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类汇总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1——材料分析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1年全国Ⅱ卷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3(2011年全国Ⅱ卷28题)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4(2011年全国Ⅱ卷31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5(2011年全国Ⅱ卷34题)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6(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7(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8(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

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9(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

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0(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

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1(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2(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3(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

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4(2012全国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

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5(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

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6(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

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7(2013全国2—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18(2013全国2—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9(2013全国2—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0(2013全国2—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 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1(2013全国2—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 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 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2(2013全国2—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 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 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 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23(2014全国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4(2014全国2—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5(2014全国2—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 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 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 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6(2014全国2—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 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 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 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7(2014全国2—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 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8(2014全国2—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 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9(2014全国2—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 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 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0(2014全国2—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 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31(2015全国2—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

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2(2015全国2—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3(2015全国2—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4(2011全国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 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 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5(2011全国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 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 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36(2011全国大纲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 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7(2011全国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 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3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9(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2(2015全国2—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3(2015全国2—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4(2011全国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 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 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5(2011全国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 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 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36(2011全国大纲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 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7(2011全国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 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3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9(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40(2012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1(2013全国1—24)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42(2013全国1—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43(2014全国1—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44(2014全国1—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45(2014全国1—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46(2015全国1—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47(2015全国1—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48(2015全国1—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

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49(2015全国1—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2——史实类

1(2011年全国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

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2011年全国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2013全国2—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4(2013全国2—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

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5(2013全国2—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

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2013全国2—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

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7(2013全国2—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

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8(2014全国2—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9(2014全国2—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

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10(2015全国2—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

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1(2015全国2—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

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12(2015全国2—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

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3(2015全国2—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4(2015全国2—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

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5(2015全国2—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16(2011全国大纲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

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7(2011全国大纲卷—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

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

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8(2011全国大纲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

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9(2012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0(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22(2012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3(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 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4(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正当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5(2012全国大纲卷—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 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 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6(2013全国1—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2013全国1—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2013全国1—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2013全国1—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2013全国1—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1(2013全国1—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2(2014全国1—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33(2014全国1—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4(2014全国1—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35(2014全国1—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6(2014全国1—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7(2014全国1—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8(2014全国1—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9(2014全国1—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015全国1—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41(2015全国1—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3——因果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

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2011年全国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

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2013全国2—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

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4(2014全国2—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

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5(2015全国2—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6(2011全国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

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7(2011全国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

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8(2013全国1—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9(2013全国1—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似 D.历史上关系紧密

10(2015全国1—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1(2015全国1—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2(2015全国1—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4——图表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5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 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2012全国课标卷—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3(2011年全国Ⅱ卷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4(2014全国2—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

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5(2011全国大纲卷—17)图5所示为1960—1965

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6(2015全国1—31).图5为新中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

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图6

7(2015全国1—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

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5——数据计量类

1(2015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2015全国2—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

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2015

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归类

一、必考点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集中在明代商业)、雅典的民主政治(考察民主原则)或罗马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深度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二、常考点(五年3-4考)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察唐宋时期)、先秦及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主要考察宋明理学,同时注重中西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影响及工业化的发展)、经典力学、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维新思想(深度理解)、罗斯福新政(深度理解)、区域集团化(深度理解)、

三、偶考点(五年1-2考)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科技成就、文学成就、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侧重苏格拉底的思想)、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制度创新、阶段特征)、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航路的开辟、巴黎公社、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注重比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深度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量子论和相对论、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考察理解与概括归纳能力)、三民主义、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1——材料分析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1年全国Ⅱ卷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3(2011年全国Ⅱ卷28题)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4(2011年全国Ⅱ卷31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5(2011年全国Ⅱ卷34题)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6(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7(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8(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

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9(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

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0(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

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1(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2(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3(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

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4(2012全国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

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5(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

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6(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

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7(2013全国2—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18(2013全国2—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9(2013全国2—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0(2013全国2—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 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1(2013全国2—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 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 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2(2013全国2—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 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 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 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23(2014全国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4(2014全国2—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5(2014全国2—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 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 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 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6(2014全国2—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 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 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 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7(2014全国2—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 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8(2014全国2—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 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9(2014全国2—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 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 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0(2014全国2—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 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31(2015全国2—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

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2(2015全国2—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3(2015全国2—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4(2011全国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 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 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5(2011全国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 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 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36(2011全国大纲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 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7(2011全国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 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3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9(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2(2015全国2—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3(2015全国2—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4(2011全国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 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 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5(2011全国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 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 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36(2011全国大纲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 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7(2011全国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 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3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9(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40(2012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1(2013全国1—24)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42(2013全国1—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43(2014全国1—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44(2014全国1—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45(2014全国1—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46(2015全国1—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47(2015全国1—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48(2015全国1—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

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49(2015全国1—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2——史实类

1(2011年全国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

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2011年全国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2013全国2—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4(2013全国2—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

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5(2013全国2—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

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2013全国2—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

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7(2013全国2—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

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8(2014全国2—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9(2014全国2—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

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10(2015全国2—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

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1(2015全国2—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

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12(2015全国2—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

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3(2015全国2—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4(2015全国2—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

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5(2015全国2—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16(2011全国大纲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

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7(2011全国大纲卷—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

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

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8(2011全国大纲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

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9(2012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0(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22(2012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3(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 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4(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正当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5(2012全国大纲卷—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 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 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6(2013全国1—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2013全国1—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2013全国1—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2013全国1—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2013全国1—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1(2013全国1—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2(2014全国1—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33(2014全国1—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4(2014全国1—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35(2014全国1—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6(2014全国1—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7(2014全国1—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8(2014全国1—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9(2014全国1—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015全国1—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41(2015全国1—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3——因果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

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2011年全国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

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2013全国2—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

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4(2014全国2—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

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5(2015全国2—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6(2011全国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

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7(2011全国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

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8(2013全国1—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9(2013全国1—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似 D.历史上关系紧密

10(2015全国1—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1(2015全国1—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2(2015全国1—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4——图表类

1(2011年全国Ⅱ卷25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 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2012全国课标卷—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3(2011年全国Ⅱ卷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4(2014全国2—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

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5(2011全国大纲卷—17)图5所示为1960—1965

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6(2015全国1—31).图5为新中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

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图6

7(2015全国1—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

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高三文科(历史)二轮专项练习5——数据计量类

1(2015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2015全国2—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

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2015

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归类

一、必考点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集中在明代商业)、雅典的民主政治(考察民主原则)或罗马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深度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二、常考点(五年3-4考)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察唐宋时期)、先秦及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主要考察宋明理学,同时注重中西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影响及工业化的发展)、经典力学、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维新思想(深度理解)、罗斯福新政(深度理解)、区域集团化(深度理解)、

三、偶考点(五年1-2考)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科技成就、文学成就、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侧重苏格拉底的思想)、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制度创新、阶段特征)、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航路的开辟、巴黎公社、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注重比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深度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量子论和相对论、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考察理解与概括归纳能力)、三民主义、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高考答题规范指导大全
  • 2010-11-27 14:13:36|  分类: 考试技能 |字号 订阅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数学答题规范 高考英语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生物答题规范 高考政治答题规范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高考地理答题规范 精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析与试卷分析
  • www.xinghuo100.com 全国卷Ⅰ(理科) 高考数学学科分析 (一) (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略) 高考数学考纲提炼 考点1:集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常用逻辑用语(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 考点3:函数(函数 ...查看


  • 湖南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2011
  • 2015年湖南高考作文汇总 作文题目专家点评作文范文 零分作文满分作文历年作文 查看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 湖南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有意思,今天高三网的小编就和同学们来一起看一下湖南历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 1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作 ...查看


  •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病句题汇总
  •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病句题汇总 1.(2015.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 ...查看


  • 最新最全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1年06月08日 16:27 来源:东北网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011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太子头上的博客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作文题汇总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各地作文直达 全国1 全国2卷 北京卷 广东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