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老夫子 03-14 18:00 1赞
踩
平仄,押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能读得流畅通顺。抑仰顿挫要看朗读者的语音,这是说各地的语音不同,不同时期的读音不同,所以韵并不是绝对的,一首好诗词,在你那可能不合律,不押韵。在我读来就押韵了。比较典型的就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的闲字在我们这读成"含",所以我读起来是可以押韵的。再有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其中的斜字我们这读"霞",你按普通话读"写"。它就不押韵了。至于平仄对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也出律了么。你能说它不是好诗么?诗词重点在于意境,灵感和思想。当然要写出来供大家欣赏,能做到符合平仄押韵,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对于初学者要知道格律是怎么一回事,但不要过于拘束于它,以致产生畏难情绪。
1评论
衔石 03-13 21:51 5赞
踩
首先申明,我非常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词、唐诗,汉赋。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律,即我们平常说的韵律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是,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按格律来制作,当然最好。但是我以为,这样一来有可能限制、制约了大量的爱好者参与进来。因为古诗词本来离我们就太久远,无谓的限制的话有可能使之一路走来愈来愈小众,根本上不利于推广发展这一文学样式。二是,在大的形式和方向上说,古代汉语音韵与今天的音韵比较,无疑有很多变化了,音韵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现在的作品与表达,再过百年会不会有变化啊!今天即便是完美无缺,将来可不是这样,正如我们今天看古代作品那样。三是,格律音律韵律必须随同时代变化,正比如时下京剧、川剧的对白,唱腔、舞美,伴唱等表现形式必须改革合流,适应当今人们的欣赏水平一样,否则路就必然会越走越窄,那样反而不利于中华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发样光大。四是今日多元化的信息媒介,传播和受众都海量,古诗词只是其中一朵浪花而已,浩如烟海。实在没那个必要太过拘泥于八股,律骈!我认为大多作者和受众感觉有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有获得感的愉悦和正能量即好。抛砖引玉哈,探讨,不喜请勿喷!谢谢! 回答者 (衔石)王平桂
评论
永不退色70030266 02-27 08:38 36赞
踩
关于律诗,大致是在南朝时期沈约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创制出作诗的基本规范即四声八病,然后在隋唐时期律诗的平仄逐渐定型。关于词的格律,一般认为大致在中晚唐时期民间逐渐出现与诗有区别的曲子词,并且可以入乐歌唱,后来大量文人也开始写曲子词,逐渐发展成词。到宋朝辉煌一时。因为填词的时候原本是按照固定的曲调填入文字,所以对相应的词牌填入的文字要符合曲调和演唱的要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平仄格式。
不一定非要遵循,只要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行,好多古诗也没有遵循平仄规律,依然流传之今,现代诗不是很好吗?
41评论
奈何秋雨 02-27 15:38 2赞
踩
诗词格律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诗经楚辞的阶段有押韵的要求。而自南朝时期提出用四声于诗之后,唐朝人基本上是按照平仄相对在写诗,所以几乎没有失对的情况,但是当时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相粘的规则还没有普及,所以很多人的诗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失粘的。包括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大诗人也是。但是到了宋朝之后的诗人写诗的时候都会按照对粘押韵(对仗)的规则来写,所以那些不按这个来写诗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作品。而现代白话文的兴起,出现了现代诗。当然现代诗也有不同的门派,有些现代诗人也主张诗词应该有格律,只是他们更为宽泛,例如徐志摩的三美主张。由于以上历史的原因,诗有几种形式,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诗的定义是不会变的,所以没有格律的诗无法称为格律诗,或者可以称为古体诗,或者可以称为现代诗。格律的问题的话大概就是平仄押韵的问题,有些还涉及对仗。五言律绝和七言律绝如果四句的话,各有四种基本句式,但是有写地方是平仄皆可的,总体而言格律诗不难学。不妨试试。
4评论
我心依旧25311694 02-28 09:09 5赞
踩
脑残问题!我给你改一下问法,看你怎么回答:人出门必须穿衣服的规矩是哪里来的,最早的衣服是谁定义的,非得遵守吗?不能自己决定穿不穿吗?我给你个答复:你可以不穿,可以光屁股上街。只要你开心就好~
1评论
井冈山老夫子 03-14 18:00 1赞
踩
平仄,押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能读得流畅通顺。抑仰顿挫要看朗读者的语音,这是说各地的语音不同,不同时期的读音不同,所以韵并不是绝对的,一首好诗词,在你那可能不合律,不押韵。在我读来就押韵了。比较典型的就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的闲字在我们这读成"含",所以我读起来是可以押韵的。再有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其中的斜字我们这读"霞",你按普通话读"写"。它就不押韵了。至于平仄对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也出律了么。你能说它不是好诗么?诗词重点在于意境,灵感和思想。当然要写出来供大家欣赏,能做到符合平仄押韵,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对于初学者要知道格律是怎么一回事,但不要过于拘束于它,以致产生畏难情绪。
1评论
衔石 03-13 21:51 5赞
踩
首先申明,我非常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词、唐诗,汉赋。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律,即我们平常说的韵律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是,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按格律来制作,当然最好。但是我以为,这样一来有可能限制、制约了大量的爱好者参与进来。因为古诗词本来离我们就太久远,无谓的限制的话有可能使之一路走来愈来愈小众,根本上不利于推广发展这一文学样式。二是,在大的形式和方向上说,古代汉语音韵与今天的音韵比较,无疑有很多变化了,音韵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现在的作品与表达,再过百年会不会有变化啊!今天即便是完美无缺,将来可不是这样,正如我们今天看古代作品那样。三是,格律音律韵律必须随同时代变化,正比如时下京剧、川剧的对白,唱腔、舞美,伴唱等表现形式必须改革合流,适应当今人们的欣赏水平一样,否则路就必然会越走越窄,那样反而不利于中华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发样光大。四是今日多元化的信息媒介,传播和受众都海量,古诗词只是其中一朵浪花而已,浩如烟海。实在没那个必要太过拘泥于八股,律骈!我认为大多作者和受众感觉有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有获得感的愉悦和正能量即好。抛砖引玉哈,探讨,不喜请勿喷!谢谢! 回答者 (衔石)王平桂
评论
永不退色70030266 02-27 08:38 36赞
踩
关于律诗,大致是在南朝时期沈约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创制出作诗的基本规范即四声八病,然后在隋唐时期律诗的平仄逐渐定型。关于词的格律,一般认为大致在中晚唐时期民间逐渐出现与诗有区别的曲子词,并且可以入乐歌唱,后来大量文人也开始写曲子词,逐渐发展成词。到宋朝辉煌一时。因为填词的时候原本是按照固定的曲调填入文字,所以对相应的词牌填入的文字要符合曲调和演唱的要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平仄格式。
不一定非要遵循,只要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行,好多古诗也没有遵循平仄规律,依然流传之今,现代诗不是很好吗?
41评论
奈何秋雨 02-27 15:38 2赞
踩
诗词格律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诗经楚辞的阶段有押韵的要求。而自南朝时期提出用四声于诗之后,唐朝人基本上是按照平仄相对在写诗,所以几乎没有失对的情况,但是当时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相粘的规则还没有普及,所以很多人的诗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失粘的。包括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大诗人也是。但是到了宋朝之后的诗人写诗的时候都会按照对粘押韵(对仗)的规则来写,所以那些不按这个来写诗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作品。而现代白话文的兴起,出现了现代诗。当然现代诗也有不同的门派,有些现代诗人也主张诗词应该有格律,只是他们更为宽泛,例如徐志摩的三美主张。由于以上历史的原因,诗有几种形式,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诗的定义是不会变的,所以没有格律的诗无法称为格律诗,或者可以称为古体诗,或者可以称为现代诗。格律的问题的话大概就是平仄押韵的问题,有些还涉及对仗。五言律绝和七言律绝如果四句的话,各有四种基本句式,但是有写地方是平仄皆可的,总体而言格律诗不难学。不妨试试。
4评论
我心依旧25311694 02-28 09:09 5赞
踩
脑残问题!我给你改一下问法,看你怎么回答:人出门必须穿衣服的规矩是哪里来的,最早的衣服是谁定义的,非得遵守吗?不能自己决定穿不穿吗?我给你个答复:你可以不穿,可以光屁股上街。只要你开心就好~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