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佳句
【1】 铺垫--背景初识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其用“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雄阔至极。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朝气蓬勃的气息。
【2】 诗句--细细品味
游一片风景,觅一处奇观;察一方特色,悟一己心得。《望岳》便是杜甫悟出的心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从表面意思来看,描述了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对泰山的高大巍峨、神奇秀美的景色青睐有加,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晨曦,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造化钟神秀”用的是虚笔,足以体现泰山的秀美一言难尽。此句最精美的地方莫过于两个动词“钟”和“割”。
“钟”,做名词讲,含义有: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计时的器具;姓;杯子。做动词讲,含义有:集中,专一,组词有“钟情”“钟爱”。
此句中借用了“钟”的动词用法,不仅包含集中、汇聚、聚集的意思,还包含了专一、专情的情感。是将“造化”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好像大自然创造一切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热情赞美之情,以及对秀美山河的热爱。 与“钟”字同样含有“集中”含义的字还有“聚”、“汇”、“集”、“积”、“拢”、“凝”等。这些字都含有“集中”的含义,但若置换在此处,大自然的神韵和情感缺失的太多。 如果置换成充满“专一”这样感情色彩的字呢?如,“恋”。首先,气势和力度上差了很多;其次,诗人具有豪放不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该字太“娘”,与诗人的
气质不符。
细细想来,“钟”字拿捏的非常之妙!
“割”字,形声字,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又有“断”“分割”“放弃”等意,无不传达着锋利、迅速等意思。此处,“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此处诗句对于泰山的神韵精雕细刻。
与“割”字意思相近的字还有:“切”“裁”“砍”“戮”“锯”“戳”“刻”“剜”“削”等。此处如果逐一置换,会发现这些动词的发生,大多需要借助外力,“裁”通常用在比较柔软的地方,需要体现的是精细、悉心和精确。都没有“割”字来的传神!
【3】 胸襟—穷游极乐,心胸明朗
这首诗是在杜甫落第而归时所创作的。通过游玩齐鲁等地,与众人结伴相识,还自然以生命,赋美景以人文,甚至还有比秀美山河更深刻的人生道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方一净土,万物装扮春。
猜想一:其心情和精神面貌并没有被落第所过多影响,没有神神叨叨痛彻心扉(好像),没有哭哭啼啼生不如死(好像),仿佛落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影响其人生的进程,不陷于具体的事物和现实中,不以一己得失而记怀,不计较人生中“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继续神游齐鲁,放松心情、放松心境。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如若如此,其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尽显,开阔明朗的心境可见一斑。
猜想二:结合杜甫的一生来看,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此时虽为其青年时期,但已经历颇多,或许此时他刚刚经历完心灵的折磨,内心痛苦不堪无法自已,只得选择神游大好河山来转移当下注意力。在北游齐鲁的过程中,他中断了每天周而复始的凡人
琐事,对平凡俗气的生活,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他看到了秀丽、气魄的泰山,顿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的微不足道,仰望泰山,充满了雄心勃勃,壮志满怀的情感。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泰山激发了他的凌云壮志,借助诗句表达了自己不畏惧眼下不如意,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如若如此,我也该多去秀美的山河走走,感受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见识很重要,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让人见多识广,说不定老杜也得益于此。
【4】 总结—事在语中,空前绝后
本诗表面是写泰山,但借景抒情,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作者在借歌颂泰山之雄伟之时,表达了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明代有诗《登东郡望岳楼》感叹:
偶遇佳句
【1】 铺垫--背景初识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其用“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雄阔至极。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朝气蓬勃的气息。
【2】 诗句--细细品味
游一片风景,觅一处奇观;察一方特色,悟一己心得。《望岳》便是杜甫悟出的心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从表面意思来看,描述了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对泰山的高大巍峨、神奇秀美的景色青睐有加,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晨曦,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造化钟神秀”用的是虚笔,足以体现泰山的秀美一言难尽。此句最精美的地方莫过于两个动词“钟”和“割”。
“钟”,做名词讲,含义有: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计时的器具;姓;杯子。做动词讲,含义有:集中,专一,组词有“钟情”“钟爱”。
此句中借用了“钟”的动词用法,不仅包含集中、汇聚、聚集的意思,还包含了专一、专情的情感。是将“造化”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好像大自然创造一切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热情赞美之情,以及对秀美山河的热爱。 与“钟”字同样含有“集中”含义的字还有“聚”、“汇”、“集”、“积”、“拢”、“凝”等。这些字都含有“集中”的含义,但若置换在此处,大自然的神韵和情感缺失的太多。 如果置换成充满“专一”这样感情色彩的字呢?如,“恋”。首先,气势和力度上差了很多;其次,诗人具有豪放不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该字太“娘”,与诗人的
气质不符。
细细想来,“钟”字拿捏的非常之妙!
“割”字,形声字,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又有“断”“分割”“放弃”等意,无不传达着锋利、迅速等意思。此处,“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此处诗句对于泰山的神韵精雕细刻。
与“割”字意思相近的字还有:“切”“裁”“砍”“戮”“锯”“戳”“刻”“剜”“削”等。此处如果逐一置换,会发现这些动词的发生,大多需要借助外力,“裁”通常用在比较柔软的地方,需要体现的是精细、悉心和精确。都没有“割”字来的传神!
【3】 胸襟—穷游极乐,心胸明朗
这首诗是在杜甫落第而归时所创作的。通过游玩齐鲁等地,与众人结伴相识,还自然以生命,赋美景以人文,甚至还有比秀美山河更深刻的人生道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方一净土,万物装扮春。
猜想一:其心情和精神面貌并没有被落第所过多影响,没有神神叨叨痛彻心扉(好像),没有哭哭啼啼生不如死(好像),仿佛落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影响其人生的进程,不陷于具体的事物和现实中,不以一己得失而记怀,不计较人生中“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继续神游齐鲁,放松心情、放松心境。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如若如此,其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尽显,开阔明朗的心境可见一斑。
猜想二:结合杜甫的一生来看,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此时虽为其青年时期,但已经历颇多,或许此时他刚刚经历完心灵的折磨,内心痛苦不堪无法自已,只得选择神游大好河山来转移当下注意力。在北游齐鲁的过程中,他中断了每天周而复始的凡人
琐事,对平凡俗气的生活,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他看到了秀丽、气魄的泰山,顿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的微不足道,仰望泰山,充满了雄心勃勃,壮志满怀的情感。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泰山激发了他的凌云壮志,借助诗句表达了自己不畏惧眼下不如意,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如若如此,我也该多去秀美的山河走走,感受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见识很重要,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让人见多识广,说不定老杜也得益于此。
【4】 总结—事在语中,空前绝后
本诗表面是写泰山,但借景抒情,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作者在借歌颂泰山之雄伟之时,表达了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明代有诗《登东郡望岳楼》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