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模式之——产业集群效应
chinacir.com.cn 2009年10月16日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集群对品牌、技术专长等无形资产的共享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范围经济效应。许多运动企业通过“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导致他人效用增加或成本减少,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
华经纵横郭龙彪通过运动鞋服产业集群效应,研究了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一方面给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外溢效应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每个企业提高竞争力发展自特色的压力,因此,市场化不断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成熟。
1、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在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产业集群的日渐增多和完善。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各自比较成熟的运动产品生产集群地,已形成了福建晋江运动产品产业集群、在石狮市运动服产业聚集基地、万州服装产业群、江苏省太仓市服装基地、广东省普宁市服装基地运动鞋服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福建晋江作为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聚重点地区,拥有强大的体育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优势较为明显。产生了包括安踏、特步、361°、德尔惠、鸿星尔克等37个全国性体育品牌,体育产业在当地GDP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晋江是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聚的重点。目前,全市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旅游运动鞋9.5亿双,占全国40%、世界20%。
除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外,不少体育用品企业也在加速整合行业内部优质资源。晋江体育用品业吸引了更多资本的进入,安踏体育、浔兴拉链、中体国际等体育上市公司3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左右。
2、产业转移效应逐步显现
生产地区集中度略有分散。运动鞋服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广东的广州、东莞地区,每年的产量约占国内总量的35%,以高档运动鞋为主,多数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其次是福建的泉州、晋江、福州、莆田、厦门等地,产品结构比较复杂,既有满足国内消费的普通运动鞋服,还有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也有部分国外一般品牌的加工厂,约占全国运动鞋服总量的27%左右,其余还有江苏昆山、上海郊区、山东、辽宁等地的工厂也生产运动鞋服产品。
可见我国运动鞋服制造企业的区域集中性非常明显。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根据百研资讯统计,2008 年国内规模以上运动鞋生产企业中,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的数量最多,这三个地区产量之和占全国规模以上运动鞋企业产量的60%以上,产业集中度高,其中福建省的运动鞋企业主要分布在泉州和莆田,广东省主要分布在中山及东莞,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温州,福建运动鞋企业以品牌经营为主,广东运动鞋企业则以对外加工为主。运动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广东中山和浙江海宁。
图表 我国运动鞋服生产集中度变化
资料来源:德意志银行、美林证券、中国皮革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部
由上图看出,近几年我国广州、东莞、泉州、晋江、福州、莆田、厦门等地运动鞋服生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而随着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机遇,生产线可能会向中西部及其他地区迁移,其他地区份额增加,生产地区集中度略有分散。
华经纵横郭龙彪认为,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第四次产业转移趋势加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产业发展模式之——产业集群效应
chinacir.com.cn 2009年10月16日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集群对品牌、技术专长等无形资产的共享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范围经济效应。许多运动企业通过“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导致他人效用增加或成本减少,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
华经纵横郭龙彪通过运动鞋服产业集群效应,研究了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一方面给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外溢效应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每个企业提高竞争力发展自特色的压力,因此,市场化不断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成熟。
1、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在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产业集群的日渐增多和完善。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各自比较成熟的运动产品生产集群地,已形成了福建晋江运动产品产业集群、在石狮市运动服产业聚集基地、万州服装产业群、江苏省太仓市服装基地、广东省普宁市服装基地运动鞋服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福建晋江作为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聚重点地区,拥有强大的体育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优势较为明显。产生了包括安踏、特步、361°、德尔惠、鸿星尔克等37个全国性体育品牌,体育产业在当地GDP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晋江是我国运动鞋服产业集聚的重点。目前,全市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旅游运动鞋9.5亿双,占全国40%、世界20%。
除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外,不少体育用品企业也在加速整合行业内部优质资源。晋江体育用品业吸引了更多资本的进入,安踏体育、浔兴拉链、中体国际等体育上市公司3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左右。
2、产业转移效应逐步显现
生产地区集中度略有分散。运动鞋服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广东的广州、东莞地区,每年的产量约占国内总量的35%,以高档运动鞋为主,多数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其次是福建的泉州、晋江、福州、莆田、厦门等地,产品结构比较复杂,既有满足国内消费的普通运动鞋服,还有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也有部分国外一般品牌的加工厂,约占全国运动鞋服总量的27%左右,其余还有江苏昆山、上海郊区、山东、辽宁等地的工厂也生产运动鞋服产品。
可见我国运动鞋服制造企业的区域集中性非常明显。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根据百研资讯统计,2008 年国内规模以上运动鞋生产企业中,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的数量最多,这三个地区产量之和占全国规模以上运动鞋企业产量的60%以上,产业集中度高,其中福建省的运动鞋企业主要分布在泉州和莆田,广东省主要分布在中山及东莞,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温州,福建运动鞋企业以品牌经营为主,广东运动鞋企业则以对外加工为主。运动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广东中山和浙江海宁。
图表 我国运动鞋服生产集中度变化
资料来源:德意志银行、美林证券、中国皮革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部
由上图看出,近几年我国广州、东莞、泉州、晋江、福州、莆田、厦门等地运动鞋服生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而随着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机遇,生产线可能会向中西部及其他地区迁移,其他地区份额增加,生产地区集中度略有分散。
华经纵横郭龙彪认为,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第四次产业转移趋势加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