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唤醒校园中沉睡的巨人
作者:许昌良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4期
这些年新建的学校很多,新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新学校有“整体搬迁式”“老校延展式”“全新诞生式”“多校合并式”等形式。在新建学校文化建设中,当属多校合并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最困难。合并式学校人际关系是组块式的,传统习惯势力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群体的习惯势力会表现在日常的教师人际交往、利益态度、教育教学理解与实践等各个方面。新建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三个方面的任务。
文化选择。选择文化就是确立学校的文化基因。校长要有“前文化”意识,即校长是“带着文化入场”的。校长要有着文化自觉与文化精神,即从“人”出发,基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进行自己的文化定位。我校是三所学校合并的新校,我们从时代主流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寻找基因。我校校名“凤翔”,“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和合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为此,我们校园文化的基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本是“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核是“仁爱”,以“和”为实现渠道。这样,我们就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或学校哲学——和合。追求和教育就是我们的主流思想。或者说,我们今后追求的教育品牌就是“和文化”。
学校“和文化“的追求既有形而上的价值关怀,也有形而下的实践取向。形而上的价值关怀在于:“和”的包容品性,“和”的人文情怀,“和”的博爱精神,“和”的伦理品质。“和文化”的形而下的实践取向:一是教学及教师发展上的和而不同。强调教师和睦相处,强调教师的专业合作,但是,更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张扬;强调爱生奉献,更强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革故鼎新;强调继承老校传统,但是更强调与时俱进,开拓特色;强调教师发展,但是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二是学校管理上的位育中和。“中和位育”体现着儒家伦理的深层本质,其集儒家思想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它对我们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处理问题要做到中正、正确、恰当、适度。学校面临应试与素质、理想与现实、机遇与挑战中的诸多矛盾,要在包容世俗与追求创新中保持一种无为与平衡。三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惠风和畅。“普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学校应该是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给人以力量的地方,应当洋溢着和气、正气、文气与豪气。教育,就是养气,养大家之气。
文化养育。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养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走势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文化设计,办学者要围绕学校哲学与文化追求,设计“文化建设纲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自觉追求。二是文化推进,这是看不见的工程,就像营造空气一样。学校上下要学习文化概念,形成广泛认同与思想皈依。三是文化反思,即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唤醒校园中沉睡的巨人
作者:许昌良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4期
这些年新建的学校很多,新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新学校有“整体搬迁式”“老校延展式”“全新诞生式”“多校合并式”等形式。在新建学校文化建设中,当属多校合并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最困难。合并式学校人际关系是组块式的,传统习惯势力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群体的习惯势力会表现在日常的教师人际交往、利益态度、教育教学理解与实践等各个方面。新建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三个方面的任务。
文化选择。选择文化就是确立学校的文化基因。校长要有“前文化”意识,即校长是“带着文化入场”的。校长要有着文化自觉与文化精神,即从“人”出发,基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进行自己的文化定位。我校是三所学校合并的新校,我们从时代主流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寻找基因。我校校名“凤翔”,“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和合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为此,我们校园文化的基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本是“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核是“仁爱”,以“和”为实现渠道。这样,我们就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或学校哲学——和合。追求和教育就是我们的主流思想。或者说,我们今后追求的教育品牌就是“和文化”。
学校“和文化“的追求既有形而上的价值关怀,也有形而下的实践取向。形而上的价值关怀在于:“和”的包容品性,“和”的人文情怀,“和”的博爱精神,“和”的伦理品质。“和文化”的形而下的实践取向:一是教学及教师发展上的和而不同。强调教师和睦相处,强调教师的专业合作,但是,更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张扬;强调爱生奉献,更强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革故鼎新;强调继承老校传统,但是更强调与时俱进,开拓特色;强调教师发展,但是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二是学校管理上的位育中和。“中和位育”体现着儒家伦理的深层本质,其集儒家思想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它对我们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处理问题要做到中正、正确、恰当、适度。学校面临应试与素质、理想与现实、机遇与挑战中的诸多矛盾,要在包容世俗与追求创新中保持一种无为与平衡。三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惠风和畅。“普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学校应该是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给人以力量的地方,应当洋溢着和气、正气、文气与豪气。教育,就是养气,养大家之气。
文化养育。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养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走势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文化设计,办学者要围绕学校哲学与文化追求,设计“文化建设纲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自觉追求。二是文化推进,这是看不见的工程,就像营造空气一样。学校上下要学习文化概念,形成广泛认同与思想皈依。三是文化反思,即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