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默写本,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4.交流反馈;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
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那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呢?(板书:诚心诚意)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学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要点,按“出发前、见面前、见面后”的顺序,划出关键词语。
2.课堂交流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在对谁说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2)读一读张飞的话,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3)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不尊重人才,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像这样通过描写张飞来衬托主人公刘备的描写方法,我们把他称作“侧面描写” 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再次感受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
马步行”)
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是多远?(两百多米)
(1)引导:老师就不明白了,刘备不是很想见到诸葛亮吗?他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交流三:投影出示: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一个“轻轻”表示注意轻敲,尽量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礼貌、尊重;后一个“轻轻”表示刘备已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2)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严肃有礼貌)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投影出示: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提问:什么是“半晌”(一段时间),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引导:你是张飞的话,等了这么长时间,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诸葛亮拉起来;放火烧诸葛亮的屋子)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来见诸葛亮的。
(4)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投影出示: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刘备,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指名读
启发:“快步”能告诉我们什么?(迫不及待)
引导:此时的刘备好像渴了好久终于找到水那样,急切地想见到诸葛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板书:求贤若渴)跟老师读。
小结写法:看,从这些直接描写刘备语言、动作与神态的语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人。这种描写又叫正面描写。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再次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
过渡: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刘备的诚信打动,接受他的邀请呢?齐读第5小节。
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为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
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他的谦恭)
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启发:出示三分天下图。(把天下先分成三国,最后统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雄才大略
引导:这个策略,刘备有没有想到?(没有)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
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
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如此,现如今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已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填空:
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一条( )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 ),景色( )。
(3)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4)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不能去掉)
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
理由二:秀丽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之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
理由三:美丽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5)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
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要抓紧课余时间走进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相信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默写本,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4.交流反馈;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
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那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呢?(板书:诚心诚意)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学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要点,按“出发前、见面前、见面后”的顺序,划出关键词语。
2.课堂交流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在对谁说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2)读一读张飞的话,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3)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不尊重人才,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像这样通过描写张飞来衬托主人公刘备的描写方法,我们把他称作“侧面描写” 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再次感受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
马步行”)
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是多远?(两百多米)
(1)引导:老师就不明白了,刘备不是很想见到诸葛亮吗?他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交流三:投影出示: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一个“轻轻”表示注意轻敲,尽量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礼貌、尊重;后一个“轻轻”表示刘备已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2)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严肃有礼貌)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投影出示: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提问:什么是“半晌”(一段时间),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引导:你是张飞的话,等了这么长时间,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诸葛亮拉起来;放火烧诸葛亮的屋子)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来见诸葛亮的。
(4)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投影出示: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刘备,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指名读
启发:“快步”能告诉我们什么?(迫不及待)
引导:此时的刘备好像渴了好久终于找到水那样,急切地想见到诸葛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板书:求贤若渴)跟老师读。
小结写法:看,从这些直接描写刘备语言、动作与神态的语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人。这种描写又叫正面描写。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再次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
过渡: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刘备的诚信打动,接受他的邀请呢?齐读第5小节。
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为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
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他的谦恭)
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启发:出示三分天下图。(把天下先分成三国,最后统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雄才大略
引导:这个策略,刘备有没有想到?(没有)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
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
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如此,现如今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已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填空:
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一条( )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 ),景色( )。
(3)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4)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不能去掉)
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
理由二:秀丽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之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
理由三:美丽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5)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
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要抓紧课余时间走进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相信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