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本身并不存在阶级性。所以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它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制度。而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它不能脱离市场经济,也不排斥市场经济。对于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财政的本质

既然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有相同之处,那么,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财政也是具有共性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是"public

finance",finance本身的含义有许多,可以译为金融、财务、资金,公共的资金即为财政。只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作出区别,才将其译为“公共财政”。所以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社会主义财政支出以前以生产型为主,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当时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而“public finance”作为一种现代财政学也是经历过不同经济阶段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较小的,这与那时提倡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同时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才不得不设法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而导致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应当看

到从生产型过渡到现代财政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正符合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会提高。

西方经济学家将财政学视为一门关于公共部门的政治经济学,旨在描述和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他们所说的“公共部门”,指的是与私人部门相区别的另一个经济部门。这里的“公共”,主要就是政府。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项经济行为的效率,按照市场规则来规范政府,同时又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所以研究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财政理论不必冠以中国两个字,也无须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因为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经济体制又制约着财政的存在形式,所以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它必然要经历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为主,以达到资源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好

的领域,政府就没必要再介入。只有当市场发生失灵时政府才应该介入其中,不过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使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市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便是财政。那么财政的职能也应该界定在市场机制失灵的范围内。财政的收支范围是根据政府职能范围而确定的。因此这里实质上界定财政的职能就是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资源配置职能。也可以称其为提供共用品的职能。因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体现在共用品的提供上。共用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就会发生休谟早在1740年就指出过的所谓“公共的悲剧”。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

能是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此外还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当发生这些情况时也有必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实现最大价值和最有效的利用。

第二. 收入分配职能。前已述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初次分配状况极不公平。这样客观上就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再分配问题,所以只有依靠外部的力量,以非市场方式——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政府财政可以说天然地具有作为进行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政府拥有强制征

税的权力,这使得它可以大规模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们手中征集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项目,如医疗保险、食品券补贴等,把资金转移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

第三. 稳定经济职能。所谓稳定经济,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的认识基础上的。在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方面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兼用,通过压缩政府部门需求和压缩非政府部门需求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财政又可以增加政府部门需求和非政府部门需求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因为这正体现了以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换取整个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的意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财政上的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如累进所得税制就具有这种功能。当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递增。这时,它就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渡繁荣而发生通货膨胀;当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降低。这时,又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而导致萧条,从而促使经济趋

于自动稳定增长。v

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本身并不存在阶级性。所以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它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制度。而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它不能脱离市场经济,也不排斥市场经济。对于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财政的本质

既然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有相同之处,那么,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财政也是具有共性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是"public

finance",finance本身的含义有许多,可以译为金融、财务、资金,公共的资金即为财政。只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作出区别,才将其译为“公共财政”。所以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社会主义财政支出以前以生产型为主,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当时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而“public finance”作为一种现代财政学也是经历过不同经济阶段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较小的,这与那时提倡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同时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才不得不设法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而导致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应当看

到从生产型过渡到现代财政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正符合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会提高。

西方经济学家将财政学视为一门关于公共部门的政治经济学,旨在描述和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他们所说的“公共部门”,指的是与私人部门相区别的另一个经济部门。这里的“公共”,主要就是政府。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项经济行为的效率,按照市场规则来规范政府,同时又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所以研究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财政理论不必冠以中国两个字,也无须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因为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经济体制又制约着财政的存在形式,所以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它必然要经历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为主,以达到资源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好

的领域,政府就没必要再介入。只有当市场发生失灵时政府才应该介入其中,不过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使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市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便是财政。那么财政的职能也应该界定在市场机制失灵的范围内。财政的收支范围是根据政府职能范围而确定的。因此这里实质上界定财政的职能就是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资源配置职能。也可以称其为提供共用品的职能。因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体现在共用品的提供上。共用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就会发生休谟早在1740年就指出过的所谓“公共的悲剧”。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

能是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此外还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当发生这些情况时也有必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实现最大价值和最有效的利用。

第二. 收入分配职能。前已述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初次分配状况极不公平。这样客观上就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再分配问题,所以只有依靠外部的力量,以非市场方式——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政府财政可以说天然地具有作为进行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政府拥有强制征

税的权力,这使得它可以大规模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们手中征集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项目,如医疗保险、食品券补贴等,把资金转移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

第三. 稳定经济职能。所谓稳定经济,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的认识基础上的。在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方面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兼用,通过压缩政府部门需求和压缩非政府部门需求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财政又可以增加政府部门需求和非政府部门需求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因为这正体现了以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换取整个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的意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财政上的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如累进所得税制就具有这种功能。当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递增。这时,它就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渡繁荣而发生通货膨胀;当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降低。这时,又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而导致萧条,从而促使经济趋

于自动稳定增长。v


相关文章

  • 充分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独家策划 DUJIA CEHUA 充分认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文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 宇 国有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事关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其中,如何认识国 ...查看


  • 政府投资功能定位与范围界定
  • 政府投资功能定位与法律范围界定 摘要:政府投资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最直接方式被各国政府广泛采用,中央政府作为一国最高行政机关,肩负协调.稳定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职责.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中央政府投资作为国家经济调节权的实现方式,也要 ...查看


  • 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与知识产权取向研究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也在大力推进,随着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促使我国专利的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不能不说这是驱动创新技术导向机制带来的重大成果,然而只重视增加专利数量的同时却忽略了专利质 ...查看


  •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 ...查看


  • 第9章 产业结构政策
  • 第九章 产业结构政策 第二至五章是关于产业结构理论,包括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高技术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关联等:第六至八章是关于产业组织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的分析框架(SCP 分析框架).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查看


  • 政府主导型思考
  • 政府主导型思考 新浪财经讯 "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下为迟福林发言实录: 迟福林:因为三中全会刚公布,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三中全会是市 ...查看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_朱瑞博
  • MACROECONOMY 宏观经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 及其政策取向 Chines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ultivating and Policy Tropism 朱瑞博 内容提要 全球 ...查看


  •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 作者:何立胜尚双报于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年05期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实际上是资源配置在产权形态上的表现:产业结构则是资源配置以存量或产出形式在部门.行业的表现.以改变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体制 ...查看


  • 21世纪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
  • 21世纪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否正确选择这一阶级的主导产业,将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将是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电子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群,这些产业不仅符合选择标准,而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