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导学案
七下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自主复习引导】(20分钟)
复习内容:第七下第六单元
方法与要求:1. 结合书后词语表及书下注释复习并掌握现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
2. 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用“
3. 背诵《毛泽东词二首》《古代诗词三首》和《诵读欣赏》。
4. 能结合下面的“古诗鉴赏”内容进行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脱口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感、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1.《沁园春 雪》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激发人们的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卜算子 咏梅》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
的决心和信心。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
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2.《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这篇长篇叙事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
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3.《观刈麦》这首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歌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感情。
5.《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本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
情起伏为线索,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二、古诗鉴赏
《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并对自己
“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赏析“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
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
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如何理解最后六句“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抒情性的文字?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
苦的深切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的生活深感愧疚,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4.与《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境相同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意境相同的诗句:家田输税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 作者的愿望是什么(或“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事)?
收复失地,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
4.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日暮怀归之情。
2.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
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愁。有对昔人离去不复返的“愁”,有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愁”,有对家乡思念的“愁”。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即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写了哪三层意思?——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作比,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作者的乡思之愁。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
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风光,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壮阔,为千古名句。“直”状孤烟之
高,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状落日之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写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
2.这首诗流露出什么思想?
诗中流露出诗人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的思想。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么
美丽动人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归隐的愉快与自豪之情。
4.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指什么?
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当然期待丰收;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揣测,他的“愿”其实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课堂检测】(10分钟时间)
一.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朝的一首民歌。
C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歌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感情。
D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莽莽( ) 妖娆( ) 风骚( ) 悬崖( ) 不屈不挠( ) .....
鞍鞯( ) 辔头( ) 抽穗( ) 金柝( ) 云鬓( ) ......
箪食( ) 饷田( ) 麾下炙( )( ) 兀立( ) .....
糜子( ) 糜烂( ) 澎湃( ) 叱咤( ) 姹紫( ) ......
敦厚( ) 蔷薇( ) 契机( ) 狂澜( ) 梦萦( ) .....
烙上( ) 驿外( ) 成吉思汗( ) 碾( ) 机杼( ) .....
军帖( ) 扑朔( ) 朔气( ) 笙箫( ) 炊烟( ) ......
哺育( ) 波t āo ( ) 白浪t āot āo ( ) 原ch í蜡象( ) 满z ài ( ) .
红zhu āng 素裹( ) 分外妖r áo ( ) 江山多ji āo( ) 一代天ji āo( )
j ì mî( ) jìng 折腰( ) 斑l án( ) 射大di āo( )
沉di àn( ) 高liang( ) 富y ù( ) 梳zhu āng( )
狂l án( ) 体p î( ) 屏zh àng ( ) bàn 演( )
摇l án ( ) 重峦叠zh àng ( )
三.背诵默写
①____ _,背灼炎天光,。 ②右手秉遗穗,_____ __________。
③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 。 ⑥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征蓬出汉塞,__ 。 ⑧__ ,长河落日圆。
⑨__ ,带月荷锄归。 ⑩衣沾不足惜,__ 。
【课堂合作探究】(15分钟)
方法与要求:自主完成下面的题目,然后小组交流。
四.阅读下面的【甲】【乙】两首古诗,回答第1-2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1. 这词首融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2.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古诗:1. 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 甲诗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乙诗抒发了诗人亡国之后的悲痛感伤之情。 附: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2]⑻垂泪:别作“挥泪”。
初三语文复习导学案
七下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自主复习引导】(20分钟)
复习内容:第七下第六单元
方法与要求:1. 结合书后词语表及书下注释复习并掌握现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
2. 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用“
3. 背诵《毛泽东词二首》《古代诗词三首》和《诵读欣赏》。
4. 能结合下面的“古诗鉴赏”内容进行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脱口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感、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1.《沁园春 雪》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激发人们的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卜算子 咏梅》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
的决心和信心。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
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2.《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这篇长篇叙事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
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3.《观刈麦》这首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歌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感情。
5.《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本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
情起伏为线索,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二、古诗鉴赏
《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并对自己
“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赏析“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
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
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如何理解最后六句“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抒情性的文字?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
苦的深切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的生活深感愧疚,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4.与《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境相同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意境相同的诗句:家田输税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 作者的愿望是什么(或“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事)?
收复失地,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
4.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日暮怀归之情。
2.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
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愁。有对昔人离去不复返的“愁”,有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愁”,有对家乡思念的“愁”。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即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写了哪三层意思?——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作比,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作者的乡思之愁。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
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风光,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壮阔,为千古名句。“直”状孤烟之
高,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状落日之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写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
2.这首诗流露出什么思想?
诗中流露出诗人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的思想。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么
美丽动人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归隐的愉快与自豪之情。
4.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指什么?
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当然期待丰收;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揣测,他的“愿”其实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课堂检测】(10分钟时间)
一.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朝的一首民歌。
C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歌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感情。
D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莽莽( ) 妖娆( ) 风骚( ) 悬崖( ) 不屈不挠( ) .....
鞍鞯( ) 辔头( ) 抽穗( ) 金柝( ) 云鬓( ) ......
箪食( ) 饷田( ) 麾下炙( )( ) 兀立( ) .....
糜子( ) 糜烂( ) 澎湃( ) 叱咤( ) 姹紫( ) ......
敦厚( ) 蔷薇( ) 契机( ) 狂澜( ) 梦萦( ) .....
烙上( ) 驿外( ) 成吉思汗( ) 碾( ) 机杼( ) .....
军帖( ) 扑朔( ) 朔气( ) 笙箫( ) 炊烟( ) ......
哺育( ) 波t āo ( ) 白浪t āot āo ( ) 原ch í蜡象( ) 满z ài ( ) .
红zhu āng 素裹( ) 分外妖r áo ( ) 江山多ji āo( ) 一代天ji āo( )
j ì mî( ) jìng 折腰( ) 斑l án( ) 射大di āo( )
沉di àn( ) 高liang( ) 富y ù( ) 梳zhu āng( )
狂l án( ) 体p î( ) 屏zh àng ( ) bàn 演( )
摇l án ( ) 重峦叠zh àng ( )
三.背诵默写
①____ _,背灼炎天光,。 ②右手秉遗穗,_____ __________。
③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 。 ⑥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征蓬出汉塞,__ 。 ⑧__ ,长河落日圆。
⑨__ ,带月荷锄归。 ⑩衣沾不足惜,__ 。
【课堂合作探究】(15分钟)
方法与要求:自主完成下面的题目,然后小组交流。
四.阅读下面的【甲】【乙】两首古诗,回答第1-2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1. 这词首融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2.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古诗:1. 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 甲诗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乙诗抒发了诗人亡国之后的悲痛感伤之情。 附: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2]⑻垂泪:别作“挥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