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孔子世家》时,最后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八个字现在树碑仁寿县城高峰天街公园中心位置。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二十来岁游历沅湘苏浙齐鲁,寻迹历史风云人物故里,如刘邦丰沛故里、宿迁项羽故里、淮阴侯韩信故里、薛城孟尝君故里、曲阜孔子故里。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自曝了自己行迹,说“曾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这次他是因公出差,大致沿今日西安成都昆明高速公路一线,跋山涉水,游览过成都都江堰,最远到达昆明(今日大理丽江地域)。我有时想,仅凭这一点,司马迁不仅应该树为中国大历史学家,也应该树为中国大旅行家。 汉武帝时代,张骞九死一生,凿空西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动走出国门,向西方开放。据说今日葡萄、胡萝卜等可以溯源到张骞。张骞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外交家和国际旅行家。更有价值的是他在阿富汗等地发现了蜀布和邛竹杖,证实南方丝绸之路这条民间商贸物流通道早就存在。前不久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中国高铁走出去高峰论坛”,主题就是高铁外交,我看着眼点就是张骞发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亲历的北方丝绸之路的高铁化。我梦想有朝一日乘坐高铁从成都出发,经过西昌、丽江、腾冲、密支那,直达印度新德里、伊朗德黑兰、埃及开罗。这条南方丝绸之路沿线风土人情旅游价值感觉也许要比北方丝绸之路丰富多彩一些。 司马迁是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大旅行家、大天文学家、大百科全书家。我看他不仅是中国汉朝史坛冠军,也是汉朝文坛冠军。西汉文章两司马。司马相如的赋在过去曾为汉代文学标杆,今日汉赋已经淡化老死,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古文常读常新。司马迁的文笔真是神出鬼没,有如李白谪仙诗笔。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片言口语,如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李斯的“吾欲与若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韩信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等等,一字一句就见历史人物风度神韵,摹写刻画太精当了,听来品来太过瘾了。以写小说的笔法写历史著作,司马迁可以说是第一人,也是做得最为成功的,这是《史记》几千年魔力密码所在。

司马迁《史记》本纪十二篇,我看只有《今上本纪》写得最差,这肯定不是司马迁原笔,学术性没有《五帝本纪》《夏本纪》《商本纪》《周本纪》《秦本纪》强,文字没有《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好。按理秦始皇为离开他最近的著名皇帝。千古一帝,奠定了中华腹地核心生存区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度量衡与文字一统格局。今上汉武帝就活在他眼前,耳濡目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中华文化和民族心理统一。后世没有那个封建帝王的格局、规模、气度比得上他俩。毛泽东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今日秦始皇没有留存诗文,只知道他喜爱韩非文章,见到李斯一篇“谏逐客书”,就从谏如流。汉武帝倚重司马相如、司马迁,本人留有“秋风辞”等,我感觉他们二位还是有文化底蕴,识得文字好坏的皇帝。司马迁有文人傲骨,没有拍当权者马屁。这两个皇帝确也凶暴独裁。秦始皇长相蜂目豺声,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欲行仁义,司马迁这样写,确实要有非凡的勇气。汉朝接续秦朝,汉朝人把秦朝说得坏,以便证明本朝才是最好,这是自然的。司马迁写本朝开国皇帝刘邦,虽然夸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写他在逃生关头连老婆孩子都不要,要推下车去。项羽要烹刘太公,他小子倒好,说“分我一杯羹。”写绝了刘邦的流氓无赖不孝本性。这样写,换到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司马迁肯定脑袋早就搬家了,哪里允许他选择宫刑,还能继续呆在汉武

帝身边担当中书令。虽然司马迁自认是“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流俗之所轻也。”我感觉汉武帝内心还是很欣赏司马迁的文才、史才的。《今上本纪》真本估计被汉武帝及其子孙利用皇权毁尸灭迹了,后世历史学家考证说现本《史记.孝武本纪》是把《封禅书》稍微改动一下充数。《史记》中十篇有录无书。秦始皇、汉武帝乞求长生不老,干下不少哈儿事情,上了徐福、栾大等江湖术士的当。这种期望不死的心理可以理解,普通老百姓乞求平平安安活到百岁,只有皇帝才敢期望活到万岁、长生不死。后世李世民、嘉靖、雍正都是聪明之主,不也照样相信术士的甜言蜜语,乞求长寿,反促早死。可惜司马迁写的《今上本纪》原本不在,班固写的汉武帝本纪,功力也比司马迁写的秦始皇本纪差些。

司马迁创立列传体史书的五体格局(12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我看司马迁这个创造最为伟大,后世中国历史学家都逃不出司马迁的五体牢笼。正史都是纪志表传,只是把世家降为列传。为什么《史记》各体篇目数这样,后世研究有多种解说,说司马迁本是天文家数,有意拿一纪12星次,一年 12月,一月30天来天人合一,我个人感到这样解释有点牵强附会,或许这种篇目数只是一种巧合而已。一些历史学家深挖《史记》五体格局和130篇目取名的微言大义,诸如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该不该列?西汉开国三杰为什么降韩信为淮阴侯列传,陈涉为什么要列入世家?封建史家对司马迁和《史记》有点吹毛求疵了,班固等虽然赞誉司马迁的《史记》为实录,又批评他“是非颇谬于圣人。”更严重的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今日想来,我倍感司马迁人格伟大,学术自由,精神独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五体格局比四体格局更具有等级层次性,对于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权衡度量显得更为灵活精准些。项羽、吕后实际主宰天下,该列本纪。孔子、陈涉都是一种文化学术事业、一种改朝换代功业的开创者,两千年来绵绵不绝,与西汉开国元勋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并列世家,我都感觉显得低了一点。

《史记》共130篇,我最为喜欢的篇章是秦始皇、项羽、高祖三本纪和李斯、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等世家列传,他们都是秦汉相交楚汉争雄时代的历史风云人物,我觉得这几篇是《史记》的精华所在,司马迁文笔的精妙所在,看来司马迁不是平均使用力量。如果换一个人来写,我看写不出司马迁这种活色生香的文字,诸如李斯列传的两次感叹老鼠,诸如萧相国世家和淮阴侯列传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诸如项羽本纪中“破釜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三大场面。我觉得《史记》全书写得最好、最为顶尖的篇章就是《项羽本纪》,诚为一代英雄绝唱。项羽虽然只活了31岁,主宰天下才5年。楚汉相争刘邦最后赢得天下,执政了8年,刘姓王朝还一直延续到三国蜀汉刘备刘禅。司马迁的天才文笔让项羽这个失败了的真英雄一直活到了现在,让刘邦这个真皇帝一直陪伴他到了现在。我真想不出一代英雄人物,这些细节,这些语言,司马迁是如何晓得的。他以小说笔法来写正史,写得来还让后人觉得没有出格,真实的历史内情似乎就是这样。司马迁写《史记》刻画历史人物群像须毛生动,后世难有史家企及,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没有司马迁这种文字魔力。我感觉司马迁是有意这样对立典型描写,所谓互见法,不仅文字互见,史实互见,更重要的是人格互见,人品互见。同是皇帝,项羽、刘邦是这样写。同是宰相,李斯、萧何是这样写。同是大将,曹参、韩信是这样写,李广、卫青是这样写。看司马迁的《史记》,必须交换互看,才能看到文字的背后,才能知道刘邦底细,才能明白韩信冤枉。司马迁本是奇人一个。他是有点好奇,喜欢为奇人、奇事、奇功、奇迹列传。对于

权位人物,即使在刘邦开国分封功臣表中位列前十、爵位一品的大员,他也不是面面俱到,有的仅仅在表中列名而已。这时才能真正感觉司马迁创建史表记录格式的妙处。春秋十二诸侯年表、战国六国年表等实现了异地同时、同地异时的王、国纵横相处。我感觉写历史最难的也许不是写本纪、写列传、写书志,我觉得最难的最显史家功力的也许是写史表,可惜现在不少出版商为了节约篇幅,把《史记》的史表删除了。想到司马迁时代还是以竹简木简为主要书写材料,他整出来的史表,如三代世表、春秋十二诸侯年表、战国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等10表,后世怕只有感谢他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非凡毅力和细心精心。

司马迁写《史记》,用130篇、52万多字的篇幅就拿下黄帝以来中华三千余年历史,而班固写《汉书》,西汉只有二百三十年,还用了100篇、80万字,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还是多数抄袭《史记》文字。班固写《汉书》还是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父子兄妹等四人接力,司马迁写《史记》最多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二人合力,司马谈也许只是列出一个大纲。看完司马迁《史记》的表和志,再看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等各个正史的表和志,让人更加佩服司马迁的严谨和精心,他的大手笔学不来,他的小精心更是学不来的。

司马迁生于天文史官军事经济文化世家,我看他生下来就有超强的自信力,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谓“小子意在斯乎。”他是把自己作为周公、孔子文史道统的继承者来自认的。面对汉武帝让他选择自杀还是自宫时,他为了《史记》宁愿忍辱求生。只要看看汉武帝一朝多少宰相都被汉武帝逼得自杀,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汉人比较有血性,更加彰显司马迁这个选择的不容易。司马迁活着为《史记》,死也为《史记》。司马迁的《史记》第130篇太史公自序,加上报任安书,就是司马迁自己为自己作的列传。班固很聪明,写《汉书》时直接采录。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再有权力的帝王都是一时的。汉武帝执政长达54年,今日看来司马迁的历史影响力已经超出汉武帝,未来更是无期。话也要说转来,我们还要感谢汉武帝时代,有给予文人自杀、被杀或自宫选项的机会,没有出现后世班固自杀、范晔被杀等历史惨剧;感谢汉武帝时代有允许私人撰修国史的制度,没有唐代以后只能官修的限制。司马迁,成也汉武帝,毁也汉武帝。惺惺惜惺惺,伟大人物遭遇了伟大王朝,才有司马迁这种史学文学双料巨擘出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遇到司马迁和《史记》,我只有五体投地的选项。

历史读书笔记—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孔子世家》时,最后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八个字现在树碑仁寿县城高峰天街公园中心位置。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二十来岁游历沅湘苏浙齐鲁,寻迹历史风云人物故里,如刘邦丰沛故里、宿迁项羽故里、淮阴侯韩信故里、薛城孟尝君故里、曲阜孔子故里。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自曝了自己行迹,说“曾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这次他是因公出差,大致沿今日西安成都昆明高速公路一线,跋山涉水,游览过成都都江堰,最远到达昆明(今日大理丽江地域)。我有时想,仅凭这一点,司马迁不仅应该树为中国大历史学家,也应该树为中国大旅行家。 汉武帝时代,张骞九死一生,凿空西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动走出国门,向西方开放。据说今日葡萄、胡萝卜等可以溯源到张骞。张骞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外交家和国际旅行家。更有价值的是他在阿富汗等地发现了蜀布和邛竹杖,证实南方丝绸之路这条民间商贸物流通道早就存在。前不久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中国高铁走出去高峰论坛”,主题就是高铁外交,我看着眼点就是张骞发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亲历的北方丝绸之路的高铁化。我梦想有朝一日乘坐高铁从成都出发,经过西昌、丽江、腾冲、密支那,直达印度新德里、伊朗德黑兰、埃及开罗。这条南方丝绸之路沿线风土人情旅游价值感觉也许要比北方丝绸之路丰富多彩一些。 司马迁是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大旅行家、大天文学家、大百科全书家。我看他不仅是中国汉朝史坛冠军,也是汉朝文坛冠军。西汉文章两司马。司马相如的赋在过去曾为汉代文学标杆,今日汉赋已经淡化老死,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古文常读常新。司马迁的文笔真是神出鬼没,有如李白谪仙诗笔。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片言口语,如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李斯的“吾欲与若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韩信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等等,一字一句就见历史人物风度神韵,摹写刻画太精当了,听来品来太过瘾了。以写小说的笔法写历史著作,司马迁可以说是第一人,也是做得最为成功的,这是《史记》几千年魔力密码所在。

司马迁《史记》本纪十二篇,我看只有《今上本纪》写得最差,这肯定不是司马迁原笔,学术性没有《五帝本纪》《夏本纪》《商本纪》《周本纪》《秦本纪》强,文字没有《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好。按理秦始皇为离开他最近的著名皇帝。千古一帝,奠定了中华腹地核心生存区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度量衡与文字一统格局。今上汉武帝就活在他眼前,耳濡目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中华文化和民族心理统一。后世没有那个封建帝王的格局、规模、气度比得上他俩。毛泽东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今日秦始皇没有留存诗文,只知道他喜爱韩非文章,见到李斯一篇“谏逐客书”,就从谏如流。汉武帝倚重司马相如、司马迁,本人留有“秋风辞”等,我感觉他们二位还是有文化底蕴,识得文字好坏的皇帝。司马迁有文人傲骨,没有拍当权者马屁。这两个皇帝确也凶暴独裁。秦始皇长相蜂目豺声,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欲行仁义,司马迁这样写,确实要有非凡的勇气。汉朝接续秦朝,汉朝人把秦朝说得坏,以便证明本朝才是最好,这是自然的。司马迁写本朝开国皇帝刘邦,虽然夸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写他在逃生关头连老婆孩子都不要,要推下车去。项羽要烹刘太公,他小子倒好,说“分我一杯羹。”写绝了刘邦的流氓无赖不孝本性。这样写,换到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司马迁肯定脑袋早就搬家了,哪里允许他选择宫刑,还能继续呆在汉武

帝身边担当中书令。虽然司马迁自认是“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流俗之所轻也。”我感觉汉武帝内心还是很欣赏司马迁的文才、史才的。《今上本纪》真本估计被汉武帝及其子孙利用皇权毁尸灭迹了,后世历史学家考证说现本《史记.孝武本纪》是把《封禅书》稍微改动一下充数。《史记》中十篇有录无书。秦始皇、汉武帝乞求长生不老,干下不少哈儿事情,上了徐福、栾大等江湖术士的当。这种期望不死的心理可以理解,普通老百姓乞求平平安安活到百岁,只有皇帝才敢期望活到万岁、长生不死。后世李世民、嘉靖、雍正都是聪明之主,不也照样相信术士的甜言蜜语,乞求长寿,反促早死。可惜司马迁写的《今上本纪》原本不在,班固写的汉武帝本纪,功力也比司马迁写的秦始皇本纪差些。

司马迁创立列传体史书的五体格局(12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我看司马迁这个创造最为伟大,后世中国历史学家都逃不出司马迁的五体牢笼。正史都是纪志表传,只是把世家降为列传。为什么《史记》各体篇目数这样,后世研究有多种解说,说司马迁本是天文家数,有意拿一纪12星次,一年 12月,一月30天来天人合一,我个人感到这样解释有点牵强附会,或许这种篇目数只是一种巧合而已。一些历史学家深挖《史记》五体格局和130篇目取名的微言大义,诸如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该不该列?西汉开国三杰为什么降韩信为淮阴侯列传,陈涉为什么要列入世家?封建史家对司马迁和《史记》有点吹毛求疵了,班固等虽然赞誉司马迁的《史记》为实录,又批评他“是非颇谬于圣人。”更严重的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今日想来,我倍感司马迁人格伟大,学术自由,精神独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五体格局比四体格局更具有等级层次性,对于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权衡度量显得更为灵活精准些。项羽、吕后实际主宰天下,该列本纪。孔子、陈涉都是一种文化学术事业、一种改朝换代功业的开创者,两千年来绵绵不绝,与西汉开国元勋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并列世家,我都感觉显得低了一点。

《史记》共130篇,我最为喜欢的篇章是秦始皇、项羽、高祖三本纪和李斯、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等世家列传,他们都是秦汉相交楚汉争雄时代的历史风云人物,我觉得这几篇是《史记》的精华所在,司马迁文笔的精妙所在,看来司马迁不是平均使用力量。如果换一个人来写,我看写不出司马迁这种活色生香的文字,诸如李斯列传的两次感叹老鼠,诸如萧相国世家和淮阴侯列传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诸如项羽本纪中“破釜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三大场面。我觉得《史记》全书写得最好、最为顶尖的篇章就是《项羽本纪》,诚为一代英雄绝唱。项羽虽然只活了31岁,主宰天下才5年。楚汉相争刘邦最后赢得天下,执政了8年,刘姓王朝还一直延续到三国蜀汉刘备刘禅。司马迁的天才文笔让项羽这个失败了的真英雄一直活到了现在,让刘邦这个真皇帝一直陪伴他到了现在。我真想不出一代英雄人物,这些细节,这些语言,司马迁是如何晓得的。他以小说笔法来写正史,写得来还让后人觉得没有出格,真实的历史内情似乎就是这样。司马迁写《史记》刻画历史人物群像须毛生动,后世难有史家企及,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没有司马迁这种文字魔力。我感觉司马迁是有意这样对立典型描写,所谓互见法,不仅文字互见,史实互见,更重要的是人格互见,人品互见。同是皇帝,项羽、刘邦是这样写。同是宰相,李斯、萧何是这样写。同是大将,曹参、韩信是这样写,李广、卫青是这样写。看司马迁的《史记》,必须交换互看,才能看到文字的背后,才能知道刘邦底细,才能明白韩信冤枉。司马迁本是奇人一个。他是有点好奇,喜欢为奇人、奇事、奇功、奇迹列传。对于

权位人物,即使在刘邦开国分封功臣表中位列前十、爵位一品的大员,他也不是面面俱到,有的仅仅在表中列名而已。这时才能真正感觉司马迁创建史表记录格式的妙处。春秋十二诸侯年表、战国六国年表等实现了异地同时、同地异时的王、国纵横相处。我感觉写历史最难的也许不是写本纪、写列传、写书志,我觉得最难的最显史家功力的也许是写史表,可惜现在不少出版商为了节约篇幅,把《史记》的史表删除了。想到司马迁时代还是以竹简木简为主要书写材料,他整出来的史表,如三代世表、春秋十二诸侯年表、战国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等10表,后世怕只有感谢他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非凡毅力和细心精心。

司马迁写《史记》,用130篇、52万多字的篇幅就拿下黄帝以来中华三千余年历史,而班固写《汉书》,西汉只有二百三十年,还用了100篇、80万字,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还是多数抄袭《史记》文字。班固写《汉书》还是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父子兄妹等四人接力,司马迁写《史记》最多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二人合力,司马谈也许只是列出一个大纲。看完司马迁《史记》的表和志,再看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等各个正史的表和志,让人更加佩服司马迁的严谨和精心,他的大手笔学不来,他的小精心更是学不来的。

司马迁生于天文史官军事经济文化世家,我看他生下来就有超强的自信力,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谓“小子意在斯乎。”他是把自己作为周公、孔子文史道统的继承者来自认的。面对汉武帝让他选择自杀还是自宫时,他为了《史记》宁愿忍辱求生。只要看看汉武帝一朝多少宰相都被汉武帝逼得自杀,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汉人比较有血性,更加彰显司马迁这个选择的不容易。司马迁活着为《史记》,死也为《史记》。司马迁的《史记》第130篇太史公自序,加上报任安书,就是司马迁自己为自己作的列传。班固很聪明,写《汉书》时直接采录。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再有权力的帝王都是一时的。汉武帝执政长达54年,今日看来司马迁的历史影响力已经超出汉武帝,未来更是无期。话也要说转来,我们还要感谢汉武帝时代,有给予文人自杀、被杀或自宫选项的机会,没有出现后世班固自杀、范晔被杀等历史惨剧;感谢汉武帝时代有允许私人撰修国史的制度,没有唐代以后只能官修的限制。司马迁,成也汉武帝,毁也汉武帝。惺惺惜惺惺,伟大人物遭遇了伟大王朝,才有司马迁这种史学文学双料巨擘出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遇到司马迁和《史记》,我只有五体投地的选项。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作文]读书笔记[历史的选择]
  •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历史的选择>,以前我不太喜欢读历史书籍,但是至从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喜欢上了历史. 读了这本书后,我特别崇拜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贡献的人们,比如说:雷锋.刘胡兰.李大钊.董存瑞等等,这本书里每个人都说 ...查看


  • [读书笔记作文]读书笔记
  •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尽人皆知的作品.随便找来一个人也能说出些道道来."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我看时不禁拍案叫绝.仰慕关羽的神勇,钦佩诸葛亮的机智.可 ...查看


  • [读书笔记作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 ...查看


  • 我的中国梦读书笔记
  • [我的中国梦读书笔记] [我的中国梦读书笔记] 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我的中国梦读书笔记.让中国繁华富强,是每个爱国者心中的梦想.我们是国家的一分子,祖国的未来 ...查看


  • [上下五千年]阅读教学设计
  •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上下五千年>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导读先以我们课文里学过的一些历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 年>.然后介绍了作者的身份,接着说明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 辉煌的历史文化. 阅读 ...查看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课教学设计 中华上下五千年> 推荐课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初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作者. 2.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 3.通过导读 ...查看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诸葛亮
  • 读书笔记是关于一本书籍的心得和记录,这个周末,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基于对原著的感触和心得,尤其是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觉得非常佩服,所以这篇读书笔记里记录了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和评价.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充满 ...查看


  •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 ...查看


  •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读书笔记
  •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读书笔记 汇报人:郭佩雯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本书.读完以后,脑海里涌现出了很多党在艰难的时期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画面,思绪似乎飘了很远很远,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从192 ...查看


  • 大学生读书笔记(共4篇)
  • 篇一:大学生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一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