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48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分析各种诱发压疮的危险因素, 制订有效护理措施, 及时加于防范, 收到较好效果。作者认为年龄、疾病、麻醉、手术时间、体位等与压疮发生都有关系。通过分析危险因素, 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如术前访视、术中体位的摆放, 保持手术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加强术中巡视,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预防意识等, 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术中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
护理界对压疮十分重视, 压疮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 影响病人的情绪和疾病的康复, 甚至诱发医患纠纷。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发生因素、防范措施也进行了很多研究。手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 内发生的压疮, 其中以术后1~3d 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11%,而手术者则高达4.7%~66%[1]。2008年我院开展手术482例, 无一例术中压疮发生。现对造成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危险因素
1.1 自身危险因素
1.1.1 年龄: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 毛细血管弹性减弱, 末梢循环功能减退, 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Panel,NPUAP)研究证实, 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3]。
1.1.2 疾病因素:氧供减少, 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严重疾病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和脉搏增快直接反映了机体缺血缺氧的严重性, 此类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较高[4];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浮肿、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
1.1.3 急性应激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通过研究发现, 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 压疮发生率高[3],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源。严重创伤后急性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且危险性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手术创伤刺激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越强烈, 对机体内环境的干扰就越大。经Logisitic 回归分析,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间接反映了循环功能障碍的程度, 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α-受体效应还引起外周组织血管收缩, 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 导致压疮发生[4]。
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48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分析各种诱发压疮的危险因素, 制订有效护理措施, 及时加于防范, 收到较好效果。作者认为年龄、疾病、麻醉、手术时间、体位等与压疮发生都有关系。通过分析危险因素, 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如术前访视、术中体位的摆放, 保持手术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加强术中巡视,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预防意识等, 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术中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
护理界对压疮十分重视, 压疮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 影响病人的情绪和疾病的康复, 甚至诱发医患纠纷。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发生因素、防范措施也进行了很多研究。手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 内发生的压疮, 其中以术后1~3d 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11%,而手术者则高达4.7%~66%[1]。2008年我院开展手术482例, 无一例术中压疮发生。现对造成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危险因素
1.1 自身危险因素
1.1.1 年龄: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 毛细血管弹性减弱, 末梢循环功能减退, 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Panel,NPUAP)研究证实, 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3]。
1.1.2 疾病因素:氧供减少, 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严重疾病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和脉搏增快直接反映了机体缺血缺氧的严重性, 此类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较高[4];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浮肿、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
1.1.3 急性应激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通过研究发现, 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 压疮发生率高[3],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源。严重创伤后急性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且危险性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手术创伤刺激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越强烈, 对机体内环境的干扰就越大。经Logisitic 回归分析,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间接反映了循环功能障碍的程度, 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α-受体效应还引起外周组织血管收缩, 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 导致压疮发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