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大利亚皇家北岸医院的 Chua 教授等报告了一个下消化道剧烈出血的病例,发表于近期的 Gastroenterology 杂志。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4 岁,因直肠大量出血于急诊就诊。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史,平时用药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地高辛、泮托拉唑、辅酶 A、阿司匹林和维生素 B1。
就诊时收缩压为 110mmHg,体位改变后收缩压降低 30mmHg,心率 110,无发热。胃肠道专科检查发现皮肤苍白、粘膜干燥、腹软无压痛,触诊未发现包块。直肠指检发现新鲜血液和血块。
立即给予液体复苏,患者血红蛋白恢复为 66g/L,INR 为 1.09。给予 2 个单位的红细胞输注,并行肠系膜 CTA 检查。
病例解析
CT 发现扩张的终末回肠一处动脉性出血,形似 Meckel 憩室(图 A),其余地方未见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将回盲结合部至十二指肠空肠折曲处的小肠肠段仔细检查,未发现 Meckel 憩室。
根据 CT 表现,术中行小肠镜检查,从回盲结合处近端 45cm 处进镜。最后找到了出血点,行回肠局部切除并侧侧钉合吻合。将切除肠段从内侧打开,可见一表面覆盖血块的出血点,其下是一小片不规则粘膜(图 B、C)。病理检查证实是在一较大口径动脉表面出现的小范围溃疡(图 D),诊断为 Dieulafoy 病。
Dieulafoy 病一般通过术中和病理诊断确诊,主要病理基础是组织学上正常的动脉肌层处于口径不一致的粘膜下层之下,只要有小小的粘膜缺损就会导致大量出血。该病约占消化道出血病因的 1%,常发生于上消化道,而在回肠发生实属罕见。
在本病例的诊断上,临床医师通过血管造影定位出血点是处理下消化道出血的标准方法。治疗一般通过内镜下钳夹止血,但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结肠内可能充满血凝块,内镜治疗并不安全。
来自澳大利亚皇家北岸医院的 Chua 教授等报告了一个下消化道剧烈出血的病例,发表于近期的 Gastroenterology 杂志。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4 岁,因直肠大量出血于急诊就诊。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史,平时用药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地高辛、泮托拉唑、辅酶 A、阿司匹林和维生素 B1。
就诊时收缩压为 110mmHg,体位改变后收缩压降低 30mmHg,心率 110,无发热。胃肠道专科检查发现皮肤苍白、粘膜干燥、腹软无压痛,触诊未发现包块。直肠指检发现新鲜血液和血块。
立即给予液体复苏,患者血红蛋白恢复为 66g/L,INR 为 1.09。给予 2 个单位的红细胞输注,并行肠系膜 CTA 检查。
病例解析
CT 发现扩张的终末回肠一处动脉性出血,形似 Meckel 憩室(图 A),其余地方未见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将回盲结合部至十二指肠空肠折曲处的小肠肠段仔细检查,未发现 Meckel 憩室。
根据 CT 表现,术中行小肠镜检查,从回盲结合处近端 45cm 处进镜。最后找到了出血点,行回肠局部切除并侧侧钉合吻合。将切除肠段从内侧打开,可见一表面覆盖血块的出血点,其下是一小片不规则粘膜(图 B、C)。病理检查证实是在一较大口径动脉表面出现的小范围溃疡(图 D),诊断为 Dieulafoy 病。
Dieulafoy 病一般通过术中和病理诊断确诊,主要病理基础是组织学上正常的动脉肌层处于口径不一致的粘膜下层之下,只要有小小的粘膜缺损就会导致大量出血。该病约占消化道出血病因的 1%,常发生于上消化道,而在回肠发生实属罕见。
在本病例的诊断上,临床医师通过血管造影定位出血点是处理下消化道出血的标准方法。治疗一般通过内镜下钳夹止血,但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结肠内可能充满血凝块,内镜治疗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