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城乡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需要国家、社会、城镇学校以及农村学校协同努力,使教育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国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关键词】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27-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日趋凸显。注重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目标。

  教育公平既应表现为教育过程公平,即学校在设备、生源、师资等方面保持相对均衡,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又应体现为教育结果公平,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必需。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力促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校舍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乡村学校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第一,切实搞好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条件,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教师资源的配置情况看,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村教师特别是高素质教师严重紧缺,应着力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下大力气提高其素质;第二,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保障和改善其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后劲和动力;第三,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尽快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接受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学生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二、城乡教育信息互动,打造基础教育一体化格局。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构建城乡教育互动平台,加大以城支农、带农力度,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城乡之间的教育,具有各自的教育特色和资源优势,互补性强,城镇学校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信息丰富,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性,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获取教育资源、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但也具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底蕴,挖潜、改造、提升的空间巨大,城乡教育界之间应多渠道、多方式交流和沟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开展结对子和教育帮扶活动,城镇学校应在信息资源、管理经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予乡村学校更大的无私援助,促进乡村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挖掘潜力,实现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乡村学校要尽快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取长补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农村教育实现腾飞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以往全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农村学校凭借加班加点地拼消耗,赢得一定的高校录取率的优势,输送了一批批高分大学生,但在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日显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走出这一尴尬困境,除相关部门鼎力协助外,从事农村教学的教师,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功利性思想,摒弃“满堂灌”、“输入法”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自觉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尽情彰显。第二,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俗语云,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自身业务素质要过硬,可以说,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第一要素。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第三,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友、交心,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每一名学生要有爱心;精心设计学生发展方案,对每一名学生成才要有信心;耐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并对此要有恒心。应当相信,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换来丰硕成果。

  我们坚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摘 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需要国家、社会、城镇学校以及农村学校协同努力,使教育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国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关键词】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27-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日趋凸显。注重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目标。

  教育公平既应表现为教育过程公平,即学校在设备、生源、师资等方面保持相对均衡,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又应体现为教育结果公平,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必需。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力促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校舍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乡村学校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第一,切实搞好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条件,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教师资源的配置情况看,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村教师特别是高素质教师严重紧缺,应着力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下大力气提高其素质;第二,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保障和改善其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后劲和动力;第三,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尽快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接受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学生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二、城乡教育信息互动,打造基础教育一体化格局。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构建城乡教育互动平台,加大以城支农、带农力度,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城乡之间的教育,具有各自的教育特色和资源优势,互补性强,城镇学校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信息丰富,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性,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获取教育资源、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但也具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底蕴,挖潜、改造、提升的空间巨大,城乡教育界之间应多渠道、多方式交流和沟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开展结对子和教育帮扶活动,城镇学校应在信息资源、管理经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予乡村学校更大的无私援助,促进乡村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挖掘潜力,实现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乡村学校要尽快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取长补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农村教育实现腾飞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以往全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农村学校凭借加班加点地拼消耗,赢得一定的高校录取率的优势,输送了一批批高分大学生,但在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日显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走出这一尴尬困境,除相关部门鼎力协助外,从事农村教学的教师,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功利性思想,摒弃“满堂灌”、“输入法”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自觉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尽情彰显。第二,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俗语云,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自身业务素质要过硬,可以说,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第一要素。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第三,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友、交心,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每一名学生要有爱心;精心设计学生发展方案,对每一名学生成才要有信心;耐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并对此要有恒心。应当相信,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换来丰硕成果。

  我们坚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2009年第6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13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河南新乡 453007) 摘 要,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目前, 我国城乡义务教, 进而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虽 ...查看


  • 七个怎么看
  •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导 读 一.携手同行共建共享----- 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就是为了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 ...查看


  • 加强统筹协调 促进教育公平
  • 加强统筹协调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收入不公平影响人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一生.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公平正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教育公平摆在了突出位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这是对我国教育发展任务的历史 ...查看


  •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张霞)
  •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更好促进教育公平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教育政策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孰先孰后常常成为教育政策的一个难题.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理价值 这是由我们的社会制度.社会理想和公 ...查看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区域内均衡发展,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某个区域内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所学校在硬件,软件,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 ...查看


  • 城乡一体化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摘要: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兴办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担负部分教育投入.以城乡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和评估标准五个方面加以 ...查看


  • 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的现状与对策
  • 摘 要:校外补课,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以文化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为了使校外补课发挥应有的价值,本文对校外补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观念.教师发展.学生评价.政府调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 ...查看


  • 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2012年第4期 No. 4,2012 EDUCATIONAL RESEARCH General ,No. 387 (总第387期) 西部县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杨令平司晓宏 [摘 要]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我国义务教 ...查看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材料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