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
1.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如果请你来寻找这种耐高温的酶,你会去哪里寻找„„„( c )
A.土壤中 B.海水中 C.热泉中 D.冷库中
尿素分解菌作用
10.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所以要被土壤中细菌分解,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尿素被分解的反应式
1.(2011年松原高二检测)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 )
A.尿素酶 B.脲酶
C.蛋白酶 D.肽酶
解析:选B。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然后进一步利用。
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置
【例1】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KH2PO4、Na2HPO4、MgSO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请
回答:
(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 和 。
(2)想一想这种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答案:(1)葡萄糖 尿素 (2)有选择作用。因为此配方中尿素是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2.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 )
A.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0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04、MgS0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6.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
解析:选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生成氨,利用尿素中的氮合成自身有机物。培养基中只加尿素,分解尿素的细菌能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分离微生物要用固体培养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异养微生物,需要加葡萄糖作为碳源。 选择培养基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 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 和 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2)特定 抑制 阻止
11.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含五大类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B.加入某种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C.含蛋白胨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D.无氮的选择培养基上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固氮菌的特点是可以将无机氮合成有机氮,故不需要氮源。
2.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惟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
A.选择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半固体培养基
解析:选A。选择培养基是从功能上对培养基进行分类的,B、C、D三项所述的培养基是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进行分类的。题述培养基能分离出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细菌,故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土壤取样
5.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稀释
7.下列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lO 4和10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01~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6.下列关于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c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4.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
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
D.随机的,没有原因
解析:选C,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倍数。
涂平板设置对照
3.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 s~10 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解析:选A。涂布平板时,首先要对涂布器进行灭菌处理,方法是把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冷却后使用;然后把0.1毫升的菌液滴加到平板上,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如果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不经冷却,则涂布器的温度很高,在使用时就会杀死要接种的细菌。
【例3】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c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15.在做本课题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出现甲同学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要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需要设置 ,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 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甲同学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 或 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 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 。
(3)由此问题你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15.(1)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2) 对照实验 一样的土样 , 无误, 失误 培养基 土样 污染。
(3)启示:做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
1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一位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13.不接近真实值,需要重新实验。
6.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样,则可证明A同学无误
D.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答案:BC
解析: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中微生物多或繁殖能力强;二是由于培养基受到杂菌污染或操作过程失误造成杂菌污染。若要验证培养基是否受污染,应将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如果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反之,培养基没有受到污染。若要证明是由于土壤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就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A同学无误。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C选项的实验思路没有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
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 a )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d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培养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 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7 d
C.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 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计数方法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 和 。
1、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 )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原理
12.在统计菌落数目是,采用(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当样品的 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常情况下活菌数和菌落数相等,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原因是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前面所说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叫 ,除此之外,另一种方法要借助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 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此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 直接计数。
2(1)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2).稀释度 细菌 30-300 显微镜
计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从70~80℃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2. 答案:B
解析:统计菌落数时,我们要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而且至少涂布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然后取重复组数值的平均值。
1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一位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6 【例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的培养基
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墨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l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12.统计菌落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计数。
12.菌落 活菌 30~300
计算公式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b )
A.2.34×108 B.2.34×109 C.234 D.23.4
16.在105稀释度下求出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是63(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多少? 16.6.3×107。
鉴定
16.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值 ,指示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10.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人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后,指示剂的颜色是( )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棕色
解析:选B。尿素被细菌分解形成碱性物质氨,在碱性环境下,酚红指示剂变红。 综合
1.(2009·安徽理综,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答案:D
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
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灭菌的是: ;需要消毒的是: 。(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7)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2)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 1和2 3
(6)1.2.3 (7)高压蒸汽灭菌
Pcr
1.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如果请你来寻找这种耐高温的酶,你会去哪里寻找„„„( c )
A.土壤中 B.海水中 C.热泉中 D.冷库中
尿素分解菌作用
10.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所以要被土壤中细菌分解,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尿素被分解的反应式
1.(2011年松原高二检测)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 )
A.尿素酶 B.脲酶
C.蛋白酶 D.肽酶
解析:选B。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然后进一步利用。
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置
【例1】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KH2PO4、Na2HPO4、MgSO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请
回答:
(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 和 。
(2)想一想这种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答案:(1)葡萄糖 尿素 (2)有选择作用。因为此配方中尿素是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2.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 )
A.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0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04、MgS0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6.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
解析:选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生成氨,利用尿素中的氮合成自身有机物。培养基中只加尿素,分解尿素的细菌能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分离微生物要用固体培养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异养微生物,需要加葡萄糖作为碳源。 选择培养基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 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 和 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2)特定 抑制 阻止
11.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含五大类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B.加入某种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C.含蛋白胨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D.无氮的选择培养基上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固氮菌的特点是可以将无机氮合成有机氮,故不需要氮源。
2.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惟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
A.选择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半固体培养基
解析:选A。选择培养基是从功能上对培养基进行分类的,B、C、D三项所述的培养基是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进行分类的。题述培养基能分离出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细菌,故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土壤取样
5.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稀释
7.下列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lO 4和10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01~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6.下列关于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c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4.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
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
D.随机的,没有原因
解析:选C,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倍数。
涂平板设置对照
3.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 s~10 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解析:选A。涂布平板时,首先要对涂布器进行灭菌处理,方法是把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冷却后使用;然后把0.1毫升的菌液滴加到平板上,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如果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不经冷却,则涂布器的温度很高,在使用时就会杀死要接种的细菌。
【例3】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c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15.在做本课题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出现甲同学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要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需要设置 ,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 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甲同学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 或 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 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 。
(3)由此问题你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15.(1)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2) 对照实验 一样的土样 , 无误, 失误 培养基 土样 污染。
(3)启示:做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
1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一位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13.不接近真实值,需要重新实验。
6.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样,则可证明A同学无误
D.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答案:BC
解析: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中微生物多或繁殖能力强;二是由于培养基受到杂菌污染或操作过程失误造成杂菌污染。若要验证培养基是否受污染,应将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如果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反之,培养基没有受到污染。若要证明是由于土壤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就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A同学无误。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C选项的实验思路没有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
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 a )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d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培养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 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7 d
C.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 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计数方法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 和 。
1、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 )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原理
12.在统计菌落数目是,采用(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当样品的 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常情况下活菌数和菌落数相等,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原因是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前面所说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叫 ,除此之外,另一种方法要借助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 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此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 直接计数。
2(1)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2).稀释度 细菌 30-300 显微镜
计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从70~80℃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2. 答案:B
解析:统计菌落数时,我们要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而且至少涂布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然后取重复组数值的平均值。
1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一位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6 【例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的培养基
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墨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l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12.统计菌落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计数。
12.菌落 活菌 30~300
计算公式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b )
A.2.34×108 B.2.34×109 C.234 D.23.4
16.在105稀释度下求出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是63(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多少? 16.6.3×107。
鉴定
16.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值 ,指示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10.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人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后,指示剂的颜色是( )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棕色
解析:选B。尿素被细菌分解形成碱性物质氨,在碱性环境下,酚红指示剂变红。 综合
1.(2009·安徽理综,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答案:D
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
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灭菌的是: ;需要消毒的是: 。(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7)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2)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 1和2 3
(6)1.2.3 (7)高压蒸汽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