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遗憾,也成为文物保护、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最近几年里,一些地方又连续发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火灾事故,如2006年6月27日一把无名火烧毁了宁德屏南县的百祥桥(建于宋代,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贵州省织金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东山寺正殿失火,过火面积26.61平方米[2];河北省正定县正定古城墙 (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南城门仿古门楼失火,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城门楼被烧毁,经济损失100余万元[3]。闽北廊桥典型代表——桥梁活化石余庆侨(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于2011年5月28日被烧毁,与此类似的案例还很多。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改善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是当前和今后每个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消防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保护之良策。  一、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一)、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  1、雷击起火。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4];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5]。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明代建筑总镇署(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遭雷击起火,着火区部分屋顶坍塌[6]。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7]。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2、长期干旱、高温,导致古建筑特别是木制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引发火灾。  (二)、人祸方面,故意放火烧毁古建筑,最常见的是:  1、战祸——兵燹。中国的古建筑常遭兵燹火焚之难,木结构是它的致命伤。如汉武帝灭闽越国,将武夷山下的闽越王城付之一炬[8];楚汉战争时,项羽放火烧毁秦建咸阳宫(传说是阿房宫,经由考古专家科学考证后予以否定),使巍峨的古建筑不复存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中珍贵文物惨遭洗劫,一代名园被放火烧毁,化为废墟。  2、故意纵火。如1998年4月4日山西省临汾市老庙广运殿火灾,就是因纵火所致。又如韩国首尔崇礼门建于1395年,是首尔的标志性古建筑,1962年韩国政府将崇礼门定为一号国宝,而2008年月10日晚一名男子却有意放火烧毁了崇礼门。  (三)、无意致火,如:  1、生产用火。如寺院加工香、烛,不慎引起火灾。  2、生活用火不慎。从许多地方灾后统计来看,用火不慎和生产作业仍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3、宗教活动。2009年9月12日下午4时许,建于明洪武十二年的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城县镇安古廊桥被大火烧断坍塌。火灾很可能是祭祀的香火引起的。  4、小孩玩火。小孩年幼无知,对火充满了好奇而不了解火的危险性,玩火而引起火灾者不在少数。  5、乱扔烟头起火。  (四)、火灾与古建筑材料以及附属设备有关者,如:  1、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如木制结构的宫殿、寺院、民居,内有人员居住,堆放木材、稻草,使用火、烛等。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2003年1月19日下午6点40分,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风景区内遇真宫古建筑群突发大火,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大火扑灭,然而属于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遇真宫主殿已化为了灰烬。事后调查起火原因估计是电线短路所致[9]。  此外,与古建筑消防设施缺乏、管理薄弱有关。  二、古建筑火灾扑救难度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古建筑的结构、古建筑内置设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灾扑救的障碍。一旦古建筑着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损失往往惨重。  1、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纯木、砖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经过千百年的风干,极易燃烧。如果是寺院,其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如果是民居,其内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烧不易灭者。  2、殿高堂阔,连片成群,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极易蔓延。一旦其中一个建筑失火,就会引起火烧连营。发生火灾时回廊就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连片,一旦起火,也是连片遭殃。  3、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无疑限制了常规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大多数古建筑远离城市,道路崎岖,消防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难以扑救。而位于只有狭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阙如,消防车也是难能直临现场。  4、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间的堆积物,或其间的电线与电气等因素导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会给扑救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防”的对策和措施  鉴于既往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惨痛教训,以及现存的古建筑仍然遭受火灾的威胁,我们需要给出消防的对策,加强防灾措施的实施。笔者供职的所在地——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有古越悬棺,有闽越王城遗址,有武夷宫,有闽北廊桥典型代表——余庆侨,有明清徽派建筑群落下梅村,还有革命老区的古建筑以及现代诸多建筑物等等。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定义,古建筑属于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瑰宝。古建筑是古代文化发展的标志,具有科学技术、文献、历史考古、美学艺术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凡此种种,都必须加强保护,以保证其永续存在。故要求人们首先树立预防为主的消防意识,防范于未然。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遗憾,也成为文物保护、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最近几年里,一些地方又连续发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火灾事故,如2006年6月27日一把无名火烧毁了宁德屏南县的百祥桥(建于宋代,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贵州省织金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东山寺正殿失火,过火面积26.61平方米[2];河北省正定县正定古城墙 (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南城门仿古门楼失火,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城门楼被烧毁,经济损失100余万元[3]。闽北廊桥典型代表——桥梁活化石余庆侨(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于2011年5月28日被烧毁,与此类似的案例还很多。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改善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是当前和今后每个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消防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保护之良策。  一、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一)、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  1、雷击起火。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4];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5]。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明代建筑总镇署(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遭雷击起火,着火区部分屋顶坍塌[6]。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7]。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2、长期干旱、高温,导致古建筑特别是木制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引发火灾。  (二)、人祸方面,故意放火烧毁古建筑,最常见的是:  1、战祸——兵燹。中国的古建筑常遭兵燹火焚之难,木结构是它的致命伤。如汉武帝灭闽越国,将武夷山下的闽越王城付之一炬[8];楚汉战争时,项羽放火烧毁秦建咸阳宫(传说是阿房宫,经由考古专家科学考证后予以否定),使巍峨的古建筑不复存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中珍贵文物惨遭洗劫,一代名园被放火烧毁,化为废墟。  2、故意纵火。如1998年4月4日山西省临汾市老庙广运殿火灾,就是因纵火所致。又如韩国首尔崇礼门建于1395年,是首尔的标志性古建筑,1962年韩国政府将崇礼门定为一号国宝,而2008年月10日晚一名男子却有意放火烧毁了崇礼门。  (三)、无意致火,如:  1、生产用火。如寺院加工香、烛,不慎引起火灾。  2、生活用火不慎。从许多地方灾后统计来看,用火不慎和生产作业仍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3、宗教活动。2009年9月12日下午4时许,建于明洪武十二年的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城县镇安古廊桥被大火烧断坍塌。火灾很可能是祭祀的香火引起的。  4、小孩玩火。小孩年幼无知,对火充满了好奇而不了解火的危险性,玩火而引起火灾者不在少数。  5、乱扔烟头起火。  (四)、火灾与古建筑材料以及附属设备有关者,如:  1、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如木制结构的宫殿、寺院、民居,内有人员居住,堆放木材、稻草,使用火、烛等。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2003年1月19日下午6点40分,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风景区内遇真宫古建筑群突发大火,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大火扑灭,然而属于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遇真宫主殿已化为了灰烬。事后调查起火原因估计是电线短路所致[9]。  此外,与古建筑消防设施缺乏、管理薄弱有关。  二、古建筑火灾扑救难度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古建筑的结构、古建筑内置设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灾扑救的障碍。一旦古建筑着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损失往往惨重。  1、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纯木、砖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经过千百年的风干,极易燃烧。如果是寺院,其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如果是民居,其内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烧不易灭者。  2、殿高堂阔,连片成群,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极易蔓延。一旦其中一个建筑失火,就会引起火烧连营。发生火灾时回廊就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连片,一旦起火,也是连片遭殃。  3、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无疑限制了常规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大多数古建筑远离城市,道路崎岖,消防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难以扑救。而位于只有狭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阙如,消防车也是难能直临现场。  4、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间的堆积物,或其间的电线与电气等因素导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会给扑救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防”的对策和措施  鉴于既往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惨痛教训,以及现存的古建筑仍然遭受火灾的威胁,我们需要给出消防的对策,加强防灾措施的实施。笔者供职的所在地——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有古越悬棺,有闽越王城遗址,有武夷宫,有闽北廊桥典型代表——余庆侨,有明清徽派建筑群落下梅村,还有革命老区的古建筑以及现代诸多建筑物等等。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定义,古建筑属于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瑰宝。古建筑是古代文化发展的标志,具有科学技术、文献、历史考古、美学艺术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凡此种种,都必须加强保护,以保证其永续存在。故要求人们首先树立预防为主的消防意识,防范于未然。


相关文章

  • 企业消防知识培训教案
  • 企业消防知识培训教案 第一讲 消防工作及扑救 第一节 消防工作概述 (一) 消防工作性质: 消防工作向来是全社会.全民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它是人类在同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 ...查看


  • 工厂消防知识
  • 员工(职工)在工厂企业消防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员工在企业消防工作中重点是要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位,只有持之以恒.常 抓不懈,把预防火灾的工作做深做细,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任务有: 1.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查看


  • 消防安全手抄报资料:校园火灾事故的预防
  • 火灾事故预防 (一)学校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 .违章乱拉临时线路,并靠近易燃或可燃物,绝缘性能低短路造成火灾; 2 .违章使用电热器具,如:电炉.电热器.造成电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3 .焚烧信件等杂物,失去控制或遗留火种,引燃周围可燃物造 ...查看


  • 安全防火知识讲座讲稿
  • 安 全 防 火 知 识 讲 座 讲稿 第一讲 怎样认识火灾,对火灾的预防 一.怎样认识火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类企业大量涌现.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单位内部的消防安 ...查看


  •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稿
  • 篇一:消防安全知识演讲稿 消防安全知识 一.两知一会 (一)知道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 火灾的危害性 ...查看


  •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一. 火灾的定义 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就 ...查看


  • 天津市消防条例
  • 天津市消防条例[已修正] 发文单位: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9-11-12 执行日期:2000-1-1 失效日期:2001-12-28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消防职责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四章 消防组织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六章 ...查看


  • 天津市消防条例资料
  • <天津市消防条例> (2009年11月19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查看


  • 法律知识条例甘肃省消防
  • [法规名称] 甘肃省消防条例 [颁布部门] 甘肃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文字号] 2010年5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颁布时间] 2010-05-27 [实施时间] 2010-07-01 [正 文] 甘肃省消防条例 第一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