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浅析赵树理
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胡琦艳
学号 0901293
指导教师 杨慧 职称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11 日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胡琦艳,汉语言文学
摘 要: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特色。这不仅源于其切身的农村生活体验,更在于其主体的意志倾向。他立志于真实的再现解放初期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被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然而,在创作手法上他却又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以农民为写作主体的作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善于采用漫画式的写作手法,综合运用‚言行画人,绰号手法‛,‚讲故事‛的手法,‚团圆主义,喜剧风格‛等多种写作方式,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反映深刻而现实的主题。并以其强大的文学驾驭能力将这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成为现实主义的漫画家。也使得其作品拥有既不像鲁迅小说的犀利又不同于沈从文笔下的唯美和温和的气质,既独一无二的‚赵树理风格‛。 关键字:现实主义;漫画手法;言行画人,绰号手法;喜剧风格;民间艺术
Realism cartoonist
- "Civil" characteristics of Zhao Shuli’s novel
Huqi Ya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bstract: Representative as "Potato School", Zhao Shuli ’s novels have obvious features of realism. This is not only due to its vital rural life experience, the more will its main tendencies. He aspires to true reproduction of the early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s life a nd state of mind, to be called “a uthentic liberated areas singer”. However, on a creative approach, but he has a different from any previous writer writing subject farmers, has its own unique insights. He was good at comic-writing techniques, integrated use of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 painting, nicknamed "tactics" storytelling approach, reunion 'comedy style "way of writing, to the humorous tone to reflect the profound and realistictheme. And these both perfectly combin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its powerful literary become realism cartoonist. Also makes their works has neither cold sharp like Lu Xun's novel and different from Shen Congwen aesthetic mild temperament. That is, the unique "Zhao Shuli style.
Keywords: Realism; Comic techniques; Words and deeds painting, nicknamed practices; The comedy style;Folk art
引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艺术不是为一小撮有文化修养的关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学者,而是为全国的人民大众。‛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样需要如此,它不仅仅关系到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更加需要面向广大的读者——人民。因此,它需要最大程度的贴近受众的生活。然而,纵观中国文学史真正把人民当成小说主人公的,鲁迅固然是第一人,但若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真正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致力于为人民立传的唯有赵树理一人。‚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买小唱本的摊子时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赵树理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创作确实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新文学作家的新的历史特点,他的创作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他的大众化是可以直接与农民对话的。这是以前提倡大众化的作家没有能做到的,包括鲁迅。
赵树理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常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他的小说创作,不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选择还是内容题材的选取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赵树理的作品没有沈从文式的对于乡间民俗的依恋与陶醉,更加没有鲁迅式的居高临下的犀利批判。而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的最直观的感受来真实的反应中国农民是如何从封建社会的压迫下逐步走向民主和自由的。
一.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的小说主要致力于描写华北农民在社会变迁中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其所突显出来的矛盾斗争, 将村民的生活百态融入到小说创作中,竭力反应解放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以及人民群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斗争。就如后人评价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就是如此。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而他的作品人物都是以农民为主角, 将处在变革中的农民生活所发生的改变真实记录下来, 刻画出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不论是《小二黑结婚》中迷信愚昧的二孔明、三仙姑,《锻炼锻炼》里自私自利的‚小腿疼‛,还是《传家宝》中死守落后的金桂婆婆无一不典型深刻令人过目难忘。他的作品讲究通俗易懂, 还将民族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对中国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文摊‛小说的精神之美
赵树理坚守‚乡土文摊‛作家纯朴的本色,从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一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他还说:‚中国的文坛太高,普通群众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因为那些欧化的长句子,干枯而深奥的叙述,各种古怪的表现形式和毫无生活内容的作品,在农村农民中间根本没有市场。‛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赵树理创作的小说自内而外的流露出一股浓郁的民俗化特征,而这一特质还要归功于他自小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使他从小就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群众生活的困苦和艰辛,长期的乡村生活阅历更使得他能够具体而深入的了解最下层农民的生活实况和内心最真切的需求。虽然生活清苦,但这里却也是民间艺术盛行的乐土,从小的艺术熏陶
使得赵树理对于说快板、编小曲、唱地方戏等一系列民间艺术有了比其他一般作家更为细致和深刻的了解,他可以顺手拈来不着痕迹的把它们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小说主要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郁。除此之外,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吃烙饼‛这一独具特色的晋东南民俗。小说介绍了李家庄的一项习俗,凡是村里发生了纠纷到村公所评理必定吃烙饼。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定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弄得倾家荡产。作品介绍这一独特民俗的同时更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另外,赵树理的语言也是最淳朴最真实地民族语言,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他的语言是在群众日常口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在加工的,又不失时机的融入赵树理式的幽默。让人读起来感觉既简洁干净明白晓畅又富有文学语言特有的艺术张力。叙事写人时的妙语横生形象鲜明的绰号又无疑为赵树理的创作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茅盾曾说:‚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断混在别人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凭它独特的文学语言。独特何在?在于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这足以说明赵氏语言的独特性。
赵树理是乡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 他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的素养, 以独特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对农村的熟悉,对农民的了解,使得他的作品所描绘出来的必定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地道的农村风格和农民形象。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主题风格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展开的,语言形式有通俗易懂富有生趣,老百姓不仅看的懂,还愿意看,喜欢看。总之,农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接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淳朴的‚文摊‛小说的精神之美。
(二)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贴近生活,重视真实性和深刻性。四十年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作品更是对解放区农村生活进行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地道的解放区的歌手‛。全国解放后赵树理继续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并以严谨而客观地态度真实的再现解放初期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发展与波折,表露了赵树理对我国农村问题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以赵树理为先驱的‚山药蛋派‛坚持以全新的视角和亘古未有的平民感情为翻身农民大唱赞歌并推出了一批新社会崭新的农民形象于文学画廊。赵树理习惯于以幽默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封建旧思想的衰亡和全新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的不断发展。《求雨》、《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李家庄的变迁》更是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解放时期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斗争勇气,同时也毫不避讳的反应斗了争初期乃至后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民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番两次的陷入反动势力的阴谋中去,勇敢的正视新的社会体制以及人民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作家,无论何
时何地赵树理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不管现实是如何的丑陋和残酷,他都敢于呈现给我们以最真实的表达。在一九六二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邵荃麟正确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国后赵树理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创作特色,赞扬了赵树理创作中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他说:‚这个会上,对赵树理同志谈得很多,有人认为前两年对他评价低了,这次要给以翻案。为什么称赞老赵?因为他写了长期性、艰苦性。现在看来,他是看得更深刻些。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三)人物形象多样化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还体现在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尤其是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赵树理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同样两个落后人物,放在同样环境中,却能将其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由于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因而寥寥数笔就能把人写活,很有以笔传神的功夫。《催粮差》中旧衙役的走狗特性,《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地主少爷的凶顽而又娇弱的性格,《小经理》中老管账的油滑世故,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字辈‛,或热烈,或冷静,面目也不雷同。
二.漫画式的写作手法
虽然在创作风格上赵树理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实主义,而在写作方法的选择上他却又出人意表的采用了近乎漫画式的创作形式。有幽默,有夸张,有讽刺;够生动,够真实,够深刻。
(一)‚言行画人、绰号手法‛
1.言行画人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载体,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让作者思想的表达事半功倍,因而能否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判定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赵树理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喜欢采用传统的白描的手法,很注重简洁、传神。这也就是鲁迅所主张的‚画眼睛‛的手法。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人物的眼睛更能表现内心活动的了。鲁迅先生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 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画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永富老婆靠墙坐着, 脸硬的和墙一样死, 嘴未及得像晒干了的桃儿, 要不是多两只眼睛, 谁也不舍觉得那地方有人。不过这两只眼睛也不算白长, 狠狠对着他们三个人 (刚进门的三个民兵) 翻了一下。‛这是不失时机地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特征的‚眼睛‛而摄下的一张惟妙惟肖的神像, 使我们‚能在纸上见其声态‛。她对村干部的强燕不满又因为理曲,说不出口的温怒之情不都从脸色、口形, 尤其是顺着两只眼睛狠狠一翻给翻出来了吗? 前人实践经验证明, 着力画人物的眼睛对于表现人物既经济而又丰富, 也最不易。苏轼就曾慨叹‚传神之难在目‛。宋朝的赵希鹄也说过:‚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眼睛活则有生意。‛这些都说明‚画眼睛‛真正传神并非易事。然而, 这对于一个勇于创新、不甘步于人后的作家来说则又必定会逆流而上追求艺术上的更高层次。
再者就是对人物言行的简单勾勒。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作者首先交代两个主要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特别是对三仙姑的描写:‚(她)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短短几十个字,便活灵活现的向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好被封建势力所扭曲的,装神弄鬼用迷信唬弄人骗取钱财的落后农民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而典型。年轻时候‚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如今却成了神神叨叨、不伦不类‚老来俏‛的三仙姑。一句‚米烂了‛不仅成为了三仙姑的名言,不仅在小说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也使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觉哑然失笑。作者在幽默调侃的背后也不乏讽刺的意味,影射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发人深思。而对二诸葛则的描写则是:迷信思想严重,‚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却闹出了‚不宜栽种‛的大笑话。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八、九岁的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却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其人物形象栩栩而立, 跃跃欲出, 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小芹和小二黑的描写,则是那个时期典型的农村进步青年的形象。在小说中,小芹就是美的化身,而小二黑则是勇敢、进步、英俊的青年农民的典型代表。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他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又是寥寥数笔,没有一句正面的外貌描写,却又能让一个年轻漂亮魅力十足的青年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影响深刻,过目难忘。再看对二黑的描写,‚是二诸葛的二小子,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是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办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足见其英俊和勇敢。而对于老顽固的父亲二诸葛定下的童养媳,‚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简单的言行和对话就活生生刻画出一位勇于抗争追求婚恋自由的进步青年形象。虽说较之‚不宜栽种‛和‚米烂了‛的封建落后农民形象略显苍白,但也能算得上生动形象。
另外还有《登记》中着力塑造的小飞蛾、张木匠,《李有才板话》中斗争地主的积极分子‚小‛字辈们,《三里湾》中那群性格各异的办社积极分子等等。这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此可见,言行画人在赵树理小说中用的广泛而成功,
2. 绰号手法
赵树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刻画人物的点睛传神的手法之一就是给人物取外号。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就是外号手法运用的典型,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有一个能贴切概括人物特点的外号,给读者留下深的印象。赵树理笔下的外号比起古人要更加高明许多,他的笔下没有那种取笑缺陷的庸俗外号,洋溢着的是积极向上的幽默情趣;他没有浅薄地从人物外貌着眼,而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等内在因素来起的。这些外号,对人物性格的概括既形象、准确,又富于幽默感,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多久读者可能已模糊了故事情节,但是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绰号却总是经久不忘。 小说《锻炼锻炼》里的典型人物:‚小腿疼‛和‚吃不饱‛。作家抓住了她们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特点以及她们的个性:一个喜欢撒泼,一个善于撺掇,就给
她们取了这么两个形象鲜明的外号。又如《三里湾》中的王满喜,外号叫‚一阵风‛, 就概括了他待人处事热情、干练、勇敢、干脆利落的性格特点。这几个人物的外号就是根据她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来取的。他的名作《小二黑结婚》里有个‚二诸葛‛,还有个‚三仙姑‛。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往往记不清他们的真实姓名,反倒记牢了这两个外号。因为这两个外号概括了人物活动的特点。‚二诸葛‛动不动要论阴阳八卦,看黄道黑道,‚三仙姑‛则善于装扮天神,一个是真迷信,一个是假扮神。两个人既有迷信落后的共同的特点又有其各自的个性:‚二诸葛‛笃信阴阳,‚三仙姑‛卖弄风骚。作家给他们取的外号,既恰到好处,又形象鲜明。而在小说《老定额》中,对主人公林忠时时计算定额的行动,冠以‚老定额‛的名号,真的是名副其实。这些人物的外号则又是作家根据人物活动的特点取的。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的外号,还有一类就是从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方面来取。比如在小说《三里湾》中,马家院‚糊涂涂‛、‚常有理‛等人的外号就取得恰到好处。主人公马多寿的外号‚糊涂涂‛,是他的精明谨慎、自私落后的标志,而他的老婆‚常有理‛,则概括了她惹是生非、无理取闹、撒泼耍赖的个性特点。
赵树理在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取外号的时候,还常常寓褒贬于其中。或批评,或讽刺,像‚糊涂涂‛、‚惹不起‛;或褒奖,或赞扬,如‚万宝全‛、‚一阵风‛。而对‚老定额‛,则既有赞扬,也有批评。作家既赞扬他制定定额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只看重定额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也作了批评。这些外号的感情色彩都很浓厚,又非常的幽默有趣;在切合内容主旨的同时也使得小说活泼灵动,具有可读性。
(二)‚讲故事‛的手法
赵树理小说充分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充满故事性的风格特征。故事通俗易懂,富于趣味,常常通过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絮絮叨叨,财主和狗腿子对无财无势者的压迫,土地改革中贪婪干部和正直干部之间的争斗,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主与强迫婚姻之间的抗争来展开,别开生面。
小说的主题往往又是围绕一个故事来展开的,语言朴实干净,同时又十分注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比如,小说《登记》一开头就是‚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学中评书体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开头立刻就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不断吸引着读者像听评书一样继续阅读。紧接着作者就围绕罗汉钱来展开对故事的叙述。先由罗汉钱引出艾艾的恋爱,再由艾艾身上的罗汉钱引出小飞蛾身上的罗汉钱和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风波以及‚小飞蛾‛这一绰号的由来。作者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以一枚罗汉钱为纽带丝丝入扣的向我们描述了两代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娓娓道来的叙述总是能够做到引人入胜。
《小二黑結婚》的叙事特点也颇具民族特色。‚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短短两句十六个字就拉开了全文叙事的序幕,使文本刚开篇便立即切入主題,干脆、简洁,照应了二十世纪中国农民话语言说的特点。小说又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小故事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与其主题内容相匹配的小标题,这就使得整个小说不仅结构完整而且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赵氏小说的叙事模式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评书的人物表现手法。以生动完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串联整个小说的结构。他在提到《三里湾》时曾说‚农村读者的习惯是要求故事连贯到底,中间不要跳得接不上气。我在布局上,为了照顾农村读者,总想加上点衔接。‛因而,赵树理的小说故事往往是既能做到环环相
扣顺理成章却也不会过于复杂导致读者不易理解。赵树理的小说从不以恢弘的场景,紧张的气氛,伟岸的人物取胜。而是另辟蹊径从普通农民在社会变革中常见的事物着手,常常能以俗常的细节打动读者,使人百读不厌;关键就在于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出那些具有特异光彩的细节,所谓‘俗中见奇’,才令人掩卷深思,余味无穷。‛在叙事风格上作品又多用‚白描‛,既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阐释清楚却又不过分的雕饰,语言明白晓畅。由此可见,其作品不管是在结构内容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是坚持大众化方向,用最简单明快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大众宣传文艺。
(三)‚团圆主义,喜剧风格‛
有人说,中国人是不懂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固有模式,喜剧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主色调。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是充分尊重自古以来积淀而成的文学审美倾向,他的作品往往都竭力创造大团圆的结局,大多以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新事物战胜和取代旧事物而告终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小说《邪不压正》,光从小说的题目我们就不难判断出小说的结局。所谓‚邪不压正‛顾名思义,也就是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邪恶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小说的最后,铲除大财主刘锡元、刘忠,走狗小旦、具有落后思想干部的小昌失势,遭受不公平者聚财一家得到好的待遇,小宝和软英的自由恋爱得到合法化。这一切所反映的实质上都是处于底层被压迫人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的结局必然是大快人心的,虽然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还有《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最终结合;《传家宝》封闭守旧的婆婆最终向思想解放精明强干的媳妇金桂认输;《李有才板话》中‚小‛字辈们的斗争的胜利无一不是其大团圆结局的最好佐证。
三. 与众不同的完美结合
作为农民文学的几位杰出代表人物,鲁迅主要从劣根性的角度去发掘深藏于农民身上种种弊病的根源,沈从文更多刻画的则是湘西乡土的人性美,赵树理则更多的关注与解放初期农民的生活状态。内容的不同就必然会导致其变大方式的千差万别。
1. 与鲁迅
鲁迅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小说是中国现实的一面镜子,他的杂文带有广泛的社会批评的特点,不论小说或杂文,都反映了极其深广的真实的历史内容。他是对旧势力、旧思想揭露最深刻,斗争最坚决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站在人民立场的文学家,鲁迅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考察,着重剖析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对民众的毒害并批判由此行成的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又愚昧无知的民族劣根性。具有极强的批判性、现实性和深刻性。 与鲁迅相比,赵树理的作品同样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也是以农村为舞台,以广大农民为主要的对象。不同的是,赵树理采用了别具风格的表达方式。 以轻松活泼的漫画式手法来展现解放初期农村生活的全貌。
2. 与沈从文
同样是善以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作家,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业绩卓著的描写地域文化的一代大师,但因时代环境、个性素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他们笔下的小说可谓风格迥异的。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奠定了沈从文的文学基础和文学地位;不仅给世人披露了湘西的落后的风俗,更加着力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湘西的民俗美,他的作品总是给人
以温暖和唯美的感受,常常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仅是作者带给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梦境。而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最熟悉农民的杰出作家,与其不同的是晋东南这块土壤给了他生活经历,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内容到形式都颇有个性色彩的农村题材小说。而因创作《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使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山药蛋派‛和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和赵树理的小说虽然都以农村、农民为题材,也都体现了他们对农村的喜爱,对农民的关注,但他们所表现的视角却是完全不同的,沈从文所要表现的是对人性的讴歌、塑造爱与美的天国,对劳动人民的命运的关注,他侧重的是湘西的民风民俗,湘西的文化展示。而赵树理则主要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解放区存在的问题,让人们认清解放区敌我矛盾、人们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以及表现‚小字辈‛挣脱老一辈的障碍而走向新生活。他偏重于农民身份和精神的转型,以及对解放时期新型农民和农村形象的如实刻画。
3. 独特魅力
虽然都是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创作对象,以现实主义和独特经历为创作基础。赵树理小说既不采用鲁迅式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又不同于沈从文那细致温婉的热情歌颂。而是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漫画式的创作风格有机结合,以轻松幽默真实可感的故事来讲述现实而深刻的问题和思想。这是赵氏小说最为伟大而又独特的建树!
参考文献:
[1]陈荒煤、黄修已. 赵树理研究文集[M]. 北京: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5)
[2]陈孝全、刘泰隆. 赵树理短篇小说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6(8)
[3]庄汉新、邰明波.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评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7)
[4]董大中. 赵树理理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10)
[5]王献忠. 说艺术风格[M].北京:中国书店.1990(8)
[6]蔺羡璧、刘景春. 赵树理代表作[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
[7]毛德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01期
[8]鲁迅. 《南腔北调集》中《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9] 赵兰珍. 《学语文》2002年第01期
[10]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30页
[11]李士德.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浅析赵树理
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胡琦艳
学号 0901293
指导教师 杨慧 职称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11 日
现实主义的漫画家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胡琦艳,汉语言文学
摘 要: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特色。这不仅源于其切身的农村生活体验,更在于其主体的意志倾向。他立志于真实的再现解放初期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被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然而,在创作手法上他却又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以农民为写作主体的作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善于采用漫画式的写作手法,综合运用‚言行画人,绰号手法‛,‚讲故事‛的手法,‚团圆主义,喜剧风格‛等多种写作方式,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反映深刻而现实的主题。并以其强大的文学驾驭能力将这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成为现实主义的漫画家。也使得其作品拥有既不像鲁迅小说的犀利又不同于沈从文笔下的唯美和温和的气质,既独一无二的‚赵树理风格‛。 关键字:现实主义;漫画手法;言行画人,绰号手法;喜剧风格;民间艺术
Realism cartoonist
- "Civil" characteristics of Zhao Shuli’s novel
Huqi Ya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bstract: Representative as "Potato School", Zhao Shuli ’s novels have obvious features of realism. This is not only due to its vital rural life experience, the more will its main tendencies. He aspires to true reproduction of the early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s life a nd state of mind, to be called “a uthentic liberated areas singer”. However, on a creative approach, but he has a different from any previous writer writing subject farmers, has its own unique insights. He was good at comic-writing techniques, integrated use of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 painting, nicknamed "tactics" storytelling approach, reunion 'comedy style "way of writing, to the humorous tone to reflect the profound and realistictheme. And these both perfectly combin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its powerful literary become realism cartoonist. Also makes their works has neither cold sharp like Lu Xun's novel and different from Shen Congwen aesthetic mild temperament. That is, the unique "Zhao Shuli style.
Keywords: Realism; Comic techniques; Words and deeds painting, nicknamed practices; The comedy style;Folk art
引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艺术不是为一小撮有文化修养的关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学者,而是为全国的人民大众。‛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样需要如此,它不仅仅关系到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更加需要面向广大的读者——人民。因此,它需要最大程度的贴近受众的生活。然而,纵观中国文学史真正把人民当成小说主人公的,鲁迅固然是第一人,但若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真正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致力于为人民立传的唯有赵树理一人。‚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买小唱本的摊子时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赵树理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创作确实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新文学作家的新的历史特点,他的创作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他的大众化是可以直接与农民对话的。这是以前提倡大众化的作家没有能做到的,包括鲁迅。
赵树理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常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他的小说创作,不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选择还是内容题材的选取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赵树理的作品没有沈从文式的对于乡间民俗的依恋与陶醉,更加没有鲁迅式的居高临下的犀利批判。而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的最直观的感受来真实的反应中国农民是如何从封建社会的压迫下逐步走向民主和自由的。
一.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的小说主要致力于描写华北农民在社会变迁中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其所突显出来的矛盾斗争, 将村民的生活百态融入到小说创作中,竭力反应解放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以及人民群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斗争。就如后人评价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就是如此。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而他的作品人物都是以农民为主角, 将处在变革中的农民生活所发生的改变真实记录下来, 刻画出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不论是《小二黑结婚》中迷信愚昧的二孔明、三仙姑,《锻炼锻炼》里自私自利的‚小腿疼‛,还是《传家宝》中死守落后的金桂婆婆无一不典型深刻令人过目难忘。他的作品讲究通俗易懂, 还将民族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对中国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文摊‛小说的精神之美
赵树理坚守‚乡土文摊‛作家纯朴的本色,从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一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他还说:‚中国的文坛太高,普通群众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因为那些欧化的长句子,干枯而深奥的叙述,各种古怪的表现形式和毫无生活内容的作品,在农村农民中间根本没有市场。‛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赵树理创作的小说自内而外的流露出一股浓郁的民俗化特征,而这一特质还要归功于他自小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使他从小就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群众生活的困苦和艰辛,长期的乡村生活阅历更使得他能够具体而深入的了解最下层农民的生活实况和内心最真切的需求。虽然生活清苦,但这里却也是民间艺术盛行的乐土,从小的艺术熏陶
使得赵树理对于说快板、编小曲、唱地方戏等一系列民间艺术有了比其他一般作家更为细致和深刻的了解,他可以顺手拈来不着痕迹的把它们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小说主要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郁。除此之外,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吃烙饼‛这一独具特色的晋东南民俗。小说介绍了李家庄的一项习俗,凡是村里发生了纠纷到村公所评理必定吃烙饼。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定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弄得倾家荡产。作品介绍这一独特民俗的同时更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另外,赵树理的语言也是最淳朴最真实地民族语言,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他的语言是在群众日常口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在加工的,又不失时机的融入赵树理式的幽默。让人读起来感觉既简洁干净明白晓畅又富有文学语言特有的艺术张力。叙事写人时的妙语横生形象鲜明的绰号又无疑为赵树理的创作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茅盾曾说:‚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断混在别人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凭它独特的文学语言。独特何在?在于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这足以说明赵氏语言的独特性。
赵树理是乡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 他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的素养, 以独特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对农村的熟悉,对农民的了解,使得他的作品所描绘出来的必定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地道的农村风格和农民形象。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主题风格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展开的,语言形式有通俗易懂富有生趣,老百姓不仅看的懂,还愿意看,喜欢看。总之,农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接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淳朴的‚文摊‛小说的精神之美。
(二)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贴近生活,重视真实性和深刻性。四十年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作品更是对解放区农村生活进行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地道的解放区的歌手‛。全国解放后赵树理继续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并以严谨而客观地态度真实的再现解放初期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发展与波折,表露了赵树理对我国农村问题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以赵树理为先驱的‚山药蛋派‛坚持以全新的视角和亘古未有的平民感情为翻身农民大唱赞歌并推出了一批新社会崭新的农民形象于文学画廊。赵树理习惯于以幽默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封建旧思想的衰亡和全新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的不断发展。《求雨》、《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李家庄的变迁》更是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解放时期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斗争勇气,同时也毫不避讳的反应斗了争初期乃至后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民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番两次的陷入反动势力的阴谋中去,勇敢的正视新的社会体制以及人民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作家,无论何
时何地赵树理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不管现实是如何的丑陋和残酷,他都敢于呈现给我们以最真实的表达。在一九六二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邵荃麟正确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国后赵树理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创作特色,赞扬了赵树理创作中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他说:‚这个会上,对赵树理同志谈得很多,有人认为前两年对他评价低了,这次要给以翻案。为什么称赞老赵?因为他写了长期性、艰苦性。现在看来,他是看得更深刻些。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三)人物形象多样化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还体现在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尤其是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赵树理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同样两个落后人物,放在同样环境中,却能将其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由于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因而寥寥数笔就能把人写活,很有以笔传神的功夫。《催粮差》中旧衙役的走狗特性,《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地主少爷的凶顽而又娇弱的性格,《小经理》中老管账的油滑世故,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字辈‛,或热烈,或冷静,面目也不雷同。
二.漫画式的写作手法
虽然在创作风格上赵树理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实主义,而在写作方法的选择上他却又出人意表的采用了近乎漫画式的创作形式。有幽默,有夸张,有讽刺;够生动,够真实,够深刻。
(一)‚言行画人、绰号手法‛
1.言行画人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载体,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让作者思想的表达事半功倍,因而能否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判定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赵树理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喜欢采用传统的白描的手法,很注重简洁、传神。这也就是鲁迅所主张的‚画眼睛‛的手法。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人物的眼睛更能表现内心活动的了。鲁迅先生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 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画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永富老婆靠墙坐着, 脸硬的和墙一样死, 嘴未及得像晒干了的桃儿, 要不是多两只眼睛, 谁也不舍觉得那地方有人。不过这两只眼睛也不算白长, 狠狠对着他们三个人 (刚进门的三个民兵) 翻了一下。‛这是不失时机地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特征的‚眼睛‛而摄下的一张惟妙惟肖的神像, 使我们‚能在纸上见其声态‛。她对村干部的强燕不满又因为理曲,说不出口的温怒之情不都从脸色、口形, 尤其是顺着两只眼睛狠狠一翻给翻出来了吗? 前人实践经验证明, 着力画人物的眼睛对于表现人物既经济而又丰富, 也最不易。苏轼就曾慨叹‚传神之难在目‛。宋朝的赵希鹄也说过:‚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眼睛活则有生意。‛这些都说明‚画眼睛‛真正传神并非易事。然而, 这对于一个勇于创新、不甘步于人后的作家来说则又必定会逆流而上追求艺术上的更高层次。
再者就是对人物言行的简单勾勒。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作者首先交代两个主要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特别是对三仙姑的描写:‚(她)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短短几十个字,便活灵活现的向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好被封建势力所扭曲的,装神弄鬼用迷信唬弄人骗取钱财的落后农民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而典型。年轻时候‚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如今却成了神神叨叨、不伦不类‚老来俏‛的三仙姑。一句‚米烂了‛不仅成为了三仙姑的名言,不仅在小说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也使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觉哑然失笑。作者在幽默调侃的背后也不乏讽刺的意味,影射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发人深思。而对二诸葛则的描写则是:迷信思想严重,‚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却闹出了‚不宜栽种‛的大笑话。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八、九岁的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却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其人物形象栩栩而立, 跃跃欲出, 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小芹和小二黑的描写,则是那个时期典型的农村进步青年的形象。在小说中,小芹就是美的化身,而小二黑则是勇敢、进步、英俊的青年农民的典型代表。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他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又是寥寥数笔,没有一句正面的外貌描写,却又能让一个年轻漂亮魅力十足的青年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影响深刻,过目难忘。再看对二黑的描写,‚是二诸葛的二小子,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是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办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足见其英俊和勇敢。而对于老顽固的父亲二诸葛定下的童养媳,‚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简单的言行和对话就活生生刻画出一位勇于抗争追求婚恋自由的进步青年形象。虽说较之‚不宜栽种‛和‚米烂了‛的封建落后农民形象略显苍白,但也能算得上生动形象。
另外还有《登记》中着力塑造的小飞蛾、张木匠,《李有才板话》中斗争地主的积极分子‚小‛字辈们,《三里湾》中那群性格各异的办社积极分子等等。这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此可见,言行画人在赵树理小说中用的广泛而成功,
2. 绰号手法
赵树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刻画人物的点睛传神的手法之一就是给人物取外号。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就是外号手法运用的典型,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有一个能贴切概括人物特点的外号,给读者留下深的印象。赵树理笔下的外号比起古人要更加高明许多,他的笔下没有那种取笑缺陷的庸俗外号,洋溢着的是积极向上的幽默情趣;他没有浅薄地从人物外貌着眼,而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等内在因素来起的。这些外号,对人物性格的概括既形象、准确,又富于幽默感,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多久读者可能已模糊了故事情节,但是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绰号却总是经久不忘。 小说《锻炼锻炼》里的典型人物:‚小腿疼‛和‚吃不饱‛。作家抓住了她们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特点以及她们的个性:一个喜欢撒泼,一个善于撺掇,就给
她们取了这么两个形象鲜明的外号。又如《三里湾》中的王满喜,外号叫‚一阵风‛, 就概括了他待人处事热情、干练、勇敢、干脆利落的性格特点。这几个人物的外号就是根据她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来取的。他的名作《小二黑结婚》里有个‚二诸葛‛,还有个‚三仙姑‛。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往往记不清他们的真实姓名,反倒记牢了这两个外号。因为这两个外号概括了人物活动的特点。‚二诸葛‛动不动要论阴阳八卦,看黄道黑道,‚三仙姑‛则善于装扮天神,一个是真迷信,一个是假扮神。两个人既有迷信落后的共同的特点又有其各自的个性:‚二诸葛‛笃信阴阳,‚三仙姑‛卖弄风骚。作家给他们取的外号,既恰到好处,又形象鲜明。而在小说《老定额》中,对主人公林忠时时计算定额的行动,冠以‚老定额‛的名号,真的是名副其实。这些人物的外号则又是作家根据人物活动的特点取的。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的外号,还有一类就是从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方面来取。比如在小说《三里湾》中,马家院‚糊涂涂‛、‚常有理‛等人的外号就取得恰到好处。主人公马多寿的外号‚糊涂涂‛,是他的精明谨慎、自私落后的标志,而他的老婆‚常有理‛,则概括了她惹是生非、无理取闹、撒泼耍赖的个性特点。
赵树理在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取外号的时候,还常常寓褒贬于其中。或批评,或讽刺,像‚糊涂涂‛、‚惹不起‛;或褒奖,或赞扬,如‚万宝全‛、‚一阵风‛。而对‚老定额‛,则既有赞扬,也有批评。作家既赞扬他制定定额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只看重定额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也作了批评。这些外号的感情色彩都很浓厚,又非常的幽默有趣;在切合内容主旨的同时也使得小说活泼灵动,具有可读性。
(二)‚讲故事‛的手法
赵树理小说充分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充满故事性的风格特征。故事通俗易懂,富于趣味,常常通过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絮絮叨叨,财主和狗腿子对无财无势者的压迫,土地改革中贪婪干部和正直干部之间的争斗,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主与强迫婚姻之间的抗争来展开,别开生面。
小说的主题往往又是围绕一个故事来展开的,语言朴实干净,同时又十分注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比如,小说《登记》一开头就是‚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学中评书体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开头立刻就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不断吸引着读者像听评书一样继续阅读。紧接着作者就围绕罗汉钱来展开对故事的叙述。先由罗汉钱引出艾艾的恋爱,再由艾艾身上的罗汉钱引出小飞蛾身上的罗汉钱和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风波以及‚小飞蛾‛这一绰号的由来。作者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以一枚罗汉钱为纽带丝丝入扣的向我们描述了两代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娓娓道来的叙述总是能够做到引人入胜。
《小二黑結婚》的叙事特点也颇具民族特色。‚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短短两句十六个字就拉开了全文叙事的序幕,使文本刚开篇便立即切入主題,干脆、简洁,照应了二十世纪中国农民话语言说的特点。小说又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小故事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与其主题内容相匹配的小标题,这就使得整个小说不仅结构完整而且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赵氏小说的叙事模式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评书的人物表现手法。以生动完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串联整个小说的结构。他在提到《三里湾》时曾说‚农村读者的习惯是要求故事连贯到底,中间不要跳得接不上气。我在布局上,为了照顾农村读者,总想加上点衔接。‛因而,赵树理的小说故事往往是既能做到环环相
扣顺理成章却也不会过于复杂导致读者不易理解。赵树理的小说从不以恢弘的场景,紧张的气氛,伟岸的人物取胜。而是另辟蹊径从普通农民在社会变革中常见的事物着手,常常能以俗常的细节打动读者,使人百读不厌;关键就在于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出那些具有特异光彩的细节,所谓‘俗中见奇’,才令人掩卷深思,余味无穷。‛在叙事风格上作品又多用‚白描‛,既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阐释清楚却又不过分的雕饰,语言明白晓畅。由此可见,其作品不管是在结构内容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是坚持大众化方向,用最简单明快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大众宣传文艺。
(三)‚团圆主义,喜剧风格‛
有人说,中国人是不懂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固有模式,喜剧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主色调。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是充分尊重自古以来积淀而成的文学审美倾向,他的作品往往都竭力创造大团圆的结局,大多以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新事物战胜和取代旧事物而告终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小说《邪不压正》,光从小说的题目我们就不难判断出小说的结局。所谓‚邪不压正‛顾名思义,也就是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邪恶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小说的最后,铲除大财主刘锡元、刘忠,走狗小旦、具有落后思想干部的小昌失势,遭受不公平者聚财一家得到好的待遇,小宝和软英的自由恋爱得到合法化。这一切所反映的实质上都是处于底层被压迫人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的结局必然是大快人心的,虽然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还有《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最终结合;《传家宝》封闭守旧的婆婆最终向思想解放精明强干的媳妇金桂认输;《李有才板话》中‚小‛字辈们的斗争的胜利无一不是其大团圆结局的最好佐证。
三. 与众不同的完美结合
作为农民文学的几位杰出代表人物,鲁迅主要从劣根性的角度去发掘深藏于农民身上种种弊病的根源,沈从文更多刻画的则是湘西乡土的人性美,赵树理则更多的关注与解放初期农民的生活状态。内容的不同就必然会导致其变大方式的千差万别。
1. 与鲁迅
鲁迅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小说是中国现实的一面镜子,他的杂文带有广泛的社会批评的特点,不论小说或杂文,都反映了极其深广的真实的历史内容。他是对旧势力、旧思想揭露最深刻,斗争最坚决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站在人民立场的文学家,鲁迅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考察,着重剖析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对民众的毒害并批判由此行成的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又愚昧无知的民族劣根性。具有极强的批判性、现实性和深刻性。 与鲁迅相比,赵树理的作品同样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也是以农村为舞台,以广大农民为主要的对象。不同的是,赵树理采用了别具风格的表达方式。 以轻松活泼的漫画式手法来展现解放初期农村生活的全貌。
2. 与沈从文
同样是善以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作家,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业绩卓著的描写地域文化的一代大师,但因时代环境、个性素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他们笔下的小说可谓风格迥异的。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奠定了沈从文的文学基础和文学地位;不仅给世人披露了湘西的落后的风俗,更加着力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湘西的民俗美,他的作品总是给人
以温暖和唯美的感受,常常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仅是作者带给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梦境。而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最熟悉农民的杰出作家,与其不同的是晋东南这块土壤给了他生活经历,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内容到形式都颇有个性色彩的农村题材小说。而因创作《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使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山药蛋派‛和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和赵树理的小说虽然都以农村、农民为题材,也都体现了他们对农村的喜爱,对农民的关注,但他们所表现的视角却是完全不同的,沈从文所要表现的是对人性的讴歌、塑造爱与美的天国,对劳动人民的命运的关注,他侧重的是湘西的民风民俗,湘西的文化展示。而赵树理则主要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解放区存在的问题,让人们认清解放区敌我矛盾、人们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以及表现‚小字辈‛挣脱老一辈的障碍而走向新生活。他偏重于农民身份和精神的转型,以及对解放时期新型农民和农村形象的如实刻画。
3. 独特魅力
虽然都是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创作对象,以现实主义和独特经历为创作基础。赵树理小说既不采用鲁迅式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又不同于沈从文那细致温婉的热情歌颂。而是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漫画式的创作风格有机结合,以轻松幽默真实可感的故事来讲述现实而深刻的问题和思想。这是赵氏小说最为伟大而又独特的建树!
参考文献:
[1]陈荒煤、黄修已. 赵树理研究文集[M]. 北京: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5)
[2]陈孝全、刘泰隆. 赵树理短篇小说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6(8)
[3]庄汉新、邰明波.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评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7)
[4]董大中. 赵树理理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10)
[5]王献忠. 说艺术风格[M].北京:中国书店.1990(8)
[6]蔺羡璧、刘景春. 赵树理代表作[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
[7]毛德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01期
[8]鲁迅. 《南腔北调集》中《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9] 赵兰珍. 《学语文》2002年第01期
[10]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30页
[11]李士德.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