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为加强我院住院医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实用人才培养,提高临床住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在我院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
2.医学研究生毕业按其临床工作实际时间和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
二、培训时间
完成住院医师三年两阶段培养计划(包括第一阶段的一年轮科培养,第二阶段的两年科内定向培养),如未参加第一阶段住院医生培训,将不安排该医生转科为第二阶段定向培训;如未参加第二阶段住院医生培训,将影响该的晋医师升、进修及继续再升造.
三、培训目标
临床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符合主治医师基本条件:
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熟悉本学科、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3.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本专业的某些疑难病症,并有相当于主治医师水平的业务指导能力。
4.基本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并参与科研工作。结合临床实践,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含病例分析、综述、经验总结等)。
四、培训形式与时间
培训形式以临床实践和自学为主,理论辅导和临床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以业余、自学为主,重视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培训,院内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讲座。
五、规范化培养考核内容
1.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考核:授予20学分,每年度12月份考评一次,由院办公室统一考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不给分。
2.临床专业技能
(1)第一阶段轮转考核以医院下发的轮转医师考核手册为主。
(2)第二阶段专科定向阶段培训及考核
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①病历检查:授予30学分,在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2年内,质控科不定期抽查每位10份病历,每份病历3分,达甲级病历者得分,未达到不得分。
②医疗文书其他记录书写质量:授予30学分,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第二轮科时间内,完成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完成临床病例讨论记录、会诊讨论记录各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会诊讨论记录各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以上各种记录由科主任负责考核。
③基本常规医疗操作:授予30学分,住院医生在进入临床科室的3年时间内,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胸穿、腹穿、腰穿等。基本常规医疗操作,并将胸穿、腹穿、腰穿、骨穿、导尿等5项基本操作如未完成以上1项扣6学分,当年度视为考核不合格。
住院医生所完成的医疗书及基本常规操作描述均以临床实际病人为对象,不得虚构。
3.实践技能考试:授予100分,第一阶段考核项目。每半年考核1次,前4次每次授分15分,后2次每次授分20分,考核合格得分。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包括“三基”、专科知识、临床实践等。
4.医学理论考试:授予100分学分,第一阶段考核项目。每季度考核1次,其中10次每次授8分,另2次每次授10分,理论考核成绩达85分以上者得分。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包括公共、专业知识“三基”等内容。
5.由医院科教科组织的每月第一周周二的业务知识讲座或院内的业务学习讲座,每听一课获0.5学分,每年不得少于10学分。
6.继续医学教育:
综述质量:授予30学分,第三年需完成本专业综述1篇。 论文质量:授予20学分,第五年需完成论文一篇,如已在医学杂志刊登者得分,未刊登者扣分。
7、公共知识培训:根据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安排的公共知识培训要求,进一步学习公需知识课程100学分
五、轮科培训
1.凡新分配至我院的临床住院医生,均须完成3年的培训计划,住院医生按培训方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2.第一阶段轮转科的出科前一周内住院医生完成轮转医师考核手册,并由科室考核后方能转科。
3.第二阶段定向培养在住院医师培养阶段,主要以科室为主认真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六、考核
1.考核项目:(详见考核评分表)。
2.考核办法:
第一阶段转科考核:每科轮转结束,由带教老师根据考核的项目进行出科考核并填写轮转手册。
第二阶段考核:由科内组织对考核对象的工作表现、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并由考核小组评价后方可申报评审主治医师资格。考核时间要求科内两月一次,院内每季度一次。
六、考核成绩
1.考核成绩采取分数累积制,满分为400学分,医德医风20学分,临床技能120学分,实践技能100学分,公需知识100学分。继续教育60学分。达到应得分的90%以上为成绩优秀,80~89%为良好,70%分为合格,低于70%为不合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为加强我院住院医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实用人才培养,提高临床住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在我院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
2.医学研究生毕业按其临床工作实际时间和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
二、培训时间
完成住院医师三年两阶段培养计划(包括第一阶段的一年轮科培养,第二阶段的两年科内定向培养),如未参加第一阶段住院医生培训,将不安排该医生转科为第二阶段定向培训;如未参加第二阶段住院医生培训,将影响该的晋医师升、进修及继续再升造.
三、培训目标
临床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符合主治医师基本条件:
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熟悉本学科、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3.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本专业的某些疑难病症,并有相当于主治医师水平的业务指导能力。
4.基本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并参与科研工作。结合临床实践,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含病例分析、综述、经验总结等)。
四、培训形式与时间
培训形式以临床实践和自学为主,理论辅导和临床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以业余、自学为主,重视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培训,院内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讲座。
五、规范化培养考核内容
1.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考核:授予20学分,每年度12月份考评一次,由院办公室统一考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不给分。
2.临床专业技能
(1)第一阶段轮转考核以医院下发的轮转医师考核手册为主。
(2)第二阶段专科定向阶段培训及考核
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①病历检查:授予30学分,在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2年内,质控科不定期抽查每位10份病历,每份病历3分,达甲级病历者得分,未达到不得分。
②医疗文书其他记录书写质量:授予30学分,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第二轮科时间内,完成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完成临床病例讨论记录、会诊讨论记录各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会诊讨论记录各5份,每份记录授予2分,书写内容合格者得分;住院医生进入临床科室以上各种记录由科主任负责考核。
③基本常规医疗操作:授予30学分,住院医生在进入临床科室的3年时间内,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胸穿、腹穿、腰穿等。基本常规医疗操作,并将胸穿、腹穿、腰穿、骨穿、导尿等5项基本操作如未完成以上1项扣6学分,当年度视为考核不合格。
住院医生所完成的医疗书及基本常规操作描述均以临床实际病人为对象,不得虚构。
3.实践技能考试:授予100分,第一阶段考核项目。每半年考核1次,前4次每次授分15分,后2次每次授分20分,考核合格得分。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包括“三基”、专科知识、临床实践等。
4.医学理论考试:授予100分学分,第一阶段考核项目。每季度考核1次,其中10次每次授8分,另2次每次授10分,理论考核成绩达85分以上者得分。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包括公共、专业知识“三基”等内容。
5.由医院科教科组织的每月第一周周二的业务知识讲座或院内的业务学习讲座,每听一课获0.5学分,每年不得少于10学分。
6.继续医学教育:
综述质量:授予30学分,第三年需完成本专业综述1篇。 论文质量:授予20学分,第五年需完成论文一篇,如已在医学杂志刊登者得分,未刊登者扣分。
7、公共知识培训:根据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安排的公共知识培训要求,进一步学习公需知识课程100学分
五、轮科培训
1.凡新分配至我院的临床住院医生,均须完成3年的培训计划,住院医生按培训方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2.第一阶段轮转科的出科前一周内住院医生完成轮转医师考核手册,并由科室考核后方能转科。
3.第二阶段定向培养在住院医师培养阶段,主要以科室为主认真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六、考核
1.考核项目:(详见考核评分表)。
2.考核办法:
第一阶段转科考核:每科轮转结束,由带教老师根据考核的项目进行出科考核并填写轮转手册。
第二阶段考核:由科内组织对考核对象的工作表现、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并由考核小组评价后方可申报评审主治医师资格。考核时间要求科内两月一次,院内每季度一次。
六、考核成绩
1.考核成绩采取分数累积制,满分为400学分,医德医风20学分,临床技能120学分,实践技能100学分,公需知识100学分。继续教育60学分。达到应得分的90%以上为成绩优秀,80~89%为良好,70%分为合格,低于70%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