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情感

浅析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情感

摘要:古有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邶风·柏舟》)。后有曹操把酒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自古诗中便有,然而在陶诗前,虽然众多诗人提到酒这一事物,但只是激发情绪的兴奋物,并不代表特定的感情。而酒到了陶渊明手中,却不仅仅是酒。酒中掺杂了太多诗人的情感,有喜有忧、有乐有愁。酒瞬间有了感情和意义,令读者在品诗品酒的同时深深地被诗人非凡的人格魅力与才气学识征服。 关键词:陶渊明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明确将饮酒诗确定为创作主题的诗人,饮酒诗创作以其全面的思想内容,自然的艺术风格,成为同类创作中难以逾越的巅峰。明代萧统在《文选。陶渊明文集》序中评价道“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1】在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所收录的126首诗中,除《饮酒》二十首外,《止酒》《述酒》外,还有很多题不言诗,但是实际上是饮酒或与酒事相关的诗歌40多首。如万伟成所说的,“酒诗的真正成熟,始自陶渊明”。【2】本文重点研究陶渊明饮酒诗中所蕴含的具体情感。

一、借酒抒情,渴望自由,坚守高尚品格。

陶渊明天性好自由,性本爱丘山,诗中的酒常常是是陶渊明渴望自由表达愿望的寄托物。酒可以使人迷醉,使人放松,陷入自由无羁的状态。在酒里,陶渊明轻易地实现了寻找自由的愿望。酒就是他逃避社会超逸现实的工具。在《饮酒》二十首中第九首:“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老父言,禀气寡其谐。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这首诗以对话的方式,表现诗人不违初衷而随世浮沉,并再一次决心保持高洁的志向,隐逸避世,远离尘俗,态度十分坚决。

酒就是陶渊明最安心的自由天地。酒中没有黑暗没有倾轧,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天堂。在《饮酒》二十首中第十三首中,陶渊明更是借醉者之口将自己愿醉不愿醒的希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两个不同的人常常一起喝酒,一个长年独醉,一个终年独醒。醒者醉者互相嘲笑对方,说的话也完全不相干。陶渊明要以长醉不醒的方式,向混浊的现实表示兀傲的态度,在醉中忘却人世间的所有烦忧,在酒中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在酒中幻筑一种想象的真实存在的时空。

二、借酒来表达对人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

从汉末到南北朝,由于汉朝灭亡,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外部征战连年,人为的因素威胁到人的生命,使人感到前途迷茫,甚至连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大唱“人生几何”。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交替之际,诗中这类感慨就有很多。如《饮酒》其三曰:“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2]。《形赠影》曰:“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2] 。《杂诗》曰“人生无根

蒂,飘如陌上尘”{2};《归园田居》曰:“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2];在陶集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感叹。其感叹也是那个时代的共鸣,陶渊明面对人生如烟的现实,他把“饮酒”作为解脱的方法,来自我麻醉。“忽与一觞酒,日夕相欢持”[2]而“不觉知我”,但这种解脱方式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由于诗人心里已经怀有忧患之感,他在追求一时解脱的同时,最多的还是内心的悲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于朝政还是留心的”[2]。

三、借酒浇愁,揭露黑暗腐朽的社会。

魏晋六朝四百年间,是社会最黑暗,政治最混乱的时代。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非常尖锐,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环境,致使一部分文人名士中就产生了一种好酒的风气。魏末的阮籍在酣饮逃祸方面是出了名的。陶渊明是一个关心国家政治命运,同情百姓疾苦的人,当他看到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慨;当他看到统治者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相互残杀,广大人民遭受非人的苦难时,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他又是无能为力扭转乾坤的。因此,他只有借酒以消愁,借酒以寓言,借酒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陶渊明虽然隐逸避世,但他的内心始终关心国事关心社会,这就造成了隐与仕的矛盾。在《饮酒》二十首中,涉及社会黑暗的就占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表明陶渊明身在田园,心却一直在乱世中。陶渊明处在晋宋易代之交,他把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都总归在《饮酒》这个题目之下,最后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怀抱大志,却要冷眼看着这个黑暗的世界,心里的苦闷向谁说?只能借酒消愁!

【1】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集序》中华书局 1978年版,第2469页

【2】万伟成《酒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2)所选陶诗均出自袁行霈《陶渊明诗集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96.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浅析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情感

摘要:古有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邶风·柏舟》)。后有曹操把酒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自古诗中便有,然而在陶诗前,虽然众多诗人提到酒这一事物,但只是激发情绪的兴奋物,并不代表特定的感情。而酒到了陶渊明手中,却不仅仅是酒。酒中掺杂了太多诗人的情感,有喜有忧、有乐有愁。酒瞬间有了感情和意义,令读者在品诗品酒的同时深深地被诗人非凡的人格魅力与才气学识征服。 关键词:陶渊明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明确将饮酒诗确定为创作主题的诗人,饮酒诗创作以其全面的思想内容,自然的艺术风格,成为同类创作中难以逾越的巅峰。明代萧统在《文选。陶渊明文集》序中评价道“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1】在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所收录的126首诗中,除《饮酒》二十首外,《止酒》《述酒》外,还有很多题不言诗,但是实际上是饮酒或与酒事相关的诗歌40多首。如万伟成所说的,“酒诗的真正成熟,始自陶渊明”。【2】本文重点研究陶渊明饮酒诗中所蕴含的具体情感。

一、借酒抒情,渴望自由,坚守高尚品格。

陶渊明天性好自由,性本爱丘山,诗中的酒常常是是陶渊明渴望自由表达愿望的寄托物。酒可以使人迷醉,使人放松,陷入自由无羁的状态。在酒里,陶渊明轻易地实现了寻找自由的愿望。酒就是他逃避社会超逸现实的工具。在《饮酒》二十首中第九首:“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老父言,禀气寡其谐。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这首诗以对话的方式,表现诗人不违初衷而随世浮沉,并再一次决心保持高洁的志向,隐逸避世,远离尘俗,态度十分坚决。

酒就是陶渊明最安心的自由天地。酒中没有黑暗没有倾轧,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天堂。在《饮酒》二十首中第十三首中,陶渊明更是借醉者之口将自己愿醉不愿醒的希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两个不同的人常常一起喝酒,一个长年独醉,一个终年独醒。醒者醉者互相嘲笑对方,说的话也完全不相干。陶渊明要以长醉不醒的方式,向混浊的现实表示兀傲的态度,在醉中忘却人世间的所有烦忧,在酒中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在酒中幻筑一种想象的真实存在的时空。

二、借酒来表达对人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

从汉末到南北朝,由于汉朝灭亡,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外部征战连年,人为的因素威胁到人的生命,使人感到前途迷茫,甚至连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大唱“人生几何”。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交替之际,诗中这类感慨就有很多。如《饮酒》其三曰:“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2]。《形赠影》曰:“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2] 。《杂诗》曰“人生无根

蒂,飘如陌上尘”{2};《归园田居》曰:“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2];在陶集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感叹。其感叹也是那个时代的共鸣,陶渊明面对人生如烟的现实,他把“饮酒”作为解脱的方法,来自我麻醉。“忽与一觞酒,日夕相欢持”[2]而“不觉知我”,但这种解脱方式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由于诗人心里已经怀有忧患之感,他在追求一时解脱的同时,最多的还是内心的悲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于朝政还是留心的”[2]。

三、借酒浇愁,揭露黑暗腐朽的社会。

魏晋六朝四百年间,是社会最黑暗,政治最混乱的时代。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非常尖锐,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环境,致使一部分文人名士中就产生了一种好酒的风气。魏末的阮籍在酣饮逃祸方面是出了名的。陶渊明是一个关心国家政治命运,同情百姓疾苦的人,当他看到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慨;当他看到统治者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相互残杀,广大人民遭受非人的苦难时,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他又是无能为力扭转乾坤的。因此,他只有借酒以消愁,借酒以寓言,借酒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陶渊明虽然隐逸避世,但他的内心始终关心国事关心社会,这就造成了隐与仕的矛盾。在《饮酒》二十首中,涉及社会黑暗的就占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表明陶渊明身在田园,心却一直在乱世中。陶渊明处在晋宋易代之交,他把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都总归在《饮酒》这个题目之下,最后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怀抱大志,却要冷眼看着这个黑暗的世界,心里的苦闷向谁说?只能借酒消愁!

【1】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集序》中华书局 1978年版,第2469页

【2】万伟成《酒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2)所选陶诗均出自袁行霈《陶渊明诗集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96.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相关文章

  • 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 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摘要: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涉及题材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特色还是平和自然,以"素"美区别于其他诗人.他一生生活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厌恶官场的 ...查看


  • 论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拙
  • 第!!卷第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论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拙 赵宏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B@(()!% !摘 要 偶然$从艺术层面来说$它概括了陶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的风 ...查看


  • [饮酒](结庐在人境)真题演练
  • <饮酒>(结庐在人境)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 是: , .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quo ...查看


  • [饮酒]导学案
  • <饮酒>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 3.形成对陶渊明 ...查看


  • 浅析如何赏析诗词 (500字)
  • 浅析如何赏析诗词 今年中考许多省市将诗词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我们江西省也不例外.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文学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 ...查看


  • 陶渊明诗歌思想及艺术
  •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诗歌内容比较丰富,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田园诗:(二)咏怀咏史诗.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指陶渊明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 ...查看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查看


  • 魏晋南北朝诗歌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复习提要 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 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 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 ...查看


  •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
  • 30.诗五首 横街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