每题1分)
(1)200年--208年 孙权称帝--称王 (2)生铁冶炼技术--灌钢法 白瓷--青瓷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平城--洛阳 (4)圆的面积--圆的周长 半径--直径 (5)《黄庭经》--《兰亭序》 南朝人--唐朝人 32.(13分)
(1)重要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8分)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分) (2)奖励耕战。(1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B 7.C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D 17.B 18.C 19.D 20.A(每题2.5分,共50分) 21.(12分)
(1)(每个要点2分,满分8分)
A. 甲骨文(商朝龟甲卜辞) B.兵马俑 C.半坡彩陶盆 D.《史记》
(2)文字资料(史书记载)、文物、遗址、遗迹(古迹) 等,(每个要点1分,答对2个就可得满分2分) (3)(途径与原因各1分, 答对下列任何一个要点可得满2分或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均可得分)
①阅读历史书籍(自己的喜好,故事性、趣味性强。) ②电视(电视剧故事性强,吸引力大。)
③电脑网络(网上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吸引力大。)
22.(共12分,每小题3分)(1)黄帝 (2)华佗 (3)曹操 (4)祖冲之 23.(共14分) (1)西周(2分) (2)分封制(2分)
(3)巩固了周王朝对周边的统治(2分, 答其他作用只得1分。) (4)血缘亲疏 奴隶(4分)
(5)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4分) 24.(共12分)
麻烦一:秦统一前,秦国的车辆(轮距)比较大(各地的车辆大小不同)(2分)统一车辆的形制,规定所有车辆的轮距一律为六尺(车同轨)(2分)。
麻烦二:小篆或小篆与隶书(4分)
麻烦三:不是(1分)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与货币不统一(1分);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2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A 7.C 8.B 9.C 10.D 11.A 12.B
13.C 14.C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 22.D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B 30.D 31.B 32.B 33.C 34.B 35.B 36.A 37.C 38.D 39.B 40.D 41.C 42.C 43.B 44.C 45.B 46.B 47.C 48.A 49.C 50.A 51.D 52.A 53.C 54.C 55.B 56.B 57.C 58.C 59.C 60.A
61. 有错。图上所标, 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
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 吴国“孙权称帝”、都城“赤壁”,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建业”。
62. (1)对号入座
。
②略。
(3)①甲骨文 ②隶书。 (4)①战国 编钟;《论语》,名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②蔡伦。 ③临洮 辽东。
63. (1)孔子的至理名言,对指导或帮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2)感想有理有据并文字流畅。
(3)因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到今天还非常有价值。(或具体说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教育思想。)
(4)影响: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在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64. (1)佛教用语有:水到渠成 心花怒放 心心相印 以毒攻毒 少见多怪 不看僧面看佛面 天花乱坠 (2) 古代印度
(3)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或者其他著名石窟都可以) 65.
(1)商鞅,秦国通过变法,成为七雄(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
(3)①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或应坚持改革开放)。
②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保证(或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 ⑤民族团结、民族间相互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三)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B 7.B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B 15.B 16.C 17.A 18.A 19.C 20.A 21.C 22.C 23.D 24.B 25.D 26.D 27.C 28.C 29.C 30.C (60分,每题2分) 31.(10分)
(1)-j-I (2)-i-B (3) -h-F (4) -g(a)-D (5) -f-G (6) -e-A (7) -d-J (8) -c-C (9) -b-H (10) -a(g)-E 32.(5分,每空0.5分)
(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 (2)齐桓公;
(3)晋国 楚国, 蔡伦, 祖冲之。 33.(5分,每小题1分)
(1)山顶洞人——元谋人 (2)河姆渡——半坡人 (3)对
(4)金文——甲骨文 (5)汉朝——秦朝 34.(8分)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发展生产。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2)赤壁之战 。 曹操骄傲轻敌,采用错误战术。孙刘联军占天时、地利、人和,采用正确战术,利用火攻。
(3)曹丕、刘备、孙权。 35.(5分)
(1)秦的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 。
(3)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6.(7分)
(1)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取汉姓,与汉人通婚。(4分)
(2)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来答。(3分)
参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D 2.A 3.C 4.C 5.D 6.A 7.D 8.C 9.B 10.D
11. 北京人——B 、E 元谋人——A 山顶洞人——C 、D 、F 、G 12. (1)A 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2)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13. 要点提示:
(1)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 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2)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D 2.D 3.C 4.D 5.D 6.B 7.D 8.B 9.C 10.A 11. 半坡 河姆渡; 陕西 浙江; 粟 水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12. 黑陶钵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黑陶 彩陶; 说明了当时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并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13. 略
14. 提示:能种植农作物,自己生产食物; 生产工具、农作物的种子; 略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C 2.D 3.B 4.C 5.A 6. 炎帝 华夏 汉 黄帝 炎帝 7. 尧 舜 禹 战争 禅让
8. 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等等。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9. 提示: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10. 参照8题,另补充:黄帝领导了两次生存大战,炎帝臣服。炎黄走向联合,世代联姻,占据中原地区不
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11.(1)禅让制 (2)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即可。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1. “人型陶罐”的造型优美,这是一个美丽清秀的小女孩儿,从小女孩儿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人型陶罐”可以装水,人型背部的小口可以灌水,小女孩儿的嘴巴用于出水。
“小口尖底瓶”造型奇特,瓶身两侧的小环好似人的两只耳朵,瓶口好似帽子,几何形的图案好似人的头发,再看“她”尖尖的下巴,多像人的头部造型啊!“小口尖底瓶”可以用于从河中取水,瓶身两侧的小环可以系上绳子,便于提取。“小口尖底瓶”放入水中时,会发生奇妙的现象:瓶口会微微下沉,水会缓缓流入瓶口,再过一会儿,瓶底下沉,当瓶身垂直于水中时,“小口尖底瓶”就已经灌满了,用绳子提出水面后,就可以背在身上,带回住地。
“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盛食物、水或种子,这件陶器精彩之处是盆内的花纹,这是一些神秘的图案,盆内的图案都由几何图形构成,是否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
舞蹈纹彩陶盆为泥质红陶,整体造型为大口微敛,鼓腹,小平底,口沿及内外壁均施褐彩文饰,疑为大型容器。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踏着节拍,偏偏起舞,有强烈的动态感和韵律感。 2.C
3. 图A 用途是蒸米饭, 此题为想象题,只要能结合当时的生活情况,言之有理即可。图B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D 6.B 7.C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A 15.A 16.B 17.B 18.D 19.D 20.B(每题2分,共40分)
21.(12分) A :船形彩陶壶-半坡居民 B:骨针-山顶洞人
C :鱼纹彩陶盆-半坡居民 D:猪纹黑陶钵-河姆渡居民
22. (10分)①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
②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23. (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此题为历史考证,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A -考古发现他们能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B -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C -缝制衣服,在遗址里发现了装饰品
D -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随葬品有多少、贵贱之分 E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船形彩陶壶
24.(13分) 洞穴里潮湿阴暗,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洞穴生活可能存在水淹、野兽侵扰等不安全因素;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养和纺织,决定了他们必须过稳定的定居生活。 25.(13分) 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采取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注意河流上游的水土植被保持;筑堤(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等等。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1.C 2.A 3.C 4.D 5.D 6.C 7.C 8.A 9.B 10.B 11.D 12.C 13.A 14.A 15.C 16.A 17.A 18.B 19. 夏:AFGJ 商:CDHK 西周:BEIL
20. 夏桀奢侈残暴,人民没有尊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导致民怨沸腾,起来反抗,国家灭亡;从民心得失的角度来谈。
21. (1)一个是原始社会的大同世界,一个是奴隶社会家天下;(2)材料一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禅让制,如尧舜禹的更替;(3)材料二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世袭制,如禹传子,家天下;(4)从禅让制的角度来说,侧重于选贤任能,从世袭制的角度说,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我国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前者盛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后者盛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C 2.D 3.D 4.D 5.D 6.B 7.C 8.B 9.D 10.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1.(1)殉葬制度 奴隶(2)地位悲惨,可以被随意杀害与买卖
12. 血缘关系的亲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后来的宗庙祭祀是为了维护其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主要手段是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C 2.A 3.B 4.B 5.C 6.B 7.D 8.A 9.C 10.D 11.B 12.C 13.A 14.C 15.C 16.B 17.D 18.(1)(2)(3)略
(4)原因: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胜者成为霸主,这也是春秋争霸的实质。
实质: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和特权。
19.晋文公——齐桓公 保家卫国——尊王攘夷 晋国——齐国 东方——南方 齐——晋 齐桓公——晋文公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C 2.D 3.B 4.D 5.D 6.C 7.D 8.D 9.A 10.D 11.B 12.D 13.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铁农具结实耐用、价格便宜,劳动效率高。
(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地主阶级
(5)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 (1)为了实现富国强兵;(2)治理国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改革,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3)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C 2.B 3.D 4.B 5.A 6.B 7.C 8.D
9. 天气预报——占卜的结果;夏——商;夏——商;夏——商;夏——商
10.(1)司母戊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酒器,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青铜立人像:1986年在四川三星堆出土,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采用分段浇铸法制成。 (2)马猴羊鸡狗猪 鼠牛虎兔龙蛇
(3)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11.(1)大禹,象征国家最高权力;(2)大有取代周天子的意图;(3)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问鼎中原(解释略)。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C 2.B 3.A 4.B 5.D 6.B 7.B 8.B 9.C 10.C 11.D 12.D 13.(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应弘扬、学习他的那种好的思想、好的做法(能答出此意即可)。 (3)举例略;结合事例 围绕各家思想来进行阐述方可。 14.(1)作学问要实事求是;
(2)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3)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因材施教, 。
15.
(1) ---D---b (2)---A---c (3)---E---a (4)---C---a (5)---F---d (6)---B---c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C 2.D 3.D 4.A 5.A 6.C 7.D
8.(1)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2)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 9.(1)无论赞同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2)答案是开放的,有创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略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关:打靶场(每题2分,共40分)
1.A 2.B 3.C 4.C 5.D 6.B 7.A 8.C 9.D 10.B 11.A 12.C 13.B 14.D 15.B 16.B 17.A 18.D 19.A 20.B
第二关:通讯站(每空1分,共15分) 21. (6分)
汤 亳 纣王 西周 镐京 周幽王 22. (9分)
战国 儒家 施仁政于民 韩非 战国 法治、中央集权 墨子 战国 墨家
第三关:指挥部:(22分) 23. (5分)
(1)从图(一) 到图(三) 反映了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过程,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农具的出现,表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2分)
(2)会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1分)。新兴地主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1分)。 24.(17分) (1)略(7分) (2)秦国(2分)
(3)商鞅变法是一次彻底的变法。(2分)
(4)此题多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共6分)。
第一种:对(1分)。变法能够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统治政策,采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引导国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3分),比如魏国和秦国分别成为战国初期和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分)
第二种:不完全对(1分)。变法能否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取决于变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统治者政策稳定性和持久性(3分),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而楚国的变法却失败了(2分)。
第四关:参谋部:(23分) 25.(9分)
(1)分封制与宗法制(2分)
(2)(7分)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多种绘图方式展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下面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种: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平民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第二种:
26.(6分)
(1)社会等级界限森严(1分),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了社会的统治阶层(1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处境十分悲惨(1分),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1分) (2)奴隶(2分) 27.(8分)
(1)(5分):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1分);宋襄公(1分)秦穆公(1分)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或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吴王阖闾(1分)越王勾践(1分)。
(2)(3分):注重发展经济(1分),改革内政(1分),提出“尊王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1分)。或是加强军事力量(1分)鼓励垦荒、大力发展鱼盐业(1分)尊王攘夷(1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C 7.C 8.B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C (每题2分,共30分) 16.(14分)
燕
赵 秦
魏 齐
韩 楚
17.(18分)
(1)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春秋时期
(3)齐桓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晋文公 (4)韩 赵 魏 18. (21分)
(1)目的:变法图强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公元前356年
(2)达到了。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站在法家一边。原因:在他采取措施中,加强刑罚,以此维护统治秩序。 (4)战场立功 (5)统一度量衡
19.(8分) (1)农耕文明 (2)文字还没有出现 (3)龟甲、兽骨
20. (9分)途径:文字、遗址、文物、古迹;主要途径:文字,因为最丰富、最详实。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C 6.D 7.B 8.A 9.A 10.B 11.C 12.C 13.B 14.B 15.B 16.C 17.C
18.B 19.C 20.C 21.D 22.B 23.A 24.A 25.D 26.D 27.B 28.C 29.C 30.C 31.B 32.D 33.B 34.D 35.D 36.(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2)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37.(1)儒家学派。(2分)“仁”的思想。(2分)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1分)尊重他人,宽容、平等待人。(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体现在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8.“图”参考教材38页。
39.(1)A B C 可以供展示。 (2)略(3)略
40.此为材料开放题,意在考察学生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回答出青铜器、奴隶地位低下可作商品交换专卖、社会等级森严等中的任两项即可。
41.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我们现在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结合自己畅所欲言,言之有据即可。)
42.商 战国 汉
43.道家 ——庄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武 墨家—— 墨子 儒家——— 孔子 道理 提示:说出各学派的观点
44.(1)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4)建立县制。
45.本题只要求学生从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中选取一种观点进行发挥,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自己独到的建议。要求言之有理,语言完整。(一等8分以上,二等5分以上,三等3分以上)
提示:从以下角度考虑提出建议:
儒家——“以德服人,对这些学生讲道理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启发其思考,从而缓解学生心中的不服和反感情绪,让不讲卫生和破坏环境的学生从思想上根本转变。”
法家——“对于这些学生要给严厉惩罚,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写检讨,罚清扫„„等,若以后再犯的话,变本加厉”。
道家——“应该顺其自然,既不能采取严厉的惩罚,也不能采用软弱武力的说教,要让他们自己醒悟,无为而治„„”
46.此题意在考察学生的史论结合,阐明观点,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事例:三位暴君如夏桀、商汤、周幽王等任意一个进行简单描述即可。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三)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7.A 8.B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D 16.A 17.A 18.C 19.A 20.B 21.C
22.D 23.A 24.D 25.D 26.B 27.A 28.C 29.D 30.B (30分,每小题1分) 31.(10分)
晋文公--退避三舍 孙 武--知己知彼 勾 践 --卧薪尝胆 楚庄王--问鼎中原 齐桓公--尊王攘夷 32.(14分) (1)略(6分)
(2)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3分)
(3)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关注生态效应,做到可
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5分)
33.(6分)
①说明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2分) ②铁制农具。(1分)
③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取代了集体耕作,个体小农户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分) 34.(5分)
①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3分)
②使齐国强大,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2分) 35.(10分,每小题2分)
(1)错误:元谋人 更正:半坡居民
(2)错误:磨制石器;人工取火 更正: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3)错误:黄帝孤军奋战;黄帝战败归服炎帝 更正:黄帝与炎帝联合;炎帝归服黄帝 (4)错误: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亳 更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阳城 (5)错误:鲁国;合纵的策略 更正:晋国;连横的策略 36.(9分)
①《论语》(1分)
②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2分)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不唯一,只要说出三个就给3分) ④略(3分) 。 37.(16分)
①齐、楚、燕、韩、赵、魏、秦(7分) ②合纵连横(2分)
③秦国的商鞅变法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7分)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1.B 2.B 3.D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 14.A 15.(1)咸阳 (2)大泽乡 (3) 秦朝的暴政 (4)
16.(1) 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3)不对,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4)从农民战争变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说明: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17.答案要点: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
(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18.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19.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46天,已丧失战斗力,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的可能。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20.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1.秦的暴政:繁重的赋税, 沉重兵役 、徭役, 残酷的刑法。
22.成语有: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指鹿为马 揭竿而起 用语言或绘画介绍成语故事情节。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D 2.D 3.C 4.D 5.A 6.C 7.A 8.C 9.B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 辨析改错
(1)公元260—公元前260; (2) 巨鹿—长平; (3) 公元前230—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 (4)赵、魏、韩—韩赵魏; (5)宰相—丞相; (6)上级—皇帝或朝廷直接; (7)没有—去掉 19.(1)“焚书坑儒”。
(2)李斯 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树的书不烧。 (3)评价:“焚书坑儒”是在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 (1)C (2)D
(3)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①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④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21. (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郡县制。(3)修长城。
22. (1)复述的内容是: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称雄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秦始皇在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政事、监察、军事的事务,他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命令;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促进各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为阻止匈奴南下,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南方,促进当地生产事业发展。总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2)最初的印象学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即可。
(3)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4)评价: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D 2.A 3.C 4.B 5.A 6.B 7.B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A 15.C 16.A 17.B 18.B 19.C 20.B
21.(1)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
(2)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22.(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第一、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第二 、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论断。
第三、 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例很多,散布在许多课目当中,要细心寻找。
第四、 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从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2)说明: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说汉武帝功劳大,理由是: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
想的精华;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
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说秦始皇功劳大,理由是: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
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
2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
利与弊: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这一政策有它对国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需要,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利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所采取的这一政策影响深远,从此之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24.参考教材75—76页 相关内容。 25.(1)措施:①汉武帝在开拓边疆:北击匈奴。 ②发展经济: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③弘扬儒学:独尊儒术、兴建太学等方面的措施。
(2)看法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的强盛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开拓、创新、能自我反省、刚毅坚定、百折不挠等方面的精神。 26.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
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
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仲舒):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
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B 2.C 3.C 4.C 5.D 6.C 7.B 8.D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D 16.A 17.B 18.A 19.B 20.C 21. 参考教材
22. (1)丝绸之路
(2)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3) 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
23. (1)稀少;沙漠和戈壁;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佛教;舞蹈;雕塑。
(2)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意大利(罗马)。(或者: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苦:山河险阻,气候恶劣,强盗出没,语言不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对待,商人们时常面临死亡的威胁,等等。
乐:领略不同风光,享受异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赚钱发财,等等。
24. 霍去病 卫青 卫青。
25.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1.A 2.A 3.D 4.A 5.B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A 19.C 20.C 21.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杀了。当时纸张的使用尚未普及。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22.(1)汉代的造纸技术基本工序如下:浸润麻料→ 切碎→ 洗涤→ 草木灰水浸料→ 蒸煮→ 洗涤→ 舂捣→ 洗涤→ 配浆液并搅拌→ 抄造→ 晒纸→ 揭纸。
优点:原料容易获取, 而且价格便宜, 纸张质量也较以前有很大提高。(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我国自然资源有限, 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前景:纸张的用途将更为广泛。
23. (1)孔子和他的学生读的书不对,因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书多数是用竹木简或丝帛制成的,那时还没有纸。
(2)图中的桌子、椅子等家具的腿很高,已经属于明代水平了,不是孔子时代的。 (3)孔子的发髻不对。
(4)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人,所以不对。
(5)孔子不应坐在椅子上,这与当时席地而坐习俗不相符。 24.伤寒论的理论和药方在现今的中医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临床各症的治疗原则,方剂等两者现在在临床都在应用。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1.D 2.B 3.B 4.C 5.C 6.B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C 15.C 16. 佛教人物: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唐僧师徒等。
道教人物: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
(1)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原,东汉时期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
(2)佛教主张人生如果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得到幸福。因此,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但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道教主张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不老,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
长生不老的欲望,因此,统治阶级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同时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17. 游戏天地:
神仙崇拜(八仙、玉皇大帝、黄大仙) 佛教崇拜(济公、释迦牟尼、观音) 冥司神灵崇拜(阎罗王、判官) 生活神崇拜(门神、火神、厕神) 行业神崇拜(神农、黄道婆、鲁班) 婚姻生育神崇拜(牛郎织女、月老) 18. (1)司马迁。
(2)《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主要史实事。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写史的典范。
(4)成著原因:①汉武帝时候,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编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就是有名的史学家,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
家有一定的影响。
③同时,统一的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 ④统一的国家能够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述立说
提供丰富的资料。
⑤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以及坚毅顽强、忍辱负重的精神。
应得感悟:胸怀大志,严禁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只要学生回答有理即可)。
19. 电视剧的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乱,闹了笑话。 20. (1)西汉末年。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为其建造白马似寺。
(2)四川省。
(3)东汉后期,道教思想来源于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与道家思想。
(4)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我国思想领域形成了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5)道教和佛教,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个是外来宗教,教义也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对人民有麻痹作用,不主张反抗压迫,因而受到中国统治者的欢迎。历史上统治者均利用宗教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21.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以上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学生可以展开想像力,开放性地回答这一问题。)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1.C 2.A 3.D 4.A 5.D 6.D
7. (1)张骞 简介事迹 参照课本内容回答。 (2)复兴建议:
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基础设施开发有很大的潜力。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交通和能源领域等进行开发。
修复连接新疆、中亚和伊朗的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复将加速“丝绸之路”上的货物流通。 “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应加快经济改革,简化贸易和通关程序。
“丝绸之路”的复兴将至少为沿线10多个国家和世界的贸易往来提供比海运更快捷、比空运更廉价的
货运通道,并由此带动沿线地区,特别是中亚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 (3)略。
(4)①路线:丝路路线古今地名示意图一张。标明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阳关—鄯善—南山(昆仑山)北部—葱岭—大月氏—安息(伊朗高原)或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玉门关—北山(天山)南部—葱岭—大宛(中亚)—奄蔡(咸海里海)。
②名人:张骞、班超、甘英、法显、玄奘、马可·波罗文字介绍加图片。
③古迹:西安、酒泉、敦煌、嘉峪关、楼兰、哈密、吐鲁番、火焰山文字介绍与图片说明。
④诗歌: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王之涣《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⑤物产:中国丝绸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技术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东来。还有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传入内地。 8. 参考教材81、82页
9. (1)(2)(3)参考教材83页
(4)如丝绸之路的起点汉朝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隘玉门关;令人向往而神秘莫测的楼兰古国;以自然景观奇异的火焰山而闻名于世的吐鲁番;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上行走的驼队,等等。 10. 悬挂一张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以便讲解;挂上一些胡萝卜,葡萄,胡豆等装饰教室;用毛笔写些古代边塞诗歌如王之焕《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贴在墙上;打印人物图片贴在四周;放些边塞民歌等等。
11. 简介: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经过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从甘肃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首先便到达哈密。哈密古名伊吾,地处天山东部,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和咽喉。当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马队,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一行,马可·波罗去中原的桑驼,以及历朝数不清的使者、商贾,都曾在这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更不用说是丝绸之路的过客了。一提起哈密,立刻叫人想起鼎鼎大名的哈密瓜。维吾尔族人把哈密瓜称为「库洪」,哈密瓜在天山南北都有种植,但品质最好的哈密瓜是鄯善出产的东湖瓜。
12.(1)从西安(长安)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地区,再到西亚和欧洲。
(2)是当时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通过西部,这条铁路线对振兴西部、开发西部具有重要作用,能加速中国西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新丝绸之路的辉煌重塑。
(4)提示:可从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所经地区的资源,如何引进技术,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B 7.B 8.C 9.D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B 21.D 22.A 23.C 24.B 25.D 26.A 27.A 28.D 29.B 30.A 31. (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
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32.(1)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2)青龙山道教圣地地处成都地区。
(3)可从知名度、旅游、文化等多方面考虑,不必求全,言之有物有理即可。 33.远大志向 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34.西汉输出的技术、手工艺品而西域输出的则有农产品和畜牧品,双方交流的东西都是对方没有的,说明
双方交流的必要性。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的是我们输出的是技术和手工产品,这就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占先进地位。 35.(1)参考教材65页。
(2)长江 珠江
(3)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
(4)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36. (1)张骞出使西域
(2)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3)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7.(1)略。
(2)依据合纵连横(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连横”)秦远交齐国,假装交好,破坏六国联合,削弱他们的实力,因此齐国最后灭亡。 38.(1)成就:①发明了造纸术;②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③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④华佗发明全身麻醉术;⑤司马迁写成史学著作《史记》;⑥道教兴起;⑦张衡发明地动仪;⑧出现乐府诗等。(每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39.“刑罚”加强统治;商纣王及秦朝历史;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0.
(1)在政治上:(2分)
巩固政权、国力加强、加快民族融合、减少战争、社会安定„„等其中一项或其它有关的内容均可酌情给分。(以下同) (2)在经济上:(2分)有利社会生产的发展、各地的经济交流、边疆地区和荒地的开发、兴修水利„„。 (3)在思想文化上:(2分)文字、货币等的统一、文化的繁荣„„等。 (4)我还有话要说:(1分)(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均可给分)。
(5)秦始皇、汉武帝为实现、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各说出其中两项的各给2分)。
秦始皇: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等。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击匈奴等。 (6)举出一位符合题意的人物便可给分(1分)
(7)评价略„„符合题意,符合正确的评价观点便可酌情给分。(2分)
注:主观题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达,意思相符则可给分。鼓励学生有个人见解。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C 2.B 3.D 4.B 5.D 6.C 7.C 8.D 9.C 10.B
11.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诸葛亮 E-曹操 F-诸葛亮。 12.(1) 魏 洛阳、蜀 成都、吴 建业
(2) ①220年 曹丕 ②221年 刘备 ③222年 孙权 (3)官渡之战胜利 赤壁之战失败 13.(1)曹操。 (2)统一全国。
(3)统一了北方。因为他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4)主要观点:曹操“功大于过”,对于整个历史的进程起了促进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文学家,但是,曹操也有其阴险狡诈、凶残的一面,如杀害了华佗,杨修等人„„(学生只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4. 当今英雄已不能仅定位于战场上的英雄,它的范围应更广泛,如抗洪、非典、火灾等情况下都有英雄的身影,学生们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B 2.C 3.B 4.D 5.B 6.A 7.C 8.B 9.B
10. 祖逖—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立志北伐 苻坚—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1.(1)狂妄自大。骄兵必败。(2)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12. 两晋――东晋南朝 镜泊湖――太湖 长江――五岭 洛阳――长安
黄河――长江 生铁冶炼技术――灌钢法 白瓷――青瓷 白瓷――青瓷 13. 从原因上说 古代:因战乱而南迁 较被动。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主动。
从方向上说 古代:由北向南迁 现代:全国性,(有农村涌向城市、内地涌向沿海、北方涌向南方) 从规模上说 现代比古代规模大。(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 。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1.C 2.A 3.D 4.B 5.A 6.C 7.A 8.D 9.C 10.B
11. (1)鲜卑、羌、匈奴、羯、氐(2)长安、洛阳(3)平城 。 12. (1)孝文帝 。
(2)学习汉语。
(3)迁都洛阳,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3. 匈奴族—鲜卑族 蒙古高原—大兴安岭 洛阳—平城 曹魏—北魏 曹魏—北魏 淮河—黄河 拓跋跬—拓跋宏 14. (1)孝文帝迁都洛阳。
(2)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
(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C 2.A 3.D 4.B 5.D 6.D 7.A 8.D 9.A 10.B 11. 祖冲之--创制“千里船”;复制指南车。
贾思勰--搜集民谚民谣;收录医疗技术知识。 郦道元--记录风土人情 ;记录山川矿藏 。 12.(1)石油。郦道元。
(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根据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考证,参考古代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全书40卷,约30万字,书中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河流、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水经注》既是一部的地理学著作,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3)略。
13. 郦道元—贾思勰 官方—民间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森林—果树 物产—畜牧 矿藏—捕鱼 园林—加工 南方—北方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天文—农学 14.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3)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D 2.B 3.B 4.C 5.D 6.D 7.C 8.B 9.B 10.D
11. 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程 邈 -- “隶书”
12. (1)平城附近是云冈石窟,洛阳附近是龙门石窟。
(2)佛教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也得到了北魏皇帝的支持。云冈石窟所在地大同是北魏的旧都城—平城;龙门石窟所在地洛阳是北魏后迁的都城。所以,凿窟造像之风首先在这里兴起,这里的石窟也最著名。
13. 南朝人—东晋人 凯---恺 凯---恺 山水画---人物画 凯---恺 《天王送子图》---《女史箴图》
14. 第一、经典、教义不同. 宗教有自己的经典、教义、教规、戒律和宗教仪式。佛教从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出发,制定了自己的教义。迷信没有系统的理论,没有统一的教义、教规和经典。
第二、文化内涵的价值不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在内的宗教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迷信活动敬奉的是一个庞大的鬼神系统。
第三、组织形式不同 宗教有地区性组织、全国性组织,甚至世界性组织,这些宗教的组织形式是合法的、公开的和较为稳定的。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用来骗取钱财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及场所还是藏污纳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庇护所。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1.D 2.A 3.C 4.B 5.B 6.A 7.B 8.D 9.C 10.A
11.1-E 2- G 3- C 4-D 5-A 6- B 7-H 8-L 9-K 10-F 11- J 12-I 12.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13. (1)纸上谈兵 (2)图穷匕现 (3)如鱼得水 (4)名不虚传 (5)出奇制胜 (6) 路人皆知 (7)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8)嫁祸于人 (9)五体投地 (10)迷途知返
14. (1)望梅止渴 (2)朝秦暮楚 (3)煮豆燃萁 (4)邯郸学步 (5)老马识途(迷途知返)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D 7.A 8.D 9.D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B 18.D 19.C 20.B 21.D 22.B 23.A 24.C 25.D 26.B 27.A (54分,每小题2分) 28.(12分,每题2分)
(1)贾思勰 《齐民要术》 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2)鲜卑衣服狭而短,夹领小袖,便于骑射战斗,而汉服则宽而长。 北魏孝文帝改革。 29.(5分)
(1)一种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一种是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2分)
(2)前者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后者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3)北魏孝文帝。(1分)
30.(11分)
(1)当时东汉政治腐朽、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曹操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3分) (2)消灭南北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分)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
(4)重视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实行屯田,发展经济。(4分) 31.(5分,每题1分)
(1)200年--208年 孙权称帝--称王 (2)生铁冶炼技术--灌钢法 白瓷--青瓷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平城--洛阳 (4)圆的面积--圆的周长 半径--直径 (5)《黄庭经》--《兰亭序》 南朝人--唐朝人 32.(13分)
(1)重要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8分)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分) (2)奖励耕战。(1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B 7.C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D 17.B 18.C 19.D 20.A(每题2.5分,共50分) 21.(12分)
(1)(每个要点2分,满分8分)
A. 甲骨文(商朝龟甲卜辞) B.兵马俑 C.半坡彩陶盆 D.《史记》
(2)文字资料(史书记载)、文物、遗址、遗迹(古迹) 等,(每个要点1分,答对2个就可得满分2分) (3)(途径与原因各1分, 答对下列任何一个要点可得满2分或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均可得分)
①阅读历史书籍(自己的喜好,故事性、趣味性强。) ②电视(电视剧故事性强,吸引力大。)
③电脑网络(网上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吸引力大。)
22.(共12分,每小题3分)(1)黄帝 (2)华佗 (3)曹操 (4)祖冲之 23.(共14分) (1)西周(2分) (2)分封制(2分)
(3)巩固了周王朝对周边的统治(2分, 答其他作用只得1分。) (4)血缘亲疏 奴隶(4分)
(5)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4分) 24.(共12分)
麻烦一:秦统一前,秦国的车辆(轮距)比较大(各地的车辆大小不同)(2分)统一车辆的形制,规定所有车辆的轮距一律为六尺(车同轨)(2分)。
麻烦二:小篆或小篆与隶书(4分)
麻烦三:不是(1分)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与货币不统一(1分);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2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A 7.C 8.B 9.C 10.D 11.A 12.B
13.C 14.C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 22.D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B 30.D 31.B 32.B 33.C 34.B 35.B 36.A 37.C 38.D 39.B 40.D 41.C 42.C 43.B 44.C 45.B 46.B 47.C 48.A 49.C 50.A 51.D 52.A 53.C 54.C 55.B 56.B 57.C 58.C 59.C 60.A
61. 有错。图上所标, 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
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 吴国“孙权称帝”、都城“赤壁”,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建业”。
62. (1)对号入座
。
②略。
(3)①甲骨文 ②隶书。 (4)①战国 编钟;《论语》,名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②蔡伦。 ③临洮 辽东。
63. (1)孔子的至理名言,对指导或帮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2)感想有理有据并文字流畅。
(3)因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到今天还非常有价值。(或具体说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教育思想。)
(4)影响: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在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64. (1)佛教用语有:水到渠成 心花怒放 心心相印 以毒攻毒 少见多怪 不看僧面看佛面 天花乱坠 (2) 古代印度
(3)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或者其他著名石窟都可以) 65.
(1)商鞅,秦国通过变法,成为七雄(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
(3)①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或应坚持改革开放)。
②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保证(或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 ⑤民族团结、民族间相互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题(三)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B 7.B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B 15.B 16.C 17.A 18.A 19.C 20.A 21.C 22.C 23.D 24.B 25.D 26.D 27.C 28.C 29.C 30.C (60分,每题2分) 31.(10分)
(1)-j-I (2)-i-B (3) -h-F (4) -g(a)-D (5) -f-G (6) -e-A (7) -d-J (8) -c-C (9) -b-H (10) -a(g)-E 32.(5分,每空0.5分)
(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 (2)齐桓公;
(3)晋国 楚国, 蔡伦, 祖冲之。 33.(5分,每小题1分)
(1)山顶洞人——元谋人 (2)河姆渡——半坡人 (3)对
(4)金文——甲骨文 (5)汉朝——秦朝 34.(8分)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发展生产。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2)赤壁之战 。 曹操骄傲轻敌,采用错误战术。孙刘联军占天时、地利、人和,采用正确战术,利用火攻。
(3)曹丕、刘备、孙权。 35.(5分)
(1)秦的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 。
(3)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6.(7分)
(1)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取汉姓,与汉人通婚。(4分)
(2)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来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