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 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 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 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之后, 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 既有学习的阶段性, 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 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 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 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 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 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 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 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能源的重要性的引入, 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 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性教学, 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进行分组实验后再得出结论, 抽象得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 总结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以及“放金中烧(金钟罩)”,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实验使学生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
③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归纳、练习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两张“工”字图,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 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 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离开了实验, 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 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将2-1 2-2 2-3安排为分组实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 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还利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同时还利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记忆方法--------“放金中烧(金钟罩)”。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 必修Ⅰ以及前一章的学习, 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知识, 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创设情景, 引入实验
[实验探究1]
【实验2-1】实验要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
果会更好。
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 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 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学习分为两部分: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
2Al+6HC
2AlCl
3+3H
2↑ 释放Q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表现为放热
Ba(OH)2·+2NH 42+2NH3↑+10H2O
E
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表现为吸热
E E (生成物)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 放出Q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所以: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在上一章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是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板书]
吸热〈 放热,所以总反应放
热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断键所放出的热量和原子成键所吸收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3、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三)巩固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的涵义。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十分重要。
一、两句话:
(1)、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成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两张图:
(1)E (反应物)
E (生成物)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 放出Q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2)
放热,所以总反应放热;
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放金、中、烧(放金钟罩)
①所有的燃烧和缓慢氧化
②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验证: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是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
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s)+H 2O(g) =C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 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 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 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之后, 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 既有学习的阶段性, 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 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 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 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 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 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 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 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能源的重要性的引入, 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 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性教学, 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进行分组实验后再得出结论, 抽象得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 总结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以及“放金中烧(金钟罩)”,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实验使学生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
③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归纳、练习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两张“工”字图,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 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 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离开了实验, 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 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将2-1 2-2 2-3安排为分组实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 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还利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同时还利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记忆方法--------“放金中烧(金钟罩)”。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 必修Ⅰ以及前一章的学习, 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知识, 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创设情景, 引入实验
[实验探究1]
【实验2-1】实验要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
果会更好。
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 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 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学习分为两部分: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
2Al+6HC
2AlCl
3+3H
2↑ 释放Q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表现为放热
Ba(OH)2·+2NH 42+2NH3↑+10H2O
E
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表现为吸热
E E (生成物)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 放出Q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所以: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在上一章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是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板书]
吸热〈 放热,所以总反应放
热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断键所放出的热量和原子成键所吸收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3、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三)巩固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的涵义。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十分重要。
一、两句话:
(1)、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成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两张图:
(1)E (反应物)
E (生成物)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 放出Q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2)
放热,所以总反应放热;
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放金、中、烧(放金钟罩)
①所有的燃烧和缓慢氧化
②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验证: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是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
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s)+H 2O(g) =C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