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吴琠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

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 )(3分)

①捕获盗魁诛之                ②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③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④即擢琠为刑部尚书

⑤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⑥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

B.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

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任。

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阅读答案:

【答案】

1.D 德:感激

2.A

3.C “听终制乃赴任”意思是:允许他丧期结束后再赴任

4.

【解析】 参考译文: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确山县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康熙十三年,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经多次升迁做到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沿江西进到达襄阳,路程有二千余里。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船乘着夏天的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才有七百馀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稍微放宽了要求。吴琠上任以后,不再给他们赏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犯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皇上北征回来,看看迎接皇驾的诸位大臣,赞扬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琠为刑部尚书,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会试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不久,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琠,在后面写了:“吴琠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文端”。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吏部上奏大学士缺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琠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雍正年间,把他列入贤良祠祭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

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 )(3分)

①捕获盗魁诛之                ②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③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④即擢琠为刑部尚书

⑤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⑥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

B.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

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任。

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琠至,绝餽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阅读答案:

【答案】

1.D 德:感激

2.A

3.C “听终制乃赴任”意思是:允许他丧期结束后再赴任

4.

【解析】 参考译文: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确山县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康熙十三年,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经多次升迁做到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沿江西进到达襄阳,路程有二千余里。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船乘着夏天的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才有七百馀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稍微放宽了要求。吴琠上任以后,不再给他们赏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犯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皇上北征回来,看看迎接皇驾的诸位大臣,赞扬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琠为刑部尚书,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会试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不久,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琠,在后面写了:“吴琠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文端”。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吏部上奏大学士缺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琠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雍正年间,把他列入贤良祠祭祀。


相关文章

  • [于敏中传清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 <于敏中传阅读答案>翻译清史稿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 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 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 ...查看


  • 经学正统与文学馀业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经学正统与文学馀业 我们在研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清代的考据学家在他们的小学训诂著作中所引用的材料,几乎遍及先秦两汉经史子集各种著作,但所引的唐宋诗词则屈指可数.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在经 ...查看


  • ★明史 马文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2)
  • ); 阅读答案: 一.4.A 登:登榜,考中: 5.B ②表明对皇帝忠诚,尽责,③是对太子. 6. D原文"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选项"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错误. 7.(1)在朝廷官员中最 ...查看


  • 17春学期(清考)[清史(尔雅)]在线作业1
  • 17春学期(清考)<清史(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 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 共 70 分) 1. 谁提出来的劝垦荒地功 A. 太祖 B. 太宗 C. 世祖 D. 圣祖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 ...查看


  • 南开16秋学期[清史(尔雅)]在线作业
  • 17春南开16秋学期<清史(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居住在辽东山区北东部的是: A. 建州女真 B. 海西女真 C. 熟女真 D. 野人女真 正确答案: 2. 明朝什么时候灭亡的 ...查看


  • 经典阅读的三种境界
  • 读书 | 经典阅读的三种境界 2014-05-12 读书文摘 ------------------ 经典阅读的三种境界 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黑色的七月"(其时中学生对高考的形象比喻)的艰难拚搏,我有幸成为西南交通大学 ...查看


  •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
  • 2015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2015.01 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 ...查看


  • 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 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 ...查看


  • 镜中母亲丁夫阅读答案
  • 篇一:镜中母亲丁夫阅读答案 镜中母亲 丁夫 1在我印记里, 把所有脑细胞翻腾干净, 也无法找到母亲的模样.2母亲离世时, 我不满周岁, 理所当然记忆成了空白. 从识字起, 我常常盯住"妈妈"这两个字发呆, 反复看, 反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