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述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
A.肝炎 B.心功能不全
C.酸中毒 D.呼吸衰竭
E.尿毒症
2.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的外因
E.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引起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 )。
A.大量体液丢失只补充水 B.大量失血
C.大量腹腔积液形成 D.大量出汗
E.消化液大量丢失
4.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C.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5.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
A.吸入C02过少 B.输入NaHC03过多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输入库存血
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6.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 )。
A.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血液性缺氧
7.循环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8.下列不属于外致热原的是(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D.病毒
E.真菌
9.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醛固酮 B.儿茶酚胺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素
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11.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
A.动一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2.休克时补液的正确原则是(, )。
A.失多少补多少 B.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C.需多少补多少 D.根据血压确定补液量
E.补液量宁少勿多
13.钙超载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不包括( )。
A.激活磷脂酶使膜结构损伤 B.激活蛋白酶导致膜结构蛋白分解
C.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D.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E.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14.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
A.膜损伤 B.线粒体损伤
C.肌浆网损伤 D.内质网损伤
E.溶酶体破裂
15.下列伴有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肺动脉高压
C.心室间隔缺损 D.高血压病
E.心肌炎
16.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血容量增加
17.I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 )。
18.抑制肠道内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
A.胆汁分泌减少 B.血液尿素浓度下降
C.肠道细菌受抑制 D.蛋白质摄入减少
E.肠道内pH小于5.0
19.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少尿 B.夜尿
C.贫血 D.高血压
E.骨营养不良
20.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
A.腹型肥胖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胰岛素抵抗
E.高脂血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代谢性酸中毒
22.应激
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4.心功能不全
25.肺性脑病
三、简答题I每题10分,共40分)
26.试述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7.简述休克发展过程中肾脏功能的变化。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氨为何生成增多?
29.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l每题2分,共40分)
1.C 2.A 3.A 4.B 5.E
6.E 7.E 8.C 9.B10.B
11.B 12.C 13.E 14.A 15.D
16.C 17.D 18.E 19.B 20.D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代谢性酸中毒
是以血浆HCO。一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2.应激
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是继发性的、以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相继出现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24.心功能不全
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至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25.肺性脑病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试述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不足,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摄食减少者(1分)。
(2)钾丢失过多(1分)
①经消化道失钾:主要见于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等情况下(1分)
②经肾失钾:使用速尿、噻嗪类排钾性利尿剂可以造成肾排K+增多;当醛固酮含量增高 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K+;各种肾疾患、镁缺失(3分);
③经皮肤丢失:高温劳动,大量出汗,若没有及时补充可引起低血钾。(1分)
(3)血钾向细胞内转移(1分)
①碱中毒:细胞外液pH增高使H+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K+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1分)
②过量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可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1分)
27.简述休克发展过程中肾脏功能的变化。
休克早期可引起功能性肾衰竭,这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特点,肾脏是最早被累及的器官 之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仅能直接使肾血流量不足,而且还可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使肾血管收缩,造成肾血流量更少;结果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肾 小球滤过率减少,导致少尿或无尿。但此时肾功能的变化是可逆的,一旦休克逆转,血压恢复, 肾血流量和肾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尿量也随之恢复正常(5分)。
休克持续时间较长时,由于持续肾缺血和严重肾脏低灌流、微血栓形成、炎症介质作用、肾 毒素释放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发生器质性肾衰竭(5分)。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氨为何生成增多?
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原因有:①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硬化时由于门脉
高压,使肠黏膜淤血、水肿,或由于胆汁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空均发生障碍;同时因 胆汁分泌减少使胆汁酸盐的抑菌作用降低,造成细菌繁殖旺盛。肠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和
尿素酶增多,作用于肠道积存的蛋白质及尿素,使氨的产生明显增多(4分);②慢性肝病晚期, 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血液中的尿素等非蛋白氮含量高于正常,经肠壁弥散入肠腔内的尿素显著 增加,经肠菌分解使产氨增多(3分)。③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可出现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 动增强的症状,因此肌肉中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3分)。
29.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产生的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的机制可能是:①肾血流量逐渐恢复,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 复,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肾小管阻塞解除,间质水肿消退(4分);②少尿期滞留的水分及代谢
产物等得以排出,尿素等代谢产物增加原尿渗透压,起到渗透性利尿作用(3分);③新生的肾 小管上皮细胞排泌和重吸收功能尚未恢复,钠水重吸收相对低下(3分)。
《病理生理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述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
A.肝炎 B.心功能不全
C.酸中毒 D.呼吸衰竭
E.尿毒症
2.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的外因
E.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引起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 )。
A.大量体液丢失只补充水 B.大量失血
C.大量腹腔积液形成 D.大量出汗
E.消化液大量丢失
4.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C.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5.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
A.吸入C02过少 B.输入NaHC03过多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输入库存血
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6.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 )。
A.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血液性缺氧
7.循环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8.下列不属于外致热原的是(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D.病毒
E.真菌
9.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醛固酮 B.儿茶酚胺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素
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11.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
A.动一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2.休克时补液的正确原则是(, )。
A.失多少补多少 B.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C.需多少补多少 D.根据血压确定补液量
E.补液量宁少勿多
13.钙超载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不包括( )。
A.激活磷脂酶使膜结构损伤 B.激活蛋白酶导致膜结构蛋白分解
C.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D.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E.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14.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
A.膜损伤 B.线粒体损伤
C.肌浆网损伤 D.内质网损伤
E.溶酶体破裂
15.下列伴有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肺动脉高压
C.心室间隔缺损 D.高血压病
E.心肌炎
16.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血容量增加
17.I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 )。
18.抑制肠道内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
A.胆汁分泌减少 B.血液尿素浓度下降
C.肠道细菌受抑制 D.蛋白质摄入减少
E.肠道内pH小于5.0
19.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少尿 B.夜尿
C.贫血 D.高血压
E.骨营养不良
20.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
A.腹型肥胖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胰岛素抵抗
E.高脂血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代谢性酸中毒
22.应激
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4.心功能不全
25.肺性脑病
三、简答题I每题10分,共40分)
26.试述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7.简述休克发展过程中肾脏功能的变化。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氨为何生成增多?
29.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l每题2分,共40分)
1.C 2.A 3.A 4.B 5.E
6.E 7.E 8.C 9.B10.B
11.B 12.C 13.E 14.A 15.D
16.C 17.D 18.E 19.B 20.D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代谢性酸中毒
是以血浆HCO。一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2.应激
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是继发性的、以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相继出现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24.心功能不全
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至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25.肺性脑病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试述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不足,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摄食减少者(1分)。
(2)钾丢失过多(1分)
①经消化道失钾:主要见于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等情况下(1分)
②经肾失钾:使用速尿、噻嗪类排钾性利尿剂可以造成肾排K+增多;当醛固酮含量增高 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K+;各种肾疾患、镁缺失(3分);
③经皮肤丢失:高温劳动,大量出汗,若没有及时补充可引起低血钾。(1分)
(3)血钾向细胞内转移(1分)
①碱中毒:细胞外液pH增高使H+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K+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1分)
②过量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可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1分)
27.简述休克发展过程中肾脏功能的变化。
休克早期可引起功能性肾衰竭,这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特点,肾脏是最早被累及的器官 之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仅能直接使肾血流量不足,而且还可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使肾血管收缩,造成肾血流量更少;结果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肾 小球滤过率减少,导致少尿或无尿。但此时肾功能的变化是可逆的,一旦休克逆转,血压恢复, 肾血流量和肾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尿量也随之恢复正常(5分)。
休克持续时间较长时,由于持续肾缺血和严重肾脏低灌流、微血栓形成、炎症介质作用、肾 毒素释放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发生器质性肾衰竭(5分)。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氨为何生成增多?
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原因有:①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硬化时由于门脉
高压,使肠黏膜淤血、水肿,或由于胆汁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空均发生障碍;同时因 胆汁分泌减少使胆汁酸盐的抑菌作用降低,造成细菌繁殖旺盛。肠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和
尿素酶增多,作用于肠道积存的蛋白质及尿素,使氨的产生明显增多(4分);②慢性肝病晚期, 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血液中的尿素等非蛋白氮含量高于正常,经肠壁弥散入肠腔内的尿素显著 增加,经肠菌分解使产氨增多(3分)。③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可出现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 动增强的症状,因此肌肉中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3分)。
29.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产生的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的机制可能是:①肾血流量逐渐恢复,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 复,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肾小管阻塞解除,间质水肿消退(4分);②少尿期滞留的水分及代谢
产物等得以排出,尿素等代谢产物增加原尿渗透压,起到渗透性利尿作用(3分);③新生的肾 小管上皮细胞排泌和重吸收功能尚未恢复,钠水重吸收相对低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